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零吼叫”成功教子的66个秘笈(二)

  <“零吼叫”成功教子的66个秘笈>

  第三章 和孩子建立“朋友式关系” 20和孩子“称兄道弟”——做孩子的好朋友

  你不要对自己强调:他是我的孩子。而是要不断地告诉自己:他是我的朋友,我要尊重他。

  有一天,在路上遇见一个老同学,他身边带着女儿。我蹲下来,问她:“宝贝,你几岁了啊?”

  “4岁。”女孩很乖巧地回答了我。

  “那你知道,你爸爸多大了吗?”我指了指老同学。

  “4岁。”女孩回答道。

  我不禁纳闷又问:“那你妈妈呢?”

  “4岁。”

  我开玩笑地说:“宝贝,你弄错了吧?你们全家怎么都一样大啊?”

  “没错啊,爸爸说自从我出生之后,他才开始当爸爸,妈妈也才开始当妈妈。所以我们一样大。”小女孩煞有介事地解释道。

  “爸爸,你说我说的对吧?”女孩问爸爸。

  “对,对极了。”老同学一把?起了女儿。

  和这对父女分开后,我还沉浸在那种简单却让人感动的父女情的感动中。

  回家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这个经历告诉了桐桐,讲完后,我还认真地对桐桐说:“我和妈妈都很感谢你给我们做父母的机会,我们做父母的年龄和你是一样的。”

  和孩子一样大,你就会不自觉地把孩子当成你的朋友。

  你会说:“和孩子做朋友?他总是闯祸,每次都气得我不轻,让我怎么和他做朋友?”

  其实不然。和孩子做朋友,正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的好途径。

  现在,我尽量多陪桐桐,并且和桐桐相处得很融洽,多半是源?我的成长经历:

  小时候,我是个让大人头疼的孩子,是我们那片的“孩子王”,经常带一群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一起淘气。那时候的顽皮已经成为现在我和妈妈之间的美好回忆了。

  如果你现在问我:“你最喜欢妈妈哪点?”

  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喜欢妈妈把我看做她的朋友,什么话都和我说,我有什么话也都可以对她说,就算做错事,我也乐意告诉妈妈。”

  有一次,我和伙伴们在街上踢足球的时候,不小心将球踢进了邻居家的菜园子。因为用的劲儿太大了,球进入菜园子之后,把人家的黄瓜架给砸坏了。

  当时我就意识到自己犯错误了,邻居的脾气可是不得了。我马上跑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并希望妈妈可以出面给邻居道歉。

  其实,对于那天发生的事情,我还是觉得很对不起母亲的。一向爱面子的妈妈去向脾气暴躁的邻居道歉,邻居说了很多难听的话。但是妈妈一直在那里听着,微笑地道歉。

  最后,妈妈给了邻居一些钱,作为补偿。

  妈妈回家后,我本来觉得接下来会有暴风骤雨,可是妈妈只是平静地说:“知道你爱踢球,以后踢球时注意些。别再搞破坏了。”

  从妈妈眼里,我看到的全是朋友似的关切,没有丝毫的批评之意。

  我和妈妈的关系变得很亲近,从此我再也没有因为这样的事情让妈妈为我操心了。

  很多时候,孩子有什么心里话,宁可对自己的朋友说,或是将自己的心事写在日记中,也不肯对父母说。

  我想说:“如果你是孩子的朋友,那该多好,孩子就不需要走出家门,寻找自己的说话人。你也会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教育效果便会事半功倍。”

  一次,大姐来我家玩儿,她说:“上了高中的芳芳回家后,很不喜欢和我说话,问她为什么,她说没话说。但是一回到自己屋子,就拿起电话,和同学聊得热火朝天。”

  芳芳不说,大姐也不好意思问。所以和芳芳之间就保持着这种不尴不尬的境况,让她很不舒服。

  我知道芳芳很喜欢女歌手张韶涵,买了很多她的专辑。我试着说服大姐去多了解一下张韶涵,找到和芳芳在一起的共同语言。

  大姐那样做了。

  后来,听姐姐说,芳芳把她当成了好朋友,甚至会将班上男孩子给她写纸条的事情都告诉她。能将这种事情告诉大姐,大姐自然开心,感到女儿很信任自己。她适时引导芳芳,让芳芳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母女俩无话不谈,让身边的人很羡慕。

  和孩子做朋友,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你不要对自己强调:他是我的孩子。而是要不断地告诉自己:他是我的朋友,我要尊重他。

  试试吧,去做孩子的朋友,这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三章 和孩子建立“朋友式关系” 21“你的心和我的是一样的啊”——与孩子保持心灵互动

  和孩子的心灵产生互动的过程可能是辛苦的、艰难的,可是这个过程也是充满幸福感和成就感的。只要去做,在教育孩子上迷惘的你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一天桐桐回家后,就跑进自己的屋子。不一会儿的工夫,里面就传出了清脆的硬币碰撞的声音,估计是桐桐把存钱罐里的钱都倒出来了。我以为她在玩儿,就没去管她。

  吃饭的时候,桐桐问妻子:“妈妈,你把我存在你那里的钱给我吧,我有用。”

  听桐桐说这话,我问她究竟出什么事情了。

  “我们今天在学校里看电视了,山区的孩子连上学用的书包都买不起,好可怜啊,”桐桐说,“我想帮他们,把我攒的钱给他们。”

  桐桐这么小就有这样的想法,我很高兴。这至少说明,桐桐不是冷漠的孩子。

  “桐桐,你真棒。爸爸支持你。但是你自己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啊,你可以发动班上的同学捐款啊!爸爸妈妈会支持你的。”我对桐桐说。

  桐桐跑过来亲了我一下,摸着我的心,说:“爸爸,你的心和我的是一样的啊。”然后就在我的怀里咯咯地笑了起来。

  对于孩子来说,你的一句温暖的话、一个简单的微笑,都会使其感受到你和他之间的心灵互动。在你的引导下,孩子会慢慢领悟世界、认识更多的事物、懂得更多的道理。

  相反,如果你对孩子始终是冷冰冰的,那么,就不要希望孩子会积极和你实现心灵互动了。

  周末的时候,我经常邀请桐桐班上的同学来家里玩儿。其间,我发现一个很内向的小女孩,她不怎么爱说话,给人很不合群的感觉。

  休息的时候,我端给那个小女孩一杯水,她没接好,洒在地上了,我笑着说没关系,可是她还是哭个不停。我一问,才知道,她的妈妈有洁癖,如果是现在这样的状况,妈妈早就打她了,所以她很害怕自己犯这种错误。

  难怪这个女孩很排斥大家,原来是她长期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养成了不爱和人交流的习惯。我主动和这个小女孩交流,鼓励她和小朋友打成一片。我还特意安排她在其他小朋友面前表演节目。

  女孩似乎感觉到了我的真诚,没过多长时间,她就开始放开自己,和大家一起玩儿,开朗了不少。之后只要有孩子来我家玩,我都会邀请她。直到后来,她的妈妈开始经常和我联系,说孩子喜欢来我家玩儿。

  这让我很自豪。慢慢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实现与孩子心灵上的互动,可以感化孩子,使孩子主动调整自己。

  孩子是需要用“爱”和“心”去浇灌的,只有那样,才能实现孩子的身心和谐,孩子沉浸在和你的心灵互动中,才会体味到快乐,体验到成长。

  记得桐桐刚从奶奶家回来由我们带的时候,她宁可和不会说话的玩具玩儿,也不爱对我和妻子说话,这让我和妻子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

  我们也试着去和她沟通,但是最终都没有效果。那时的桐桐是孤独的。我们试着去探入她的生活,和她一起玩游戏,蹲下身子,甚至趴在地上和她一起玩儿。我们每天都坚持给桐桐讲故事,听她给我说她和她朋友的小事。

  经过我们的努力,几个月后,我们拿到了通往桐桐心灵的“通行证”。

  孩子看你是高高在上的大人,你看孩子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矛盾就由此产生了。如果你想和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就要将自己心灵的位置和孩子摆平,实现共鸣。

  和孩子的心灵产生互动的过程可能是辛苦的、艰难的,可是这个过程也是充满幸福感和成就感的。只要去做,在教育孩子上迷惘的你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第三章 和孩子建立“朋友式关系” 22灵柩里的礼物——和孩子分享喜怒哀乐

  你告诉孩子你所有的喜怒哀乐,和孩子分享你的一切。你会发现,孩子很容易就能走进你的世界,你也会感动于孩子给予你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拥抱、每一句安慰。

  有一个妈妈患了绝症,自知活不了多少日子了。她担心8岁的儿子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于是和丈夫商量想瞒着孩子自己的病情,她宁愿自己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可是最终,她还是决定将这件事情告诉孩子,让孩子直面这个残酷的事实。她鼓足勇气,对儿子说:“儿子,我得告诉你一件事……”

  没想到妈妈刚说完这句话,儿子就抱着妈妈说:“妈妈,我不想你这么快死掉,但是你放心,你走后我仍会好好生活下去。”母子俩抱头痛哭。

  儿子还拿出了一个黑色的小盒子,里面写着一个纸条:“妈妈,?爱你。”孩子对妈妈说,这是他要放在妈妈灵柩里的礼物。妈妈激动地搂着孩子说:“孩子,你已经是男子汉了。妈妈也爱你。”

  这是我在书上读到的一个故事。很感动,也很受启发。

  看到这里,不知道是不是也会触动你的心灵。很多时候,你在考虑是否将不好的事情或消息告诉孩子的时候,往往都会选择隐瞒。因为你觉得孩子还小,无法深刻地体会到你所说的,你也害怕孩子无法承担那么大的压力。

  孩子却不会这么认为。你隐瞒孩子,孩子会觉得你不够尊重他,因为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分子,有权利知道你或家里发生什么事情了。如果你什么?情都告诉孩子,孩子会有一种主人翁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

  王凯失业了,但不知道该怎么和妻子、女儿说。于是,他打算在找到新工作之前,先不把这件事情告诉她们,免得她们为自己着急。

  王凯仍然假装每天去上班,其实他就是在附近逛游。在王凯开始逛游的第二天,女儿晚上回家就莫名其妙地问王凯:“爸爸,你没事吧?”

  王凯故作轻松地说没事。

  第三天、第四天,女儿又问王凯同样的问题。王凯还是和往常一样回答了她。女儿很不高兴。

  后来,王凯遇见了女儿的班主任,王凯问女儿最近?么了,女儿的班主任说:“前几天,我们班组织去公园观察植物,你女儿在那里见到了你,还一直问我你在干什么,我不知道你在干什么,所以也没回答她。”

  王凯这才知道女儿在想什么。她早就发现王凯的秘密了,并且还几次提醒王凯要将事情的真相告诉她。可是王凯一直都没那样做。

  这天回家后,王凯对女儿说:“女儿,我失业了。这就说明我可能在找到工作之前,都没法给你买你喜欢的娃娃了。你会不会不高兴呀?”

  “爸爸,没事,我不要娃娃。我也可以不要零食了,还有,零花钱也可以不给我,可是,我不想看见你这么没精神。?女儿说。

  王凯心想:这个小丫头,连自己没精神都看得出来。

  “嗯,你真懂事,宝贝,爸爸会努力找到工作的。”王凯对女儿说。

  王凯把真实情况告诉女儿之后,女儿表现出了对他的极大支持和鼓励,而没有出现他预想的那样不理解。

  之后,当王凯遇到挫折时,他都会想到女儿对自己心灵的慰藉,这让王凯对自己、对生活都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动力。

  相信孩子,你会发现,你和孩子分享你的世界,孩子也会敞开自己的心,和你分享他的世界。

  我下班晚,下班后一般会在办公室里工作一会儿再回家。每次,妻子都会给我留点菜。

  桐桐问妻子:“妈妈,你为什么要留菜呀?”

  “你爸爸回家晚,给他留的。”

  妻子的话在桐桐的心里种下了“分享”的种子。没想到,后来,给我留饭现在竟成了桐桐的习惯。

  还有一次,幼儿园举行亲子活动,孩子们表演完节目之后,班主任刘老师给每个孩子都分了两块糖。桐桐拿着糖就朝妻子坐的地方跑过来,将一块糖塞进妻子嘴里。

  “你的女儿真懂事,你看我家孩子,就最前面那个男孩,自己在那里吃得津津有味的,哪里还知道我在后面坐着呢?”旁边的一位家长对妻子说,带着羡慕和无奈。

  你告诉孩子你所有的喜怒哀乐,和孩子分享你的一切。你会发现,孩子很容易就能走进你的世界,你也会感动于孩子给予你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拥抱、每一句安慰。

  而最让你欣慰的是,孩子也因此变得懂事了,也学会了分享。

  第三章 和孩子建立“朋友式关系” 23“大耳朵,小嘴巴”——跟孩子交流多听少说

  倾听是父母与孩子心与心的对话、情与情的对接,比父母的长篇说教要有效得多。

  有一次,我去一所学校作演讲,中场休息的时候,我问其中一位孩子:“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啊?”

  那个孩子认真地说:“我想当警察。”

  我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在街上遇到一位歹徒,但是你身上什么武器都没带,你会怎么办?”

  “我会跑回警察局。”

  听到这位孩子的回答,其余的同学都哄堂大笑,笑他的胆怯和懦弱。那个孩子的嘴唇动了动,可是没说出话。

  我继续微笑地看着这个孩子,他的眼神和表情告诉我:他还没说完话。当别人纷纷取笑他的时候,我还是清了清嗓子,继续问他:“你跑回去干什么?”

  男孩说:“我去拿我的武器,然后再叫上我的同事,一起来对付罪犯。”他将自己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尽管是稚嫩的想法。

  我保持倾听者的姿态,让他把自己的话说完。说完后他很开心地对我说“谢谢”。但是,我也要谢谢他,不仅让我和其他人听到了他的心声,更感受到了他的纯真。

  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倾听是开始。倾听不仅是交流,也是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父母应善于倾听孩子的话,这是一种高明的教育艺术。

  你以平等的心态听孩子诉说,孩子会对你产生信赖和尊重,亲子沟通也会更加顺畅。

  有一次,桐桐回家后闷闷不乐,我问她发生什么事情了,她也不说话。

  吃过饭,我拉起桐桐的手,说:“桐桐,爸爸带你出去走走吧!”我带着桐桐来到楼下的长椅上。

  “桐桐,是不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啊?有心事和我说,我即使帮不上忙,也可以替你分担啊。你还不信任爸爸吗?”我说,“你就把我当成你的好朋友,和我说说吧!”

  桐桐靠着我的肩膀说:“爸爸,今天老师在班里当众批评我了,让我很没面子。”

  我没说话,只是看着桐桐,让她说下去。

  “上课的时候,同桌管我借橡皮,我告诉她我没带,可是老师竟然说我乱说话,今天的小红花也没发给我。”桐桐说,“我可是每天都会得到小红花的。”

  等桐桐说完,我说:“桐桐,我可以理解你的感受,因为,我也有过你这样的经历。”

  “是吗?”桐桐问。

  “是啊,那是以前的考试,同学管我借尺子,监考老师却说我在作弊,那一科考试,我被判为零分。你想想,爸爸的情况不比你这个情况严重多了?”我启发桐桐。

  “嗯,爸爸,我知道了。我明天就和老师说清楚。你听我说,我觉得现在心里舒服多了。”

  这就是倾听的妙处,孩子会在你的倾听中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心智更加成熟。

  有一次,我去接桐桐放学,她的班主任老师说桐桐在学校里和同学吵架了,桐桐还把同学的本子撕了,让我回家好好教育教育她。

  回家之后,我按捺住我的气愤,想先听听桐桐是怎么说的。

  “桐桐,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开心吗?”我问桐桐。

  桐桐听我这么一说,眼泪立即就出来了。她哭着说:“爸爸,今天我和小胖吵架了。”

  “你和爸爸说说,让爸爸来评评理。”我鼓励她说。

  “他总是说我长得黑,还在讲台上说:‘桐桐,你要是钻进煤堆,肯定找不到你。’我不让他说,他还是说。实在没有办法了,我就把他的本子撕了。可是,后来老师什么也没问,就直接批评了我。”桐桐哭得更厉害了。

  “宝贝,小胖说你,确实是他不对。但是你可以去找老师啊!让老师给你做主,你不用撕他的本子。你说是吗?你这样做不就跟他一样不讲理了吗?”我对桐桐说,桐桐点了点头。

  第二天,我就让桐桐去和老师解释清楚了,老师也觉得自己当时没听桐桐解释,是不对的。

  如果我当时直接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了桐桐,桐桐心里肯定会更委屈,甚至会给她的心理留下阴影。

  花一些时间听孩子说话,你不仅可以走近孩子,还可以提高孩子正确看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孩子都喜欢“大耳朵,小嘴巴”的父母。倾听是父母与孩子心与心的对话、情与情的对接,比父母的长篇说教要有效得多。

  第三章 和孩子建立“朋友式关系” 24“我怕妈妈不要我了”——注意跟孩子说话的语气

  父母不要为了图嘴上的一时之快,变得刻薄,粗暴地剪掉孩子身上不整齐的“枝杈”。这样只会打破孩子心中的美好世界。

  一天,我忙完了工作,早早地回家了。当时妻子还没回家。

  桐桐从屋子里出来,问我:“爸爸,我的画画完了,我可以出去玩儿吗?”

  “去吧,但是别回来太晚了。”

  桐桐趴在我的耳朵上说:“爸爸,你真好。要是我这样和妈妈说,妈妈肯定会说:‘你就知道玩儿,画完画可以看会儿小人书啊,不许出去!’”

  说完,桐桐就高兴地跑出去了。

  我知道妻子说这些话的时候,肯定是为桐桐好,但居高临下的父母心态,让她忽视了桐桐有自己的权利,导致她的话难以被孩子接受。

  我想起了一位老师讲的一段家访经历:

  老师班上有个孩子叫夏冬。三年级之前,每次考试夏冬都是班上的前几名,作业也做得很认真,几乎从不出差错。

  可是自从上了三年级,夏冬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是上课做小动作,就是不做作业,成绩也不断下滑。为了了解情况,老师去了夏冬家。

  还没进门,老师就听见屋子里传出了一个“男高音”:“你是猪吗?这么简单的考试题目,你竟然考这么少的分数,你还有脸花我的钱上学啊?”

  进门后,老师看见那位“男高音”正拿着考卷在敲夏冬的脑袋。

  老师向“男高音”介绍完自己后,夏冬的爸爸就开始向她说明了家里的情况,原来他和夏冬的妈妈离婚后,就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夏冬身上。他对夏冬管理很严格,但是夏冬的成绩却越来越差。

  老师看了一眼夏冬,他在一旁心不在焉地听着。在他爸爸说的时候,夏冬在一旁小声说:“那你也不能每天就知道骂我啊!越骂我,我越不想学。”

  “我骂你还不是为你好?你这不争气的家伙。”“男高音”继续骂。

  “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是你说的话太难听了,我好几次都想死了算了。”当这样的话从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口中说出来的时候,老师还是震惊了。

  那天,老师和那位“男高音”谈了很久,给他讲了很多家教道理,最后到底是把他给说通了。他答应老师,以后不再骂孩子。

  果真,后来的夏冬就精神多了,对学习重新充满了信心。

  “语言暴力”,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会直接刺痛孩子的心灵,其残酷程度,丝毫不输于对孩子的直接打骂。

  这里也有一个例子:

  以前见到妻子的同事小刘的时候,她的儿子小迪简直就是个“小人精”,很会说话,逗得我直笑。可是,这一次见到小迪的时候,我怎么逗他,他都不和我说句话,甚至见了我就往他妈妈身后藏。

  我问:“小迪,你不认识伯伯了吗?怎么都不和我打招呼啊?”

  “我怕妈妈不要我了。我要是乱说话,妈妈说就不要我了。”小迪怯生生地说。

  “对,你说得没错,你再乱说话,我就真不要你了。”小刘恶狠狠地说。

  看着可怜的小迪,我可以想象得到,当小迪犯错误的时候,小刘都会拿这句话恐吓小迪。

  可是,没有灵气、唯唯诺诺的小迪,就是小刘想要的吗?难以想象长大后,小迪会怎么回忆这段充满恐吓的童年?

  语言暴力,可能只是父母一时气愤的情绪发泄,有些父母也许会辩解说这是不得已的教育方式,但是它却可能带走孩子所有的自尊,使家庭教育处于尴尬的境地。

  每个孩子的心灵中都有一个童话世界,心里充满对美好的向往。父母不要为了图嘴上的一时之快,变得刻薄,粗暴地剪掉孩子身上不整齐的“枝杈”,这样只会打破孩子心中的美好世界。

  第三章 和孩子建立“朋友式关系” 25“狠心”的爸爸——直接拒绝孩子的过分要求

  一个不曾被拒绝的孩子,是难以有较强的受挫能力的。对孩子说“不”,不给孩子讨价还价的机会,这不仅可以提升你在孩?心目中的威信,也是在教孩子如何做人和做事。

  最近,桐桐有些让我大伤脑筋,她总是提出一个个要求。一般对于她的合理要求,我和妻子都会无条件满足。

  桐桐已经有好几个娃娃了,前几天却对妻子说:“妈妈,我想要个新的芭比娃娃。”

  “不行,你已经有好几个了,上次王阿姨不是还送你一个吗?”

  “那个不好看,我不喜欢,我想要妞妞买的那样的。”桐桐开始对妻子软磨硬泡,“妈妈,你就给我买吧,我就想要那样的。”妻子忙着洗衣服,也没搭理她。

  看着自己的方法不灵,桐桐哭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大,妻子实?没办法了,才过来哄她,说:“你去和你爸爸说,你爸爸如果同意给你买,那就买。”

  妻子冲我使了个眼色。在这种时候,妻子总是习惯将难题抛给我。

  我对桐桐说:“桐桐,爸爸不能答应你的要求。”话音未落,桐桐撇撇嘴又要哭,但是我还是没有妥协,继续说下去:“如果你提的是合理的要求,我和你妈妈都不会拒绝。可你的这个要求根本就不合理。听明白了吗?”

  看着桐桐气嘟嘟地回了自己房间,妻子还抱怨我说:“你这么严肃,孩子估计都被你吓着了。”

  我说:“拒绝孩子的时候就应该认真一点,对她的不合理要求,要?她知道,我们是彻底拒绝她了。”

  那次之后,只要我拒绝桐桐一次,她就会知道,对于她的要求,我是认真考虑过的,只要是拒绝,就没有商量的余地。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怕的就是父母立场不坚定,或者和家里其他成员之间教育态度不一致。

  “没法管了。”一天,同事小王一进办公室就冲我说,“疼孩子,也没有我妈那样的啊!我前脚刚拒绝了晓雅,后脚,她老人家就把晓雅想要的东西买回来了。你说让我怎么管?”

  小王继续向我说着晓雅的事情。

  “昨天晚上,晓雅非要吃薯条,家里没有薯条了,我说外面下大雨,等明?再买,晓雅都同意了。可是她奶奶愣是冒着大雨,给她孙女买来了薯条。晓雅拿着薯条在我面前显摆,你说我今后怎么树立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说罢,小王深深地叹了口气。

  事后,我建议小王先统一一下家里的意见,然后才能对晓雅施以正确的教育。

  拒绝孩子,不仅仅是要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还要学会拒绝孩子向你“求援”,让孩子摆脱对你的依赖,自己学着去克服困难。这也是你应该掌握的“拒绝”学问。

  “爸爸,扶扶我……”当桐桐玩滑板站不稳向我求助时,我一般都是在远处望着她,微笑着鼓励她自己滑。

  最初桐桐学滑板的时候,我每次都会跟在她身后,她一不稳,我就上前扶住她,这使得她变得很依赖我,学得也很慢。

  后来,等到桐桐可以自己滑了,我就不再帮助她。我告诉妻子也不要过去帮她。无论她怎么叫我们,我们就是不上前帮助她。妻子开玩笑地对我说:“还没见过这么狠心的爸爸呢!”

  这样,桐桐学得反而很快。

  一个不曾被拒绝的孩子,是难以有较强的受挫能力的。对孩子说“不”,不给孩子讨价还价的机会,这不仅可以提升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也是在教孩子如何做人和做事。

  孩子的欲望很强烈,满足孩子无休止的欲望是不可能的,那就需要你学会拒绝孩子的不合理需求,坚持自己的态度,给孩子讲清不满足他的理由。借此机会,你还可?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他想要就一定能得到的。

  第三章 和孩子建立“朋友式关系” 26给金鱼喂牛奶——给责备加点“糖”

  责备孩子时,父母要先将心里即刻想到的恶狠狠的话吞进肚里,给责备裹上一层薄薄的“糖衣”,然后再说给孩子听。你会发现,孩?可能会因此变得越来越符合你的心意了,变得越来越优秀。

  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创造者,也是天生的破坏者。这话一点儿也不假。

  有一天,一下班,桐桐就乖乖地给我准备好了拖鞋,还将我的文件包接过去,给我放好。我心想不知道这小丫头脑子里在搞什么鬼,露出了微笑。

  见我露出笑容,桐桐才小声地对我说:“爸爸,咱家的小鱼好像撑着了,肚子都胀了。”说完,就低下了头。

  我去鱼缸那边看,发现里面的金鱼都翻肚皮了,鱼缸里的水变得又白又稠,鱼缸边还有几个牛奶盒子。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桐桐肯定是将牛奶倒进缸,导致这些鱼全部“遇难”。

  说实话,当时我很生气,笑容也被我收起来了,吓得桐桐直往沙发角落里躲。

  这时候妻子正好回来,桐桐跑到妻子怀里,说:“妈妈,你不是说牛奶有营养,我喝了可以长高吗?我就是想让小鱼长得快些。”

  我这才知道桐桐是这样想的,立即就原谅了她。但是,我必须让她知道她的行为是错误的。

  我对桐桐说:“桐桐,你真有想象力,为了让金鱼长得快,你都舍得将自己喜欢喝的牛奶给金鱼喝。爸爸要表扬你。可是,你之前都不知道金鱼是不是爱喝牛奶,就自作主张给金鱼喂牛奶。看,这些金鱼都死了?多可惜,你说呢?”

  桐桐对我说:“爸爸,我错了。”我摸了摸桐桐的头,给桐桐讲了为什么金鱼不能喝牛奶。

  让孩子认识错误,不必非要吹胡子、瞪眼睛,不发脾气,不动肝火,给责备裹上一层“糖”,让孩子先尝到甜头,然后再指出孩子的错误,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亲子关系也更和谐。

  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桐桐光顾看电视了,没有注意碗在餐桌边上,不小心把碗蹭落在地上摔坏了。

  如果这时我对桐桐说:“吃饭的时候不能看电视,我都和你说多少次了,怎么还是记不住啊?”桐桐肯定会更听不进去我的话。

  我对桐桐?:“是爸爸不好,没有帮你看好碗,它怎么滑到桌子底下了啊?我以后不帮你看了,你自己要对它负责。”

  我说完这话,桐桐很不好意思。但是,桐桐的心里毕竟也得到了安慰,之后每次吃饭的时候,桐桐都会很专心,就算电视上的节目再好,她也会关掉电视再吃饭。

  还有一次,我也是用同样的方法:

  家里来了位客人,桐桐最开始还像个小主人似的给客人端茶倒水,我还很高兴,客人也夸?桐懂事。

  可是,我和客人在客厅说话,桐桐一会儿插话,一会儿在沙发上蹦过来蹦过去,让我和客人都没法交谈。

  “桐桐,你去书房画画吧!”我用严厉的眼神看着桐桐说。

  “不去,我要给叔叔跳个舞。”说完,就在我们面前跳起了舞。客人很尴尬地对我笑笑,我也觉得过意不去。

  “桐桐,你看,叔叔对你的印象很好,你是个听话的孩子,给叔叔端水,还跳舞逗叔叔开心。可是,叔叔和爸爸有事情要谈,你在这里,我们都没法谈了。要不这样,叔叔以前对我说很想看你画的画,你去给叔叔画幅画吧!”

  我的语气是和缓的?但是相信桐桐能听出我的责备,她在这里,确实影响了我们的交谈。听完我的话,她乖乖地去书房了,直到那位客人走,桐桐都没有再出来。

  如果我直接责备桐桐,说不定桐桐会更加“人来疯”,那样我没面子,桐桐更没面子,弄不好还会伤害桐桐小小的自尊心,但是我先夸她,再责备她,她就乐意接受了。

  家是孩子温馨的港湾,但是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得当,也会使家成为伤人的地方,尤其是对孩子心灵的伤害。这种伤害,一般都是出自父母的无意识,却让孩子觉得难以接受,并且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绪,甚至孩子的成长。

  责备孩子时?你要先将心里即刻想到的恶狠狠的话吞进肚里,给责备裹上一层薄薄的“糖衣”,然后再说给孩子听。你会发现,孩子可能会因此变得越来越符合你的心意了,变得越来越优秀。

  第三章 和孩子建立“朋友式关系” 27“问号”还是“叹号”——不用命令的语气和孩子说话

  父母要记住你是在和孩子说话,而不是在对孩子说话,说话是双向的活动。从你嘴里说出来的,不要除了命令就是?备,不容孩子辩驳,要实现和孩子的真诚互动。

  “桐桐,你怎么搞的,玩具乱扔,赶紧把你的玩具收起来,一会儿妈妈的朋友来玩儿。”妻子对桐桐说。但是,桐桐看了妻子一眼,没有说话,低下头继续摆弄自己的积木。

  “你的耳朵不好用吗?我不是说让你把玩具收好吗?”妻子看见桐桐没反应,直接从厨房冲出来,对着桐桐喊道。桐桐还是不说话,也不动手。

  没办法,妻子只好一边抱怨,一边自己收拾。

  是因为桐桐懒,所以不收拾吗?不是的。因为有一次:

  “桐桐,爸爸今天很累,你去帮爸爸把拖鞋拿过来,好吗?”?说这话的时候,桐桐正在看她很喜欢的动画片。

  没想到,桐桐不仅乐滋滋地去给我拿拖鞋,还把我的皮鞋放到鞋柜里。

  “爸爸,你很累,我帮你按摩一下吧!”说着,桐桐就抡起自己的小拳头,在我的肩膀上“砸”了起来。我有些纳闷,她妈妈让她做事的时候,为什么会那么难,而我让她帮我做事,她不但乐意,还有额外的“按摩”?

  我问桐桐为什么不听妈妈的话听我的话?

  桐桐说:“妈妈对我,就像领导指挥小兵似的,爸爸不同,爸爸每次都会加上‘好吗’两个字。我可很爱听这两个字呢!”

  我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来,孩子不愿意按你说的去做,是“命令”在“捣鬼”。

  我曾收到了这样一封邮件,也是关于怎么要求孩子为自己做事的:

  成老师:你好!

  我知道你是教育专家,还知道你有一位优秀的女儿。我家孩子要是有你家孩子一半听话,那我就谢天谢地了。所以,我有些问题要请教你。

  我的儿子皮皮很不听话,这几天还学会顶嘴了。我和丈夫打扫卫生,很辛苦。垃圾装好了,就在门口放着,我让他去给我扔到楼下,他却连理都不理,真是让人伤心。

  后来我联系上这位妈妈,我问她:“你是怎么对孩子说的啊?最后是用的‘问号’,还?‘叹号’啊?”

  “我想知道,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用‘好吗’和‘必须’是有很大区别的。‘好吗’是询问,‘必须’是命令,两种说话方式代表的直接就是地位的平不平等。”

  “在工作中,同样一个任务,你是希望领导直接指挥你,还是希望他和颜悦色地告诉你?你想想,是不是区别很大?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经你一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怪不得儿子不理我,我当时的语气是不太好。谢谢你,成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和皮皮沟通了。”

  不到一周,这位妈妈又联系我,告诉我她的儿子听?多了,家里的气氛也和谐了很多。

  很多时候,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听话,却没有深究孩子为什么不听话?是因为他们懒惰、自私?我不能否认,确实?有一些孩子存在这样的心理。

  但是,出现这种问题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家长没有好好和孩子说话。你说的话,孩子不爱听,他自然就不听你的话了。

  而更糟的是,你不好好对孩子说话,还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情商和修养也会受到消极影响。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没有修养的人,那么你就要从生活中做起,注意和孩子说话的态度,转变你的姿态。

  ——“你给我记住了,以后不许再这样和我说话了!”

  ——“你马上告诉我,你在学校里怎么惹老师生气了?”

  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会以这样的语气对孩子说话呢?你也许说:“孩子太不懂事,不用这样的语气,他根本就不往心里去。”

  但是,你也会承认,有时候,这样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孩子不是低头不语,就是和你顶嘴,你想了解事情的原委、想让孩子听进你的话的目的根本就达不到。

  有一次家里有朋友来,妻子要招待客人,可是桐桐却缠着妻子给她讲故事。“妈妈,我要听故事,现在就想听……”妻子很为难,于是对桐桐说“待会再给你讲”,桐桐却不依不饶。

  妻子对桐桐说:“你不该在客人面前这么不懂事,赶紧去自己房间玩儿!”桐桐却不把妻子的话当回事。情急之下,妻子换了种口气,对?桐说:“桐桐,现在妈妈不方便,等晚上吧,好吗?”

  看着微笑的妈妈,桐桐自己回房间去玩了。

  父母要记住你是在和孩子说话,而不是在对孩子说话,说话是双向的活动。从你嘴里说出来的,不要除了命令就是责备,不容孩子辩驳,要实现和孩子的真诚互动。

  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你不命令孩子,退一步,温和地对孩子说出你的期许,坦诚地将自己对孩子的担忧、期望告诉孩子,孩子也会乐意理解你。

  第三章 和孩子建立“朋友式关系” 28“你怎么那么笨啊?”——警惕,不说伤害孩子的话

  父母要认真考虑你在孩子面前说的每一句话。尤其是可能伤害孩子的话,更要提醒自己别随口说出。在教育孩子时要?持理智,运用“和风细雨”的方式说话,给孩子的心灵洒上一缕温馨的阳光。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很受感动:

  有一个很喜欢下象棋的爸爸,他有两个儿子,恰巧两个儿子都很喜欢下象棋,所以,他很想把他们培养成为象棋高手。

  爸爸先对大儿子进行专门培训,可是过了半年,大儿子长进却不大,爸爸忍不住对大儿子说:“你怎么那么笨,都练了半年了,还不如人家刚开始学的呢!”听了爸爸的话,大儿子以后再也不练象棋了。

  这位爸爸说完之后就后悔了。于是,对待他的小儿子,他采取了相反的方法,他不再说任何伤害孩子积极?的话,而是不断鼓励孩子,说他的棋艺不断精进。小儿子热衷于下棋,进步很大,还在象棋比赛中拿到了名次。

  这位爸爸的话,却改变了两个孩子今后的人生发展方向。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你的话,对孩子也有这样的功效。“良言”可以帮助孩子拥有快乐的情绪、积极的心态,而“恶语”则会使孩子的心理蒙上阴影,对孩子造成伤害。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件事,这件事令我的心里充满了对桐桐的愧疚,尽管之后我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还向桐桐道了歉。但是对桐桐的愧疚之心,还是会时时侵蚀我的心,

  桐桐小时候,看见别的孩子都学滑板,她也吵着要学,我便给她买了滑板。可是,在学的过程中,桐桐虽然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却一直不得要领,所以很长时间也没学会。

  再看桐桐的小伙伴雪莉,已经玩得很熟练了。这让我有点着急,于是有一次随口说了句:“桐桐,你怎么那么笨啊?动动脑子,你看人家雪莉。”我说完这句话,桐桐的脸上接着就挂上了泪珠。

  桐桐将滑板车一扔,对我说:“我笨,那我不学了。”赌气回家了。我到家时,桐桐哭得很伤心,我这才意识到是我的话,打击了桐桐的积极性,桐桐现在对我、对自己都很失望。

  我对?桐说:“爸爸刚才不对,不该说你笨,当时爸爸是有些着急。走,桐桐,爸爸陪你一起练,好吗?你一定能学会滑板的。”

  桐桐毕竟是小孩,关于痛苦的事情,忘记得也快,我说了几句软话,桐桐就擦干泪,和我出门接着练滑板了。

  那次的经历,让我明白: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伤害孩子的话,千万不能随便说出口。

  什么会伤害孩子?你首先想到伤害孩子的方式可能是外界的危险,可是语言上对孩子的伤害,远比身体上的伤害给孩子带来的影响要深刻得多。

  在生活中,不论你想让孩子听话,还是想帮助孩子改正自己的缺点,就算是表?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也会有很大差别。即使你自己没有觉察到对孩子的影响,但那也是真实存在的。

  你要清楚认识到说伤害孩子的话,会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从而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将伤害孩子的话留在口中。

  用伤害孩子的语言教育孩子是一种十分愚蠢的教子方式:

  桐桐的同学素素,是一个很爱美的孩子,但是她妈?对她管得很严,素素身上几乎都没有零花钱。有一天,素素的妈妈发现自己钱包里的一张20元钞票不翼而飞,随后就在素素的书包里发现了几个漂亮的发卡。

  素素妈妈便狠狠地骂了素素:“你这个小偷,我养了个小偷啊……”当时,素素家的屋门没有关,周围的人都过来看发生什么事情了,可是妈妈还是没有停止对素素的责骂:“小小年纪,你就开始偷,以后还怎么得了?我真是白养你了……”

  素素和我家离得很近,所以我目睹了那不幸的场景。

  素素说着“我改了,我改了”时,让我觉得很心疼。素素是有错,但是她妈妈的教育方式,深?地伤害了素素的自尊。

  妈妈企图以责骂的方式让素素知错,吸取教训,却忽略了表达的方式。而且这种教育方式没有让素素从此改邪归正。因为,后来我听桐桐说,素素经常在班上“拿”同学的东西。

  父母要认真考虑你在孩子面前说的每一句话。尤其是可能伤害孩子的话,更要提醒自己别随口说出。父母教育孩子时要保持理智,运用“和风细雨”的说话方式,给孩子的心灵洒上一缕温馨的阳光。

  第四章 给孩子松松绑 29“你是最棒的”——帮孩子树立自信

  有时候,你批评、训斥不自信的孩子,“恨铁不成钢”。其实,孩子的自信很容易就可以获得,它源于你一句温柔的话,一个期许的眼神。就是这么简单。

  以前同学聚会,很多同学都将自己的孩子带来热闹热闹。席间,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就像是一群小精灵,为聚会增加了很多乐趣。

  有一次同学聚会,我发现老同学小周的脸一直阴沉着,偶尔还连连摇头。

  我凑过去问小周怎么了,他长叹一口气说:“我家孩子很内向,极不自信,她害怕自己丢脸,所以从来不跟我出门,你看看这些孩子,多可人啊。我都批评她很多次了,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

  “批评……”我重复这两个字。我似乎找到了解决小周家孩子问题的突破口。

  单单靠批评就可以改变孩子的现状吗?是否还有更为恰当的方式呢?

  我向小周讲述我教育桐桐的经历:

  桐桐3岁的时候,我把她送进少年宫学绘画,这当然是在征求她的意见之后决定的。开始的几天,她一回家,就窝在我的怀里撒娇,还对我说:“爸爸,我不想画画了,可以吗?”

  “可是这是当时你同意了的呀?”我让桐桐给我一个理由,她不做声了。

  后来,我知道桐桐不想画的原因是绘画班里的很多孩子都画得比她好。这是她老师告诉我的。但是我还是选择了沉默,没对桐桐说什么。

  有一天晚上,桐桐还是乖乖在书房画画。妻子对桐桐要求很严格,我在客?就听见她训斥桐桐的声音:“你画得太差了,重新再画一遍!”

  桐桐最怕妈妈生气了,心里很害怕,不得不重新画一遍,可是因为是在妈妈的命令下完成的,所以第二次画的效果和第一次几乎没有区别。

  妻子又想发火,我用眼神制止了她。我走到桐桐身边,看见她画得确实不怎么样,可我压抑住自己的情绪,因为从桐桐那胆怯和无奈的神情中,我读懂了孩子。我相信她可以画好,只是态度不认真、不自信所致。

  于是,我对桐桐说:“宝贝,我知道,让你重新画,你心里是很不乐意的。可是爸爸相信你这次会比上次画得好的。”桐桐抬起头?看着我,似乎是在感谢我对她的信任。

  桐桐从我这里获得了鼓舞,又重新画了一次,并且这次画得相当好。

  对桐桐更为直接的影响是,她再没有因为画得不如别人好,而和我吵着不去少年宫了。

  孩子做得不好,父母肯定会生气、着急,但是孩子会因为你生气、着急而有所进步吗?诚然,如果是做简单的事,孩子可能会按照你的意愿去做。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产生了畏缩、不自信的情绪,那么你的批评带来的后果是什么?是加速孩子更加自卑的催化剂。

  小周听了我家的经历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说:“老同学,我知道该怎么做了。”然后就匆匆回家了。

  我相信,今天,另外一个家庭会变得更加和谐,下一次同学聚会,小周也许就会带着他自信的女儿出现在我的面前。

  回家后,我将这件事告诉了妻子,没想到妻子对我讲的她同事孩子的事情更加让我感动,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妻子同事小李生豆豆时,手术上遇到一点问题,导致孩子缺氧,直接后果就是豆豆得了脑瘫,发育很慢,现在已经7岁了,可是说话还很不流利,结结巴巴。

  别人都劝小李送孩子去特殊学校,可她没有那样做,还是将孩子送进普通学校。她说她的孩子肯定会很优秀。大家看她那么自信和固执,也不好再说什么。

  有一次,妻子和小李、豆豆一起去超市,她看见小李不厌其烦地教给孩子说“米,这是大米”而动容。这时,旁边几位顾客却发出了不友善的笑声,妻子问我:“知道那个孩子的反应是什么吗?”豆豆很吃力地说:“妈妈……你看……我给他们带来了……欢乐……”

  “是啊,儿子,是最棒的!”

  所有的人都对这母子俩肃然起敬,不仅仅是豆豆的幽默,更重要的是母子俩的自信带给周围人的感动。

  “谁拥有了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孩子的强大精神支柱,会促使孩子克服种种困难,直至到达自己的理想彼岸。

  有时候,你批评、训斥不自信的孩子,“恨铁不成钢”。其实,孩子的自信很容易就可以获得,它源于你一句温柔的话,一个期许的眼神。就是这么简单。

  第四章 给孩子松松绑 30 1元5角钱——宽容孩子的过失

  孩子的成长,本来就是在磕磕绊绊中完成的。宽容孩子的过失,并不是说无限制地放纵孩子的错误,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冷静、灵活?处理。只有这样,孩子的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畅。

  有一次,妻子给了桐桐1元5角钱,让桐桐去小区门口的粮油店买一斤面条。一个几岁大的孩子,是有可能被任何有意思的事情吸引,从而忘记自己的“任务”的。

  桐桐在楼下见到不少孩子在玩跳皮筋,看着入了神,好久后才想起自己是要去买面条的,可还是不小心掉了5角钱,手里只有1元钱。她只好买了1元钱的面条回家了。

  回家之后,妻子可能是想责备桐桐怎么那么不小心,但是我又发现,妻子的脸上在阴云过后,立即露出了笑容。

  “桐桐,你已经很不错了,虽然丢了5角?,可是你还是买了1元钱的面条回来了。妈妈以后还要把这样的任务交给你,可是你下次要吸取教训啊!”

  桐桐开心地答应了。

  之后,我和妻子就将很多事情交给桐桐去做,几乎从来不计较她的缺点,我相信,经过多次实践,桐桐会变得优秀起来。

  假如桐桐买回面条之后,妻子很生气,桐桐就可能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以后也无法再信心满满地去做一件又一件的事情了。

  宽容孩子的缺点,你会发现,你的脾气变得温和了,孩子也更加积极了。家庭更是会因此变得和谐很多。

  有一天,我发现桐桐躺在床上看书,心里有些着急,害怕桐桐的眼睛受不了。想过去教育她,可是我放下手头的报纸,才意识到自己也正躺在沙发上看书。

  我自己都做不好,怎么可以教育孩子呢?

  我走过去,对桐桐说:“桐桐,你看,爸爸看书时也和你似的,喜欢躺在床上看,但是爸爸现在都戴上近视镜了,很不舒服。咱俩一起努力,纠正坏习惯,好不好?”

  桐桐看着我诚恳的态度,说:“好啊!”于是,桐桐以后再也不躺着看书了。

  如果我当时直接批评桐桐会怎么样?桐桐会说是跟我学的,不但我的权威被破坏了,我以后对桐桐的教育也更不好进行了。

  孩子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总想着成功,可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失误和差错。当出现失误和差错的时候,孩子的情绪会变得低落,你的教育不应该是一味地指责和批评,而应该善待孩子的差错,宽容孩子的过失。

  桐桐刚学算术那会儿,很不认真,经常会把加号看做减号,把“6”看成“9”,我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在帮她检查作业的时候,偶尔会很没耐心。

  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会压抑自己的火气,和颜悦色地对桐桐说:“爸爸在你的作业里发现了两个小错误,你先自己找找,你要是找不出,爸爸再帮你把小错误给揪出来,好吗?”

  一般桐桐都会很乐意,主动找出了自己的错误。过了一段时间,桐桐变得细心多了。

  黑格尔曾说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甘地被印度人视为民族英雄。他年轻的时候,?到身边有很多人吸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也学着吸烟。后来没钱买烟的时候,他就去偷家里的钱。他知道自己的偷窃行为是可耻的,所以,他把自己的行为和内心的纠结都写了下来。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甘地将本子拿给爸爸看。爸爸看见甘地的日记,没有说什么,但是却流下了热泪。显然,爸爸已经宽恕了甘地。

  爸爸的宽容,非但没有让甘地感到轻松,他反而觉得太对不起爸爸了,于是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好好做人,并且最终成为民族英雄。

  孩子的成长,本来就是在磕磕绊绊中完成的。宽容孩子的过失,并不是说无限制地放纵孩子的?误,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冷静、灵活地处理。只有这样,孩子的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畅。

  第四章 给孩子松松绑 31“爸爸,我是不是很笨?”——呵护孩子的失意

  在孩子受伤、失意的时候,你不仅要将孩子扶起,还要用爱去呵护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内心世界因你的爱而变得芳香温馨。

  一天,桐桐问我:“爸爸,我是不是很笨?”

  我吃惊于桐桐为什么会问我这样的问题。我问她为什么会这样想,她小声地说:“我在班上跳舞不好看,有的小朋友说我和猪似的那么笨。”

  看着桐桐委屈的小脸,我觉得既好笑,又难过。我该怎么回答桐桐呢?我想了想,对桐桐说:“宝贝,你怎么会笨呢?你每天都很乖,好好上学、学画画,还会自己讲故事,你是最聪明的孩子。”

  “爸爸,你觉得我很聪明,是真的吗?”桐桐用带着怀疑的目光看着我。

  我微笑地对桐桐点点头,说:“是的,你是聪明的孩子。”

  桐桐这才露出了微笑,开心地去玩了。

  对于桐桐,我就是她的保护神,需要给她足够的安全感。特别是在她失意、不自信的时候,更应该给她支持,不让她的自信遭到破坏。

  静下心来,我分析桐桐为什么会觉得自己笨?是因为她从别人那里得到了对自己的消极评价,让她觉得自己浑身上下全是缺点。

  这时候,孩子就会失意,如果你不给他鼓励,他就会觉得没有人喜欢自己,自己也就不爱自己,从而变得消极了。

  有时候在小时候留下的不快乐的回忆,会伴随孩子一生,孩子在未来也难以感觉到幸福,他们进入社会,在遭遇挫折时,就不会具备良好的承受能力,容易对社会产生失望。

  这天一大早,就听见楼道里传来了哭声,原来是楼上邻居家的孩子李奇出事了。我心想:真奇怪,李奇不是很优秀吗?前段时间,我在路上遇见他时,他还好好的,我还要桐桐向他学习。这才几天的时间,出什么事情了?

  原来,李奇之前代表学校去参加数学竞赛,可是他过于紧张,考卷答得很不理想,连名次也没有拿到。老师对他很失望,说了很多风凉话,这已经够他难受的了。可回到家里,妈妈又批评了他。李奇一向都是顺顺利利地成长,一下子遭遇这么大的打击,他实在难以承受,最终决定以自杀的方式“报复”妈妈。他还给妈妈留下了一封信:

  妈妈: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你是我最稳固的后盾,不管我多么失败,你都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可是现在,你却也无法接受我的失败,甚至还骂我笨。

  在学校里,我遭受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白眼,在家里,还要承受你的冷嘲热讽。我只好选择这样的方式来表示我的抗议。希望下辈子我再遇见你的时候,你会细心呵护我的失意。

  孩子的内心远没有你所想的那么强大,需要你的悉心呵护。这不仅是你的义务,更是你的责任!

  有一段时间,桐桐很不喜欢吃饭,即使是做她最喜欢吃的饭菜,她也没胃口。仔细询问后,我才知道,幼儿园最近要举办“才艺”表演大赛,桐桐一时间还没想好自己要表演什么,所以她担心得连饭都吃不好。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桐桐在前段时间的才艺表演中表现得很不好,她觉得老师和同学都有点嘲笑她,之前的失意还没有完全散尽,又面对新的挑战,让桐桐不知如何应对。

  了解到这些,我就知道该怎么帮助桐桐了。

  我对桐桐说:“桐桐,压力谁都会有的,但是你想想,你现在的状态,是不是更不利于表演啊?你可以先将你的节目在家里表演给我和妈妈看,我们给你点儿意见,这样到时候你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紧张了。”

  桐桐真的按照我说的去做了,结果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失意”也从桐桐的字典里消失了。

  在孩子受伤、失意的时候,你不仅要将孩子扶起,还要用爱去呵护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内心世界因你的爱而变得芳香温馨。

  告诉孩子,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失意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要让自己充满信心,战胜失意。无疑孩子战胜失意最好的“武器”就是父母的呵护。

  第四章 给孩子松松绑 32用热水给花加温——不要嘲笑孩子

  用安慰、鼓励取代嘲笑,你的孩子会更加自信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和成长。你和孩子的关系也会获得良性发展。换个态度、换个说法,你可能就会看到不一样的孩子。

  记得我小时候玩得很好的一个伙伴,他妈妈经常对他说:“你怎么总是没有长进呢?我看你这辈子就这么点出息了……”

  而另一个伙伴的妈妈却这样和儿子说话:“孩子,你应该能做得更好的,妈妈相信你。”

  同样的意思,以责骂的方式和鼓励的方式说出来,效果就不一样。第一个孩子,默默无闻,始终没有大的起色,而第二个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上做出了很大成绩。

  这让我想起之前有个孩子给我讲的事情:

  这个孩子说他的数学成绩很不理想,一般都是处在将及格状态。但是有一次,经过他的努力,他的数学成绩考到了班里前几名,虽然只有80多分,他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爸爸,本来认为爸爸会夸自己的。

  可是,爸爸却说:“80分有什么了不起,你怎么不想着考满分呢!瞧你这点出息!”听了爸爸的话,他觉得很受打击,觉得自己的辛苦努力换回的不但不是表扬,反而是冷嘲热讽,这让他觉得自己的辛苦白费了,也就没有心思好好学习了。

  有一天,妻子说:“这盆花怎么还不开啊?是不是温度不够啊?”桐桐听见了这句话,就自告奋勇地说要替妈妈照顾花。

  第二天,我下班回家,发现桐桐把家里的水盆都倒满了热水,然后把花盆放在里面。我看着地上的水渍,有些生气,并且也看不懂她到底是在做什么。

  我耐心问桐桐在干什么,她说:“妈妈不是说温度不够吗,我给它加温呢,可是,爸爸,它的叶子怎么都蔫了啊?”桐桐还用带着疑惑的眼神看着我。

  我当时就开始笑了:“你怎么会用这样的方式,你可真是傻。”桐桐的眼神变得暗淡了。我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

  我转念一想,桐桐本来是好心,想让花早点儿开,可是却采用了错误的方法,即使是错误的,那也是她想象力的体现。

  于是,我换了种口气,对桐桐说:“宝贝,你的想法是好的。花要盛开,需要温度,但它所需要的温度不是靠热水,而是靠太阳给的光和热。再说,现在热水的温度已经明显超过正常温度了,所以花的叶子都开始变蔫了。”

  孩子的年龄小,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可能会用错方式,这就需要你用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对于孩子的过错不要嘲讽,而要在具体的问题中帮助孩子,在关键时刻稍微指点一下孩子,孩子就会进步很多。

  你的嘲笑只会让孩子怀疑自己,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你应该理解孩子的世界,即使孩子提出的问题、做出的事情是你很难理解和接受的,你也应该试着去接受。

  有一次,妻子生病住院了,她对我说:“现在生病,你还能照顾我,等老了走不动了,那怎么办啊?”

  桐桐立即接上话说:“妈妈,不怕,等你老了,我就长大了,我给你做最好吃的饭,买最漂亮的衣服,我来照顾你。”

  妻子开玩笑地回应桐桐道:“你也就说个嘴吧,等我老了,你就会躲着我了。”

  桐桐的脸接着就变了,眼泪流了下来。

  “你妈妈和你开玩笑呢。我和妈妈知道你会好好爱我们,等我们老了也会好好照顾我们的,是吧?”我赶紧接上妻子的话,这样桐桐的情绪才稳定下来。

  我知道,如果妻子的话在桐桐心灵上留下阴影,桐桐就不会受到鼓舞,甚至会觉得自己得不到尊重。但是,桐桐听了我的话,强化了自己的孝心,会好好照顾老了的我和妻子。

  孩子年龄小的时候自尊心强、自信心不足,你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如果你嘲笑孩子,孩子会觉得失去依靠,从而产生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用安慰、鼓励取代嘲笑,你的孩子会更加自信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和成长。你和孩子的关系也会获得良性发展。换个态度、换个说法,你可能就会看到不一样的孩子。

  第四章 给孩子松松绑 33高期望=高忧患——不要把“高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孩子的好成绩和好品行兼备是最理想的家教效果,起关键作用的还在于父母。你要找到你的期望和孩子的实际情况的?衡点,别让你的期望酿成不该有的家庭悲剧。

  同事聚会,老赵说起他的女儿。我是见过老赵的女儿,10岁左右,长得不漂亮,个头有点矮,而且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在班上的成绩很普通,也没有什么特长。

  但是,在老赵眼里,他的女儿是优秀的。老赵高兴地和我们说女儿在小测验中前进了两个名次:“女儿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像我。”说话的老赵满脸的幸福。

  有个同事和老赵关系很好,他打趣地说:“老赵,你对女儿的要求也太低了吧,前进两个名次,你就这么高兴啊!”

  “当然,我对女儿的学习是没有任何期望的,所以,她的?个小进步我都会很开心。我每次都会夸她,她心情好了,自然会有进步了。”

  听了老赵的话,我感到很佩服,他将“不必强求孩子是最好的”这一家庭教育原则贯彻得如此自如。

  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有限,内心很脆弱,父母不切实际、过高的期望,无疑会恶化亲子关系,既给孩子增加了沉重的心灵砝码,又给你增加了无形的精神企盼。

  我将这个思想也运用到了自己的家庭教育中:

  桐桐虽然是个女孩,可小小的她,好胜心很强。她总是要求自己样样都是最好的,只要有一天拿不到红花,她就会闷闷不乐。

  桐桐从小体质不是很好?有一天幼儿园组织小朋友进行体育活动和比赛,头一天晚上,桐桐就开始坐立不安。

  我对桐桐说:“宝贝,你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不必过分追求优秀,只要尽力就好了。”桐桐忽闪着自己的大眼睛,我相信她听懂了我的话。

  之后的桐桐,每天都保持良好的状态,同时,她的体质也得到了改善。

  看见每天都开心的桐桐,我也很快乐。

  我也贯彻老赵的思想,不给桐桐过大压力,只要她健康快乐地成长,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发展自己,就足够了。

  父母爱孩子,将自己对孩子所有的爱,都化作了对孩子的期望,希望孩子优秀,拥有光明的未来。但是,有些父母往往会把握不好期望值的高低,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

  可是,你厚重的爱未必可以获得孩子的理解和认可,甚至会变成家庭痛苦的根源。

  正如一棵树的成长,只有按照它的生长规律,在适时的时间接受阳光雨露,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孩子也是那一棵小树,父母掌握孩子的特点,了解孩子的个性,对孩子寄予合理的期望,然后再倾注适当的爱,孩子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还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张建是一个人见人夸的好孩子,有时候见他走在路上,都在读书。他每次都被学校选为优秀学生,还会在家长会上作为学生代表讲话。他不仅学习成绩好,品行也很出众。

  张建和其他十几岁的孩子不一样,他从来不穿时尚的衣服,不崇拜明星,业余时间不玩游戏,而是选择去培训班或者在家做题,他就像一台时刻不停息的“机器”,时刻在忙碌着。

  张建让很多父母羡慕,妻子还经常对桐桐说起他,老师也把他当成重点培养对象。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在外人看来如此优秀的孩子,有一天,他突然变得歇斯底里起来,将自己的课本全都撕碎了,还将自己之前得到的证书和奖状都扔进垃圾桶。

  张建的父母将他送进医院,医生的结论是:他精神过于紧张,压力过重,导致现在的状况。他一直背负着“父母、老师、亲友”的期望,维护自己的“优秀”形象,时间长了,心理防线崩溃了。

  其实,如果张建不那么优秀,而是像别的孩子一样,有崇拜的偶像,有业余爱好,那么,也许不会出现这样的激烈状况了。

  当然,这并不是要求你纵容孩子的缺点,而是想告诉你,给孩子过高的期望,暗藏高忧患,如果等到孩子出现问题再懊悔,那样就过时已晚了。

  孩子的好成绩和好品行兼备是最理想的家教效果,起关键作用的还在于父母。你要找到你的期望和孩子的实际情况的制衡点,别让你的期望酿成不该有的家庭悲剧。

  第四章 给孩子松松绑 34“先生,这应该由我决定”——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孩子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十字路口,随时都有自己做决定的机会,而父母是不能代替孩子的。父母不可能时刻陪在孩子身?,那就要给孩子独立的机会。孩子会真切地感受到生存价值,更清晰地认识自我。

  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

  一个8岁的女孩,在一次集会上,毫不犹豫地前去采访当时英国的摇滚歌星乔治。她不停地问这问那,直到乔治有些不耐烦地说:“快点提出你的难题吧!”那个女孩却自信地回答道:“先生,这应该由我决定。”

  看完这则新闻后,我为这个勇敢的女孩拍手叫好。她知道有些事情是她可以自己决定的。但是中国的很多孩子,都缺乏这项能力。

  在国外,如果一个4岁的孩子鞋带开了,你弯身去帮他,他会说:“我已经4岁了,自己可以系好。”他的意思是他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是中国孩子,他会傻傻地站在那里,等你为他系好鞋带。

  难道是因为我国的孩子天生就缺少这项能力吗?不是的,这是教育的差异所致。你用成人的思维为孩子指明方向,明确告诉孩子怎么做,这剥夺了孩子自己决定的机会。你自己付出辛劳,又减少了孩子的锻炼机会,这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要求孩子乖、听话,其实是在培养孩子的无责任感,纵容孩子的依赖,孩子不会用自己的脑筋思考问题,唯唯诺诺,或者事事靠你给她做决定,将来步入社会,恐怕也很难有所成绩。

  有了这样的见闻和感受,在教育桐桐的时候,我就很注意锻炼桐桐的独立性,桐桐可以自己做决定。独立做事的时候,我都给她机会,即使有时候她不喜欢做,我也会努力说服她自己去做。

  我不喜欢别人把我的女儿定义为“乖孩子”,我也不要求她听话,相反,我很希望她可以有自己的主见,那样,即使我和妻子都不在她身边,我们也会放心。

  有一次,我送桐桐上学。路上车很多,因为堵车,桐桐迟到了。桐桐怕老师批评自己,哭着要求我把她送进教室,她知?我和老师关系不错,如果我送她到教室,老师就不会批评她了。

  但是,我没有那样做,我断然拒绝了桐桐的要求,告诉她:“你现在可以回家,也可以自己进教室,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做决定吧!”

  我想让桐桐知道,有些事情,她是可以自己做的,同时,结果也是需要她自己负责的。有了这样的意识,桐桐自己去了教室,向老师说明情况。老师不但没有批评她,还夸她是爱上学的孩子。

  有了这次愉快体验,桐桐变得有主见多了。

  当我问桐桐“你是要喝牛奶还是喝果汁”时,她也不会再说“什么都可以”,而是会说出自己是喝牛?或是果汁。

  这是我希望看到的。

  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见采访国际象棋棋后谢军和她的妈妈。谢军妈妈是清华大学毕业的电子工程师,看到谢军喜欢下象棋,不禁为她的学业和前途所担忧。于是,她们母女俩做了一次促膝长谈。

  “你特别喜欢下棋,是吧?”妈妈问谢军,谢军点了点头。

  妈妈严肃地告诉谢军:“好,但是你要记住,下棋这条路是你自己选的,今后,你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谢军将妈妈的话记在了心里。

  谢军后来取得的成功和当时妈妈那番话是有直接关系的。她很感谢妈妈给她自己独立做主的机会,也感谢妈妈?她的尊重和信任。

  妈妈正是把决定的机会交给谢军,谢军也做到了对自己负责,从而做出了让妈妈吃惊的成绩,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有专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小狗出生后,将它放在软包装的房子里,防止它碰疼,时间长了,“软房子”的小狗失去了基本的生存能力,甚至用鼻子去闻蜡烛,结果把鼻子烧焦了。

  对于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让他自己尝试了,他才可以更深入地认识生活。

  孩子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十字路口,随时都有自己做决定的机会,而父母是不能代替孩子。父母不可能时刻陪在孩子身边,那就要给孩子独立的机会?孩子会真切地感受到生存价值,更清晰地认识自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听话就等于孝顺吗? 听话+顺从=0创造力 & 家庭教育最忌三个过度
培养女孩善良的性格
孩子,请尽情打败我
培养完美女孩的100个细节(一)
模仿,扼杀孩子的独特个性
3-6岁儿童早期教育《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