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鉴赏」诗词中的父爱,深厚绵长!
「诗词鉴赏」诗词中的父爱,深厚绵长!


在每个人成长的岁月中,父爱始终如英雄般守护着我们的成长。
又一年父亲节将至,那些表达父爱的诗词,一首首皆是肺腑之言,
坚实深沉又厚重宽广,诗词中的父爱,深厚绵长!

责子

东晋-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这首诗写得很有趣。关于它的用意,
后代的两个大诗人有很不相同的理解。
杜甫认为陶渊明虽是避世隐居,但也并未进入忘怀得失的境界,
他对儿子品学的好坏,还是那么关心的。
黄庭坚予以否认。诗题为《责子》,诗中确实有对诸子责备的意思。
作者不是板着面孔在教训,而是出以戏谑之笔,
又显出一种慈祥、爱怜的神情。
可以说,儿子的缺点都是被夸大了的,漫画化了的,
在叙说中又采用了一些有趣的修辞手法,读者读着时忍俊不禁,
可以想见作者下笔时的那种又好气、又好笑的心情。

北郭闲思

-曹邺

山前山后是青草,尽日出门还掩门。

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

诗人看见房子四周茂盛的青草,
也许想到了“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也许想起了当年送别亲人时那种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景象。
独守空居,不堪寂寞,思念亲人,只好整天外出,
去乡间看看别的老人是怎样享受天伦之乐的。
空巢老人的孤独伤感跃然纸上,让人不胜唏嘘。

又示宗武

-杜甫

觅句知新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街,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这是杜甫为勉励他幼子宗武写的一首诗。
诗人要儿子发扬和继承写诗的家风,
告诫其子要趁青春年少及早努力,熟精《文选》,继承父志,
不要像古代的老莱子,七十岁还在父母面前嬉戏,以娱乐父母。
最后说自己以衰病之躯,还为儿子的生日开筵祝贺一番。
诗中殷切勉励儿子远绍家学,
体现了杜甫的教育思想,足见父子之情深厚。

与小女

-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
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
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
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
诗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漂亮、喜欢哭闹的特点,
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小女孩的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爱女之情也流于笔端。

洗儿戏作

-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是诗词文俱佳的大文豪,
他的作品讲究炼词炼意,这首七绝也是如此。
一个“望”字,写尽了人们对孩子的期待;
一个“误”字,道尽了自己一生的遭遇。
诗中几处转折,情味全在其中:
世人望子聪明,我却望子愚蠢,一转折也;
人聪明就该一生顺利,我却因聪明误了一生,二转折也;
愚鲁的人该无所作为,但却能“无灾无难到公卿”,三转折也。
苏轼的牢骚全在这些转折中。

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

-王安石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

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

诗的前两句说来到江边送弟,同样的荒烟凉雨,同样的骨肉分离,
这种场面又一次经历,怎不让人泪下沾衣。
诗人说“泪下”而又“不自知”,
正写出了站在江边遥望亲人远去时痴凝的神态,其中感情深厚沉郁。
后两句说,除了春风吹绿了沙滩这一点与当年不同,
一切都和当年送你出嫁时是一样的让人伤感。
而“除却”一句又特巧妙,
把春来草绿、凄迷伤情的景色特点反而加强了,
风物一如往日,而今亲人却各自东西,心里必会伤怀和感慨。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特别注意用诗书教子,曾明确告诉儿子: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而他写的这首诗告诫孩子的是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
这首哲理诗,饱含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理念,
也寄托了诗人对子女的殷切期望,
文字极为朴实,感情却极为真挚。
而读到这首诗的读者,也能从诗中得到启发,教育作用不言自明

为二女适袁氏者作

-郑燮

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

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身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郑板桥,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女儿出嫁无钱置办嫁妆,
便以一幅兰竹图代替,并在上面题了这首诗。
贫困如斯,却气节如此,后人吟咏已然心折不已,
女儿女婿更当为之骄傲。
如此家风传世,郑板桥当真没有折没了历史上的美名。

忆父

-宋凌云

吴树燕云断尺书,迢迢两地恨何如?

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

吴燕相隔,岂止万里?
路途迢迢,不能承欢膝下,思念之情无可排抑。
远嫁他方,离开父母,生怕有天“子欲养而亲不待”。
音信隔断的无奈与悲戚,承载着满满的思念。
也因此只能入梦寻找,梦境中才能乘风万里回到父亲身边服侍孝敬。
梦中的渴望反衬了现实的无奈,让人倍觉伤感。

七绝·改诗赠父亲

现代-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此时根据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
西乡隆盛的诗略加修改而成。
毛泽东适应自己的情况做了改动,
表达了他远大的志向,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厚感情。

【中国诗词】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爱如山,感受诗词里“父爱”的深厚绵长
父亲节 | 诗词里的父爱
父亲节,10首诗词读懂父爱
父亲节|十首诗词,读懂父爱,感恩父亲
怜子如何不丈夫,品读诗词里的父爱
中华诗词鉴赏(春、夏、秋、冬、山、水、日、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