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舌尖上的巧克力

舌尖上的巧克力

《 光明日报 》( 2013年01月28日   12 版)

    巧克力(Chocolate)的主要原料可可豆,产于赤道南北纬18度以内的狭长地带。这个词据说来自中南美洲的土语,“Xocoatl”,意思是苦水。

    其实,巧克力不仅是比利时的特产,还是瑞士、法国、德国、英国等周边许多西欧国家各自引以为豪的特产。尽管,他们都不产生产巧克力的原料,都只是加工而已。

    为什么这种“苦水”在这几个十七世纪以后逐渐成为富足、发达、强盛的国家中大行其道,以至于成为他们的“名牌产品”、名片、代表性强的旅游纪念品?为什么没有在其他富足、发达、强盛的国家、地区中受到如此追捧?为什么没有在可可豆的原产地国家风靡起来,成为他们的“经济增长点”,为他们也带来利润、就业和知名度呢?

    据考证,最早食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饮用——巧克力的人被怀疑是曾有过极高文明、生活在中美洲的古玛雅人。十五世纪的海上强权西班牙人发现了美洲,也把这种食物带回了西班牙。有证据表明,在1492年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以前,欧洲人对巧克力这种在未来几百年间影响他们日常生活的东西还一无所知。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502年从美洲胜利返回后,呈献给西班牙斐迪南国王和伊莎贝拉王后一大堆闻所未闻的奇珍异宝,其中就包括可可豆。

    这种经过改良、不断加入各种香料的饮品,终于在西班牙赢得了市场并逐渐在欧洲大陆的贵族阶层中风靡,而且很快地越过海峡传到大不列颠。普遍认为,1615年,14岁的西班牙公主玛利亚·泰丽莎,把一筒装帧精美的巧克力作为定情礼物赠送给太阳王——法国皇帝路易十四,是使巧克力在欧洲上流社会成为高贵和显赫的代名词的关键一步。似乎这也是今天情人节里有情人相赠巧克力的起源。这以后,拥有精美的瓷质或银质、专门用来喝巧克力的餐具,成为欧洲贵族财富和权力的象征。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在欧洲很多城堡、王宫的餐厅餐具柜中,除了陈列有刀叉、盘碟等餐具、咖啡具、茶具之外,还有专门的“巧克力具”的原因。巧克力壶通常在盖子上有一个洞,可以探入其中以便搅拌。今天,忙碌的现代生活以及食用巧克力方式的变化,已经使专门的“巧克力具”日渐稀少,而与咖啡具、茶具通用。

    掌握了巧克力生产和制作“诀窍”的西班牙人,成功地将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了差不多一百年。最终泄密的是那些专职加工可可豆的西班牙僧侣,是他们把秘密告诉了法国的教会人士。而法国人开始时是把这种又苦又涩的饮料当药喝的。后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巧克力制作的成本不断降低。19世纪初期,可可研磨、榨压工序先后实现了机械化;1828年,荷兰人发明了一种可以把可可脂从可可豆中提取出来的螺旋挤压机,可以榨出可可油,“荷兰式碱式加工法”可以去除可可中的酸味和苦味,生产出更柔软、更甜的巧克力饮料;1847年可咀嚼的固体巧克力块在英国诞生;19世纪中叶,瑞士人发明了向巧克力中加入牛奶从而使巧克力口感更柔软也更清淡的方法;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的巧克力工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巧克力作为每个美国士兵配给口粮的一部分。源源不断来自军方的订单,使巧克力的生产彻底变成大工业化生产……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上述简单的巧克力发展史的轮廓告诉我们,巧克力可比桔子幸运多了!无论落在欧、美哪块地方,最终,都成了“巧克力”,而且真的是不同国度的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似可视为“欧洲合作”乃至“跨大西洋合作”最早的范本。

    也许还有一个原因。巧克力成为欧美风靡食品,乃至最终远销全球的过程,又是一个恰当的事物在恰当的时间(在医疗手段不发达的几百年前,这种对伤风、疲劳、无精打采等症状有些许疗效的热饮,有足够吸引人的理由)、由恰当的人群通过恰当的途径带有恰当的魅力和实用价值,而最终流传开的。特别是,技术的进步,使其从液体变为固体成为可能。只不过,这时候巧克力已经变成了糖果。对我来说,小时候吃巧克力,就是吃糖果。不过我参加高考时拉肚子,那几天拿巧克力当饭吃。可以说,要是没有巧克力,也许我就考不上大学。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巧克力就像西欧这一带常有的阴雨连绵的天气,总让人想起《诗经·小雅》中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有点“反应在味蕾上的他乡”的味道。

    比利时著名的巧克力制造商、“王宫指定产品”让·噶莱尔(Jean Galler)的老板噶莱尔先生确认了我的感觉。他认为,阴凉的气候,是西欧这一带巧克力能大肆流行的重要环境因素。当然,还有与国富民安相随而来的对美食的追求,和他们与生俱来的开放性心态,等等。

    其实,研究证明,巧克力根本不会令人伤感,而是恰恰相反,它甚至是一种温和的兴奋剂。巧克力中的可可碱能使人情绪兴奋,提升好心情,有抗抑郁效果。专家称,可可粉或者黑巧克力对循环系统有益处,可降低血压并有利于血管的扩张、保护心血管、抗癌、刺激大脑活动、预防咳嗽和止泻等。定期食用少量的黑巧克力可以降低心脏病发作机率。研究还证明,黑巧克力含有的抗氧化剂高于红酒、茶及莓类水果,可有效避免氧化及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及中风机率,并有利于消除肌肉疲劳,甚至还能帮助减肥。许多欧洲人也相信巧克力是一种催情剂。但牛奶巧克力、白巧克力,则似乎没有健康效益。

    前不久,《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称,人均出现诺贝尔奖得主的几率,与该国巧克力消费量成正比。瑞士人均吃巧克力的数量最高,他们的诺贝尔奖获奖人数也最多。其次是瑞典人和丹麦人。

    如果此说法不虚,要想增加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该怎么办大家都清楚了吧?

    (何 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巧克力的历史
巧克力常识A
到欧洲旅行的必吃美味
改变世界历史,并扭转近代文明的六种植物
巧克力:来自古老美洲的“珍宝” 作者:孟夏韵
巧克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