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传中医基础理论系列】《伤寒论类编补遗》误治后脉证并治及禁忌篇384

3点击上方蓝色小字

关注我们,就是对我们的支持和鼓励!

误治后脉证并治及禁忌篇384-388条

主讲时间 2015.9.14 第62讲

主讲老师 关霖杨

主办方 中华汉传中医促进会

大家好,今晚我们一起来学习伤寒论类编补遗的384-388条。'/ 384、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宋154
【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这条,应该结合上一条来看: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宋151
3 b0 f5 i7 G+ Z. |) c) G! K- _
师曰:这属于气痞,是痞证的轻证,按下去没有硬结,通过详细辩证,可以适用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等。+ I3 u1 ]0 K' p. O- }0 P8 T* N+ m
; C3 Y, F3 F: r, p6 D/ ~* a
那么这一条大黄黄连泻心汤的条文,跟上一条对比就在于脉象,区别在于这条脉象关脉浮滑如豆,舌象是舌红苔黄腻,一派阳明热象,甚至会出现大便干。9 }. v( v5 Y# S/ s8 x3 D
! k4 c9 h- s. M# g6 B# y; L
进一步的话会有小陷胸汤证结实的出现,再发展会有大陷胸汤证。1 h7 h# R2 J% v1 \4 L' ]: ^

因此,在这种初步的阳明里热证下,选用了这两味药组成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苦,咸而寒。《神农本草经》: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它是入阳明病位的,通闭结。
黄连——苦寒。《神农本草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是阳明药、清理湿热的。
' v- K, _3 t2 s2 @! t. g
这里要注意煎煮方法是开水泡10分钟,而不是水煎、久煎。泡服,短煎,入阳及中上焦,破无形之聚。; k) O o# T' t d0 c$ n

服用后,阳明里热气结随之而清,可能出现腹泻,排出阻滞之气,有轻微淤血的还可能排出淤血。

这条的脉说的是浮而紧,也就是说,存在表证,于是下一条就是解释原因的条文了:8 Q% W) A0 q9 E& H' ~' W2 h L

385、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宋164* s* E2 o# ]4 }9 ?
这条讲的就是辨证中会出现的一种情况了,因为上条说过,大黄黄连泻心汤证本是表未解,攻下而成气痞,之后更发汗伤了津液造成阳明里热欲成里实。此时如果还有表证存在,要先把表证解决,然后再去治疗痞证。

这可以类比于四逆汤那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宋372- : [8 ^5 j( g/ @+ A8 p( G
那么他们论的是一个辩证治疗思路,同时存在表证和里证,如何治疗?里实热的,当然要先解表散热,但是四逆汤的里虚寒呢,就必须先温里,再解表了。

当然,我们可以同时表里双解,不必绝对化,比如这条,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像大柴胡汤那样来一个合并解决的方子呢?我看直接来一个桂枝汤和大黄黄连泻心汤的合方也不是不行。1 n& Y/ \' H/ p( x0 A* K' L- ]
另外,关于这条我们还要理解,他举出桂枝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只是作为一个例子,解决表证,不止桂枝汤一条吧,痞证,不止大黄黄连泻心汤一条吧,大家千万不要被条文限制住,要明白条文最终说明的是什么思路。7 F( O' J/ c/ J& `. ~% h3 K9O O
386、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宋155
【附子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一枚, v' h!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 S% V. K: I3 Q$ x

师曰:从这条看出,大黄黄连泻心汤本应该有黄芩。就像栀子豉汤类方一样该有豆豉才对。但是因为黄芩泡服,浸出成分不多,因此只用了两味药,从临床上看疗效也是可以的。
' ~+ k0 p6 w# z. [2 ?, b
我们上一条才讲了表里症状同时出现怎么办,这里就来了,给了一个现成的方子,加了一味附子(黄芩本来该有)。

这个附子对应的应该是少阴表证:
附子——辛苦热,有毒。《神农本草经》: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解表驱寒。7 b+ _, Q( f# K* @1 o) M g! {3 Q
! Y4 a/ b2 K: h( r. |# f
这条方子就解决了上一条所说的一种可能的情况:少阴表寒证合并阳明里热证。临床是很常见的,少阴阳明合病,属厥阴,本方不分表里先后采取同治的办法。& }4 n8 k! {' H2 b0 ^8 V: x* O
典型的痞证,就是昨天小冷师兄说的半夏泻心汤证为代表了。
2 b' Y7 v* c! ~3 K+ l
此外,痞证还包括脏器郁结不通,乃至形成肿块的这样的证,可以认定为状如痞。这和状如结胸是一个道理。大家要搞清这个广义的痞证的概念。
8 v0 j1 V: S8 g
387、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宋159
【赤石脂禹余粮汤】赤石脂(碎,一斤160g)太一禹余粮(碎,一斤160g
( C( |1 {% P& A8 j
这条讲的是伤寒表证不解,见到阳明里实,给了攻下,造成表邪内陷,形成痞证和协热利。
% D6 A v! X7 u' V6 |+ y. ~
然后医生辩证使用了泻心汤,后面这个已字,说的是把下利解决了,剩下了一个痞证,结果医生以为是阳明里实结胸了,又给用了攻下,这时候下利就止不住了,用理中丸也不行。
! j! o* F4 b1 R6 T# L! |
为什么理中丸也不行了呢,你攻下太过,不是形成太阴虚寒吗,理中对证啊。
. s- s) u+ c+ z5 k5 v
这是因为啊,他下之太过,已经伤及下焦了,下焦不固甚至于脱阳。所以这是很重的情况啦,要用重镇固摄的药。
# u& l: U- C/ `& W' b
赤石脂——味甘平。主黄疸,泄利,肠癖,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创,头疡,疥搔。久服,补髓益气,肥健,不饥,轻身延年。——这个药,固脱止利,还能止血,破瘀滞。
禹余粮——味甘寒。主咳逆寒热,烦满,下痢赤白,血闭,癥瘕,大热。——这个药,同样是固脱止利,更能止血清热,破瘀滞。& [9 r/ n2 \1 E

这两味药,都能起到固正气去邪气,对于协热利下利不止的很有效果。对于解决心下痞硬也有疗效。; E* o1 o' x) K# H# W

后面他还说道,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把多余的水饮从小便排出,也是止利的一个思路哦。

这里就应该用五苓散了,温化太阴水饮,去阳明热,更可以解表,降水逆,散结,五苓散也能治疗痞证啊!让我们来看下一条:
. l) a( A$ b! B* T9 H* \+ S
388、本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宋156&[) t# @( d I' \
【五苓散】茯苓3 猪苓3 泽泻5 桂枝2 白术3( P' , \0 v0 S1 g* 按上面的比例来打成粉末,做散服用,温水送服。

这里要注意服用后也要多喝温水,一方面补充下利失去的水分,一方面解表也需要水分来发汗。
) Z) l9 ]$ r7 F, k+ d! v, t
师曰:这条本下之的,指的是原因,因为下之,原来的表证内陷了,所以造成心下痞。

为什么心下痞用了泻心汤也不解呢?后面说的就是其人渴而口燥烦。是因为水饮盛,不化津液,所以口渴;因为水饮上逆结于心下,热在上焦,所以烦躁。

泻心汤类以降逆清热温里为主,而五苓散以温化水饮为主,兼顾清热,因此更加对证。# i) j5 y( |& C! R$ e6 X3 a

讲到这里,痞证也算是讲完了。大家想想心下痞,有多少方子可以用?以后不要一见到心下痞,就用半夏泻心汤咯。另外,广用的思路,要建立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读书笔记《七》
第269篇 同人现代语言解读伤寒系列(22)
泄泻大法总结
倪海厦《伤寒论》一八五:白虎汤以清里热为主,并不是以解表为主
《伤寒论浅注》学习45
胡希恕讲伤寒论156条~170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