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嵊州古戏台调查 (王荣法)
嵊州古戏台调查 王荣法(嵊州市文物管理处)

[摘要]
    古戏台作为戏曲艺术的载体,提供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戏曲表现艺术,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建筑形态和建筑艺术。古戏台融造型艺术、雕刻艺术、灰塑艺术、建筑艺术于一体,可谓古建筑之精粹。嵊州古戏台数量之多,形式之美,建筑之精,实属罕见。它们或隐居在穷乡僻壤,或静卧在乡镇集市,或矗立在街间路旁,并以设计巧妙、建筑精良而著称。
关键词:嵊州  古戏台  建筑   文化

    嵊州古戏台俗称“万年台”,因有历史长久、建筑牢固、千秋万代之意,故称。它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小土墩台、露台、舞亭、舞台四个时期。从地面到空间,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功能是它的发展轨迹。尽管历经坎坷,可它有特殊的生命力,保存于今,沿用于今。如今,它的热闹场面还不时可以看到,逢年过节,喜庆典礼,庙会开张,人们总要邀来戏文班子,在古戏台演上三天三夜,足显它的历史价值和生命力。

一 古戏台概况
    旧时,嵊州拥有众多祠庙,而古戏台大多遗存于祠庙之中,凡有祠庙就有戏台。在建造祠庙时把戏台作为主体建筑,不惜血本,精雕细琢。平时,又对祠庙的管理严谨有序,及时维护。因此,依存于祠庙中的众多古戏台得以保存至今。经调查,民国时期有各类古戏台1220多座,现存108座(见表)。

二 古戏台类型
    随着时代的变迁,民风民俗的多样化,又由于戏曲艺术发展的需要和各地经济上的差异,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不同功能、不同风格的戏台,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从不同的区位和性能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庙台。数量较多,且保存得较完整。庙宇是祭祀先贤、名士、功臣、贞妇等的场所,受到历代重视。旧时建庙敬神为应循的礼制,时经岁岁,不断修葺,这使存在于庙宇中的戏台得以保存完整。从现存的古戏台看,年代较早的是庙台。最早的为苍岩太尉堂之街心台,也称潮神庙,祭祀水利功臣陈贤。陈贤因治理钱塘江有功,被尊为潮神,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和八月十八日当地都要酬神演戏,有时为了表示对潮神的虔诚,还特地移筑草台到江边,祈求潮神保佑。据《苍岩俞氏宗谱》载:“太尉堂建于南宋。”现存戏台为明代所建,台柱上刻有“俞灵之母尤氏舍,万历八年正月建”字样。该戏台和庙建在同一条轴线上,置于澄潭江南岸,面朝溪江,南临街道,戏台施四根石柱,无柱础,整个戏台不施雕刻,显得古拙、粗犷,虽历经修葺,但部分构件仍保持了原有风格。
     2.祠台。祠堂是封建宗族制度的产物,为本家族祭祀或配享先贤的庙堂。受宗族观念的影响,为光宗耀祖,显示本家族实力,宗族之间相互炫耀、攀比,建祠十分讲究,精雕细琢。每个村落、各个宗族所建的宗祠都建有戏台。崇仁玉山公祠,建于清乾隆辛亥年(1791),从筹建至峻工前后共花了三年时间,其中戏台建筑最为精湛,美仑美奂。
     3.街台。多为祠庙的附属建筑,跨街而建,一边依连着祠庙的主体建筑,卸去台栅、台板为凉亭,演戏时装上,平时很难看出是戏台,唯能辨认的是四柱的内侧有上台栅用的凹槽。该戏台除了有演戏乘凉双重功能外,还作为门面装饰。将戏台建于祠庙建筑的入口处,能引人注目。嵊州市沙园村有一座骑街而筑的戏台,北面与小祠堂大殿相连,南面连接戏楼,即化妆楼。该戏台面阔4.72米,进深4.76米,圆形柱,通体木质,梁架为五架抬梁式, 戏台东西两端为街区,这是一座典型的街台。
     4.路台。它跨路而建,往往设在村口显要位置上,为单体建筑,亭边无任何附属设施,除了演戏外,还起到避风躲雨、夏季乘凉和点缀风景的作用。东林村的路台,深阔均为4.12米,施四根石台柱,前两根为梭形,柱础施覆盆。整座戏台结构简单,造型独特,具有明显的明代建筑风格。
    5.串台。它是由露台演变而来,是临时性的活动台,演戏时搭起,演毕收藏。它用木板制成立柜,拼搭而成,也有万年台式串台,仍用台板、台柱和屋盖,能遮风避雨。串台搭台容易,拆卸方便,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它起于南宋,沿用至今。
    6.草台。是用临时性材料草草搭起的戏台。有桌子草台,用八仙桌六至八张拼成;有稻桶草台,将稻桶反扣于地,上铺木板即成;还有木板草台,用比较结实的木马或板凳作支撑物,其上铺设木板便成最简便之草台。

三 古戏台建构
    (一)布局特色。首先,突出神性化理念,草台和串台不受环境的限制,随意性强。街心台和路台与周围环境关系简单。祠堂和庙宇在总体设计上,将戏台作为主体建筑安排在纵轴线上,置戏台于主要位置,从前到后依次是门厅、戏台、正大殿、后大殿,左右为厢房,以戏台为中心,构建四合院式的建筑群。戏台的朝向与其他建筑相反,面向正大殿,对准神位和祖宗灵位。因旧时演戏是为神明、祖宗而演,视神明为救世主,能使天下太平,消灾化险,时运享通,兴族富民,因而,时逢神明或先祖的生日,总要演戏三天三夜。做戏前,有许多人在祖宗像或神像前请寿,请求保佑来年四季平安、生意兴隆,并举行隆重的庙会活动,以示对神明的庆贺和敬重。嵊州城隍庙戏台台板可以拆卸,因其设有坐像和行像,行像体量较小可以活动,每逢节日城隍神要出巡,视察民情,人们抬着行像得走正门,通过戏台。因而得卸去台板,回殿后重新装上,这也体现出了神性化的理念。其次,在平面布局上突出规正性。戏台距5~10米设大殿。后台与山门相连,山门二楼高于戏台台面,设楼梯通往戏台,称之为倒挂楼,山门二楼作为演戏时存放道具、演员休息和化妆之用。戏台演出区与台隔成八字形的屏风,屏风上画“福、禄、寿”三星,屏风前为乐队的专席,称“后场台”。有的戏台还另设有搭台,可以随时装卸,搭台设于东首,主要是供乐队吹打之用,演毕拆除。戏台的左右两侧都设有厢房,二楼为观赏区,系妇女和儿童专席,旧时讲究男女授受不亲,男女界线很严,规定男子不得上楼。戏台被门厅、大殿、两侧厢房四面包围,形成凹字形的天井,为观赏区,也称作戏坪。天井除了观赏功能外,还具有采光、换气、泄水三大功能。由于祠堂庙宇建筑外墙不开窗,光线取得、通风换气全凭这凹字形的天井,又通过这天井排出屋面上的泄水。有少数戏台与大殿间建筑连台,保证了观众区不受风吹雨打。第三,在空间占有上力求保证戏台功能的发挥和照顾到整座建筑的气势,地面与山门持平,比大殿低五至七步踏步。这样使大殿显得高大宏伟,气势昂然,戏台台板的高度一般为1.6米至2米,使观赏区与演出区相适应,不管站在戏坪上和大殿上,还是在厢房,看戏视角效果都较好。戏台屋顶高度略高于山门,又低于大殿,这样,山门、戏台、大殿的屋顶形成阶梯状,有层层向上、步步登天之意。
    (二)结构特色。它集楼阁之台基、殿宇之梁架、亭子之屋盖于一体。结构可分为台基、梁架、屋盖三部分。
    1.台基。台基的砌筑因地制宜,埋头部分,台柱底下用石磉墩,其他部分用夯土。台明部分,磉墩上施方形柱顶石,大小为石墩的二倍,其上施柱础。柱础花饰繁多,以“亞”字形居多,另外还有鼓形、束腰形、花蓝形、方形等,多为素面,有的雕有如意纹、回纹、兽面纹等。石质柱础适宜南方潮湿多雨的气候,牢固永久。四周设阶条石,比地面高出10~15厘米,地面多用三合土,少数铺设石板。
     2.柱架。柱均用石柱,少数木柱,上圆下方,高4.5~5米,柱径在25~30厘米之间。大多数戏台用十根方形辅撑柱,支撑台栅。台前二根石柱伸出台面约40公分左右,雕饰狮子头,两狮子头面对面,有镇台辟邪之意。台柱柱头做成十字卯口,用来扣嵌十字交叉之大额枋。两大额枋用上下凹字榫嵌入柱头卯口相互扣搭,上承小额枋,上下大小额枋之间用斗栱传承,斗栱一般为七踩三昂斗栱,边上平身科与柱头科并放一起,平身科之间用夹堂板修饰,小额枋上施正心桁。戏台由于要做成圆形的藻井,它的收山与其他殿宇歇山顶有所不同,取正心桁的外三分之一处分别斜放四根向上拱起的采步金,它与两根不同方位的正心桁呈三角形,再在上面承放五架梁或三架梁,上施童柱及叉手,承接脊檩,形成歇山顶屋架。四屋角采用发戗做法,老戗一端固定于三架梁头上,一端承放于前台柱柱头科上,向下向外伸出,老戗与敕戗成45°角,嫩戗上皮施三角木、菱形木和扁担木,呈弧形状,向上起翘,形成施展之翼角。
    3.屋盖。施檩四根,即脊檩、金檩、檐檩和挑檐檩。举加檐步较缓,越往向上,举数越大,坡度越陡。一般檐步五举,金步七至八举,脊步九举,甚至十举以上。俗话说“戏台好看,屋面难筑”。如此大的坡度上面站人是极为困难的,施工难度较大,一不小心屋面就会滑坡,如有松动就会漏雨。戏台利用每步架不同而筑成中间下凹、两端反曲的弧形屋面,既保证了屋面的泄水,又在有限的屋面上产生一种曲线美,增加立体效果。为了出檐深远,又不使檐口太低,均用飞椽出檐,飞椽能使檐部微微翘起,不影响光线进入。椽面上施望板或望砖,为防止屋面瓦的滑坡,用较厚的灰背作粘连层,屋面施小青瓦或筒瓦。瓦面极密,脊步压八露二,金步和檐步压七露三。

四 装修艺术
    嵊州古戏台的装修可用精、巧、美三字概括。装修分为藻井装修、屋盖装修等。
    1.藻井装修。藻井形似鸡笼,故民间称鸡笼顶。戏台呈正方形,有利于构筑成圆形之藻井,较其他形式更有艺术性。其作用有三:其一,遮盖梁架椽望。戏台屋盖的断面自下而上为桁、椽、望板、灰背、瓦片,如果不加装修就会暴露在外,影响美观。其二,扩大空间舞台。古时演戏身穿龙袍,头戴高帽,武将持枪,需要较大演出空间,高高隆起的藻井适应了这个需要。其三,起到音响效果。过去演戏没有任何扩音设备,全凭演员嗓音,藻井形似一只“大喇叭”,覆盖于舞台上,演员说唱道白、后场音乐能在藻井内回旋共鸣。藻井可分为井口、穹窿、井顶三部分,井口呈八角形,这是因为构架中四根采步金斜放所形成的八角形状。四个角施垂柱,垂柱与额枋之间施船篷轩。穹隆装修最为考究,从层次上分有单层和双层,从修饰上分有斗栱围筑式、螺旋斗栱式、穹面画作式、穹隆雕刻式、斗栱画作混筑式、斗栱雕作混筑式。如崇仁玉山公祠藻井为斗栱雕作混筑式,底层施二十一踩十昂微型斗栱16组,每组斗栱出挑73.5厘米,向上升距85厘米。上层置八仙图,顶盖雕刻云纹盘龙,井口四周施船篷轩。举坑祠堂戏台藻井为螺旋斗栱式,用二十一踩十昂斗栱24组,旋转收缩至顶。举目仰望,恍如狂涛怒潮,飓风席卷,似美妙的旋律,似旦角婀娜的姿态,令人惊叹不已。如此设计能引起声音的久久回荡,提高音响效果,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2.屋盖装修。屋顶形式有单檐歇山顶和重檐歇山顶两种。屋盖设有正脊、垂脊、戗脊,共有九条脊的称之为九脊殿。正脊筑法较为讲究,高度为60~80厘米,两边施溜球窗,中间设主体图案,内容有“三星”、“福禄寿”、“松鹤图”、“三星云”、“宝珠”等,较有特色的是倒挂龙吻,《唐会要》中载:“汉柏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屋上以厌火祥。”可见龙吻鸱尾系消灾的吉祥物。有少数为卷尾龙,较其他龙更为秀气、灵巧。正面垂脊头上施瓦将军,内容有“岳飞枪挑小梁王”、“狄青怒斩黄天化”、“黄飞虎战闻太师”、“哪吒和杨戬”等。戗脊的制作非常精致,每条线脚匀称,与垂脊同高。戗脊头上用灰塑花板,设置上有凤凰、草龙、回纹等图案,花板向外向上微翘伸展。戏台屋面虽然有限,但经匠工们的艺术处理,显得惟妙惟肖。嵊州黄胜堂祠堂戏台,正脊中央置高60厘米、宽65厘米的《麻姑献寿》,其上灰塑如微微飘动的云纹,两端施倒挂卷曲龙。正面灰塑“狄青和黄天化”,活灵活现。与其他戏台不同的是在戗脊上灰塑和合二仙,戗花为凤凰,整个屋面既雄健威武,又施展飘逸。
     3.雕饰。戏台从整体到各个构件,利用木构架的组合、各构件的形状及材料本身的质感进行艺术加工,达到建筑功能、结构和艺术的统一。街台、路台、草台雕刻简单,有的甚至无任何雕刻。除此之外,祠庙戏台雕刻艺术较突出。雕饰部件主要有梁、桁、枋、椽、牛腿、挂落、雀替、额垫板、藻井、斗栱、龙戗等。可以说无处不雕,有构件就有雕刻。雕刻题材广泛,主要有人物典故、虫鸟花草、飞禽走兽、史话博古等。雕刻手法上有浑雕、透雕、浮雕,或三者浑于一体,且雕刻得都较精致。城隍庙戏台四根额枋上雕刻28幅《长生殿》和12幅《王羲之玉鹅恋》戏剧故事图,平身科40只斗栱上雕刻红线女、崔莺莺、唐明皇等40个古代戏剧人物。出挑斗栱间60块夹堂板采用穿花手法制作成回字纹,其间穿插小雕刻件。所雕人物栩栩如生,形象逼真;所雕花鸟,千姿百态,情趣盎然。藻井第二层隔一组斗栱置一浑雕金龙,顶盘浮雕云龙,盘旋飞舞,峥嵘威武的龙头探出于云海之外,龙头口衔宝珠,它和八条金龙构成一幅宏丽壮观的生动画面。牛腿在戏台中纯属装饰,戏台前方柱上雕刻了“刘海戏金蟾”、“陈泽找彭祖”两个典故,人物形象美观,线条流畅,脸部须眉毕现,笑逐颜开,远观清晰,近看逼真,象征着吉祥如意、平安吉庆。整座建筑木雕件均鎏金,如此小的体量,雕刻了如此耐人寻味的图案,且手法之高明,内容之丰富,雕刻之精美,显现出内部空间的华丽和辉煌。

五 楹联艺术
     嵊州古戏台之美,不仅表现在它的构架、造型,同时还表现在它的诗情画意。它根据戏台台柱的质感,通过文学和书法艺术的手段来表现,这就是楹联这一特殊的表达方式。戏台楹联有五言、六言、七言、十言、十二言甚至更多,从类型上分有以下几种:
    (1)反映戏曲感染力。如“曲精艺美游五湖,丝竹韵音飘四海”,这是嵊州市下朱祠堂戏台楹联,它从戏曲艺术的魅力入手,说至精、至美的曲目,感人动听的音乐唱响大地,飘扬四海,让人振奋。又如“舜乐尧歌音容时闻九曲里,秦弦赵管声律常留宾舍树”,这是嵊州市谷来举坑祠堂戏台之楹联,是说古代动听的歌声,美妙的音乐时闻乡里,泽被村舍,记忆在百姓心中。
     (2)反映戏曲艺术性。如“红袖翻风鸲鹆舞,紫箫弄月凤凰鸣”,这是嵊州越剧发祥地施家岙村施氏宗祠戏台之楹联。见到这副对联眼前就会出现一幅美丽的舞台场景,穿着戏服的绣女挥动着飘袖,如展翅的丽鸟翩翩起舞,连管成排的竹箫在月色下的夜空吹起美妙的乐章,陶醉着每一位观众。
    (3)反映气氛场景。如嵊州市开元太祖庙戏台楹联:“盛盛盛盛盛盛盛,行行行行行行行。”整句联语音调高低起伏,同一个字读音不同,具有节奏感。这副对联使用的频率较高,嵊州市伟镇庙戏台也是这副对联,但上面的横批更有特点:“乐乐乐。”整副对联联起来,上联描写铿锵激昂的锣鼓声,下联描写台下人群的拥挤声,横批描写戏场上戏迷的欢乐声。
    (4)反映涉世、警语、格言。这类楹联较普遍,如“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总有下台时”,这是嵊州市瞻山庙戏台楹联,上联是说拥挤在台前吵吵嚷嚷中看戏,不如在一角安静之处听戏逍遥自在;下联是说在台上演戏哪怕演的是天皇老子,下台还是百姓一个。是说在演戏上,更是说在现实生活中,一语双关,言浅意深,令人拍案。
    (5)反映戏台本质功能。如“戏场小天地,天地大戏场”;“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这些楹联是说小小古戏台能包罗万象,涵盖人世间真善丑恶,古今中外、天南地北、人文地理等都能在方寸之地表现出来。
    (6)反映怀古叙旧。如“我问金庭怀墨史,人依玉洞听笙歌”,这是嵊州市炉峰庙戏台之楹联。炉峰庙为祀书圣王羲之好友许洵(许远度)而筑,此对联仿佛在讲述许氏怀念墨友,在道教胜地第二十七洞天领略古人音韵的故事。又如“往事逆今朝若此,古人在当日如何”,同样也是借古喻今。
    (7)反映历史典故。嵊州市长善寺戏台楹联所言:“古往今来只如此,淡妆浓抹总相宜。”上联借用了唐杜牧的诗,下联借用了宋苏轼的诗,后人集句成联,讲述了两个不同时代的人物故事。
    (8)反映教化、事理和人生哲理。如嵊州市十王殿戏台楹联:“有声有色图画,大喜大合文章。”又如东岳庙戏台楹联:“吐角会商悠扬化导,歌功颂德折报庆成。”再如陈侯庙古戏台楹联:“钟声明花水里月,元中色相幻中空。”这些对联反映了人生理念和人生哲学,能引起人的感悟和思考。




 
嵊州古戏台一览
序号       名  称          年  代          地  点         结构形式        藻井造型        备注
1     温泉庙戏台      明隆庆      崇仁镇富润一村      硬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文保点
2     太尉堂戏台     明万历年      甘霖镇苍岩一村      硬山顶          已毁
3      邢氏大宗祠      明晚期       长乐镇太平村      歇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市保
4     禹后庙戏台       明末      剡湖街道大湾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5     花田庙戏台       明末      崇仁镇花田畈村      硬山顶        硬山顶
6     禹后庙戏台      清康熙      剡湖街道里坂村      硬山顶         已毁           文保点
7     德遗堂戏台    清雍正二年   三界镇石塔村      硬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8   章村路祠堂戏台      清早期      三江街道章村路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9    玉山公祠戏台  清乾隆五十六年    崇仁镇元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省保
10    王家祠堂戏台      清早期      甘霖镇白泥墩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11     伟镇庙戏台      清早期       崇仁镇七八村      歇山顶           无           文保点
12    张氏宗祠戏台  清乾隆五十二年  剡湖街道沙园村      硬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13    王氏宗祠戏台    清乾隆年间   三界镇联欢村      硬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14     城隍庙戏台    清嘉庆九年   剡湖街道百步阶9号  重檐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省保
15     五王庙戏台   清嘉庆十八年  长乐镇五王庙村      硬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文保点
16    丁家祠堂戏台   清嘉庆十八年   石璜镇丁家村      硬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17    韩家祠堂戏台      清嘉庆       金庭镇灵鹅村      硬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18     龙王庙戏台      清道光      三界镇清水塘村      歇山顶     圆形,  椽盘筑  文保点
19    鲍氏宗祠戏台      清道光       仙岩镇西鲍村      硬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文保点
20    报德祠堂戏台    清道光九年   崇仁镇逵溪村      硬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21     禹王庙戏台    清道光十年  剡湖街道里坂村      硬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22     进远堂戏台  清道光二十九年  下王乡樟家田村      歇山顶     八角形,雕八仙
23    张岙祠堂戏台    清同治六年   仙岩镇张岙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24    卢祠宗祠戏台    清同治年间  三江街道莲塘村      歇山顶     八角形,雕八仙  文保点
25    陈家祠堂戏台      清中期       甘霖镇陈家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26    龙溪祠堂戏台      清中期       崇仁镇龙溪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27     康王庙戏台      清中期      三江街道忠铨村      硬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28     乡主庙戏台      清中期     浦口街道上新建村      硬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序号       名    称         年  代        地  点      结构形式    藻井造型      备 注
29      叶家祠堂戏台     清中期    浦口街道叶家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30       沙园过街台         清中期    剡湖街道沙园村   歇山顶     八角形,雕八仙
31      忠孝祠堂戏台     清中期     三界镇李宅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32       上祠堂戏台         清中期     三界镇龙山村       硬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33     翔凤塘祠堂戏台     清中期    三界镇翔凤塘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34     泉岙祠堂戏台         清中期     三界镇泉岙村       歇山顶      八角,雕八仙
35     塘岙祠堂戏台         清中期     三界镇塘岙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36     祝岙祠堂戏台         清中期     三界镇祝岙村       硬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37     沈氏祠堂戏台         清中期     三界镇沈家村      歇山顶     八角形,雕八仙
38     吴氏家庙戏台         清中期     三界镇谢家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39     王氏宗祠戏台         清中期     三界镇独山村       硬山顶           无
40      苏公庙戏台         清中期     石璜镇白竹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41     沈村祠堂戏台         清中期      石璜镇沈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42     御卿祠堂戏台         清中期     三界镇上龚村       硬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43     郑氏家庙戏台       清咸丰十年     三界镇郑家村       歇山顶     八角形,雕八仙
44     举坑祠堂戏台        清中晚期     谷来镇举坑村       歇山顶      螺旋斗  式      市保
45     东林祠堂戏台        清中晚期     北漳镇东林村       歇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市保
46     坎流祠堂戏台        清中晚期     长乐镇坎流村       歇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文保点
47    竺氏大祠堂戏台    清中晚期     金庭镇后山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文保点
48      福德庙戏台        清中晚期     北漳镇任坞村       硬山顶          无          文保点
49      永兴庙戏台        清中晚期     谷来镇山墩村       歇山顶     八角形,仕女图  文保点
50     尹家祠堂戏台        清中晚期     甘霖镇尹家村       歇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51      大塘庙戏台        清中晚期      甘霖镇渣村       硬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52      前祠堂戏台        清中晚期    甘霖镇白泥墩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53     民胜堂楼戏台        清中晚期     崇仁镇民胜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54     赵氏宗祠戏台        清中晚期     崇仁镇横岗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55     赵家祠堂戏台        清中晚期    鹿山街道小砩村   歇山顶     圆形,   椽盘筑
56     燕窠祠堂戏台        清中晚期   鹿山街道下燕窠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序号       名    称         年  代        地  点      结构形式    藻井造型        备 注
57    上碧溪祠堂戏台   清中晚期   鹿山街道上碧溪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58     圳塍祠堂戏台       清中晚期    三江街道圳塍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59      龙王庙戏台       清中晚期    三江街道上杨村    硬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60      元帅庙戏台       清中晚期    浦口街道多仁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61      土地庙戏台       清中晚期    浦口街道湛头村   硬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62     张氏宗祠戏台       清中晚期    剡湖街道大湾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63     岩头祠堂戏台       清中晚期     仙岩镇岩头村       硬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64      镇北庙戏台       清中晚期     三界镇马岙村       硬山顶            无
65      花祠堂戏台       清中晚期      三界镇陈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66      新镇庙戏台        清光绪    黄泽镇东山王村   硬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文保点
67     施氏宗祠戏台        清晚期     甘霖镇施家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68    黄胜堂祠堂戏台    清晚期    甘霖镇黄胜堂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市保
69     求氏宗祠戏台        清晚期    甘霖镇求家坎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市保
70      湖清庙戏台        清晚期    黄泽镇湖塘沿村   歇山顶       八角,雕筑式    市保
71      东岳庙戏台        清晚期     三界镇长新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文保点
72      炉峰庙戏台        清晚期     金庭镇济渡村       歇山顶       圆形,斗  螺旋式  文保点
73     东郭祠堂戏台        清晚期    三江街道东郭村   歇山顶       八角形,雕八仙
74     李家祠堂戏台        清晚期    鹿山街道李家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文保点
75      大王庙戏台        清晚期    甘霖镇上杜山村   硬山顶            无       文保点
76     叶家祠堂戏台        清晚期     甘霖镇叶家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文保点
77      太祖庙戏台        清晚期    甘霖镇梅涧桥村   歇山顶       八角形,雕八仙   文保点
78     袁公家庙戏台        清晚期    甘霖镇招龙桥村   硬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文保点
79      唐家庙戏台        清晚期     北漳镇小约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文保点
80     香火堂前草台        清晚期     甘霖镇东王村     四稻桶组合         无       文保点
81     大溪祠堂戏台        清晚期     平山乡大溪村       歇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82     上朱祠堂戏台        清晚期     甘霖镇上朱村       硬山顶             无
83    秀坂前祠堂戏台    清晚期     甘霖镇秀坂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序号       名    称         年  代        地  点      结构形式    藻井造型      备 注
84    秀坂后祠堂戏台     清晚期      甘霖镇秀坂村   硬山顶      八角形,回字纹
85     袁氏宗祠戏台         清晚期     甘霖镇黄箭坂村   歇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86      文武庙戏台         清晚期      崇仁镇藏岗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87      十王殿戏台         清晚期      三江街道高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88      大王庙戏台         清晚期     三江街道小山村   歇山顶      八角,雕八仙
89     朱相公庙戏台         清晚期    三江街道周家坂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90     谢慕祠堂戏台         清晚期     三江街道谢慕村   硬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91      育珠寺戏台         清晚期     浦口街道珠溪村   歇山顶       八角,雕八仙
92      陈侯庙戏台         清晚期    浦口街道蒋家埠村   硬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93     西谢祠堂戏台         清晚期      三界镇西谢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94      永辉庙戏台         清晚期      黄泽镇横路村   硬山顶           无
95      太祖庙戏台         清晚期      黄泽镇前良村   歇山顶       八角,雕八仙
96      灵坛庙戏台         清晚期      黄泽镇岙口村   硬山顶           无
97     竹氏宗祠戏台         清晚期       下王乡仁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98      下祠堂戏台         清晚期      下王乡桥下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99     莫氏宗祠戏台         清晚期      吕岙乡吕岙村   歇山顶        八角,雕八仙
100     丁家祠堂戏台         清晚期      汉溪乡丁家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101      清风庙戏台          民国      三界镇姚岙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市保
102    张南轩家庙戏台      民国      长乐镇雅张村   硬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市保
103      瞻山庙戏台          民国     崇仁镇廿八都村   歇山顶      八角形,雕八仙   市保
104      陈侯庙戏台          民国    鹿山街道小浦桥村   歇山顶      八角形,八仙图  文保点
105     白岩祠堂戏台          民国      平山乡白岩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106     毫岭祠堂戏台          民国      甘霖镇毫岭村   歇山顶        八角,雕八仙
107     马家祠堂戏台          民国     鹿山街道马家村   歇山顶      八角形,斗  盘筑
108       马塘串台          民国      甘霖镇马塘村   四字架            无      文保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台州古祠庙
应可军 | 深甽的宗祠
开化县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乐平古戏台之极品——镇桥浒崦名分堂戏台
我们灵魂的栖息地——全国祝氏宗祠集萃
祠堂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