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素在评价黑格尔哲学思想时说“他的哲学基本上都是错的”



罗素在评价黑格尔哲学思想时说“他的哲学基本上都是错的”----西方哲学史思维方法论提纲(序言)


思考者

 

就业后的8年从事哲学教学工作,当时使用的教材就是现在高校还在使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建国后当时我国哲学家艾思奇主编的高校教材,其蓝本来自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也是在当时斯大林亲自主持下编写的),基本上就是一个复制品。就这么照本宣科讲了几年感到相当乏味,物质/意识;三大规律、五大范畴;认识/实践/真理......,无限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就剩下这么干巴巴的几根筋。李泽厚先生就说过:如果学习这类哲学越学就越笨,一点也不错。但当时上学和教学这段时间还学习了一本《西方哲学史简编》的教材和许多参考资料,是由北京大学的汪子嵩、张世英等哲学教授编写的,虽然只讲到“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但其中的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基督教哲学、近代以来的英国经验主义哲学、法国大陆笛卡尔唯理主义哲学、法国机械唯物主义哲学以及德国从康德开始的古典哲学还是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当时的学习主要还是重点理解哲学思维的一些方法,其中,以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和康德哲学最为重要。

当时学习理解的最大局限就是在这些抽象晦涩的概念中判断、推理、论证或阐释,开始还感到新鲜,也颇有兴趣。但是逐渐发现这种学习理解的方式与生活尤其是与人类生存过程、情绪、现象无关,它只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解释”,类似古代中国学术的训诂、考古或者“我注六经”,这也那段时间感到索然无味的一个原因。如果哲学思想不对生存、思维方法提供理论上的支撑,那么学习这类哲学也没有多少意义。以后,随着转行从事司法实务工作,就把这门学问放下了,这一放就是20年。

直到50岁的时候,由从事的司法诉讼业务转入对预防腐败/职务犯罪的研究,就想从思维方法、学理上对腐败现象作出一点阐释,此时又想到了哲学思维方法这个重要问题,在这段时间里就经常上书店、市区昌乐路的文化市场转转。不转不知道,一转吓一跳,20年哲学思想文化竟然发生了这么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那些书籍很少了,大部分都是近些年从西方翻译过来的现代和当代哲学书籍,还有一部分是我国哲学界的一些大师级人物编写的。这些书籍从马克思稍后的叔本华“生命意志哲学”开始一直到后现代的福柯、德里达,不但在时间跨度上150多年,尤其是不同思想观点的哲学思想的碰撞、交融所发出的光芒极大的吸引了我,这一些已经不是古代和近代那种哲学思维范式了,尤其像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笛卡尔德“我思”、康德的“物自体”或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这些晦暗不明的东西,而是“面向事情本身”直接直观、还原......。此时我意识到哲学思维方法很需要更新了。

2005年的一个秋天,就是10年以前,我在昌乐路文化市场和附近的一家书店一下子购买了800多元的哲学和其他人文社科书籍,并且大部分是四折,还有三折的。当然无法携带,就叫了一辆出租车。从此以后的大部分时间就钻在这些书本中,一本本的阅读,读完了再去购买。由于头六年主要是讲学,以阅读---讲课为主;后四年讲课减少了,就以阅读---写作为主。这四年写博客,也正好写完400多万字,我想应该告一段落了,打算春节后天气暖和一点就到外地长时间的旅游了。在结束以前我想把这几年阅读/写作的一些粗浅感想写下来,主要是从一种思想方法或技术角度如何引领写作,即便是这种掌握还是初步的甚至是朦胧的,但只要领略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写作、演讲的帮助之大,我是有较充分感受的。就像我这几年,除了偶尔外出讲学,其他时间就是写作,一天写出5000---10000的字还是很轻松的,有时上午讲课下午写作4000---5000字也就是4个小时。虽然写的质量不高,或者表达相当不够精准,但是总是在一种比较成熟的思维方式下思绪就像流水一样写下去了。而这一些在中国哲学思想方法中是没有的。我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在上学时期也比较系统地学习过社科院任继愈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四卷本),现在回想基本上对思维方法没有什么帮助。几乎所有的学问都是从“西方哲学史”学到的。有这么几本书籍对我影响最大:

哲学部分:

罗素《西方哲学史》、《西方的智慧》;

邓晓芒《康德哲学讲演录》;

赵林《西方哲学史讲演录》;

张世英《新哲学讲演录》;

高宣扬《后现代论》、《当代社会理论》、《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福柯生存美学》

李泽厚《批判哲学批判》、《中国思想史论》(三册)、《世纪新梦》、《实用理性和乐感文化》、《走我自己的路》、《已卯五说》、《李泽厚哲学文存》;

江天文《时间理解论》;

刘永谋《福柯主体解构之旅》

张祥龙《朝向事情本身》;

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

汪民安《身体空间后现代性》;《罗兰.巴特》

罗兰.巴特《结构主义语言学》;

陈嘉映《思远道》、《无法还原的象》;

陈嘉明《现代西方哲学方法论讲演录》;

赵汀阳《直观》、《论可能的生活》;

王治河《福柯》;

汝信《现代西方思想文化精要》;

黄光国《社会科学的理路》;

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

《周国平文集》1---5册;

王子铭《直接性的诉求》;

吴猛《文化权力的终结》;

波普《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张志扬《一个偶在论者的觅踪》

美学部分:

主要是李泽厚《美的历程》、《华夏美学》和《美学四讲》;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悲剧心理学》;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易中天《破门而入讲美学》;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王一川《文学理论演讲录》等等。

文论、文学散文随笔部分:

主要是罗兰巴特《写作的零度》;《神话学》、《叙事学》、《S/Z》、《文本的快感》;

毛喻元《梦幻的大陆》、《时代精神词典》;

余杰《火与冰》、《我的思想在燃烧》;

朱大可《孤独的大多数》、《流氓的盛宴》

这些文论学者的思想比起有些哲学家、思想家还要深刻,并且语言风格以隐喻、象征表达,多是现象学视角的描述,这是对传统语言的革新与超越。

以上我从2000余本图书中推荐出这些自认为精华部分,其中大部分需要精读,反复理解。

如果再把以上书籍精华浓缩,有三种哲学思维方法最重要:第一是康德哲学的理性逻辑范畴及演绎方式;第二是现象学观察描述;第三是结构主义符号学。这三个方面几乎涵盖了世界绝大部分知识。但这三个方面既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共时,不但相互关联,并且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时间维度。要理解它们就要从古希腊本体论哲学开始。在我看来古希腊哲学是以后近代、现代和当代哲学的雏形,也是综合,现在的大部分哲学思想在古希腊就已经萌芽状态,只是后人沿着某个方面的路径进一步发展了。作为哲学史方法论,有以下几个方面还是相当重要的:

第一古希腊哲学本体论,可以划分出四个方面:

一是自然哲学;二是形而上学;三是怀疑论与道德哲学;四是实体哲学。

自然哲学中的本体论原则,又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从时间上向过去回溯,企图寻找世界发生的本源或基质,就是现在我们思考问题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比如我们要认识一个事物所谓的“本质”,就采取溯根求源,面向历史,这是按照发生学原理从发现它的党处与以后演变过程来把握事物性质,但难度却很大,因为任何人都很难发现某个事物的起源。另一个方面就是在回溯历史难度很大行不通的情况下,就由时间上的回溯转换为空间上的把握,也就是寻求事物的内在结构,就像现在手术医生,把患者的腹部解剖,检查其中的呼吸、消化、血液循环、泌尿等系统,以发现它们的功能、价值。可以看出,从时间和空间上把握对事物的认识,在古希腊哲学思想中已经比较成熟了。直到现在的现象哲学和结构主义符号学,也主要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观察认识。

古希腊形而上学哲学的本体既不是寻找最早的本源、始基,也不是发现掌握它的内在系统,而是在现象背后发现掌握事物的“本质规律”,也就是当今唯物主义哲学那个重要命题“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认识方式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就有了,其创始人就是赫拉克利特,黑格尔发展到最高峰,从尼采开始解构这种“意识哲学”。

古希腊哲学的怀疑论在当时所不占主流,但是却是一种很宝贵的哲学品质,它能够在天衣无缝的理论观点中找出漏洞或者形成悖论,这可以看作现当代怀疑主义哲学或后现代解构主义哲学理论的先驱。

苏格拉底揭示出道德即知识,把真伪判断与价值判断相衔接,同时也创造出最早的神学目的论,为中世纪基督教哲学文化提供思想基础。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形态是“实在论”性质,这是古希腊哲学的顶峰,当然也标记者古希腊哲学的终结。柏拉图的“理念分有说”“知识回忆说”都为以后形而上哲学构建起奠基性作用;而亚里士多德“实体哲学”、“四因说”非常重要,基本上描绘出世界动力模型,虽有不少猜测性质,但是却极大启发了哲学思维的深度。

作为方法论的古希腊哲学史有必要牢记这四个关键词:

时间上的回溯,空间上的把握;背后的本质规律和事物的生成--变化学说。

古希腊哲学到亚里士多德时代结束后进入希腊化时代和古罗马哲学。这时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伊壁鸠鲁的“幸福哲学”和斯多噶主义“禁欲哲学”,而这一些与哲学方法轮没有多大关系了,因为它不是理性的,而是对人生存在的叩问,也是为即将到来的中世纪基督教哲学文化作出的思想准备。我们通常把哲学史上的方法论原则称为“科学的哲学”,对关涉人生的哲学称为“人文哲学”,此时这两种哲学类型就像两条线贯穿近代和现当代。

中世纪1000多年的基督教哲学思想文化,能够作为一种哲学思维的方法论确实很薄弱,有价值的就是从公元10世纪开始的经院哲学,其中,英国坎波雷大主教安瑟伦对上帝本体论论证揭示出,如果对一种宗教信仰使用三段论逻辑论证,不管当时论证者有何种良好动机,但都是都信仰对象的不自觉解构,因为论证一旦沾染经验成分,信仰大厦就摇摇欲坠了。

最有哲学方法论价值的还是中世纪后期“唯名论”与“唯实论”的论争,这是后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雏形,也直接涉及到哲学命题“一与多”的关系。

16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创始人培根的出现,标记着哲学从古代进入近代,作为哲学史方法论而言的培根哲学主要揭示出认识过程的“四大幻象”,这应该视为对传统认识方法的一种解构;同时他的“三表法”又是对一种新哲学认识论的建构。

英国经验哲学从培根开始中经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洛克把这种哲学推向高峰也就是系统化完善化程度后,也开始了衰败过程,先是由贝克莱从唯物主义转向唯心主义,实际上也是从“物”到“心”的转化,是认识论哲学走向深刻。最后休谟的怀疑论终结了经验哲学,也为推动了康德先验哲学的创建和发展。

17世纪法国笛卡尔创建的唯理主义哲学,以“我思”为出发点,哲学借助理性逻辑走向一个高峰,其中他的《方法论》四个怀疑原则,可以被认为哲学理性精神所达到的一个高度。

18世纪法国的机械唯物主义被认为是哲学思维的一个倒退,甚至比起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还要糟糕,这是唯物主义“物本体”哲学初始阶段----“物质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实际上就是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中的“上帝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是专指独裁者的非常崇尚的哲学思维,也是一种类似神学的僧侣主义哲学思想文化。

从18世纪中期开始的德国古典哲学,是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最高峰,尤其是康德哲学以批判的精神改造了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哲学。其中,理性逻辑思维构建对象第一次破天荒地开创了主观意识的能动作用,被康德誉为哲学思想的“哥白尼革命”,他的理性逻辑四大类16个范畴和主客观演绎把认识认识论推向时代最高峰,作为哲学思想方法论而言也是最丰富的。

从康德开始,中经费希特---谢林----黑格尔把这种意识哲学进一步发展完善,其中黑格尔的《逻辑学》中的辩证法“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博大精深,极其雄辩地描述出“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言,他把无妨丰富的现象世界强制性的套入主观范畴中,最后是辩证法窒息。罗素在评价黑格尔哲学时说“他的哲学基本上都是错的”。

费尔巴哈把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回归生活世界,同时也揭示出基督教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当时的“造反哲学”。但是就他的哲学认识范式而言,仍旧是“主客二元”,所以仍旧属于近代哲学范畴。

10世纪中期有三支哲学思想力量同时向强大的黑格尔哲学发起攻击:

一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哲学;二是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三是郭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哲学。

此时黑格尔哲学体系基本上解体,作为一种传统哲学范式推出哲学思想文化的舞台,哲学进入一个新时代,这就是现代哲学的开始。

以上就算是像蜻蜓点水一样对西方哲学史的快速浏览,连简要的提纲也算不上。但是这2000多年的哲学思想文化极其丰富,尤其是作为思维方法论,有着极其珍贵的价值。至于现当代哲学思想逐步走向非理性,并且主要作业也是解构性的。以后,我就从这个长时段的哲学思想中阐释其中的思维方法论方面。

恩格斯说,锻炼思维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哲学史。因为不同时代的哲学家为了认识现象创造出很多有价值的思维方式。

以上算是一个粗略的感想。如果有能力写一本“西方哲学史方法论”也算个序言。

                                                   2015.01.2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
和哲学家在一起的日子
西方哲学史全景思维导图丨收藏|亚里士多德|哲学史|哲学家|康德|形而上学|思维导图|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辩证法|马克思
黑格尔的哲学史 I
中国哲学的局限性
张志伟:有生之年,我会始终直面虚无主义的难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