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术笔记】121-130:英租界的棋盘路(作者:诸大建)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学术笔记

121-130:

英租界





诸大建

121

在老城厢的四个象限中,第一象限是东北角包括县署县学的政治文化中心。在苏州河以南的租界四象限中,东北角黄浦江与苏州河交界处的第一象限是上海租界的发源地。这里原来是上海老城厢北部的农村地区,杂草丛生、坟茔散布,从租界开始一点一点转变成了上海城市的核心空间。

上海英租界地图

122

英国人选择这里做租界绝对是选择了风水宝地,这里北有苏州河,东有黄浦江,南有洋泾浜。小刀会起义后英国在西面挖了泥城浜做护城河,这样英租界就成了一个四面环水的方形城区。我想当年夏原吉和叶宗行搞了江浦合流,为什么最好的地方却被英国人占去了。想到1292年上海建城在先,1403年江浦合流在后,也许可以做出解释。

1889年的外滩,在昔日的纤道之处,辟成宽阔的“黄浦滩路”

1912年的外滩

1924年,外滩举行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仪式,在黄浦江畔建立了一个纪念碑,二战时被日本人破坏

至1930年代,外滩欧式建筑林立,已具世界大都会气派。亚细亚火油公司、上海总会、汇丰银行、海关大楼、沙逊大厦、怡和洋行等豪华建筑,使上海跻身于芝加哥、纽约大城市之列,成为世界第三大高层建筑市场

1930年代,从浦东北望外滩建筑群

123

租界城市给上海人带来的视觉冲击是方方正正的棋盘格式空间形态。老城厢的马路是曲折狭小、不能开车的小街小巷;英租界的马路是笔笔直直、可以开车的现代道路。除了整体格局是棋盘状,南北向的河南中路直接就叫棋盘街,河南中路两边的福州路分别叫做东棋盘街和西棋盘街。

行驶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外滩的黄包车

那时的租界区停满了小汽车,找个车位也挺难

124

城市肌理不同,马路的取名也不同。老城厢的马路取名许多来自与十六铺和董家渡码头相伴随的作坊手工业,例如篾竹弄、硝皮弄、糖坊弄等等。英租界的马路则有完全新派的叫法。南北向的道路用城市名如南京路、九江路、汉口路等,东西向的道路用省份名如四川路、江西路、河南路等。

20世纪初南京路街景(上海市档案馆藏)

1934年:南京路上同时出现有轨电车和从英国引进的double-decker

1936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壮观的上海鸟瞰。从此,亚洲第一大城的再度崛起要很久以后了……

125

老上海开始用编码称呼英租界的新马路,例如从北往南,南京路是大马路,九江路是二马路,汉口路是三马路,福州路是四马路,广东路是五马路,北海路是六马路,后来洋泾浜填浜筑路成为爱多亚路,人们顺着就叫七马路。小时候老外婆带着我去福州路会画画的叔公家去玩,常常说我们今天去四马路公公家。

1917年上海地图
九江路(二马路)的《新闻报》社
位于汉口路(三马路)与望平街(今山东路)拐角处的申报馆大楼,已有百年历史,至今保存完好。
桃花坞年画《上海四马路洋场胜景图》。四马路(福州路)曾经是上海十里洋场精华所在地

老照片里的福州路街景。(上海市档案馆藏)

福州路“青莲阁”,曾是著名的娱乐场所

 “一层楼”曾是福州路著名的茶馆

126

有人说是英国驻沪首任领事巴富尔,一开始就构想了棋盘格式的空间发展。其实1846年租界开始建设,巴富尔已经回国。那时候英租界成立了道路码头委员会,操盘者当然按照英美城市通常的空间形态概念,而不是按照中国人的水系城市传统,把东西向和南北向的马路组合成为棋盘式格局。后来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城市拓展和道路建设基本上都是采用了棋盘格式的形态。

巴富尔

巴富尔(George Balfour,1809-1894),第一任英国驻上海领事,在上海开辟租界。原为马德拉斯炮兵部队上尉。1843年受命担任首任英国驻沪领事。11月8日抵达上海,先在县城内租屋办公。11月17日宣布上海开埠,经过同上海道台宫慕久多次谈判,划定了英租界的最初界址。1845年11月中英订立上海租地章程。1846年9月巴富尔回国。

1874年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合影(上海市档案馆藏)

工部局大楼


127

改革开放后我第一次出国访学,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待了一年,看到墨尔本这个英式城市中心那些特别方正的棋盘路,对上海英租界为什么有棋盘式的空间形态就有了某种基于文化传统的理解。后来去过纽约许多次,看到纽约城市马路大多数用的是编号,也就理解了上海英租界为什么会有几马路的说法。

纽约市百老汇大道

128

我从小就习惯对上海市中心的马路按照空间方向进行判断。南北方向的道路,通常以洋泾浜和苏州河为界,例如苏州河到洋泾浜之间的是河南中路,洋泾浜以南的是河南南路,苏州河以北的是河南北路。东西方向的道路,通常以西藏路为界,例如其东的南京路叫南京东路,以西的南京路叫南京西路

1929年上海公共租界中区图。这里的马路基本上是以中国的行政地名命名的。路名稳定性强,历经沧桑,路名保存至今
129

棋盘格式马路的好处是找地方容易。去过纽约的人都知道,找地方就是看坐标,只要确定要去的地方在第几街,是东还是西,马上就可以找到。小时候住在大南门,到市中心逛马路或者买东西,到南京东路的新华书店,我会走河南路;到南京西路的大光明电影院或者上海杂技场,我会走西藏路。

南京东路新华书店旧影

1964年上海杂技场

1979年的样貌

1986年拍摄的老电影《公寓》里的外景地就是南京路上的杂技场

上世纪80年代上海杂技场

130

上海租界引入的棋盘式空间格局后来被国内许多地方仿效。一个有趣的事例是民国初期江苏大丰的农田水利棋盘格式规划。当时冯国璋、张謇、汪大燮等人在江苏沿海倡导搞自发垦荒运动,1918年大丰盐垦公司在南黄海之滨进行的农田水利建设,中规中矩地参照了上海英租界七横三纵的棋盘式格局甚至细节。

文章来源:“诸大建学术笔记”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最早最繁华的马路
历史30年代的上海租界,大马路,二马路,三– 手机爱问
上海“棋盘街”个最后一段盲肠
上海“棋盘街”最后一段盲肠
上海老底子(三)【46P】
海上旧梦影痕(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