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高考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梁蕾   王贞艳

   一、考点分析

   1、明确考纲

   2010年考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作出这样的说明:“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解读:新考纲将小说的位置提到第一位,提示我们备考中应对小说阅读充分重视。


  2、高考回顾与展望

    回顾:纵观高考试卷,考查到小说的试卷有安徽卷、四川卷、福建卷、浙江卷、宁夏卷、辽宁卷等。安徽省2009和2010年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都是小说。着重从环境、人物形象、情节、主题以及语言、表达技巧、探究能力等方面设题考查。

    展望:2009和2010年安徽省高考考得都是中国小说,如果2011年仍然考小说的话,我们认为很可能会选外国小说进行考察,这样在设题时更容易出新。


  3、小说阅读高考命题的五大着眼点:
  环境:着重于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情节:着重于情节的概括、情节的特点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人物:着重于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的辨析、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主题:着重于小说意蕴主旨的全面理解或小说主旨某一侧面的归纳、合理性探究。
  探究:着重于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小说的深刻思想;从不同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4、小说阅读能力考察

    小说文本的阅读主要考查考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考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

    5、小说阅读主要题型

   小说阅读以主观题为主,大致可分为三类:

   1、要点概括题

   2、作用分析题

   3、探究题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情节的特点分析和人物个性特征分析。

    2、教学难点:情节合理性、人物性格发展合理性或主题合理性的探究。

 

    三、教学整体思路

   1、先整体介绍前面上传博文《高考小说阅读必备知识和技巧推荐》里的内容,让学生对将要用到的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

   2、分别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方面进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3、指导学生做《创新方案》相关练习和印发的2010年高考试题,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突破。

 

   四、重难点突破示例:

   1.学会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考点梳理」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大多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因而在小说阅读的考查中,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小说塑造人物的常见方法是“贴着人物写”,通过紧贴人物的心理写,写出人物的精神世界;通过紧贴人物的言行写,使小说有更强的动作感。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间接描写方法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直接描写是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让人物在矛盾斗争中说话、行动、神情变化、心理活动,能够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产生直接的感染力量。

    「考点纠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不甚了了;不能结合具体的细节进行分析概括;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不全;对人物的评价欠妥。

    「命题形式」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答题要领」一般可从四方面去把握: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2.情节特点分析

   「考点梳理」

    情节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是遵循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二是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三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小说家为了更好地创造小说的艺术效果,往往会注重情节安排技巧的运用,常见的技巧有:

    ⑴注重节奏。节奏是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情节的进展也应张弛有致、起伏有序、缓急有度。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情节安排。

    ⑵突转: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

    ⑶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⑷巧合: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⑸串联:串联将两个或多个并无时空联系的事件组合起来,在相互对比映衬之中构建内容互补的情节,这实际上与电影蒙太奇很相近,如果两个事件的组合没有生成超越两者的第三种意蕴,这一串联就不能算成功。

    ⑹并联:并联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相关的事件系列组合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叙述中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时离时合、互动相成的复杂关联。

    「考点纠错」对情节运行方式的判断不准;不能辨识小说的情节安排技巧;遗漏答题要点。

    「命题形式」文中画线部分的情节叙述,采用了哪种小说手法?请简述其特点。纵观全文,这样的情节安排有哪些好处?等等。

    「答题要领」阅读文本时,要先把握小说的大致情节,然后分析其运行方式,概括各部分所叙述的相应情节内容。有时候还要把握情节对于结构、人物或主题的作用。

 

    3.环境描写的作用

    「考点梳理」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①如果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情感的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或顺理成章。②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人物。③如果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描写之中,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④如果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⑤如果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的斗争。

    在大多情况下,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这要结合具体的小说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考点纠错」不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生搬硬套场景功能;作答时遗漏要点。

    「命题形式」小说的描写了某某的场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等等。

    「答题要领」主要从场景对于氛围、情节和人物等角度切入思考,要结合具体文本的具体位置进行具体分析,最好分点作答。

 

    4.探究复杂多义的小说主题

    「考点梳理」所有作品都是有主题的,“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等是小说家写不厌的“母题”。   

     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考点纠错」没有对小说进行整体把握,只从局部某一点草率作答,导致片面理解甚至误解小说主题;不联系文本具体分析,而是居高临下作架空分析;对主题的分析不到位,不能自圆其说。

    「命题形式」小说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联系这篇小说,你有怎样的人生启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谜,它有许多种解”,小说最忌讳主题鲜明,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探究这篇小说的可能有的多种主题。等等。

    「答题要领」主要把握主题与情节、人物、背景或构思的关系,多角度思考问题,分点回答。要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生活世界加以阐述,回答要能够自圆其说。

 

附:习题指导示例

                                         

                       [意大利]普。莱维

    作为顾客,他那副样子有点非同寻常。我们这个化验室设备简陋,但雄心勃勃。带着各种物品来化验的人很多,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看样子都在诡计多端、尔虞我诈的大商业网里工作。经营买卖的人一眼就能认出来:他们目光敏锐,面容严峻;自己怕上当,但又千方百计让别人上当;他们时刻保持戒备,就像晚间的猫一样。

    我接待了他。他也许是位农民哲学家,尽管已经上了年纪,但体格仍然很健壮,脸色十分红润。他的双手强劲有力,虽然由于干活和患有关节炎而变了形。眼眶下垂着两个松懈的肉袋,但目光清澈,眼神活跃,颇有生气。他穿着西装背心,小口袋上搭拉着一根表链。他带着极重的阿斯蒂口音,用无懈可击的皮埃蒙特方言对我说:他带来一包白糖要化验,想知道白糖是不是纯净,里面是否混有别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我告诉他,如果他能把他的怀疑明明白白地告诉我,那会大大有助于我的化验;但他回答说他不想使我有先入之见,希望我尽可能化验得准确一些,至于他的怀疑,以后会跟我讲的。他递给我一包糖,足有半公斤,同时对我说,他第二天来看结果。他跟我告别后径自走了:没乘电梯,而是不紧不慢地走下四道楼梯。他大概是个无忧无虑、从容自若的人。

    我取出一点溶化在蒸馏水里,溶液呈浑浊状——肯定有问题。我把溶液过滤一番,滴几滴酸液,倒进基普瓶,注入硫化氢。黄色的沉淀出现了:是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就是那种使米特里达梯和包法利夫人丧命的东西。

    接下来我一面制取丙铜酸,一面思忖着老头和白糖。我认为老头是不会图谋向人投毒的,别人大概也不会以这种方式来暗算他。我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老头又来了。他没等知道化验结果就坚持要付化验费。我把结果告诉了他,他的眼睛一眯,脸上浮现出一个表情复杂的微笑。他对我说:“我真高兴。我早就说过,最后会是这样的。”显然,只要我稍微鼓励他讲下去,他就会把事情的始末和盘托出,而他正盼着这样。我没让他失望,他便讲了下面这件事。

    “我是鞋匠,以修鞋为生。如果从年轻时干起,这不是一个坏行业。坐着,活儿不累,可以跟人打打交道,聊聊天。当然挣不了大钱,得整天把别人的鞋子拿在手里,不过很快就会习惯,旧皮革的气味也会闻惯的。我的鞋店在焦贝尔蒂路和帕斯特伦葛路相交的地方,我在那儿当鞋匠已经三十年。我熟悉每一双畸形的脚。我只要一把小榔头和一根麻绳就能干活。嗯,不久来了一个小伙子,不是本地人,脸蛋很俊,野心勃勃,在离我的鞋店一箭之远的地方开了一爿店,安上了各种机器:撑鞋帮机,扩鞋帮机,缝鞋机,绱鞋底机,等等,有的机器我连名字也叫不上来。我没上他那儿亲眼看过,是别人告诉我的。他把自己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写在小纸片上,塞进附近每家的信箱里。对,他装了电话,连接生婆家里还没装电话呐。

    你大概以为,他开张大吉,生意兴隆吧?头几个月倒真是这样,有的人出于好奇,有的人要让我们竞争,还有的人上他那儿去是因为他开头要价很低。后来他发现老赔本,便不得不提价。您要知道,我把这些事情讲给您听并不是想说他的坏话。我见过很多像他这样的人,开始时一帆风顺,后来却碰得头破血流,其中有鞋匠,也有干其他手艺的人。

    他恨我,到处造谣,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我用硬纸片当鞋底,每天晚上都喝得烂醉,为了得到保险金而逼死了我老婆,甚至说我的一个顾客被鞋底上的一枚钉子扎了脚,得破伤风死了。正因为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所以一天上午,当我在当天要修的鞋子中间发现了这包糖的时候,才没有大惊小怪。我马上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但我想得到证实。于是我让小猫尝了一点,两小时后它走到角落里呕吐起来。我往糖罐里搁了一点,昨天我女儿和我往咖啡里加了一些,过了两个钟头,我俩都呕吐了。现在我又有了您的证实。我满足了。“

    “您想控告他吗?想要一张化验单吗?”

    “不,不。我刚才跟您讲过了,他只是一个可怜虫,我不想毁掉他。世界很大,同行不是冤家,人人都有权利得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我明白。”

    “那您怎么办?”

    “明天我给他写一封信,连同这包糖,请一位老太太给他捎回去。不,还是我自己给他送去吧,看他脸上会有什么表情,我还可以当面向他解释两句。”他环视四周,如同一个人进了博物馆,然后说道:“你们的职业也不错,但需要有眼力和耐心。谁没有这两样东西,最好另找出路。”

    他跟我告别,拿起那包糖,没乘电梯,带着他特有的那种不紧不慢的高贵气派,步行下楼了。

    (有删改)

    12.小说第一段交代“带着各种物品来化验的人很多”,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3分)

    「学生作答」

    1、说明了工作情况,也突显了鞋匠的与众不同

    2、说明了“我”见过很多不同种类的人,衬托出老头的特殊,说明老头有着别人没有气质,为下文作了铺垫。

    3、写出了很多人害怕上当,当时社会的诡计多端,尔虞我诈;写出在众多顾客中,只有那“老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错因分析」

    1、太简单,遗漏了两个要点。

    2、“说明老头有着别人没有气质”的表述相当费解;对关键句“带着各种物品来化验的人很多”前后文关注不够,该语段其实重点交代的是社会背景问题。

    3、表述不够专业,只是事实描述,缺乏概括与提炼,遗漏了一个要点。

    「纠错心得」

    1、作答主观表述题要尽量根据分值来布点,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避免遗漏要点,导致无谓失分。

    2、主观表述要避免出现像“说明老头有着别人没有气质”这样费解而没有头脑的话,这样极其容易遭到扣分。

    3、主观作答要结合具体文本进行事实描述,但也要有概括和提炼性的话,要用相对专业的术语来回答。

    「参考答案」

    ①交代当时社会背景(1分)②与主人公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1分)③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1分)

    13.文中两处画横线句,表现了“老头”怎样的心理?(3分)

    「学生作答」

    1、第一处:面对事情的从容。第二处:知道情况后的自信、从容。

    2、表现了老头无忧无虑,从容自若,与世无争,自信满满的那种面对生活的态度。

    3、从容、淡定地面对生活,“老头”表现出不紧不慢的高贵气质,“电梯”也是现代化的象征,表示老人不被现代化设备和日益险恶的人心所动摇。

    「错因分析」

    1、误解题干意思,题干未说分别作答,那么回答时不必分开第一处第二处;两点意思重复,只能给一个要点的分。

    2、作答较好,如果能够再联系文本进行简要分析可得满分。

    3、指出电梯的象征义,回答新颖。但这一作答指向的却是人物形象、品质和性格,不属于表现“心理”的词,与题干要求不甚吻合。

    「纠错心得」

    1、作答一定要有很强的读题意识,要认真揣测题干意图,按照题干要求来作答。

    2、回答时尽量联系文本作简要分析。

    3、不要将人物“心理”等同于人物形象、性格或品质。

    「参考答案」

    从容自信(1分),识破对方阴谋的自得(言之成理即可)(2分)

    14.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学生作答」

    1、“我”因从事化验而与鞋匠相遇,从而引出鞋匠的故事;也因为“我”的视角,使小说更真实。

    2、“我”在文中将“老头”的事一部分一部分串联起来。通过与“老头”的交流,将老头的品质进一步地展现于读者面前。

    3、“我”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通过“我”的叙述推进小说,用有限视角将故事呈现给读者,显得有真实感、故事感,并能引发读者思考。

    「错因分析」

    1、作答的第一个要点失误在于未对文章作整体把握,“我”不止是一个引子作用,而是贯穿于全文,是“线索人物”:“我”是第一人称叙述,使得文章更为真实是其要点。作答是还要想到小说为何采用第一人称,它在构思上有何特别的表达效果。

    2、回答2问题较大,可以看出这位考生对“叙述”这个话题知识的掌握是非常欠缺的。

    3、回答3相对专业,但扣点不够到位,影响得分。

    「纠错心得」

    1、把握叙述人称与叙述角度,首先要掌握“叙述”这个话题知识,就表达作用而言,主要把握叙述人称与叙述角度选择的效果与局限。此外,还可以考虑行文构思上的作用。

    2、教材八个话题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作答的关键,一定要重视。

    3、作答布点要周全。

    「参考答案」

    “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1分)增强故事的真实性,(1分)借“我”的视角来写鞋匠,构思新颖独特。(1分)

    15.高尔斯华绥《品质》中的主人公格斯拉兄弟也是鞋匠,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败了,请分析公格斯拉兄弟与本篇中的“他”形象上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5分)

    「学生作答」

    1、相同点:都坚守自己的事业;不同点:两兄弟是竞争的失败者形象,而本篇中的鞋匠高雅,从容且赢得了竞争。

    2、格斯拉兄弟与“他”都靠自己的双手生存,但“他”能更从容地面对生活,更为积极向上。

    3、相同点:他们都是鞋匠,都靠淳朴的手工谋生,对生活都很从容并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不同点:本文中的老人尽管上了年纪,但依然体格健壮,颇有生气,而《品质》中的主人公却身体虚弱缺少生气。

    「错因分析」

    1、回答过于简单,导致吃不到要点。

    2、回答过于简单,未能按照题干要求的格式作答。

    3、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思路未打开;对于不同点的回答过于表面,未能从表层抵达深层。

    「纠错心得」

    1、人物形象的概括尽量要联系文本去分析,从多个层面分析人物的形象,作答尽量要详尽。

    2、作答格式要与题干要求吻合。

    3、要掌握人物形象的主要分析方法,从人物的言行举止或心理等加以概括,要兼顾文意的表层与深层,使得作答更有深度。

    「参考答案」

    相同点:都热爱自己的制鞋工作,重质量,讲诚信,而且都很有耐心;(2分)不同点:格斯拉兄弟只想着怎样做好靴子,缺少必要的发展和竞争意识,而本篇中的“他”具有发展的眼光,人际关系比较好,在竞争中始终能保持积极的心态。(3分)

    16.“你们的职业也不错,但需要有眼力和耐心。谁没有这两样东西,最好另找出路。” 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看法?谈谈你的理解。(5分)

    「学生作答」

    1、作为一个化验师,化验时需要仔细观察和等待。同时也是对“我”的赞赏。

    2、我认为说的很对,不管从事何种职业都要遵守道德,要耐心从事,要能明辨是非,不然的话是不会成功的,会走上邪路的。

    3、要有好眼力就是要善于察言观色,要善于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而要有耐心就是要踏踏实实,不能急于求成,即使雄心勃勃也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成功,而绝对不能伤害他人,要懂得如何正当竞争。

    「错因分析」

    1、未先谈自己的看法,要扣分;回答就事论事。

    2、有点架空,未能先联系文本。

    3、回答缺少文本意识。

    「纠错心得」

    1、题干要求一定要看清,对于谈自己看法的开放题,一定要先表达自己鲜明的观点。

    2、开放题的回答一定要先联系文本进行阐述,但不能就是论事,还得加以拓展,要能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围绕你的核心观点进行作答,阐述要能做到自圆其说。

    「参考答案」

    本题是开放题,考生可以依据本篇内容或自身的思考积累谈眼力和耐心的意义,眼力和耐心是鞋匠成功的经验总结,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酌情给分)

 

              祝高三学子2011年高考成功!小说阅读高考考点分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江09高考外国小说欣赏考点全解
《砷》阅读
高考小说阅读技巧(转帖)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全面解读
答丨20161129
解读文本阅读之小说人物形象赏析的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