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处警宝典】
     一起读百书


    1.接警同时确认醉酒人身份,能联系到家人、亲戚、朋友的,联系他们尽快到场。

    注释:有一线的朋友询问,对于情绪激动但尚无破坏性的醉酒肇事人员是否可以直接带回所里处理。

    对此,本号及本书作者给的答复是:对此类醉酒人员最好尽可能联系其亲友,不到万万万不得已就不要带回至单位。因为带回就意味着责任和风险,带回期间出现的任何意外警察都逃不开干系!

2.发生酒后纠纷的,及时下达口令制止,服从口令停止纠纷的,可当场调解。

3.对于不服从民警口令,存在殴打他人、损毁公私财物的,处警人员应在准确评估是否具备警力优势的基础上,决定是否当场制服,或选择战术牵制、呼叫支援,以确保执法安全。

现场处置过程中,应确保执法记录仪始终开启,并讲明处置的原因、理由,确保被执法记录仪记录。

4. 违法嫌疑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也可以通知其家属、亲友或者所属单位将其领回看管,必要时送医院醒酒。

通知家属领回时,要使用执法记录仪等全程记录通知过程,家属拒绝领回的,务必记录在案,执法记录仪损坏导致不能当场视频记录的,可用手机记录或形成书面说明请家属或邀请在场的其他见证人签字。

5. 对行为举止失控的醉酒人,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进行约束,但是不得使用手铐、脚镣等警械。

约束过程中,应当指定专人严加看护。确认醉酒人酒醒后,应当立即解除约束,并进行询问。约束时间不计算在询问查证时间内。

6.采取约束性措施时,要时刻注意醉酒者呼吸、呕吐、心跳等状态,防止出现可能由酒精刺激、激烈反抗等诱发潜在身体疾病,以及由呕吐引发的呼吸道堵塞等可能致伤、致死的危险事件,有效防范执法风险。

7.及时收集、固定证据。证据主要包括:执法记录仪记录的执法过程;证明肇事者醉酒状态的酒精测试或者血样检测;违法经过的录影录像和证人证言证言,物品毁损、人身伤害等相关证据。现场来不及询问证人的,尽可能详细登记现场证人联系方式。

8.对带至公安机关实施保护性约束的醉酒人员,应当一律送到指定地点、一律进行人身检查、一律24小时专人看管、一律录音录像。醉酒者有异常情形的,如实记录,需要就医的,应当先送就医;发现有违禁品、危险品、管制物品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9、对于公安机关不具备专人24小时看管、人身检查、录音录像等条件的,应尽量联系其亲友带回看护,违法犯罪情节轻微,醉酒严重持续昏睡的,可由家属带回醒酒后再予追究法律责任,或送往医院做保护性监护。

10.待醉酒者酒醒后,有涉案或需理赔的,及时对其进行询问,调查结束后,构成刑事、行政案件的,按相关程序办理,依法追究肇事者的法律责任。

11.填写、存储接处警记录;按规定提取、封存执法记录仪视频;处警结果需要制作法律文书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注意事项

1.使用催泪喷射器制服的,要告诫无关人员躲避。使用后要注意监测,出现过敏症状的,应使用清水、牛奶清洗并及时拨打120救助。

2.对重度醉酒且持械滋事者,不宜使用催泪喷射器制服,除行为人因被酒精麻痹对辣椒水等的反应滞后外,近距离喷射会使执法者进入其攻击范围而出现安全风险。

3.允许家属将轻微违法醉酒者带回建议的主要考量是,醉酒者监护责任重大,但现实中又存在警力有限、不能全天候监护的情况,为了避免醉酒者出现意外,诱发法律风向,故当遇到送交医院被拒收、无警力全天候看护等情况时,可考虑由醉酒者亲友将醉酒者带回监护,无法带回、家属自愿协助看护的,可协助看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驾驶人,交警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保护性约束?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五条【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实战应用
醉酒的人公安机关应如何处置?本案公安机关对醉酒的人使用手铐为什么合法?
面对醉酒患者,医务人员如何进行处理和沟通?
每日处警知识(第3期):如何处置酒后肇事者?
养老护理-应用保护性约束告知制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