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脑供血不足病理基础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血流缓慢及血小板聚集等有关。治疗原理:降低血液粘稠度,维护修复血管的正常功能。

脑供血不全的治疗应着眼于保护残存的神经机能,改善和恢复受损的神经机能,防止其向严重的脑缺血类型发展。慢性脑供血不全的治疗可以分为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两部分,药物治疗的原则包括:扩张血管、控制血压、改善脑血流循环、抗凝溶栓、抗脑水肿、活血化瘀、改善脑代谢及保护神经细胞几个方面。临床上通常应用以下几类药物。

1、血管扩张剂

常用的有钙通道阻滞剂,其药理作用为:(1)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2)保护脑细胞,避免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发生去极化,阻止ca2’内流及贮钙细胞器或载体和内质网释放ca2’进入细胞液中,可减少神经细胞的死亡,减轻组织损害;(3)抗矽脉粥样硬化作用;(4)维持红细胞变形能力;(5)抗血小板聚集等。临床常用于治疗脑缺血性血管病变的钙通道阻滞剂有尼莫地平、尼卡地平和氟桂嗪等。

尼莫地平为第2代ca2’通道阻滞,能松弛血管平滑肌,具有抗缺血、改善微循环作用。在选择性扩张脑血管、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损害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列局部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还能有效地防止脑血管痉挛,选择性扩张脑血管,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有效安全的。

组胺类似药培他啶,对脑血管、心血管,特别是对椎一基底动脉系统有较明显的扩张作用,显著增加心、脑及周围循环血流量,改善血循环,并降低全身血压,还有轻微的利尿作用。主要用于血管性头痛及脑动脉硬化,并可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脑栓塞、一过性脑供血不足等。

血管扩张剂可增加血流,疏通血管,用于缺血性脑病有一定的疗效,但急性脑梗塞现在一般不主张应用脑血管扩张剂,因其可能产生促进脑水肿,脑内盗血和降低血压等不利影响,不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状态。故一般可考虑在急性期过后应用,尤其是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慢性脑供血不足时,应用脑血管扩张剂有效。

对扩管药物的应用,目前仍有争议。一般认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不用。其理由是根据病理生理学研究,脑梗塞后可表现局部充血和局部缺血等不同表现。局部缺血型一般发生在缺血的急性期,如发病3日内,39%表现局部缺血,该病变部位的血管处于麻痹状态。这时使用扩管药,对病变区的血管不发生反应。而且由于正常部位的血管扩张,使病变区的血液流向正常脑组织,病变区的血流量更少,即所谓盗血综合征。故认为在脑梗塞的急性期,应用扩管剂非旦无益,反而有害。

对扩管药物的应用时间,应根据病人入院时的不同情况而定。如果脑缺血症状较轻,无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的表现,ct扫描证实病灶较小,无梗塞后出血(出血和梗塞并存)现象,起病后即可应用;而对中重度脑梗塞,入院时有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表现者,ct显示脑梗塞面积大,占位效应明显者,必须先行脱水治疗,待病情稳定,症状好转方可应用,一般可掌握在发病2~3周。

推荐阅读:<<<脑供血不足患者应该吃些什么[page]

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二)

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2、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聚集剂

双香豆素类中效抗凝剂可竞争性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还可降低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能防止血栓的形成及发展,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但因其起效慢,对缺血性脑血管作用不佳。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是否适用抗凝治疗,目前认识也不一致。但有些学者认为,在严密观察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和时间的条件下,可用超小剂量肝素1000~1500u/小时连续静滴,持续72小时,然后口服双香豆素,首次300毫克,维持量150毫克,还可能会有益的。但若不具备化验条件,抗凝剂最好不用。

藻酸双酯钠为酸性多糖类药物,是以藻酸为基础原料,用化学方法引入有效基团合成而得的类肝素药物,能阻抗红细胞之间和红细胞与血管壁之间的粘-附,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的粘弹性的作用。另外,本品能使凝血酶失活,具有抗血栓、降血粘度、微动静脉解痉、红细胞及血小板解聚等前列腺环素(pgiz)样作用。本品还有明显降低血脂的作用,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对外周血管有明显的扩张作用,能有效的改善微循环,抑制动静脉内血栓的形成,不仅具有治疗作用,同时有可靠的预防作用。主要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血栓、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常用剂量50~100毫克,1日3次口服,或4~8毫克/公斤/日,加入5%~10%葡萄糖50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分钟30~40滴,每日1次。

建议:

(1)抗凝治疗不作为常规治疗。

(2)对于伴发房颤和冠心病的患者,推荐使用抗凝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除外)。

(3)tia患者经抗血小板治疗,症状仍频繁发作,可考虑选用抗凝治疗。

3、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具有抗血栓的特性,能减少周围动脉内阻塞性血栓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其作用机制为:使血小板环氧酶,即pg合成酶乙酰化,从而抑制了环内过氧化物的形成,txa2生成亦减少,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作,长期服用未见血小板有耐受现象。临床研究发现在男性患者预防中风的效果较女性患者好,可能与女性的血小板环氧酶对其耐受性较高有关。

4、潘生丁

潘生丁又名双嘧达莫,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可抑制血小板的第一相聚集和第二相聚集,高浓度可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它是一种冠脉扩张药,能增强冠脉血流量,具有抗心绞痛作用,长期应用潘生丁对冠心病有益,大剂量潘生丁连续服用,对心绞痛有效。

肠溶阿斯匹林和潘生丁,在体内能抑制血小板的很多功能,包括adp等释放反应,故常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常用剂量:肠溶阿斯匹林50~100毫克,每日1次;潘生丁25~50毫克,1日3次。对二者联用,是否能增加协同作用,尚有争议。

5、曲克芦丁

曲克芦丁能抑制血小板的凝集,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能对抗5一羟色胺、缓激肽引起的血管损伤,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可防止血管通透性升高引起的水肿。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建议:

(1)大多数tia患者首选阿司匹林治疗,推荐剂量为50~325mg/d。

(2)对于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应用“阿司匹林无效”的患者,建议应用asa25mg和dpa缓释剂200mg的复合制剂,2次/d,或氯吡格雷75mg/d。

(3)如使用噻氯匹定,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检测血常规。

(4)频繁发作时,可选用静脉滴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治疗急性缺血脑血管病
吲哚布芬,抗血小板兼抗凝,舒张血管、减轻炎症,防治心脑肾缺血
谨防用药不当引起脑中风
脑血管疾病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血栓形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