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年3万儿童因药致聋

[保健] 每年3万儿童因药致聋

耳聋是老百姓对各种听力减退的俗称,医学上将其统称为听力损失。与成人相比,听力损失给儿童带来的影响更为严重,不仅致使其言语发育迟滞,还会对其心理、行为、智力等各方面的正常发育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在第十四次全国“爱耳日”即将来临之际,本报邀请了多位专家,从导致儿童听力损失的原因、治疗方法以及康复和预防上给大家进行解读。

  每年3万儿童因药致聋

  引起听力损失的原因很多,听力损失的性质也分为多种,其中感音神经性聋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听力损失类型。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韩德民介绍,导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使用耳毒性药物,也就是药物致聋。他表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许多脏器尚未发育完善,肝肾的解毒功能和排泄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均不健全,对许多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差,药物使用不当极易引起中毒。

  据中国聋儿康复中心统计,国内每年约有3万儿童因用药不当致聋。其中,超过30%的7岁以下聋儿是药物使用过量造成毒副作用致聋。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主任赵志刚告诉记者,导致耳聋的药物多见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雷素、新霉素、链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的耳聋症状,约占近年发生耳聋病人的1/3左右。此外,利尿药,如速尿、利尿酸、丁尿氨等,这些药物引起的听力损失多是双侧对称性,常常伴有耳鸣;抗肿瘤药,如顺氯胺铂、长春新碱、氮芥等,可损伤内耳毛细胞,所引起的耳聋是不可逆的;解热镇痛药,最常见的是阿司匹林,它可引起40分贝的双侧对称听力损失,多是可逆的,但也可遗留严重耳鸣和永久性听力损伤;还有镇静催眠类药物,如苯巴比妥等,也可以致聋。除了药物致聋外,接触噪声、梅尼埃病、遗传因素、听神经瘤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

  植入人工耳蜗应在6岁前

  如果孩子患有听力损失,并不意味着他们永久与声音绝缘,随着科技发展,植入人工耳蜗是让孩子重返有声世界的重要手段。据了解,人工耳蜗被认为是目前最成功的人造器官,也是临床应用最为成功的电子生物科技产品。北京协和医院人工耳蜗中心主任曹克利说,“人的听力很脆弱,一经损坏很难治愈,只能借助外在器械实现正常沟通,而植入人工耳蜗能迅速有效改善患者的听障现状,且安全稳定。植入人工耳蜗是目前重度、极重度听障患者恢复听觉的唯一有效方法。”

  据他介绍,人工耳蜗的原理是,通过外部声音处理器捕获声音,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这些信号通过磁感线圈发送到内部植入体,植入体将信号转换为电脉冲,然后通过电流直接刺激听神经并传递到大脑,使植入者可以听到声音。 尽管人工耳蜗效果明显,但并非适合所有听力受损的孩子,曹克利强调,佩戴人工耳蜗要经过三步标准程序,即先筛查,然后佩戴助听器,最后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而且术后的调机与康复也至关重要。人工耳蜗最好的植入阶段是1至6岁,过了这个阶段需要康复的时间就长了,效果也有所下降。他同时表示,因人工耳蜗的技术含量较高,所以费用也相对较贵,通常在20万至25万元左右。

  儿童耳聋重在早期防治

  目前,许多人对听力的保健,尤其是对儿童的听力健康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此,韩德民表示,儿童耳聋重在早期防治。儿童耳聋的防治,不仅仅指耳聋或听力损伤疾病本身的预防和治疗,更重要的是对它们导致的语言、发育、心理障碍的预防和治疗,因为,就当前的医学水平而言,还有一部分耳聋和听力损伤无法通过单纯的医疗手段治愈,只能对其造成的不良后果加以控制。

  众所周知,婴幼儿期特别是3周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发育中的小儿通过听力感知声音,通过模仿,逐步发育形成字、句和语言,以语言为基础与周围人群交流,融入社会。在这个时期,耳聋即使是轻度听力损失,也会导致小儿语言障碍,甚至智力发育迟缓,造成其心理缺陷。因此说,儿童耳聋重在早期防治,即早期确定小儿有无听力损伤,给予相应的早期处理,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听力损伤导致的不良后果。

  听力损伤检测不可忽视

  由于儿童尚处在语言形成期,表达能力弱,婴幼儿甚至根本不具备表达能力,有时听不清或听不见不能及时告知父母,这无疑增加了发现其听力损伤的时间,也加剧了日后的影响。对于儿童是否患有听力损伤,韩德民表示,及早进行听损检测很重要。随着听觉早期监测的普及,早期干预策略将使越来越多的聋儿的生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据他介绍,国际上主要采取两种并行的策略,即新生儿听力筛查和婴幼儿听觉监测。

  目前,听力学界较为推崇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是耳声发射测试技术。新生儿住院期间接受筛查,测试人员会将一个外面罩有软塑料套的探头放入新生儿外耳道中,连接探头的计算机对探头采集到的声信号进行分析,作出结论。听功能正常的人耳中可以记录到极其微弱的声音信号,而患有听损伤的人耳却无法采集到该信号。未通过筛查者在其生后42天前后进行复查,如仍未通过,则需要转诊到有条件的听力学中心进行听损伤诊断检查,确诊的时间应限制在小儿出生后3个月以内。婴幼儿听觉监测主要对听力损伤高危儿进行较长时期的听力学追踪监测,追踪随访的间隔周期从孩子6个月开始至3岁结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际爱耳日| 50岁后,不想耳聋、痴呆找上门,牢记这3个忠告!很多人不看不知道
当你不知道怎样跟孩子解释保护听力,不妨一起看这部动画(视频)
儿童突发性耳聋的研究进展
喜获三胞胎,却都是极重度耳聋!这些耳聋知识你必须知道!
打开有声世界大门 人工耳蜗植入非儿童专利
孩子会说话,为什么要做人工耳蜗?警惕儿童迟发性听力损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