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洲人南亲北疏的做派(游走于欧洲各国间)



  1、地中海式的全民凝视

  西班牙巴塞罗纳的一个午后,我坐在街头长椅上搔首弄姿地恭候老公拍照。可巧,一群幼儿园花朵由老师牵着手鱼贯而过。于是,本女的“明星照”立马成为西班牙未来们观赏老外的喜剧节目。雏儿们站定围成一圈叽叽喳喳指点着,个个冲着我眉开眼笑外加鬼脸扮相,开心极了。

  盯着老外瞧稀奇,显然是西班牙小不点爱玩的游戏。隔天,当我这位外国阿姨再次“秀”于人行道上的露天咖啡座时,这次遭遇的是,一位6岁男童挣脱母亲的手奔到“鬼姨”身旁,毫不留情地、用稚嫩小手指着我的鼻尖兴奋地叫道:“妈妈,快看,中国小姐。”

  地中海沿岸居民喜欢注视路人的习惯,令到此旅行的老外们感觉当地人简直目光如炬,就像雷达跟踪外国导弹一般。史料记载,早在1728年一位英国妇女玛丽.沃特利.梦塔古,从巴黎致信罗马教皇亚历山大时曾如此形容:“这里的每个人都热衷目不转睛地盯着别人瞧稀奇,这些目光包含着:注意和感兴趣的凝视;好奇的凝视;期待的凝视;吃惊的凝视……你常有机会观赏到极其琐碎的事情也能激起路人的凝视。”1760年,英国作家奥利佛?戈德史密斯对于法国人凝视癖的评论如下:“在这个王国里旅行,遭遇的头一个全民性的乖僻就是,无论老幼皆显现出一股古怪的凝视欲,甚至刚会站立的孩子们也精于此道。似乎他们相信自己比别人聪明,因此喜欢以眼神的交流来展现自我的聪慧。”

  “高视带”与“低视带”

  对于凝视不同的嗜好程度,欧洲明显地划分出两个截然不同的凝视带。一个是“高视带”,包括地中海沿岸诸国,那里居民正如上述古典名人盖棺论定的结论,即将凝视发展为全民的一大国技。相较之下,另一端可称为“低视带”,北欧、中欧及东欧皆囊括其中。欧洲北方人对于盯梢及被人盯梢,皆视为一种难以接受的难堪窘况。然而持相反态度的“高视带”社会里,堂而皇之地以各种方式彰显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状况,是一种受到鼓励的行为。这就难怪,“高视”族喜欢有意无意地眉来眼去套近乎。目的是:一来,借此可以察言观色彼此的喜爱程度;二来,为了传递彼此间愿意亲近的热忱情感。于是,“高视带”社会最重要的交际特点就演变成,人们用于注视对方的时间越长,互相“放电”的可能性就倍增。“放电”,对于增进双方的亲密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提高生理性的兴奋度,并对于进一步深入相互的好感起到了热身作用。

  对地中海式的亲热做派,持反对立场的是“低视带”族群。显然陌生人之间游离的眼神,北方佬们并不视为是增进友谊至关重要的善举。“低视带”社会里的孩子们,从小被训导的为人处世哲学之一便是,眼睛绝不能盯在别人身上转来转去,那是典型粗鲁、无教养的行为。“低视”族对陌生人表达尊敬的上策是,装作“视而不见。”英国作家欧文.戈夫曼,甚至将这种礼仪冠以“文明的漫不经心。”

  2、“低视带”社会对于凝视有着明确的禁忌。首先“低视”族的观念里,恋人间彼此眉来眼去才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情感交流。再就是,亲朋好友间适度的凝视也算情理之中。但若是被陌生人盯上,“低视”族便会产生如芒刺背的痛楚,因为这容易被误解为是一种公然的挑衅行为。这就是为何“虎视眈眈”,在低视社会中常成为斗殴的前奏或借口。比如,好莱坞西部牛仔片中,硬汉先是对视片刻既而拉开架式永远是经典的一幕。低视风俗所至的结果是,以英国人为例,他们创造出一套不露声色的盯梢路数。技巧一;趁目标不留神的空挡,成功地偷窥。技巧二;假装眼观六路、东张西望间,神速地用眼角余光睨视目标。低视社会中百炼成钢的余光本领,表现在英国餐馆里就出现了一点麻烦,即用餐的顾客想招呼侍者时,常常发现极难与侍者“绿豆、蛤蟆对上眼。”

  高视社会中,虽说民众日常上街见多不怪欣赏和被欣赏的炯炯目光。尤其对于养眼的美眉来说,面对满大街老少爷们的注目礼,她们皆久经考验般地大义凛然。典型就是,练过童子功的意大利靓女们,喜欢架着太阳眼镜,以超然的傲慢昂首阔步地穿越男人的眼球仪仗队。与意大利姐妹们的从容不迫相比,低视社会比如来意大利观光的西北欧女同胞们,当遭遇意大利帅哥火辣辣的*眼球时,她们常常会不知所措、愣愣地回视对方,这一举动显然是极愚蠢的错误,简直是鼓励目光侵犯者将计就计。其实,高视社会中这种掠夺式的注目礼,不仅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手段。更多的情况下,则表现为猛男与路旁靓女之间玩的猫捉老鼠视觉情感游戏。一个意大利男子,当他目不转睛地凝视着一位擦身而过的俏*时,那一刻除了满足男人的眼福外,更是对周围其他男子的一种示威,猛男的凛然、滴溜眼神,清楚地表达了英雄爱美人的心态,及男子汉的阳刚威武气概。

  “肘带”、“腕带”与“指带”

  欧洲人与人交流时,双方应该保持何远何近的距离才是“感觉对头”的尺度,南欧与西北欧及东欧各执一词。显然,当街头上攀谈的双方来自一个国家的同胞时,他们对于身体间孰远孰近的“距离美”皆心中有数,并达成默契。但是,若寒暄双方来自对于距离美南辕北辙概念的民族,那就有好戏看了。比如,意大利人所有的情感表达方式,和任何剧院里的表演一样,那就是使劲地夸张。当一位意大利人,隔着一条街老远瞧见其瑞典朋友时,意大利兄绝对会在五米之外时已漾溢出兴奋莫名的神情,脸上笑开了花地准备冲上去拥抱自己的老友了。持截然相反表情的是瑞典哥们儿,他会对眼前这位仅在某个公开场合搭讪过两句的意大利佬,尤其面对他所显露出来难以理解的、超乎寻常的热情,诧异万分。甚至,瑞典人可能会表现出不习惯意大利兄热乎乎的“贴面”礼轰炸,还有那简直就是性骚扰的勾肩搭背轻浮。

  3、依照对于距离美不同的文化观念和心理承受力,欧洲社会大致可分为三个地带。第一个是“肘带”,即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距离,近乎到可以随时胳膊肘碰胳膊肘的“零距离”。“肘带”国家涵盖南欧的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希腊、葡萄牙以及土耳其。第二个地带是东欧的“腕带”,包括波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腕带”的距离稍远于“肘带”,但仍保持伸出手腕即能触摸对方的亲热度。最冷漠的要算是“指带”,其范围包括英国、荷兰、德国以及斯堪地那维亚半岛诸国。“指带”国民,喜欢与人交谈时保持一臂远的“遥指”距离,避免身体接触才令他们感觉身心舒畅。

  爱扎堆,声如蛙鸣的“肘带”亲密族位于欧洲最温暖的南部,相较之下,“指带”族,则长年累月置身欧洲北部冰天雪地之中。而东欧的“腕带”族,地理位置恰维持于南北之间。“三带”民族与人交流时的姿势差异,首先不得不说气候是始作俑者。温度,对于人们身体的新陈代谢、舒适程度及良好感觉,均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南欧地中海沿岸常年阳光充沛,尤其是夏季漫长且干燥炎热,这里居民的户外街道生涯成为人生重要的主题。在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地,亲朋好友、街坊邻里肩并肩、成群结队地体验着黄昏下的悠闲,所有的“自家人”都彼此打着招呼,聊着天,讨论一些地方上的小事(比如城市足球队之间的比赛),或是探讨国家大事(比如意大利队在国际赛事上的战况)。人行道和整条街都变成了人潮涌动的沙龙。这般火辣辣、沸腾的集体生活模式,南欧“肘带”们拆了墙就是一家人的文化主题之下,守望相助的邻里摆出“我挨你,你挨我”的亲热劲,便理所当然。除了气候的催化素外,还不能忽视南欧人的性格、文化因素。地中海热血民族,以“上阵父子兵”的家族抱团意识著称,家人、邻居、朋友、亲戚、同学、同事、老乡……都属于“自家人”的范畴,因此“集体主义”凝聚力是国民重要的精神支柱。集体主义的社会形态中,鼓励人们聚集在一起、团结在一起,社交生活上“互属感”的行为准则便大行其道。与之相对的是北欧、中欧及东欧的“个人主义”文化观念,以个体价值观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中,对于“集体”的目标和愿望颇为淡漠,以强调“自我”的荣耀意识为主流。

  “距离美”的不同解读

  多愁善感的地中海居民,不仅热衷“我跟你,谁是谁”的待人之道,且善于以变化多端的动作和姿态,来烘托谈话气氛及抒发感情。观赏街头意大利人聊天,就会发现他们反感规规矩矩地呆立着,而是喜欢将身体的朝向不断地转来转去,还要配合手舞足蹈,活灵活现得犹如表演意大利歌剧。不过,当意大利人在公司里与上司交谈时,他的站姿多会取正面直立着面对老板,显现出典型的敬重姿态。与此不同的是英国人面对老板时,多会选择身体稍微侧转开形成一个倾斜度,尽量避免咄咄逼人的直面姿态。转回街头上,意大利人会友的姿态就与面对老板时有了差异,他们喜欢时而面对面地冲着对方,时而转身与朋友肩并肩地站成一排,意大利人总是于这两种姿势间游刃自如,同时伴随着表情丰富的神态。相反,英国人的街头表现,则一如既往地采取办公室姿势,仍旧是身体稍微侧开并固执地从一而终。

  4、“肘带”与“指带”族于站姿上的差异,不同的心理逻辑亦是一个背景原因。在意大利人看来,交流时相互间所持的距离及身体的朝向,皆是此次交流的一个重要信号,直接体现出他对这次相逢亲热与否的投入度。另外,他对身旁的伙伴及所涉及的事情关注度如何,亦可以从他的肢体“距离美”上一览无余。然而,对于英国人来说,人与人交流时的距离及身体的朝向,不可能传递出如此敏感及强烈的肢体语言内涵。故,英国人便不会如意大利人那样,身体随心理及情感起伏摆来摆去地以加强说服力。

  英国人与人交谈时,最重要的考量是“距离美”,小心避免令大家有心理及身体被侵犯的不舒服感。于是,保持适度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是“指带”族重要的交际习惯。为了确保外人不能侵入自己的“领地”,“指带”族有几种惯用的防卫方式。一是;表情平和、严肃,遭遇熟人时拿捏适度的微笑而非喜形于色,然后不卑不亢地与对方握手(“指带”族男人间不流行拥抱礼)。二是;当“指带”族与人交谈时,会习惯成自然地将胳膊肘交叉抱起来,由此建立起一个身体屏障,或干脆将手提包等物品抱于胸前,权当国界线边上的军事缓冲区。三是;在图书馆里为了保持私人空间,“指带”族会把书籍堆在面前作为“掩体”,令其他读者无法窥视自己。四是;当“指带”族置身于一个不能使自己与他人之间保持一段健康距离的场所时,“指带”族比如说英国人,常会显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安和苦恼。最典型的当属电梯里的人间喜剧秀,人堆里的“指带”族常竭力装出无视他人存在的神态。笔者曾日复一日地观察过多年,不得不说“指带”们的神态甚为有趣。比如,他们会假装着迷似的死盯着地板或天花板出神。而电梯里的广告画、告示等更会成为救命稻草,总之可以令其全神贯注地注视的物件,皆能让“指带”们从必须注视陌生人的窘态和不安中解脱出来。类似的场景还有伦敦地铁车厢,这里简直就是啃书虫的天堂,人们习惯地躲在书报后面寻求不与陌生人眼神碰撞的安全感。如此社会大环境之下,难怪英国重要的大报《独立报》,关于版面改小的广告上的说辞居然是:“为了方便公共交通设施中的读者。”

  走笔至此,突然想到英国人与人攀谈时,若遭遇一时无话可说的静谧冷场,他们就会调侃说:“天使刚刚飞过。”显然言谈、举止拘谨的英国人,发明这一托辞实属情理之中。相对而言,滔滔不绝的意大利话匣子们,从未有让“天使”掠走他们嘴巴的机会。

  心理门槛的南北之别

  除了综上所述的一系列身体距离界限外,心理距离界限亦是“肘带”与“指带”族间另一个有趣的话题。当然,每一个社会中,人们互相可以公开探究对方隐私的程度,各地民众都存在着不同的心理承受力及敏感度。许多时候这个心理界限,如十里不同俗般地形成一项不成文的地方内规。比如地中海沿岸国家,笔者旅行的经验是,每天皆要面对当地居民直截了当地注视及不厌其烦地包打听。从职业、国籍到是否结婚;有无孩子;为何还没生孩子;夫妻状况及父母身体……包罗万象。地中海居民眼中,这些家常话是与陌生人打招呼,甚至是搭建友谊的敲门砖。背道而驰的是北欧“指带”族的个人隐私主义态度,南欧人那些不设防的?嗦,于北欧人看来纯属是对私人领域的侵犯。斯堪地那维亚人在与陌生人交往时,内心世界的“门”和“栅栏”,有时令外国人误以为酷寒地区者难免冷漠和排外。

  5、外国人常评论要想深入北欧人的心灵比如瑞典人,难如攀登阿尔卑斯山峰,甚至瑞典人自己也不否认这种偏见,因为瑞典人确是注重个人隐私的民族。再就是,瑞典人以待人接物的羞怯、拘谨态度著称。于是,瑞典人难免显现出不轻易对外人倾诉想法和情感的“闷爷”形象。然而实际情况则是,瑞典人绝非是紧闭心扉的孤寒民族,冷静自持、沉默寡言的他们不轻易敞开心扉,皆因需要与新朋友有一段长久的磨合过程。所以了解一个瑞典人,恰如从瓶子里往外倒番茄酱的过程,当外人最初使劲地晃动瓶子却一无所得时,若愿意坚持一段时间,尤其是当你意想不到之时,番茄酱却咣当一下子奔涌而出。当一个外国人与瑞典朋友,相处几周或几个月仍旧无法心心相印时,说不定就在你准备放弃的当口,突然间横在你们之间的墙壁崩塌了,你开始有机会了解到许多瑞典朋友的内心深处,此刻瑞典友事无巨细的坦诚甚至是你始料不及的。

  同属北欧冰天雪地里的芬兰人,与瑞典邻居矜持的性情十分相似。外国人印象中,芬兰人惯用的客套词及肢体语言,简直就是将老外拒于门外,因此试图与芬兰人套近乎,干脆就是热脸碰到冷屁股。如同瑞典邻居一样,与芬兰人搭建沟通之桥是一点一滴的苦功,不过友谊的桥梁一旦落成便会终身享受。与芬兰人建立交情常以一起泡著名的芬兰浴为起点,如果芬兰哥们邀请你同享桑拿,便意味着你这个老外将迈进与芬兰兄的一段终生患难情意。

  比较了“肘带”与“指带”族,与外人情感互动方面的南北之别后会发现,南欧“肘带”人肢体语言上喜欢亲密无间的同时,亦是容易与人掏心窝子、自来熟的开朗一族。心理学家总结的是,南欧人相互间肢体上的亲疏度,及是否愿意长时间地凝视对方的眼睛,与他打算同交流伙伴保持何种亲密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调查发现,当“肘带”族屁股挨屁股地凑在一起时,若其中的一位不打算与同伴搭建亲密关系,他便会将屁股悄悄地挪开少许及减少注视对方来控制局面。相反,当其中的一位期待与同伴发展亲密友谊时,便会凑得更近及更频繁地暗送秋波。至于“指带”不习惯“肘带”族的交友逻辑,原因是:一;北欧人之间的情感互动,生来就不如炎热、喜爱户外活动的南欧人那般咋咋呼唬地外露。北欧人因身处气候恶劣地区,大雪纷飞的漫长冬季,一家人夜晚围坐壁炉篝火旁,边取暖边聆听老爷爷绘声绘色地讲述北欧童话,是其代代相传的交流方式。因此,许多精彩传神的北欧童话闻名世界,比如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皆是旷世佳作。二;少言寡语及拙于肢体情感表达的北欧人,相信他们一定反对将自己草率地归为“孤寒”族。北欧人以本民族惯常及普遍被认可的内敛表达方式,即使是那种不动声色的“暗示”,对北欧人来说这些微妙的举止间,已经释放出了相当多的情感因素,甚至可以说与南欧“热水袋”们旗鼓相当。

  6、接触型社会的柠檬树风格

  南欧地中海人相互间身体接触的亲密度,欧洲其他地区望尘莫及。在这类“接触型”社会中,要数意大利人最为身体力行。街头上,意大利人互相间拍打、推搡及拥抱亲吻的镜头,几乎每时每刻映入眼帘。英国作家劳伦斯对此形容道:“意大利人简直就像棵柠檬树,其身体的各个部位互相扭成一团时幸福无比。”实际上,意大利人对于身体接触有着一套严格的定义。一是;社会地位悬殊者之间,通常表现为老板主动屈尊伸出臂膀亲善下属,显然此举意味着典型的权力象征,同时亦委婉地传达出部下的从属地位。二是;当社会地位相若的两位男人一起行街时,不分彼此的勾肩搭背行为,便被视为平等地位者间自然的感情流露。

  意大利男人间这种公开的身体接触,还反映出一个标准的社交技巧,因为此举不仅是谈话气氛的调节器,且一招一式间透露着双方友谊的进展程度。也许外国人会想当然地认定,意大利人既然毫不遮掩地偏爱身体接触,那么肯定在意大利街头,夫妻手牵手的模范爱情样板美景处处飘。可惜,这类夫妻亲热浪漫画面在意大利并不常见,甚至比那些以“非接触型”社会著称的国家,比如英国、德国街头还要罕见。何解?内幕原因是:意大利是个强调男子汉气概的国度,一介顶梁柱与哥们互表男子汉间的情投义气,属于恰当的感情流露。这种尊重阳刚价值的背后,是将女人排斥在外。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若与“家里的”手牵手逛马路,岂不成为男子汉大豆腐惧内的把柄。公开地显露自己依赖女人,简直就是要意大利壮汉的命,除非身旁的女人恰好是他的老妈。当然,与女人牵手甚至亲吻的经典温馨,在意大利也有合情合理的例外,那就是,他们肯定是一对正热恋中的情侣。意大利人一旦结了婚尤其是生儿育女之后,便放弃了老夫老妻公开地“酸架势”招摇行为,变成为老婆孩子尾随在一家之主屁股后面的标准家庭形象。

  保持警惕的非接触型社会

  与“接触型社会”相对的“非接触型社会”代表者,比如英国人,是如何表达其避免身体接触的谨慎态度呢?在伦敦拥挤的闹市,随时随刻有机会观赏到,英国人正为无意间碰到了路人,甚至仅仅是擦了一下对方的衣袖,而郑重地退后一步赔礼道歉。英国人对于这种偶然的身体接触表现出来如此介意的态度,以至于根本不是自己的过错时,他们也会毫不迟疑地率先忙着赔不是。不过,英国人的这种非接触固执态度,近十多年来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如今偶尔也能观赏到英国男人间互相拥抱的亲热场景,且不会如从前那般地引人侧目了。但是,英国人对待地中海式的亲密身体接触,仍保持着警惕的心态。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英国人拥抱时表现出来的一刹那“不舒服”小动作。比如,英国人互相拥抱时会轻轻地拍拍对方的后背,当然轻拍的动作,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表达亲热的善举,是进一步强调亲切感的标志。不幸的是,另一层也可以解读为是一种“放开信号”,似乎暗示对方拥抱的客套已经到够钟点了。同时还传递了下一个讯息,即亲密的身体接触片刻后会变得不自在起来。

  谁能想象,古代英国人却曾视被君王触摸为灵丹妙药。中世纪的英国人曾普遍相信患淋巴结核的病人,可以籍君主的触摸而痊愈。这种国王触摸的信仰,曾从爱德华时代一直延续到1714年。那一年,安妮女王履行了最后一次君主触摸仪式。英国人顶礼膜拜君主触摸显灵的超然力量,几乎达七百年之久。一代又一代的百姓们为了解除病痛,前仆后继、千里迢迢地赶去朝圣。然而,对于这一神圣的爱民重任,一些英国君主表现得十分敬业,另一些则斥责为无稽之谈。例如,伊丽莎白一世就极厌恶这种“荒唐的仪式”。相反,查尔斯二世在位期间,据说共触摸过近十万的子民。

  18世纪咖啡开始输入到英国,一时间伦敦各角落的咖啡馆大行其道。随着咖啡馆里点评时政的兴盛,流长蜚短伴随政治谋反酝酿的同时,一种纠缠谈话伙伴的手段即“抓纽扣”伎俩徒然时尚。其标准姿势如下,演说家一只手抓牢某人的外衣纽扣以防他溜走,另一只手则慷慨激昂地随语气挥舞着。作家查尔斯?拉姆,曾绘声绘色地描述过他如何摆脱“纽扣党”的细节。

  “一天清早,我正赶往印第安之屋咖啡馆。行色匆匆间,突然迎面遭遇克尔里奇,这位老兄正疯狂地想将满脑子的新思维传达给我。不顾我的一再申辩,他还是成功地将我扯到路旁一座静悄悄的花园门口,在常春藤的掩护下,克尔里奇一把揪住我的大衣纽扣,闭上眼睛开始了一场无休止的雄辩。当音乐般的词句如开了闸的渠水一般倾泻而出时,克尔里奇的右手柔和地舞动着伴奏。我出神地聆听了一段后猛然被教堂的钟声惊醒,企图打断演说家发飚是痴心妄想。于是,我趁他闭目口若悬河的空挡,悄悄掏出铅笔刀割断自己的大衣纽扣,逃之夭夭。”

  到了18世纪末,“纽扣党”终于销声匿迹。英国人开始抛弃绑架谈话对象的习俗,双方变得更愿意退后一步海阔天空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大多数人是黑头发?
二战时明知意大利不行,德国为何还要结盟?
从长相上,如何快速区分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人?
凤凰知道150828:欧洲人良心被狗吃了?
车标2
【土耳其安塔利亚】媲美南欧的迷人小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