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秋节

中秋节

(2014-09-08 06:38:42)

 

中秋节

 

中秋夜,亮光光,家家户户赏月忙。摆果饼,烧线香,大家一起拜月亮。分红柿,切蛋黄,赏罢月亮入梦乡。乘火箭,月宫逛,看看嫦娥和吴刚。

我是纪连海,今天我们一起聊聊中秋的故事。

1.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二有段记载, “(八月)十五日,寺家设餺饨bótun饼食等,作八月十五之节;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独有此节。”寺家,指寺院,也指住于寺院中之僧众。新罗,指韩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直到唐朝为止,当韩国已将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设成节日多年后,中国的官府尚未把这一天列入法定节日。但有证据表明,中秋节在唐初就已成为中国的一项较为流行的民俗活动了。如《唐书·太宗记》记载的“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盛行并正式成为国家法定假日始于北宋。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还有许多别称,什么八月节八月半秋节仲秋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 ‘月夕’”。另外,由于中秋节这一天的月亮格外晶亮、圆润,被人们看成是合家团圆的象征,因此又被人们叫做“团圆节”。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意”。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现在的问题在于:中秋节的渊源到底在哪里呢?

2.中秋明月几时有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即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动。我们知道,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春播、夏收、秋获、冬藏是主要的劳作活动。土地收成的情况,对于以此为生的人们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人们对于土地还有深深的敬畏之情。每到春天播种之时,都会祭祀土地神,祈求土地神赐予五谷丰登,这种活动被称为“春祈”。到了秋季,正是收获的季节,也要祭祀土地神,拜谢神的庇护,称为“秋报”。八月十五是秋季收获的季节,各家都要拜土地神,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中秋节起源的第二种说法是:源于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比如彝族的阿细跳月。月下正是少年男女们踏歌觅偶的最好时光,因而又是追求爱情的节日。少年男女们于月下歌舞嬉戏,见到意中人便可成为配偶。

中秋节起源的第三种说法则认为,中秋节与中华民族远古的天象崇拜——祭月风俗有关。在古代人们看来,月亮是仅次于太阳的神灵,一直是人们重要的崇拜对象。这里,我们要注意,“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中春,昼击土鼓(以瓦为匡,以革为两面之鼓),吹豳bīn诗以逆(意为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就是说,中春的白天,敲打着土鼓,吹奏起豳都大典所用的典雅乐舞,迎接将要到来的夏暑。中秋节的夜晚,在秋收迎寒之际亦举行如此的大典。另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就是说朝日是在中春的早晨;中秋祭月是在晚上进行。“夕月”就是晚上祭月。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与季节有很大的关系,而秋季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自古以来,人们认识到月亮和农业丰收有着紧密的关系,古代帝王在秋天祭月,以此来感谢月神,庆祝农业丰收,为此,中秋祭月更显得特别重要。欧阳詹《长安玩月诗序》说:“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兔圆”。由此可见,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说是与我国古代祭月、拜月有着直接的关系。

您别小瞧了这拜月神。在过去的人们看来,可灵验啦。根据宋代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录》记载:相传古代齐国有个名字叫做无盐女的女孩儿,长相那是一个超级的难看,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的品德入选后宫,但一直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异常的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原文如下:俗传齐国无盐女,天下之至丑,因幼年拜月,后以德,选入宫,帝未宠幸,上因赏月见之,姿色异常,帝爱宠之,因立为后。乃知女子拜月有自来矣。)您瞧瞧,不拜月,能行啊?

到了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清末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3.四大美人闹中秋

其实,中国古代各朝都有祭月、拜月的活动,而且内容越来越丰富。秦汉时,中秋节除了祭月还举行敬老活动,官府向老人赐予坐凳、手杖和圆饼。从汉代起祭月、拜月逐步演化出赏月之风。汉代枚乘《七发》中说,“客曰:将于八月之望,与诸侯并往观潮于广陵之曲江。”这便是中秋节赏月泛舟的最早记述。《三国志·魏志·明帝纪》“秋八月,夕月于西郊”的记载。汉魏之后,赏月之风渐盛,《晋书·袁宏传》载:“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

古代赏月之风以唐代最为流行。中秋夜店家、酒楼重新装饰,牌楼扎绸挂彩,人们登楼、上台赏月;有的安排家宴,子女团圆,赏月叙谈。唐政府也特别重视这个节日。恰好,这个节日又与三年一次的科举取士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举行,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

唐朝以后,人们逐渐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唐明皇游月宫、杨贵妃变月神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先简单了解一下嫦娥奔月的传说。嫦娥是个神话人物,原型是谁尚有争论。东汉之前,无任何资料显示嫦娥与羿是夫妻关系,直到东汉高诱注解《淮南子》才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传说,很久以前,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但是,有个名叫逢蒙的野心家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后羿,嫦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后羿听说嫦娥奔月后,痛不欲生。月母为二人的真诚所感动,于是允许嫦娥每年在月圆之日下界与后羿在月桂树下相会。

再来了解一下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传说。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记载,我们知道,吴刚又叫吴权,是西河人。炎帝之孙伯陵,趁吴刚离家三年学仙道,和吴刚的妻子私通,还生了三个儿子,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阳神炎帝,把吴刚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而吴刚的妻子对丈夫的遭遇亦感到内疚,命她的三个儿子飞上月亮,陪伴吴刚,一个变成“蟾蜍”,一个变成“兔”,一个不详。

当然,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玄宗漫游月宫的传说了。话说风流天子唐玄宗崇尚道教,罗公远、法善等道士经常出入宫中,受到玄宗的青睐。道士助玄宗游月宫的传说版本较多,此处仅举一例:据唐《开元遗事》记载:中秋夜,唐明皇偕杨贵妃在月下游玩儿,游到兴处,二人径自登入月宫,唐明皇还在月宫学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来补充完整,成为传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这月宫之行,每年到此时刻,必要赏月一番。百姓也来效仿,月圆之时欢聚一堂,享受人间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传统沿袭下来。此记叙当然不可取信,它只能说明玄宗时宫中闻名的《霓裳羽衣曲》乃月宫之曲而已!很快,喜剧就变成了悲剧。

公元755年,安禄山叛唐。第二年夏,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皇子,向四川方向逃命。当他们走到金城县马嵬驿(现在的兴平县马嵬坡)的时候,护驾的卫军杀死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之后,又逼着唐玄宗皇帝处死杨贵妃,否则六路兵马,人去铠甲马卸鞍,绝不护驾。唐玄宗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赐杨贵妃三尺白绫自缢。

话说杨贵妃听唐玄宗赐她死,身如同筛糠般抖成一团,哭成泪人,跪倒唐玄宗面前,苦苦哀求。唐玄宗凄惨地说:“贵妃,我顾不得你了!” 杨贵妃看难免一死,便请求唐玄宗叫她到佛殿祈祷后死。唐玄宗准许,命高力士引贵妃到佛殿。

杨贵妃走一步,哭一声,回头望一望,悲凄凄,恨切切跟着高力士,向马嵬驿西门外三门佛殿走。走到头门,见门两边卧着两个龇牙咧嘴,怒目圆睁的石虎,心中凄惨,说道:“石虎呀石虎!难道你也象圣上一样寡恩少义,冰冷无情?如果你们对我玉环有一丝情义,就不要这样恶狠狠地看着我。”杨贵妃话音刚落,石虎就不见了。至今马嵬群众中还流传着“常从马嵬过,不知石虎那里卧”的俗话。

杨贵妃走到二门,看见四个豹目鼓腮,面目狰狞的守门金刚,又说道; “金刚呀金刚!难道你们也都象君王前凶恶的臣仆一样狠,和我一个纤弱的孤女过意不去?就没有一点怜人之心,同情我玉环死的冤?”杨贵妃说完,只见四个金刚眼里扑簌簌流下串串泪水,不一会地上就水汪汪的,金刚一个个扑扑通通倒下。贵妃死后,金刚泪水冲塌了佛殿,留下一汪清泉,水长年不断地流,人们称泉为四郎泉,至今泉还在。杨贵妃走到三门,看见大殿上灯明烛亮,香烟缭绕,越发感到凄凉,一生的悲,一生的怨,一齐涌上心头。拈香跪倒,磕头祷诉“佛爷呀佛爷!你在此受不尽人间的供果、香烟,独享清闲,有灵何不睁眼看看世间有多少屈和冤?我玉环本也是官家女,十六岁选进宫内伴君王。君王高兴时,曾在长生殿内歌舞共寻欢,月神下明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怎奈渔阳战鼓起,圣上把二十年的恩情全忘完,只顾自己抛玉环……佛爷呀佛爷!想我玉环在人间造孽深重,遭此下场在于天数,死时不能见爹娘,死后无人送纸钱。你若在天有灵,愿我死时天降倾盆雨,冲去我身上的恨与羞,洗去我的仇和冤,清清白白的到阴间。”杨贵妃的话音未落,只见冷风飕飕,继而狂风大作,佛殿内烛火灯光全都熄灭。天上阴云四集,雷鸣电闪,大雨倾盆而下。佛殿内的高力士连连喊道:“贵妃娘娘,快些吧!下雨了。”杨贵妃昏昏沉沉走到佛殿院中,见高力土已在一棵梨树上把白绫系好,心中如万剑齐扎,六腑翻动,长叹一声,向马嵬驿方向跪倒说:“圣上呀圣上!玉环伴你二十年落得如此下场!”说完悬于梨树。

就在此时,怪事发生了:杨贵妃的整个身体慢慢的从梨树上飘了起来,越飘越远。最终,落到了遥远的月亮上去了。此后,陕西兴平的人们就认为杨贵妃死后成为了月神娘娘。这就是千百年来陕西兴平一直流传的杨贵妃变月神的传说。

话说到这里的时候,您可不要以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中,只有杨贵妃与月亮有关系哟。其他的三位美女,与那圆圆的月亮也有着诸多的关系呢。

先讲一个西施两笑半的传说。话说西施一进吴宫,可乐坏了吴王夫差。为讨美人欢心,吴王夫差在灵岩为西施建造了馆娃宫。亭台楼阁,珠嵌玉镶。谁知西施却成天板着脸,一笑也不笑。奸臣太宰伯嚭忙问:“西施娘娘有何不惬意的地方?”西施慢条斯理地说道:“人人说我西施美,可这馆娃宫连口好井也没有,哪儿比得上臣妾的家乡?”伯嚭一听,心想:这还不容易。于是,他对夫差说道:“山顶开个吴王井,井里娘娘笑盈盈!”吴王夫差连连点颔。于是,足足花了九个月的时间,在山顶挖了有一间房子大的圆井,井上架有石粱。西施想起临别时范蠡的嘱托。现在吴王夫差果然中计,不由得粲然一笑。

那年炎暑的一个傍晚,西施陪吴王夫差到馆娃宫外漫步纳凉。走到灵岩西麓一个石洞边,吴王夫差对西施说:“这个石洞,就是你们越王勾践当年蓬头赤脚给我当马夫时的寄身之处,大家叫它勾践洞。娘娘也去见识见识吧。”想到会稽之耻,西施一阵心疼。不过,她还是装得若无其事的样子在洞边伫立了一会,接着又装出一副高兴的样子说道:“大王,这真是个好地方。凉飞习习,六月无夏,七月无暑,我好比回到了故乡苎萝山下浣纱石旁啦。”吴王夫差一听,顿时心花怒放。西施乘机顺水推舟地说道:“大王,这石洞既如妾身故乡,为何不将洞名改为西施洞?也好使举国上下都知我西施以吴国为家,再也不思故土了。” 吴王夫差立即下令,改勾践洞为西施洞。西施心想:这一改可以掩去越国之耻,非同小可,便又情不自禁地嫣然一笑。这便是西施的第二笑。

此后,尽管吴王夫差拼命施爱,西施仍从未笑脸相迎。吴王夫差不明缘由,又问:“娘娘,你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开口要,闭口到。除了天上的月亮,你要什么我都给你办到,一心只要看到你的笑!”西施听他说起月亮,不由心机一动,就又想出一条计策来:“天上月亮,我还懒得看哩!要月亮落在我手心里玩,我才会高兴呢。”吴王夫差笑问:“这可怎么办得到?”西施把腰一扭,说道:“说难也不难,你给我造个玩月池,就能办到了。”于是,吴王夫差又调遣军队在吴王井前的岩石间开凿一口水池。水池边填上土,栽起风尾竹。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西施陪吴王到这里赏月。清风轻轻吹动,月影摇曳不定,西施用她的纤纤玉手,捧起一掬池水,凑近吴王夫差身边说道:“大王看看,月亮不是落在我的手心里了吗?”吴王夫差一看,西施手中果然倒映着一轮朔月,便赞赏说:“娘娘果然聪明绝顶!”西施心想:范蠡早就说过,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为的就是要报仇雪耻。眼前的吴王夫差竟糊里糊涂,全不觉察,真是天下第一个大笨蛋。于是,她轻蔑地笑了半笑。这就是西施的半笑。

此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啦。下面,该说王昭君啦。传说昭君出生时恰逢皓月当空,昭君又脸似银盘,肤似月光;而昭君从小即喜爱月亮,常登宅前一吊角楼,对月理妆,望月歌唱。故村人称此木楼为望月楼,将楼上一层称为昭君梳妆台。可惜的是今望月楼已不复存在。只是在楼前有一如菱花镜般的水井,是昭君小时与女伴担水洗濯之地,名楠木井。昭君出塞之后,再也没有能够回到中原来。

王昭君的不幸遭遇,引起后人无穷无尽的同情和感叹,李白为她写过诗,杜甫也为她写过诗。李白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做《王昭君》。《王昭君》共计两首,其一说,“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娥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画图,死留青冢使人嗟。”这意思是说,汉代长安附近的月亮,月光照着昭君。一旦走上去玉门的道路,从此去向天涯就再也不会归来。汉代的月亮还是从东海出来,可昭君嫁到西方没有回来的日子。长年严寒的燕支山只有雪当作花,美丽的昭君憔悴了,湮没在胡地的风沙中。活着时她没有黄金送人,致使画师将她画丑。死后留下了青冢使人叹息。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中则说,“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意思是说,三峡之中,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相依相连,一齐奔向荆门。就在那一带,还保留着生长明妃的山村。当年王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漠之地,就再没回来;最后身死异域,只留下青色的坟墓,笼罩在昏黄风沙中。汉元帝单凭画工的画图约略看识,怎能辨出王昭君青春美貌的容颜呢?昭君身死匈奴不得归,能够带着环佩在月夜归来的,恐怕只有她的幽魂。千载以来,琵琶弹出的都是胡地之音;昭君虽死,其怨难平,琵琶曲中倾诉的分明是她的满腔怨恨。李白也好,杜甫也罢,只要提到昭君,他们都会提到那圆圆的月亮。可再圆的月亮,也带不回我们可爱的昭君。

该说貂蝉啦。貂蝉拜月的故事您知道吧?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於此二人之间,送吕布于秋波,报董卓于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最后,王允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4.中秋习俗趣多多

话说回来。北宋太宗年间,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北宋时,中秋节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述此时北宋都城的情景:“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如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时至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吴自牧《梦梁录》记述南宋杭州中秋赏月的景况是:“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分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更有意思的是,宋代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常娥,员如皓月。”

明朝末年出现了兔儿爷。据纪坤《花王阁剩稿》载:“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

现在的问题在于,中国邻近的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在中秋节期间,都会举行花灯节、组织舞狮。这种习俗是怎么来的呢?与中国有没有关系呢?

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当然要玩灯啦。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中国的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而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举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而在我们山东省的有些地区,中秋之夜则有抛帕招亲的习俗。中秋节这一天夜晚,在广场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并设玉兔、桂树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欢庆歌舞之后,姑娘们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有观众接得的手帕与“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领奖。有些未婚的小伙子在交还手帕时,若受“嫦娥”喜欢,则可以戒指相赠。此后,双方可以交友往来,情投者便喜结良缘。

除此之外,中秋节还有多种占卜现象。旧时东莞有些妇女相信“月老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无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时,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妇女便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乞月”或“爬月”。另外,《岁时广记》《琐碎录》载“占乔麦之俗:“中秋无月则兔不孕,蚌不胎,乔麦不实,盖缘兔蚌望月而孕胎,乔麦得月而实。《岁时杂记》则说:“珠之贵贱,视中秋月之明暗,明则珠多,暗则珠少。”到了明清时期,中秋月占卜风俗更加普及。普遍的是卜明年上元节晴雨。万历安徽《滁阳志》说:“是夜忌雨,雨即上元灯不利。同治湖北《荆州府志》说:“此夜之月,关乎来岁元夕,俗有‘云掩中秋月,雨洒上元灯’之谚。”还有卜鱼产量的。

在台湾,中秋夜有未婚女子“偷菜求郎”之俗。妆饰美丽的女子踏着月光,往别人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偷摘到之后便预示她能遇到如意郎君。因此台湾有“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之谚语。

“窃瓜祈子”也是清代流行于中国南方很多地区的一种习俗。道光安徽《繁昌县志》说当地中秋夜:“妇女联袂出游,遇菜圃辄窃南瓜为宜男兆,名曰摸秋。亦有中年乞嗣者,亲友于是夕亦取南瓜,用鼓吹爆竹饷之,谓之送子。”湖北东湖略有不同,它是“乞儿者更深潜入他人园中,摘瓜而还,谓之摸秋。又戚友以鼓乐彩红,置瓜于盘,送入求子之家,谓之送瓜,取瓜瓞dié绵绵之意”同治《宜昌府志》)。湖南永州送瓜有特色:“人有难嗣者,戚友取南瓜,以一父母俱存、兄弟众盛之稚子,着衣冠乘马捧瓜,后以一人持枣树枝,挂香数百炷,鼓吹送至其家。”在贵州也有偷瓜送子的习俗。晚上偷瓜时故意让被偷的人知道,以惹起怒骂,骂得越厉害越好。瓜偷来后,要为它穿上衣服画上眉,装成小孩的形状,敲锣打鼓,用竹舆抬送,送到无子的人家,接受瓜的人必须请送瓜人吃一顿月饼,然后陪伴着瓜睡一夜,第二天早晨将瓜煮熟吃掉,认为从此便能怀孕了。

5.月到中秋分外明

从元到明清,中秋节基本上沿袭了唐宋的旧习,阖家团圆共赏明月已为时尚之举。元代统治者对人民采取了高压政策,不准民间私藏铁器,规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杀鞑子”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与此相适应的是,时至今日祖国各地的一些中秋习俗仍然与中原人民反抗蒙元暴政有关。比如福建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广东潮汕则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米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这一时期,“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

这里我们就要注意一个问题:拜月的习俗各地不一。有的是男女共拜,比如嘉靖河南《固始县志》:“中秋列瓜果酒饼,男女望月罗拜,已而欢饮,谓之玩月”;有的地方则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有的地方则是儿童拜月,比如同治浙江《仁和县志》:儿童陈月饼,罗拜于庭,谓之拜月。

时至今日,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当然,我们也知道,正是中秋节这个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才使月亮成为中国人寄托情思的一大重要载体。据检索,唐诗宋词中含有字的超过16万首,约占总量的25%。字成为中国现存诗词歌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语汇之一。台下的观众朋友们,您觉得哪首最为动听呢?(与观众加入互动)咱们一起来读一下我最喜欢的苏东坡《水调歌头》好不好?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仅仅是唐诗宋词,就连四大名著中都有很多与月亮和中秋相关的故事。《三国演义》里面记载的貂蝉拜月的故事前面我们已经叙述过啦,这里就不再多说啦。《西游记》里面则记载了我们前面说过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水浒传》里则有两处涉及到了中秋节,《第一回史进中秋节大闹史家村》、《第二十九回张督监设计陷害武松》都是选在中秋之夜进行的。无独有偶,《红楼梦》中也有两处涉及到了中秋节,《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的甄士隐与贾雨村二人一起过中秋、《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也都选在了中秋之夜。除此而外,《牡丹亭》中第二十出《闹殇》杜丽娘因情而死、《聊斋志异》中的《胡四姐》讲述的书生与狐女相遇、《崂山道士》和《彭海秋》的故事也都选在了中秋节,才子佳人小说《玉娇梨》、《平山冷燕》、《定情人》中才子佳人别后团圆大都在中秋。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中秋早已融入中华民族血脉中。

6.中秋月饼香又甜

好啦。现在的我们,该了解一下祖国各地的中秋习俗啦。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天上明月,人间情怀,中秋明月这一特殊天象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月亮节、团圆节。故而,赏月和吃月饼是中秋佳节时人们最主要的活动。

前面我们说过,我国自古就有中秋节赏月的习俗。每逢中秋夜都要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这其中,尤以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最为重要。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朝时,太宗李世民为征讨北方来犯的突厥,令手下大将李靖亲自率部出征。李靖屡建奇功,后于八月十五凯旋归京,为了庆祝胜利,京都长安城内外鸣炮奏乐,军民狂欢通宵。当时有个到长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献圆饼祝捷。太宗李世民大喜,接过装璜华丽的饼盒,取出彩色圆饼,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说道:“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随后,将圆饼分给了文武百官。从此,便有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当然,这个时期,“月饼”的名称叫做“胡饼”。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洛中见闻》中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味极美。他听说新科进士在曲江开宴,便命御膳房用绫包裹月饼上次给他们。这是月饼初见记载。此时,月饼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的描述,是明代《西湖游览志余》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他的一部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随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当然,我们知道,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江苏无锡中秋夜要烧香斗。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江西吉安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最著名的要算是香港的舞火龙了: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安全组外,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除此外,广州的树中秋、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也是中秋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同一轮明月下,中秋节对于我们华夏民族来说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在台湾又是怎么过中秋呢,我们编导采访到了台湾当代新儒学著名代表人物——林安梧先生。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

7.遥望明月共此时

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虽然同为中秋,但各国习俗不同,多样的形式一并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日本人中秋节不吃月饼:在日本,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虽然没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及玉兔捣药的故事,但有白兔在月亮里面做日本烧饼的说法。古代日本还有传说称中秋时月亮上开满桂花。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日本的赏月习俗来源于中国,在一千多年前传到日本后,当地开始出现边赏月边举行宴会的风俗习惯,被称为“观月宴”。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

越南中秋节儿童唱主角:说起越南中秋节的起源,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正好是稻子成熟收割的时候,这时候各家各户都要拜祭土地神,在丰收之前,各家各户的大人通常都忙于耕种,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们玩耍,于是就利用中秋节庆祝丰收的这一天多给孩子们一些补偿。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越南中秋节还有关于阿贵的传说。相传阿贵得到仙树后,未遵仙训。用污水浇树,结果仙树腾空飞上月宫,阿贵因手拉树根,也被带往受责。晚上彩灯齐放,传说是条鲤鱼成精后害人,包公为救民用纸扎了鲤鱼灯以镇之。于是,越南人,尤其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鲤鱼灯出游玩耍,还预示长大“跳龙门”之意!

新加坡中秋也打“旅游牌”: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重视。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相互馈赠月饼,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新加坡是一个旅游国家,中秋佳节无疑是一个吸引游客的绝好机会。每年中秋临近时,当地著名的乌节路、新加坡河畔、牛车水及裕华园等地装饰一新。入夜时分,华灯初上,整个大街小巷一片红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动。

韩国“秋夕”回乡探亲:在韩国,被称为“秋夕”——英文写成为“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的中秋节是和春节、元旦同等重要的三大节日之一,也是春节之外的第二大节日,主要意义在于祭祖和庆祝丰收。无论工作多忙,人们都会赶往家里,首尔几乎成为“空城”,形成道路拥挤的现象,称之为“民族大移动”。全家人在凌晨祭祖,韩国人认为一天中早饭最重要,所以祭祖仪式完毕之后,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早饭。中秋节这天所有男性宗亲都要去扫墓,这是与中国的中秋节最大的不同之处。中秋在韩国是一个大节日,会一连放三天假。民众都会利用这段日子回乡探亲,所以每逢中秋之前一个月,韩国各大公司都会大减价,以吸引民众购物互相赠送。韩国人在中秋节会吃松饼。松饼是一种和月饼相类似的节令食品。做松糕时要先在蒸笼里铺上一层松叶,然后放上做好的松糕,然后再铺上一层松叶,这样做出的松糕不但漂亮,还会有浓浓的松香味。

瞧见了吧,中秋节是中国的;但中秋节也正在走向世界。

分享:

63

喜欢

12

赠金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秋节习俗探源:那些与月亮共同诉说的人间情
明月几时有,中秋到吴中
川人中秋旧俗
中秋和中秋月饼那些事儿
中秋节:中国各地不同的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八种浪漫习俗、十大传统美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