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国枪击案凶手之幸与马加爵的不幸
美国枪击案凶手之幸与马加爵的不幸 [原创 2007-04-27 19:01:35 ] 发表者: 小米绿豆粥   

  发生美国校园枪击案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在停课的一周里,举办了多场悼念活动。令人意外的是,凶手赵承熙和32名遇难者一起被列为悼念的对象。

  据此间媒体报道,在20日中午举行的遇难者悼念仪式上,放飞的气球是33个,敲响的丧钟是33声,其中包括32名遇难者和自杀的枪手赵承熙。次日,33块半圆的石灰岩悼念碑被安放在校园中心广场的草坪上,其中一块悼念碑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旁边放着鲜花和蜡烛,还有一些人留下的纸条:“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劳拉” ,“赵,你大大低估了我们的力量、勇气与关爱。你已伤了我们的心,但你并未伤了我们的灵魂。我们变得比从前更坚强更骄傲。我从未如此因身为维吉尼亚理工学生而感到骄傲。最后,爱,是永远流传的。艾琳”。

  对凶手的宽容意味着什么?校方认为,凶手本身也是受害者,因为他心理有毛病,可惜没有及时得到社会、家庭的关心和救治,才导致悲剧的发生。所以在悼念活动中,校方也把他当作一个“人”来看待,以体现人性关怀。

  而直到今天,当年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已经过去了三年,但是,马家人至今也没有去昆明领取他的骨灰。

  2004年,云南大学大四学生马加爵杀死4名同窗,被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同年6月17日被执行枪决后在昆明火化。2004年4月下旬,昆明庭审完结后,马家人回到了广西,马加爵的父亲马建夫基本足不出户,不愿见外人。直到昆明打来电话,他才得知马加爵的尸体已在昆明跑马山殡仪馆焚化。当时,家里有人想去接骨灰回来,但马建夫说:“骨灰我们不要了,就当我们没有这个儿子,让一切都过去吧!”其实,马家人不愿领取骨灰,一方面是因为内心无法接受这样的事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愿再去面对世人的白眼。

  马加爵案发生以后,我有同事去采访了他。从此后各家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也不难发现,马加爵是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他家境贫穷,因为穿着露脚趾的鞋等事,上学后屡遭同学们的嘲笑,使他形成了一种自闭的性格。而临近毕业的压力又给他脆弱的心理压上了最后一根稻草。虽然他采取的极端行为是我们无法接受的,但是,如果学一学美国学校的做法,我们也能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他,对我们来说,也许更能督促我们正视他心理健康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不仅仅是他本人,还有学校的环境和心理健康辅导等诸多做得还远远不够的地方。我们也应该问一问,在他心理极度脆弱的时候,无论是他周围的同学还是他的学校,可为他做过什么?可曾想到他也需要温暖的关怀?事情出了以后,对马加爵的一味怨恨并不能再为他带来伤害,伤害的只是爱他的家人。

  美国学校的对枪击案凶手的悼念,看上去也许有些不能接受,尤其是受害人的家属。但是,这种做法不仅仅是体现了学校的人性化,更体现了学校的一种态度,说明学校愿意面对这一不幸事件,愿意正视自己曾经忽视学生心理问题的缺陷,并以此来督促自己和更多的学校来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而我们对待马加爵的态度,也许同样应该以一种宽容之心去对待他,勇敢地正视自己的不足,以避免这样的悲剧再度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反思】从小被欺负大,阿甘为什么没成为“马加爵”?
美国人不恨赵承熙与马加爵被妖魔化
单士兵:赵家何幸,马家何辜?(潇湘晨报 2007-4-28)
简单的善恶:宽恕不能没有限度
校园血案的思考(续篇)
网友悼念“东方之星”遇难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