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袋泡比传统煎熬效果更好

中药袋泡比传统煎熬效果更好

 
吴宗群 (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摘 要:本文提出用开水泡服经过精制且用量少的中药饮片或颗粒而获得同样的甚至更高的疗效,既方便又节省。通过对中药饮片的开水浸出液与汤剂的比较,以及现有袋泡剂的应用情况,探讨了这种想法的可行性及对饮片加工和调配工作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中药饮片 袋泡剂 粗颗粒

  改革现行的中药调配工作方法几乎已沿用了几百上千年,没有什么改进。有了饮片柜、调剂台和戥子就可组成一个中药房。对中药饮片的大小、厚薄、长短等形状也制定了一定的规格要求,大家对此也不思改进。其实这种落后的用药方法多年以来不知对中药材资源造成了多大的浪费和损失。现在愈来愈多的中药品种面临资源严重减少和衰竭,大家想到了靠药用植物的栽培来改变此局面,但没有更多地考虑对药材使用环节的节省和保护。笔者将通过对中药饮片的开水浸出液与汤剂的比较,来试着探讨一种对饮片加工及汤剂调配方法的改革思路。目前国内已有20多种中药袋泡剂用于临床治疗,袋泡剂就是一种直接以开水浸泡后服用的简便方便的剂型。
 
一、中药饮片开水浸出液(即袋泡剂)较汤剂优越之处
1、溶出率优于汤剂
袋泡剂中药物有效成分的浸出程度受药材粉碎度、加水量、水温及浸泡时间的影响。有人对袋泡剂的浸出效果与传统煎剂进行比较研究。高氏等将咽炎袋泡饮的沸水浸出液与等剂量饮片煎出液各20ml置已恒重的蒸发皿中经水浴蒸干,105℃恒重后测定水浸出物,袋泡剂为37.5%,汤剂为34.7%。说明袋泡饮的溶出率优于汤剂。张氏分别取山楂、决明子袋泡饮及饮片各阶层2.5g,袋泡剂加入沸水150ml,保温30min;煎剂加水150ml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30min,分别取滤液定容后测定结果为袋泡剂水溶出物是煎剂的1.42倍。黄酮量为2.58倍,总蒽醌量为1.34倍。
2、更多地保留了挥发性成分
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在低于100℃的热水中可部分溶解,而汤剂在煎煮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几乎损失殆尽。有实验证明肉豆蔻温浸法比煎煮法挥发油成分高出9倍。所以煎汤剂时对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如砂仁、肉桂、薄荷等及有效成分受热易被破坏的药物采取后下处理。尽管如此,也只是考虑了避免药物受热时间过长的问题,而一些不耐热的药如大黄、勾藤、砂仁等亦不能避免有效成分的破坏。况且,后下药物在头煎中是后下,而在二煎、三煎过程中就不再是后下了。另一方面,有效成分的溶出需经过渗透、溶解、扩散的过程,后下药物在溶媒中的煎煮时间缩短为10min左右,有效成分在如此短时限内难以完成浸出过程,而且后下药是在100℃高温下加入共煎,药材突然受热会使组织中的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而不利于溶媒的渗透及有效成分的溶解与扩散。实践亦证明,多数药材的粉末温浸液都比其饮片煎煮液的有效成分含量高,挥发性成分甚至高几倍。因此有人设想把汤剂中的后下药材用袋泡剂取而代之。
3、节省药材,提高了生药利用度
袋泡剂的中药材首先经过粉碎,在温浸过程中可较多地浸出有效成分,且无煎煮过程的损耗,故用药量少,只需汤剂量的50~70%或更少,充分体现了对药材资源的合理应用和保护。
4、其体积小,便于运输和携带,并具有吸收快、疗效高等优点
 
二、袋泡剂在临床应用的情况
高氏等以咽炎袋泡饮治疗127例急、慢性咽炎患者,每次1包,日2~3次,开水反复浸泡频饮,并以草珊瑚含片作对照。总有效率96%,治愈率38.8%。疗效优于对照组。并用小鼠、大鼠分别作了急性毒性试验,解剖脏器均正常。药效学试验证明咽炎袋泡饮对醋酸生理盐水所致炎症有拮抗作用。
另有报道银翘散袋泡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取生药4~8g,开水浸泡3~5min后服用,日3次。退热时间在8~72小时之间,平均35h,治愈率达90.2%。比其他剂型见效快,省药省时。
番泻叶袋泡剂用于妇科手术前肠道准备工作,术前8~12h浸服2袋(3g/袋),结果均在服药后7~10h内排便,开腹后肠管内无物、无胀气。番泻叶袋剂治疗便秘,有效率95%,效果比煎剂显著。
我院中药房自配清音汤,方由桔梗、麦冬、射干、山豆根、甘草组成,直接以饮片入药用开水泡服,日一剂多次泡饮至无味。一般用3~6剂,咽部肿痛、音哑等症消失。临床反映效果良好,无毒副作用。
 
三、改革思路与展望
既然中药饮片的开水浸出液较煎出液有诸多优点,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对中药汤剂的改革与开发利用。一是开发中药袋泡剂。二是改革饮片加工和调配工作。
1、中药袋泡剂的开发药厂可以生产出多种成药袋泡剂供临床上临证选用,使之成为一种常用的中成药剂型。
(1)、袋泡剂的制剂工艺
袋泡剂分为全生药型和半生药型两种。
全生药型:将全部药材用水漂洗除尘、凉干,100℃烘干2h,再分别粉碎过筛(暂定三号筛)得粗颗粒,将各药材颗粒混合均匀。再120℃干燥灭菌,定量分装于滤纸袋内(10g/袋)。此制备工艺简单易推广。
半生药型:将部分药材粉碎成粗颗粒,部分药材提取药汁后使之吸收于药材颗粒中(可考虑添加赋形剂),混合均匀后定量分装。此制备工艺较复杂。
对于需提取药汁的药材可采用下列方法提取有效成分: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可选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药渣弃去或与其它药物一起粉碎处理。含己知有效成分者,可根据有效成分的特性采用适当溶媒和方法提取。醇溶性成分如生物碱、蒽醌甙等可用不同浓度乙醇采用渗漉、回流等法提取。含纤维较多、质地松泡、粘性较大、质地坚硬、或有效成分不清楚的药材可采用水煎煮法。以上提取液均浓缩成膏备用。用于吸收药汁的粗颗粒应选用孔隙度大、质地疏松、吸收性能好的药材。
吸汁药材颗粒与浸膏的最佳配比有待摸索。有报道探讨半生药型午时茶袋泡剂的制备,摸索出浸膏与生药颗粒最佳配比为1∶1.35。其成品较为稳定,药重由原午时茶每剂13.5g减为5.0g,同时也具较快的溶出速率。
(2)、袋泡剂的质量标准
袋泡剂的质量标准应从以下六方面进行控制药材的检查:选用药材应洁净无杂质,药材颗粒应混合均匀。
粉碎细度:粉碎细度是影响袋泡剂浸出率和浸出速率的重要因素。一般可确定在40~60目之间。
含量测定:包括挥发性成分的定量测定、水溶出物的定量测定、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等。
水份含量测定:水份一般应不超过8%。水份过多,药物在贮存过程中易霉变,有些成分易水解失效。
卫生学检查:袋泡剂采用原药材,所以需经过严格的微生物检查。可参照中国红绿茶卫生标准制定。
重量差异:可参照散剂的重量差异要求。
2、对中药饮片加工及调配工作的改革
中药饮片多年以来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规格标准,这种固定的模式有其突出的优点,就是便于识别。此优点既表现在对饮片真伪优劣的鉴别上,又体现在调配中药时不易抓错药或加工饮片时不致混淆药材。除此之外,这种固定的规格要求恐怕再没多大意义了。就拿饮片的厚薄来说,既然薄片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和煎出,那为什么不把各种药材饮片都加工成薄而是要求各有不同的厚度规格片呢?这是否没有必要。
我们为何不要求饮片加工厂对中药饮片采取精工细作呢?与其像现在这样采用低廉的加工成本而靠消耗大量的中药材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不如靠提高加工成本同时又节省大量的药材资源而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可否把饮片改为加工成粗颗粒,必要的经过炮制,由药剂师根据处方称取粗颗粒随证配伍,调配成中药袋泡剂,发予患者开水泡服,必要时同另煎、先煎、烊化、冲服等特珠处理配合使用。或者由药材加工厂把各种药的粗颗粒及炮制品直接用滤纸袋按小剂量包装(5g/袋,视情况或多或少),并标明名称。调配处方时,药剂师按量抽取各种小药袋组成一付中药袋泡剂,其一付药的总剂量较汤剂用量肯定大为减少。这种中药的颗粒剂当然要有较高的质量要求,其加工、炮制、分袋、运输、贮存、调配过程都要符合卫生学标准。中药房当然改变其粉尘大、环境卫生差的状况。这也正是其高成本的体现。
粗颗粒的加工:将药材用水漂洗除尘凉干,100℃烘干2h,粉碎过筛(60目)得粗颗粒,再120℃干燥灭菌(不耐热药材视情况区别对待),定量分装于滤纸袋内。
这种思路和想法有待大家商榷。按此思路,中药加工成本有所提高,对加工设备及调配手段也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对生产经营者来说,药物成本提高,其经济收益随之提高,对消费者来说,虽然单位剂量药物的价格提高了,但其总的用药量大大减少了,其总的用药消费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从长远看,整个社会中药材的消耗量将会大大减少,这正是体现了对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应用。有如此大之裨益,中药袋泡剂应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茶疗茶文化网(www.isbst.com)   ◆了解更多中医茶疗健康信息请登陆中国中医茶疗论坛(www.isbst.com/cllt)   ◆原文出处:http://www.isbst.com/news_list.asp?id=695&seed=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药物体积用量大小和煎剂质量的关系
药剂学 第十八章-现代中药制剂
中药“袋泡煮散剂
中药破壁颗粒,用它的优势弥补传统汤剂的不足
传统中药汤剂PK现代免煎颗粒,谁更胜一筹?
煎中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