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庆振风塔_建筑风格

振风塔的传说

最好有三个传说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2-03-03

振风塔,又称浮图、佛图。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中华大地上耸立起座座佛塔,与中国传统的建筑学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民族风格的佛教建筑文化。塔本来的作用是承奉僧佛主的舍利,是佛教徒顶膜拜的对象,一座塔往往成为一座寺院的主体建筑,后来随着佛殿建筑的兴起,逐渐降低了塔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导致塔的消失,相反,内容丰富的中国园林吸引了塔这种建筑形式,一个园林中,塔往往作为主景。

安庆振风塔坐落在长江之滨的安徽安庆市迎江寺内.明代隆庆二年(1568年)建,原名万佛塔,又名迎江寺塔,后取名“振风”,有“以振文风”之意。因其82.74米的高度,在长江沿岸的古塔中无塔能及,故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塔”,,“过了安庆不看塔”便是对振风塔的高度赞誉。现在的振风塔从某种意义上说已成为安庆市的一个象征。

据说因为安庆在古时人文不兴,有大师说安庆的风水灵气都被长江所吞,只要造一塔立于江边使安庆昂首便可,后来便有了这座振风塔。

振风塔建起之后烦恼也接踵而来,在安庆坊间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南京不打五更鼓,安庆不做彭知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相传南京古时年年闹水灾,有人便向一财主借了一个金盆投入水中,从而“镇”住了水灾,因财主要求金盆在当天五更鼓后归还,为了平息水灾南京便不再敲打五更鼓。

同样的版本故事,在安庆却有不同的演绎。因为在以前安庆的地形就像一条船,振风塔建起之后就像树立在船头的一根桅杆,如果没有篷帆安庆这条大船便会永泊在此,但有一年却来了一个姓“彭”的人当知府,“彭”与“篷”谐音,桅杆上一旦挂上篷帆船便会顺水而流。

安庆人当然不愿意自己的家乡随着江水飘走,于是便在振风塔前面放置了两个约3吨重的大锚,这两个锚现在仍然在迎江寺的大门前。

振风塔系砖石结构的楼客式塔, 塔平面呈八角形, 通高72米, 低层周长40米, 四周有碑石记载建塔史志 。在全国108座砖石结构塔中名列第二。塔基座用一米高的青石筑成, 基座四周为白石栏杆, 并有26根圆柱支撑附阶, 顶部覆以八角形屋面, 回廊宽大舒展, 亭亭如盖。附阶顶上收作八角形平台, 形成低矮的须弥座, 外绕以白石栏杆。二至七层均有八角形石栏, 可供游人四周观光。每层的厅室楼门机构多变,雕刻细致, 图案不一。塔中心为八角瓜皮顶空厅, 各层壁龛, 两侧对称, 设一至五个小壁龛, 龛合有缝, 直通塔内夹道和空厅顶部, 以使佛灯不致熄灭。塔南辟有拱门, 游人可登上168级台阶到塔顶, 塔顶的塔刹用硕大的宝葫芦组成。

振风塔共有七层,在底层的塔体上镶嵌有六块石碑,上面分别记载了每次维修振风塔时的情况,从一层往上,每层都有八个向上翘的飞檐,飞檐上挂着风铎,每当江风吹过风铎就叮当作响,塔的顶层还安装着一个宝瓶状的塔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塔刹。据寺内的师傅说,当初振风塔在建造时是采用筑土法逐层垒建起来的,那时没有脚手架,每建一层塔,只有在塔的周围用土垒积起来,在此基础上才能建造第二层。在塔的第四层以上镶嵌着600多座彩色的砖雕佛像,因此振风塔又被称为“万佛塔”。塔内有碑刻51块,外有石栏环卫。登塔眺望,巍巍龙山,浩浩长江,全市景色,一览无遗。造型和工艺技巧,具有明显时代特色,极为壮观,“塔影横江”为“安庆八景”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PF81 安庆振风塔
登安庆迎江寺振风塔有感
皖秋之旅 安庆迎江寺
照片:清末时期,安徽安庆的振风塔、同仁医院和小孤山
闲话迎江寺
千年古刹迎江寺,为何有“过了安庆不看塔”之美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