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1.自制参七冲剂 防治老年心脏病 .2.清肺润燥 化痰散郁 治肺癌术后 .3.难治病

1.自制参七冲剂 防治老年心脏病 
摘自2017-4-24中国中医药报
□ 卢灿辉 郑婷 廖丽媛 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

在生活中常用西洋参、田七防治心脑血管病,尤其是老年心脏病,获得较好效果。

“参七冲剂”配方简单,制作方便。它是由西洋参、田七按二比一的比例,切片研末而成,也可随症状改变二药比例,如冠心病、心绞痛明显,二药比例可改为一比二。洋参性凉,味甘微苦,具有益气养阴生津、补心安神的作用,为凉补之品,一般老年人皆可应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洋参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医学家张锡纯认为:“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洋参)代之。”

田七又名田三七,其性微温,味甘微苦,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止血的功效。李时珍说田七是理血中之珍贵者,张锡纯说田七活血而不伤新血,是活血中之佳品。西洋参、田七一凉一温,二药合用,药性平和,能益气活血,改善微循环,具有耐缺氧、抗疲劳作用,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及病后体虚,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常服可每天8克,温水一次冲服,连渣服下。如不能研末,也可将二药切片按冲剂比例、剂量,煎汤服用。若病情较重,可随症加大剂量。

典型病例

有位80岁香港老人陈某,患冠心病多年,诊时,面色苍白,汗出如珠,语声低微断续,血压85/50毫米汞柱。立即配西洋参100克,田七80克煎服,半小时后症状渐渐改善,当晚安睡,再调治一周回港。

此后用此方大剂量抢救多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亦效。有位七十多岁香港马女士,冠心病反复发作,就诊于我院。刻诊:病人面色苍白,左上胸疼痛彻背,脉细弱,急配西洋参150克,田七100克煎服,一小时后心绞痛渐渐缓解,隔天诸症明显减轻,再经调治半月回港。嘱继续服小剂量参七冲剂半年,此后,冠心病心绞痛多年不发。

人到老年多瘀、多气虚,长期小剂量服用参七冲剂,有抗衰益寿的作用。(卢灿辉 郑婷廖丽媛)

2.清肺润燥 化痰散郁 治肺癌术后 
摘自2017-4-24中国中医药报
□ 王逊 民安诊所

张某某,男,71岁,2003年1月20日初诊。左肺癌术后2年余,为防止复发及转移前来就诊,服中药调理。刻诊:咳嗽,痰少而黏色黄,咽干,咽痛,口渴,盗汗,大便干,小便黄,纳可,眠不实,有时心前区不适,舌质红,少苔,脉沉细。

辨治要点 肺燥津伤,延及脾肾。肺燥而不降,则痰火郁结,久而成积;肺乃水之上源,肺燥则金不生水而肾阴虚,肾阴虚则盗汗;水虚则土燥而胃阴虚,胃阴虚则口渴,二便涩滞。治宜清肺润燥,滋补脾肾,兼以清痰火,散郁结,拟方如下:

处方 芦根30克,沙参15克,麦冬10克,生石膏30克,百合30克,川贝母10克,桑叶10克,枇杷叶15克,杭白芍15克,当归15克,火麻仁15克,珍珠母30克,合欢皮30克,五味子10克,炙乳没各5克,桃仁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生甘草10克

方义 方中芦根、沙参、麦冬甘寒,清热养阴生津;生石膏辛、甘寒,清心肺,治烦躁,泄郁热,止燥渴;百合甘平,清痰火,补虚损;川贝母、桑叶、枇杷叶清降肺气而解郁结;当归、白芍、火麻仁养血分而通燥结;桃仁、乳香、没药活血散结;白花蛇舌草清热散结;珍珠母、合欢皮、五味子安神;生甘草清热,调和诸药,14剂。每日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早、晚分2次服。

2003年2月26日复诊口干、咽干、便干减轻,咽痛消失,仍有盗汗,诉腹满,左胁痛,咳嗽,痰不多,眠不实,舌质红,少苔,脉沉细。调方如下:

瓜蒌皮15克,薤白10克,清半夏10克,杭白芍15克,川贝母10克,元胡10克,鼠妇10克,百合30克,桑叶10克,双花15克,炮山甲10克,僵蚕10克,三棱6克,地龙5克,当归15克,桑葚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30克,生甘草10克。14剂。每日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早、晚分2次服。

2004年8月18日复诊左肺癌术后4年,口干、咽干、盗汗、咳嗽消失,偶有上腹不适,左胸有时疼痛,气短,舌红,少苔,脉沉细。燥热已肃,拟加调理脾胃助消化之品:处方如下:

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芦根30克,桃仁10克,浙贝母10克,生薏仁15克,冬瓜仁10克,生蒲黄10克,白芷10克,露蜂房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30克,鸡内金30克,生麦芽30克,玉竹15克,地龙5克,炙甘草10克,14剂。每日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早、晚分2次服。

之后以上方为基础方,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坚持服药,情况一直良好。

2008年12月10日复诊左肺癌术后8年余,近期复查:肿瘤标记物正常,CT:未见肿瘤复发、转移征象。患者感觉良好,偶有头痛,乏力,气短。纳可,眠不实,多梦,二便调,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细。

处方 百合30克,沙参15克,生熟地各10克,浙贝母10克,川贝母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赤白芍各10克,丹参15克,生薏仁15克,蔓荆子10克,藁本10克,鼠妇10克,僵蚕10克,草河车15克,生甘草10克,14剂。每日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早、晚分2次服。

肺属金,主燥,临床所见,肺癌多为肺失清肃,燥热郁结之证,即《内经》所谓“肺气膹郁”是也。进言之,肺失清肃之原因有实与虚之分。实者,或情志抑郁,五志化火,或酒食不节,热蓄火炎;虚者或肾阴亏虚,虚火上炎,或肺燥日久,金不生水,而致肺肾阴虚。治疗方面,燥热甚者,孙桂芝老师常以清燥救肺汤为基础化裁,阴虚甚者,则以百合固金汤为基础化裁。本例患者燥热较为突出,孙师以清燥救肺汤为基础,根据病情,助以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以及虫类搜剔之品,终收佳效。(王逊)

3.难治病释难——治痰为先 
摘自2017-4-24中国中医药报
□ 沈舒文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难治病是指现代医学诊断易明确,但治疗尚有困难的疾病,类似中医的疑难病。这类疾病多为变态反应性疾病、遗传缺陷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和结缔组织疾病等,其组织器官变性,病损进行性加重,病理变化多呈不可逆性,目前尚缺乏完全治愈的临床效果。

痰是众多难治病的病因之一,故有“顽症多痰”之说。痰为津液凝聚而成的病理产物,随气而流动,无处不到,若聚于肺、行于胃,则有形症可辨;若流积于脏腑窍道、经络,则无形症可查。因为无形之痰相对的缺乏临床特征,辨之隐晦难明,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因痰致病的广泛性足以引起人们对痰在难治病中病理地位的重视,众多难治病可以从痰论治。尤其对疑惑不解,或其他治法疗效不确切的难治病,当调整思路,从痰论治寻出路。

痰性黏滞,对机体的病理损害主要是影响气血津液的流通。它可以黏着凝聚于人体任何脏腑组织器官的一切空隙窍道,造成脏腑组织器官的特异性损伤。如痰黏气管,气管阻塞或狭窄,则发哮喘;痰阻清阳,清阳不升则发眩晕;痰阻心窍,轻则心窍不宣,发为精神抑郁证,重则心窍壅塞,发为癫狂(精神分裂症);肝阳化风,风鼓痰涌,可发脑卒中;痰阻胸阳,胸阳不振,可发冠心病心绞痛;痰湿瘀毒互结,凝聚成形,则发肿瘤、肝硬化;痰混于血,便发高脂血症;痰附于肝,便发脂肪肝;痰壅塞头面孔窍,阻格五脏之精气,则发耳聋、暴盲;痰窜皮毛,营卫不畅,可发生脱发、白癜风;流聚于局部,与湿相溶,使组织增生变性,便发前列腺增生、乳腺增生、淋巴结核、骨结核;痰瘀凝滞经络,可发类风湿关节炎;痰湿弥漫体内,代谢不利,可发生肥胖症;痰湿渍润宗筋,便发性功能减退;痰流四肢经络,便发肌无力。

众多难治病的发病与痰息息相关,对其治疗要从化痰、消痰入手。由于痰流浸的部位不同,属性各一,兼夹有别,治疗时要追求个体化,选用不同性能的祛痰药。如:祛除呼吸道痰,以二陈汤为底方加减,热加清热化痰的瓜蒌、贝母之属,清而化之;寒用干姜、细辛、桂枝温而化之;心胸之痰多与瘀相结,与心阳有关,治之宜选瓜蒌、胆南星、枳壳,配葛根、丹参、水蛭、薤白、檀香之属化痰瘀通心阳;中风脑病风鼓痰壅与肝有关,且多为热痰,宜用天竺黄、牛黄、胆南星涤除痰热,风阳鼓荡可平息;痰横窜经络,易与血相凝结,形成关节疾病,治则转涤为消,用僵蚕、丝瓜络、白芥子、全蝎、白花蛇舌草、穿山甲之属消散痰瘀通经络;痰黏附于组织器官,引起组织器官的增生变性,发生肥厚性胃炎、脂肪肝等,非一般化痰药能胜任,当用瓦楞子、海藻、昆布、白芥子、穿山甲之属剔痰消瘀;前列腺增生用橘核、土贝母、海蛤壳、琥珀、路路通之属散结消痰。

此外,治痰要善治源头。痰的生成与脏腑的气化功能有关,尤其与脾的运化、肾的温化、肺的布化最为密切。治痰要善于调节脾、肾、肺的相关功能,以绝生痰之源。痰的聚散与气机的滞畅息息相关,所谓“气滞则痰凝,气顺则痰消”,疏利气机有利于痰的消除。痰又与血、湿具有亲和性,尤其在代谢不利或代谢障碍类疾病中,痰与血相混、与湿相凝的机会最多,因此,治痰又要善于与血、与湿同治。

总之,痰致病的理论虽不能圆满解释诸多难治病的临床问题,但对某些难治病,尤其湿疑惑不解的疾病,从痰论治确能取得肯定的疗效。(沈舒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贴:治肺癌秘方 中医辨证肺癌 中医治疗肺癌疗效显著
26.扶正清肺峻下涤痰治肺癌术后
肺癌胸腔镜手术后发生咳嗽该怎么办
止咳化痰的非处方中成药
​.肃金益肺饮加减(肺癌术后防复发)
肺癌当代妙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