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源于民间 根在民间
中医源于民间 根在民间
发表者: (访问人次:52)
       中医,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自然生活中防治疾病,保障身体健康的知识积累、智慧结晶。在中医知识系统的总结、认识、应用、发展的过程始终贯穿着朴素的阴阳五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是一门古老而又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关于人体健康的自然科学。
        朴素的阴阳五行辩证唯物主义可以合理的解释所有事物,所有事物在阴阳五行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同一事物,在它所处的环境角色、位置转换以后,它在阴阳五行中的位置也会相应转换。大到整个宇宙系统,小到一个人或一件事物的存在、发展、变化都可以从阴阳五行中得到解释。从人来说,中医认为男人属阳,女人属阴。人体的五脏属阴,六腑属阳,又都各自代表相对应的水火木金土五行。从人体中的气血来说,血液属阴,气属阳。人体的经络、血脉也各有阴阳。人体的各部位又有相对的阴阳之分。人体的整个系统的经络和血脉代表的阴阳贯穿于五脏六腑所代表的五行。阴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五行是相生相克的关系。人体的整个系统处于阴阳平衡时人就健康,反之就有疾病。人的身体在反常的情况下,在违反自然规律的情况下,超过一定的度,超过自身的调节能力就可能产生疾病。中医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人体的疾病,辩证施治,对症下药,使人的身体系统恢复正常,达到新的平衡。
        一、中医源于人们生活经验的积累。
        很早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在古代,人类为了吃饱肚腹,到处寻找食物,除了动物,他们还会尝试各种植物。在品尝、食用植物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各种植物的特征,除了口感、味道以外,有的吃下去没有不好的反映,可以经常的、大量的食用;有的味道很特别,只能少量的、在特殊情况下食用,或作为调味品。有的吃下去后,身体会产生不正常的反映,有时这对于身体不正常、有病的人,反而会达到以偏纠偏、矫枉过正,使身体恢复正常的效果。这样的植物就成了他们以后治病的药。由于人们治疗疾病的需要,逐渐地出现了专门寻找、研究、使用这类药的人。可用的药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包括矿物、动物。有关历史的书籍和民间一直有“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以救万民之疾苦”的传说。成书于秦汉以前的《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的精髓。药食同源的另一层意思是说有的食物可以药用,有的药同样也可以食用。
        针砭的产生。人的身体某些部位疼痛时,有时用手或物体按压,痛感会减轻,逐步发现在相应的对应点施加力度和温度,也会对痛点产生影响,对这种治疗手法进行研究和发展,就演变成了后来的砭、灸。有了金属以后,针又替代了砭。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就有人体经络的论述,能很好地指导针灸对人体疾病的治疗。
        通过静坐休息,可以很快消除疲劳。通过调整和选择坐姿,全身放松,思想停止、入静,又收到更好的休息效果。再进一步追求体验这种效果,达到姿势、呼吸、意念的巧妙统一,也就进入了气功修炼的境界。通过有效的、长期的气功修炼的人,全身真气充盈,精力旺盛,在冷天睡熟后身体发烫,全身散
发热气。这种气场对靠近他的人会产生有益的效果,有意识地把这种效果施加于有疾病的人,结合经络穴位的推拿按摩效果就更加突出,这样就产生了最早的气功修炼和气功治疗疾病。
        巫医,这最早产生于缺医少药时期的原始宗教。巫医认为有的疾病和鬼神有关,巫医可以通鬼神,可以借助鬼神的力量,也可以驱逐鬼神。最早有记载的是上古神医苗父,谓之“人有疾求医,但面北而咒,十言而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古今医统大全》)。古代的祝由科就是从此就有的。对此,朱子注云:“巫所以交鬼神,医所以寄死生。岐而二之,似未当也。夫医之为道,始于神农,阐于黄帝,按某病用某药,著有《内经》、《素问》,所谓圣人坟典之书,以援民命,安可与巫觋之流同日而语耶?精于医者曰明医,善于医者曰良医,寿君保相曰国医,粗工昧理曰庸医,击鼓舞趋祈禳疾病曰巫医。是则巫觋之徒,不知医药之理者也”(《古今医统大全》)。现在我国某些地方偶尔也会看到巫医。可见医与巫是不同的两回事,以前的中医是按黄帝的《内经》、《素问》,神农的《本草经》为民治病,和不懂医药之理的巫不是一回事。
        再有一种情况是后来用符咒治疗疾病的情况。宗教信仰逐步归聚于佛教、道教。道教是由上古时期的巫术演变为秦汉时的神仙术,继而发展为道教的。佛教是西汉时传入中国内陆。佛教、道教的很多教徒喜欢中医,学会了中医,并对中医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有的教徒就是很好的中医师。他们用中医给人治病,有时也用符咒为人治病,有人也用佛教、道教的符咒为人治病。有的也把巫医、符咒治疗列为中医的内容。其实中医的基础理论、治疗方法、药物学都没有包含这项内容,并且宗教和巫医都不是我国特有的,在世界很多国家都存在,所以中医可以不包含这项内容。在东方信仰佛教、道教,也就像西方信仰天主、耶稣一样。还有伊斯兰教,在我国都是合法的宗教。释迦牟尼还是千年伟大的思想家,受到很多人的敬仰。真正信仰以上五大宗教的人也不会以治疗疾病去骗人的。宗教方面的有些事情现在的科学解释不清楚。不属于中医,自然也就不需要我们去解释。

二、中医的发展。
          太古时太昊伏羲“以修身理性,返其天真。所以六气六腑、五脏五行,阴阳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类推”。由此可见,是太昊伏羲,把中医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奠定了中医的哲学基础。随后神农尝百草,著《本草》;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商朝的伊尹作《汤液本草》,明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甘咸淡之味,轻清重浊,阴阳升降,走十二经络表里之宜。中医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中医的哲学,中医基础理论的奠定,是在道教形成之前,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佛教、道教学习和应用了中医,同时也帮助发展了中医。
       在中国古代,医学方面人才辈出,有资料记载的名医就有300多名。他们平时为民诊疾疗病,当有疫情时,他们力挽狂澜,救民于死亡的边缘。如《古今医统大全》记载:朱文子,秦时泰山人,卖药都市,后作黄散赤丸,民间疫气,死者万计,文子与散饮之即活。又载:张机,南阳人,官至长沙太守,建安年间,病
伤寒死者,十居其七,机按《内经》伤寒治法,存者甚众。在长期医疗的实践活动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的还编写著作流传于世。古人的医学著作,大多已经散失,也有一部分,通过后人的不断整理出版,流传至今。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这些医学书籍有医学基础理论、具体的诊疗方法、名方验方,还有各种医疗用药。现在有资料查阅的中药就有一万多种。从某些医药书籍一看就知道各种药物的性味、功用主治、用法用量,为后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古时的医师主要在民间自由行医,自生自灭。官府对医疗的重视和关心主要体现在出版和发行著作。皇室掌控的医疗机构以前设有14科,宋朝以后减去脾胃科,只设13科。这些机构主要为皇室、皇亲贵戚、大臣、官员、军队服务。老百姓有疾病就找民间的医生。约在战国时期.出现了「疠迁所」主要是对传染病人隔离治疗。汉朝时才有了现在意义的医院。古代慈善的医疗机构大多设在寺院。
        古时的医疗人才主要来自自学成才、师傅带徒弟、子承父业这三个渠道。当时的社会主要看重医师的个人医疗水平。只要有本事,老百姓有病就会请你,皇宫里面御医治不好的病,也会到民间寻找聘请良医。古代的中医师深知医者事关人生死,医通神明,所以很讲究医德,很有敬业精神。我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评论“还是中国古代的医疗制度最完美,政府完全不负责任,要做医生的自己去找师傅拜师学艺,自己负担学费。要看病的自己根据病人口碑去找医生,那个医生名声好就找谁,在中国,这叫无为而治”。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道理。当时医疗政策的宽松环境,医疗界百花盛开,百家争鸣,形成了不同的医疗流派,促进了中医的进一步发展。由于中医医疗成本不高,一方面医生都很重视医德,收费不高,有时甚至不收费。现在我们有些农村的医生也还是这样的。老百姓有病,只要能找到医生,很少有因为经济条件不好看不起病的。特别是良医、名医,很少听到说他们医德不好。古代的高级人才,除了在朝廷为官的,主要就是医、卜、道。有的朝廷的官员也精通医学。所以古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之说。刘伯温、狄仁杰都喜爱和精通医学。                                                                 
       到唐朝时有了现在意义的教学医疗的学校。当时的学校教师具有三者的身份,既是老师,又是官员,同时也是医师。医学是一门很强调实践活动的科学。特别是中医,它不是化验室里面的科学、也不是实验室里面的科学。它的知识来源除了从书本上学习,从别人那里学习以外,就完全靠医疗的实践活动,而医疗的实践活动是根本的,主要的。医疗实践活动的主要对象就是人民群众。古代的名医都是在民间成才,在民间成就的事业。古代的皇宫要什么有什么。皇宫医师的来源主要是宫廷医师子承父业、经保荐从民间录用、或直接录用;有的朝代宫廷医师的后人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也直接录用。在皇宫里面的医师有较好的生活待遇,可以参考一般人看不到的医书,但他们的作为是很有限的,很少有良医、名医出自皇宫。有的疾病他们没有办法,只有寻找民间的良医。宫廷里面整理的药方,也主要来自民间。我们现在医学院毕业的学生,有的也认识到中医成才的土壤在民间,在于实践。他们找到民间的名医,向他们请教。有的还找到农村的中医师,学习认识当地的药材。中医源于民间,要健康成长,也离不开民间的土壤。就象中药一样,需要适合的土壤才能茁壮生长。

三、现实的医疗状况。
       当前的医疗状况不容乐观。虽然60年来对医疗卫生方面很重视,投入资金不少,建设的医院不少,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医院多、医院大,里面有很多先进的设备,能够检查出很多疾病,清楚地看到人体存在的问题,但很多疾病却不能治愈。还有就是有部分人有病却因为害怕高昂的医疗费用不敢轻易的走进医院的大门。现在的大医院几乎是西医一统天下。有的原来设的中医也被撤消了,一心一意发展西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认识上的问题。有的认为中医太古老,太土气了,现在科学这么发达,先进的东西这么多,谁还瞧得起那些土东西;中药煎药费事,效果又慢,喝下去后还要通过肠胃慢慢消化吸收,西医可以直接把药水推进肉体,推进血管,很方便。这种看法是有一定道理,但也片面。对于抢救危重病人,西医确实能争取时间。特别是对失去知觉不能服药,或者大量失血的病人,西医能给他们输血、输液,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但对于一般的疾病,却各有所长。由于有的宣传对中医很不利,我觉得有必要消除人们的一些误解。西医治疗很多疾病,表面看去是快,但往往是解决一时的问题,很多疾病没有得到根治,复发率很高,特别是很多慢
性病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中医其实并不慢,主要是现在真正的、好的中医太少了,一般人很少得到好的中医治疗。有时西医根治的概念和中医是不一样的,譬如肿瘤,包括癌症,西医认为切除干净就是根治,对这样的根治再化疗、放疗,最后癌症病人还是死于癌症。中医则是通过扶正祛邪,使癌细胞不再有生长繁殖的条件。还有就是实验室、化验室里面出来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好的。简单一点,很多人就认为农家肥种的农作物就比化肥种的好吃。农药杀虫效果很好,一喷下去虫很快就死了,后来知道这些农药污染了环境,有的已不再使用。西医有的药水不经过肠胃的选择吸收,直接进入血管,也会污染人体的。以前使用的很多西药已经不再使用了。事实证明,实验室里面出来的东西、经过在动物身上实验以后出来的东西,有的用在人的身上就不一定经得起检验,毕竟人的寿命比那些用于实验的小动物要长得多。这是人们认识上的问题。
   (二)、有人说中医是不科学的。不知这样的人是不懂什么叫科学,还是出于什么目的。中医这几个方面的特征就决定了它的科学性:1、它是实践经验的结晶;2、它探求客观真理,研究人体的构成,研究人体正常情况和特殊情况下的运动形式,揭示人体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3、人具有社会的属性,也有自然的属性。中医研究的不是人与人、人与社会这一方面的问题,而是研究人因为自然的因素、自身的因素而造成的身体疾病的问题。因而它属于关于人体的自然科学。4、从对事物的认识和思维方式来说,中医的阴阳五行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观点。哲学的流派很多,但这门古老的哲学的科学性经历了数千年实践的检验,其反映事物本质的科学性早已得到证实。易经也是以阴阳五行为基础进行演变的,易经中的八卦除具有阴阳的属性外,也同时具有五行的属性。“阴阳”中的“阴”和“阳”代表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的两个方面,他们在一个统一体中互相对立,互相依存,互相转化。阴阳的关系说明了矛盾的普遍性,也说明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五行”是唯物主义中物质的基础,代表不同的物质。五行的关系是生与克的关系,表示所有的事物互相生扶又互相制约。中医庞大的科学体系是由很多科学的知识所组成的。它对人体结构的认识,独特的诊病、辩证的治疗,配方的原则,对医药的认识分析等,都是科学的结晶。中医在世界上受到一些国家人民的喜爱。现在国外出于商业利益,争抢申报注册中医药专利的不少,我们自己申报注册的却不多。我们的知识财富在大量流失,很多有识的爱国人士在难过,心在流血,而有的人不积极的想办法、想对策,还在说自己的东西不好。有的医院不看重中医,主要是从经济利益考虑,认为中医经济效益不好。这大家都知道,看一个中医花不了多少钱。
   (三)、现在的政策不利于中医的发展。中医和西医在知识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别,实践的环境和条件也不一样。除了和患者打交道,西医主要就是进化验室、实验室;需要自己采药的中医就要到荒山野岭、田间地头,不自己采药的,有的就洗晒、加工药材。相比较西医要求的现代文化要多一点,否则有的带有英文的说明、资料都难于看懂,操作、用药都有严格的规定。对中医在文化上的要求就要灵活一些。好的中医应该熟悉阴阳五行、掌握辩证法,读懂古汉语。有的中医文化知识很少,不能从书上学习东西,就只掌握祖传或师傅教的知识和自己在实践中得到的东西。虽然没有文化,但他知道他自己能治什么病,知道这些病需要怎样才能治好,他也就专治他能治的病。中医对同样的疾病可以有不同的用药方法,有不同的配方,有的时候不同的药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有时自然可以看出医师水平的差距。由于中医和西医不同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成才的渠道也不一样。西医没有一定的文化,不经过严格的学习培训是当不了医师的。中医成才的渠道就多一些。自古以来中医成才的渠道主要就有三条:自学、师承、祖传。现在主要看重学校培养。当然学校是传播知识的地方。学校的知识来自于哪里呢?我们不能舍本求末。现在中医学院培养的中医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当前社会上一方面是医疗资源的不足,一方面是医疗资源的浪费。中医面临两个方面的尴尬。行政管理部门明确行医必须有行医资格证,如果没有合法医疗资格的行医自然就是犯法的,是应该禁止的。但是中医不同于西医,搞西医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药品,一看就知道是在搞医。中医在民间是不好禁止的,有人生病了,病人来要也好,主动给他也好,就是一点草啊、树根之类的,你说他犯法了吗?不好说吧。其实这也是在搞医疗啊。只要他不公开挂牌,别人到他家里去拿药,是否收钱那是他们自己的事。面对这种情况,医疗部门也只有承认,中医在民间是大量存在的。这是医疗管理部门的尴尬。作为行医者自己心里也难过。自己有好的医疗本事,但只有亲朋好友找到时才能帮助处理一下,不能公开的、光明正大的为更多的人服务。“天生我才必有用”,就是这么用吗,真是窝囊。这是行医者的尴尬。这样的环境也制约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问题,医疗管理部门可以考虑适当放权。把鉴定权放到基层政权,选择权放给老百姓。医疗管理部门就着重做好管理工作。对于申请医疗资格的,由申请人所在的居委会或村委会签注意见,是否能搞医,所在地最清楚。谁的医疗技术好,老百姓会自己鉴别、选择。医疗部门不要认为这是关系到人生与死的问题,把证办出去以后出问题会承担责任。这是不必要的想法。交通管理部门办那么多驾驶证出去,出那么多交通事故,死的人不少,但谁也没有认为办证的有责任。最初可以办为医疗实习证,实践证实合格以后再转正。这样医疗管理部门还有很多事要做。譬如,对行医者平时情况的了解,定期和不定期的综合性的、科学的考核,根据他们执业的情况对职业资格的级别进行调整。到一定的时候正常情况是应该升级,但特殊情况会有降级,甚至取消医疗资格。如果对于职业资格一定要考试,那应该适当降低难度,最重要的一点是有责任能力的公民都可以报考。有工作的取得医疗资格后,原工作性质对他没有限定的,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改行。就是领导干部考取了,他也不可能以此谋私。工作之余这还是一条联系群众,了解民情的好路子。古时的官员就有在大堂上为民诊病的例子。
       如此建言,希望有关人士能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公平正确的对待中医,有关部门能够通过调整对中医的行政管理,使中医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造福于民,使国强盛,社会和谐。


发表于:2012-03-10 15:4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生死路】系列(二) 中医要正本清源
中医向左、西医向右
清华教授景军揭秘:西医在中国为何能迅速挤掉中医?
中医简史:经典医学之形成
中医和西医,哪个才是真正的科学医疗?-六翎四弋的回答
民间中医“竹梯”(46)导引 吐纳(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