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米酒,有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酒,是怎么演变成今天这样的?
原创 东家APP 2018-10-23 16:11:38

有文明的地方,就有酒。

啤酒、葡萄酒、米酒,这世界三大酿造酒,伴随人类文明,长盛至今。

当古巴比伦工匠挥舞着刻刀,将啤酒配方刻入石质的汉谟拉比法典之时;

当埃及画师挥洒着艳丽的颜料,在金字塔壁画上记录葡萄酒的酿造之时;

我们华夏民族,也已经在用成套的陶器,酿造自己独一无二的米酒。

米酒,作为最正统的中华酒,一直伴随华夏历史。每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历史故事,总少不了它的身影。

它是鸿门宴的剑与盾、煮酒论英雄的试探、杯酒释兵权的权力游戏;

是陶渊明的洒脱、李白的放浪、武松的勇气,李清照的沉醉不知归路。

所以当我们说中国酒史,是在说是最正统的中国酒——米酒。

(具有现代独立女性性格的李清照)

先人们喜欢将重要的创造,集于一人之身,所以就有了杜康造酒的传说。实际上,在很早很早以前,早到还没有文字的新石器时代,作为农耕起家的华夏民族,已经开始酿酒。

啤酒用麦芽,葡萄酒用葡萄汁,它们可以直接发酵成酒。

而华夏民族,则选择了最为复杂的酿酒之路——谷物酿造米酒。要知道谷物里富含淀粉,必须先转化成糖,才能转化成酒。但谁叫我们是农耕文明呢,用富余的谷物酿酒,最为合适。

于是先人们创造性的发明了中国酒独有的发酵物:“酒曲”。它能让谷物,一边糖化、一边酒化。是不是很神奇?所以我们从上古时代就开始种的谷物:黍米、小米、大米,都成了酿酒的好料。

自此,中华酿酒文化,就在米香中,越酿越精了。

一开始,我们酿酒水平低下,酿出来的酒有绿的、白的,是浑浊不堪、区区几度的“浊酒”,大家都曾“阅读并背诵全文”的“绿蚁新醅酒”一诗,说的就是这种酒。

喝的时候,还要把酒用布过滤一遍去除浑浊物,这一过程,就是古文中常见的“筛酒”。比如魏晋时的陶渊明,就喜欢拿自己的头巾筛酒。那时候宫廷宴会,有人甚至连喝一天一夜都不醉,跟现在啤酒度数差不多。

(飘着绿色酒糟的浊酒 / 图来源于网络)

再后来,我们不断改进酿酒工艺,出现了清澈光亮、琥珀色油润的米酒,比如大诗人李贺就专门写诗发朋友圈,晒这种高档酒:“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不光清澈,度数也变高了,能达到十几度,喝起来有明显的酒劲。于是就有了像李白这样醉来醉去的大诗人。这也是古人的追求:如果喝酒不是为了陶醉,那还有什么意思嘛!

直到商业发达的宋时,米酒趋于完善,颜色也变成稳定的黄色。当时的酿酒匠人们,已经早于西方,早已经能熟练使用“低温加热消毒法”,将酿得的酒杀菌,这能让只有酒精度十几度的酒,封存在酒坛内好多年不坏。而类似的技术,西方800年后才出现(巴氏消毒法)。这就相当厉害了,因为只有酒不酸败,陈年酒口感的改善才有意义。

就这样,朝代在更迭变换,但米酒一直不变,依然是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的首选。一直到民国初。而白酒(蒸馏酒)从元朝成型,到清朝中后期,才开始在底层劳动人民中盛行开来,并在民国全面反超米酒。

为什么会这样?

那是因为上好的米酒,要比白酒珍贵。它用的是主粮:小米、黍米、大米酿造,且只有冬季酿的才好,储存条件也苛刻。如果你够细心,你会发现,米酒的衰落,正是中国百年屈辱史的开始之时。伴随着经济的凋零、战乱频繁,人们开始转向了更加廉价、劲大的蒸馏酒(白酒),特别是北方,以小米、黍米为原料,精心酿造的上好米酒,就显得越发的稀有和珍贵了。

时至今日,有多少人还能知道,曾经的北方米酒,才是文人骚客们口中最为念念不忘的珍酿。这实在令人惋惜。

米酒并不难酿,正如葡萄酒一样,家家户户都可以自酿。但要想酿造一坛上好的米酒,只有最为专业的酿酒师才能做到。

严格按照一冬一酿的规律,经浸米、蒸饭、落缸、发酵、开耙、压榨、煎酒、封缸、陈藏等一系列漫长而严苛的工艺,这才能被称得上是正经的好酒!

本文分享自东家匠人:牧云中华米酒

了解更多




----------------------------------------------------------------------------------------

     茶   艺   课   件


茶艺

第一课: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栽培茶树,使用茶叶的国家。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4700年的历史,茶与可可和咖啡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

一、茶的起源:《神农食经》“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及“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为茶。

(一)茶起于魏晋。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已经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般官吏乃至士人都以夸豪斗富为荣,多效膏梁厚味。在此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于是,出现了以茶代酒之举。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产生社会功能,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饮茶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价值为人们所用,而是进入了精神领域,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中国茶文化初见端倪。

(二)茶兴于唐、盛于宋。陆羽的《茶经》标志着茶文化的兴起,《茶经》系统总结了唐代及其前的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的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宋徽宗皇帝赵佶还亲著《大观茶论》,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亲自写茶书的皇帝。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使茶文

化十分兴旺,但茶艺却日渐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在朝廷、贵族、文人那里,喝茶成了“喝礼儿”、“喝气派”、“玩茶”。

(三)茶发展于明清。明清时期散叶茶迅速发展,茶类品种日益丰富,饮茶方法也从点茶发展成泡茶,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类饮茶法。泡茶用具也越来越讲究,工艺精巧的紫砂壶、盖碗瓷器等茶具也应运而生。客来敬茶、以茶待客风气更为普及,都市茶馆林立,茶馆文化教育得到发展。清朝茶叶出口时已成为一种正式行业。

二、茶的分类:

按加工工艺和发酵的程度分为6大类。

按照色泽、加工工艺以及发酵程度来分。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色

(一)不发酵茶:绿茶

1、蒸青(湖北的恩施玉露)

2、炒青(龙井、碧螺春)

3、烘青(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安吉白茶

4、晒青(滇绿、川青、海南绿茶)

(二)半发酵茶:乌龙茶

1、轻发酵

2、中发酵

3、重发酵

(三)全发酵茶:红茶

(四)后发酵茶:黑茶

(五)轻微发酵茶:黄茶

(六)轻微发酵茶:白茶

绿茶:

一、制程:鲜叶→炒(蒸)青→揉捻→干燥绿茶的特点是汤清叶绿,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尽量少发生发酵或氧化作用。杀青是绿茶的制作重点,目的在于迅速破坏茶叶中酵素酶的活性,停止茶叶的发酵。杀青后的茶叶,藉由揉捻使茶叶表面与内部细胞组织破坏,组织液体附着于茶青表面,利于冲泡时增加香气口感,以及让内涵物质均匀释出。

二、特点:

(一)鲜:满口生津,回甘甜

(二)爽:回味持久

三、冲泡:玻璃杯冲泡,凤凰三点头

(一)上投法;75度水,最嫩的茶、单叶茶,如碧螺春,信阳毛尖、雨花茶。

(二)中投法:80度水。枝条紧细有利于舒展,如玉螺球型材

(三)下投法;85度水定点泡,如龙井。

四、识茶;

龙井:糙米色

雨花茶;单牙

安吉白茶:条索状

黄山毛峰:蓬松的形状,象牙色,一牙一片或一尾一片。碧螺春:苏州的东山和西山

六安瓜片比太平猴魁短一些。

 

第二课 白茶黄茶 红茶

一、白茶:

(一)白茶是一种轻微发酵茶,产于福建福鼎。

(二)白茶的品种。

1、白毫银针:全是披满白色茸毛的芽尖,单片。

2、白牡丹:芽和叶连在一起。

3、贡眉、寿眉

(三)特性:去火,消炎

由于闽北独特的气候,白茶第一年是茶,第三年是药,第七年是宝。 芍药香。

云南的“月光白”像普洱的工艺,但其实它的做法又更接近白茶(避光萎凋、月光发酵),口感也更接近白茶,外形象“白毫银针”.

二、黄茶

(一)黄茶的制法有点像绿茶,但揉后用黄纸包起来闷一下,发酵20%。

(二)黄茶品种

1、君山银针(产地是湖南洞庭湖)

2、蒙顶黄牙(产地是四川蒙山)

3、霍山黄牙(产地是安徽省)

(三)特点:黄汤黄叶 口味鲜爽、平和。

三、红茶:

(一)分类:

1、小种红茶:小种红茶是最古老的红茶,产于武夷山地区。用松树枝烘干)

(1)正山小种:产于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所以又称为“星村小种”或“桐木关小种”。

(2)外山小种(烟小种):主产于福建的政和、坦洋、古田、沙县等地。

2、功夫红茶:云南的滇红、安徽的祁红、四川的川红、湖北的宜红等。

3、红碎茶:做立顿红茶。

(二)正山小种的特点:松烟香、桂元汤,蜜枣味

金骏眉茶,属于红茶中正山小种的分支,原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关,用正山小种的鲜芽尖做成。

第三课、乌龙茶

一、乌龙茶

(一)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

产于福建省的大红袍、武夷肉桂、安溪铁观音。

产于广东:鸭屎香、通天香和广东凤凰山的单枞

产业台湾:冻顶乌龙,高山乌龙

(二)冰箱存放,长期不用冷冻时取出要醒茶。常温放置要防湿、避光。

(三)沸水冲泡

 

第四课黑茶

 

一、黑茶历史悠久,主要是采用粗老的原料制作而成,它的加工工序主要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其中渥堆是形成黑茶品质的关键工序,所以毛茶的色泽由绿逐渐变黑,成品团块茶叶的色泽为黑褐色,并形成了茶品的独特风味。

二、分类:

1、湖南黑茶(茯砖);

2、安化黑茶;

3、广西六堡散茶;

4、云南普洱茶

5、雅安的藏销茶。

三、普洱茶

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使用亚发酵青茶制法,从发酵不同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成品分为散茶和紧压茶两类。

熟普:发酵看工艺

生普:看料

班樟古树(王),易武古树(后),

存放:熟普4年,生普7年后苦涩味减少,退仓转化为陈香。生普和熟普存放时分开,避光、防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里有茶叶的看看,小知识储存茶叶无忧
为什么茶有这么多味道?看完秒懂!
你们家的茶放过期了么?还不来看看六类茶叶的保质期是多久!
不同的茶叶的冲泡时间。
喝茶养生,你选对茶叶了吗?
中国茶叶有哪些种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