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字历史——兵器篇(戈)
userphoto

2022.09.23 黑龙江

关注

    兵器戈    

   兵器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戈”gē,象形字。甲骨文“戈”为一种丁字形兵器,由戈头、戈柄、戈鐏组成,如首图所示。

戈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用于勾、啄的兵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石戈。在商代,戈是最重要的格斗兵器,目前已出土的戈有石戈、玉戈、铜戈。

金文中的戈

戈按效用分为勾或啄。钩敌人身体致其死,或钩近后用短兵砍毙之,为勾兵。从上啄下入人头,或从旁横啄入人腰,为啄兵。勾与啄是戈的基本功能,并无直刺的能力,所以戈不属于刺杀型兵器。戈作为兵器,在欧洲及亚洲西北部及南部各种古民族之间,均未发现有完全同形者,所以戈为中华远古民族固有自创的兵器。但其工艺失传已久,直到宋代黄伯思氏作《铜戈辨》,开始阐明戈为打击型兵器而非刺杀型兵器,并描述了援、胡、内的作用。后人按黄的说法而扩大戈的益处,戈的作用愈加明显。

戈头的主要组成部分:,平出的刀刃,用以钩啄敌人;,直下部分,有孔用来穿绳绑缚在柄上;,援后短柄,用来穿入长木柄,中端也有孔穿绳绑缚在长木柄的上端,使戈体坚牢地附着柄而不左右移动;柲bì,器具柄,多为竹、木制成,取材要求坚实,且纹理较直,此外也有金属材料的柄,制成后的柄由底端向器具顶端方向渐细;鐏zūn,装于柲末端的部件,多以铜、铁制成,呈圆锥形,末端或尖锐或平整,使器具平稳立置;骹qiāo,兵器与柄连接的孔,外表较为平直,下粗上细,与脊相通,内中空用以插柲,两侧常有环纽,以便将其更牢固地绑缚在柲上防止战斗时脱落。

鸟纹三戈

商代晚期,铜戈上出现了铭文,这是兵器铭刻制度的开始。铭文多在内上,多数只有一简单的符号,唯有传出自河北保定,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鸟纹三戈”铭文众多,铭于援上,且三戈连读,记载的是商代一个侯国的世系,这应是一组仪仗用器。

以下多是商周时期的戈:

龙纹带柄戈 商代晚期

无名石戈

无名玉戈

无名玉戈

无名玉戈

玉戈 西周晚期

鸟形玉戈 西周

玉戈 虢国国君虢仲墓

玉戈 商代

暗花纹鎏金鸟形龠铜戈 大云山汉墓

青铜戈 战国

青铜戈 新川红花沟 铭文为“郫”

虎纹铜戈 战国


无名青铜戈

鎏金铜戈 大云山汉墓

虎纹铜戈

邗王是野戈 春秋晚期

兽面纹铜戈



古文释义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竝(并)古禾切,音锅。

《说文》:平头戟也。徐锴曰:戟小支上向则为戟,平之则为戈。一曰戟偏距为戈。

《礼·曲礼》:进戈者前其𨱔,後其刃。正义曰:戈,钩孑戟也。如戟而横安刃,但头不向上,为钩也。直刃长八寸,横刃长六寸,刃下接柄处长四寸,竝广二寸,用以钩害人也。

《周礼·冬官考工记》:戈柲六尺有六寸。又:戈广二寸,内倍之,胡三之,援四之。注:内谓胡以内接柲者也,胡,其孑也,援,直刃也。

《释名》:戈,过也。所刺擣则决,所钩引则制之,弗得过也。

《书·牧誓》:称尔戈。注:戈,短兵也。人执以举之,故言称也。

又《典略》:周有孤父之戈。

又国名。在宋郑之闲,寒浞子豷封于戈,少康灭之。

又姓。《史记》:夏後有戈氏,宋戈彦,明戈镐。

又司戈,武职,从八品,唐天授年闲置。 从弋,一横之。象形。




图片:六叔

文章:六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的戈
中国古代青铜兵器鉴赏
考古珍品1
时隔几千年,商朝的兵器看着还是那么的锋利
“玉援铜内戈”,古殷墟里出土的文物,回看商朝的战争与礼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