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十二、正信的方法是悟
   

三十二、正信的方法是悟

    不同的相信态度,就决定了不同的相信方法,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正信的方法是悟,迷信的方法是护,迷不信的方法是辩。

悟和理解不一样,现代人对于弄不懂问题,都只会去理解,而不会去悟,甚至有人认为只有理解才能弄懂不懂的问题。其实理解只能用来解决物理问题,不能用来解决心理问题和哲学问题,心理问题、哲学问题等许多问题都只能靠悟,不能靠理解。

    那么悟和理解有什么不同?理解是用逻辑规律去推理分析问题,只要问题能用逻辑规律解释通了,就算理解了。因为心理问题和哲学问题都是不符合逻辑的,所以要想用逻辑来理解是不可能的,所以就会百思不解。悟是不用任何理性的推理和分析,以公允的态度对问题进行直接地体验和感悟,既不相信其完美无缺,也不相信其一无是处,而是严格把握其可信度范围,择善而从,止于至善。

  首先,对于听起来很有道理的,也不盲目地认为它完全正确,而是要认真地揣摩、体验、感悟,正确地把握其可信度范围,对于超出可信度范围之外的部分,应给予扬弃和摒除。例如:“难受就肯定有病,没有病就不会难受”。这句话听起来就很有道理,一般人都认为不会错,心理病人就是因为这句话,才陷入无法突破的心理障碍之中。因为心理病人的难受都是真的,既然是真难受,所以他们就要查检治疗,结果是查也查不着,治也治不好,但他们还要反复地检查治疗。如果你要告诉他们根本就没有病,不需要检查治疗,他们就会说:“明明难受,怎能没有病?没有病怎能难受?”对于那些能够以正信的态度,接受心理医生的建议和治疗的人,就可以突破心理障碍,走出痛苦和困扰,但对于那些顽固的相信这句话的人,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心理病人之所以顽固地拒不接受心理治疗,就是因为“难受就肯定有病,没有病就不会难受”这句话听起来很对,但听起来再对也不可能绝对正确,都有可信度范围,如果没有正信的态度,就不会去悟,就会认为它绝对正确。只要我们认真地去悟,就会发现这句话只在物理学和身体疾病范围内正确,而在心理学和心理疾病范围内就不正确,心理疾病难受虽是真的,但病却是假的。

  只要我们悟到这一点,就会进一步悟到,我们之所以认为这句话对,是因为这句话符合逻辑,逻辑通常被人认为是绝对正确的,才使人认为这句话是不会错误的。其实逻辑只是物理学的局部真理,而不是普遍真理,心理学都是反逻辑的,只有辩证法才是普遍真理,既包括了物理学规律,也包括了心理学领域,若按照辩证法,就不应该是“难受就肯定有病,没有病就不会难受”,而应该是“难受不一定有病,有病不一定难受”。通过这样认真地悟,我们就能知道,“难受肯定有病,没有病就不会难受”这句话并不是不正确,而是不绝对正确,其可信度范围只局限于物理学领域,在物理学领域之外的心理学领域就不正确。这样就算真正地悟到了这句话的真谛,也就不会在心理疾病上钻牛角尖。

  其次,对于听起来不完全正确的,也不要因为它有不正确的地方就全盘否定它,而是要认真体悟,把握住其可信度范围,只取其正确部分,扬弃其错误部分,只利用其正确部分让我们受益,摒除其错误部分不让我们受害。

  一般人都习惯于用逻辑来判断正确与否,但逻辑要求绝对正确,只要不绝对正确,就认为不正确而全部否定。事实上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不正确,只是有的正确成分大,错误成分小,有的正确成分小,错误成分大,如果只要不绝对正确就是不正确,那就没有正确的了。但正确成分再小,都对我们有利,错误成分再小,都对我们有害,若不加分别地全盘否定和全盘接受,都会对我们不利。必须区别其正确与错误,正确者取之,错误者去之,才能对我们有利而无害,即使只有小部分正确,大部分都错误,只要我们能正确地去悟,严格把握住其可信度范围,只取其正确的小部分,去除其错误的大部分,依然是对我们有利的,若把那小部分正确,连同大部分错误一起否定掉,依然要对我们有害。例如:“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若从逻辑上讲大部分都是错误的,任何人都不能没有错误,父母怎么能没有错误呢?所以按照逻辑原则这句话就是错误的,应该完全被否定。但如果我们用正信的态度去悟,就会发现这句话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这句话是在父母与子女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极度的误解时,对子女讲的,其实际意思是说,天下所有父母做任何事,说任何话,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最多只是方式方法上不一定正确,起到的实际作用不一定好罢了,没有哪个父母纯心要害孩子。只要我们能够清醒地看到这一点,就会因为这句话而体谅父母的苦心,就能原谅父母而不责怪父母,从而起到改善家庭关系,融洽家庭气氛的良好作用。若完全按照逻辑原则否定它,那这句话就对我们起不到任何作用,那就要责怪父母,埋怨父母,与父母对着干,就会引起家庭战争,对我们造成危害。

  还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等许多理论,乍听起来都不太对,但只要认真地去悟,就能正确把握其合理内涵,起到好的作用,若粗暴地加以批判,就会犯大错误。其实“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才”不是指本事和才能,而是指强势,女人有本事,有才能并不怕,就怕太强势。这句话的意思是女人在家庭里不要太强势,不要在家里为我独尊,不要总想压过丈夫,而是要贤淑温柔,慈善谦和。只要我们认真地去悟,就能理解到这层含义,起到好作用。有才的女子在家庭里不以有才自居,而是越有才越温良淑雅,温顺谦和,这样就更能赢得家庭成员的尊重,使家庭更加美满和谐。由于我们粗暴地批判了这句话,致使现代家庭出现了多少强势的女人,有才的也强势,无才的也强势,有才的仿佛就该如公主,无才的仿佛就该如母老虎,结果破坏了多少本该美满的家庭。

  其三,悟还包括对哪些听起来一点都不对,百思不得其解的东西,不轻易地断然否定,而是要反复揣摩,反复体验,最后悟出它的正确性来,也就是千方百计地将感觉不对的东西理解对。只要我们终于将百思不解的东西理解了,将总是感觉不对的东西感觉对了,这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顿悟感和美妙感,这就会使我们的认识大幅度地拓宽和提高,从而就会给我们认为绝对解决不了的问题,找到一个绝妙的解决方法。如果我们对于感觉到不对的就直接否定,因为百思不解就不去理解,那我们的认识就会永远受局限,对于那些能够解决的问题束手待毙。例如:“无为则无不为”,这句话一般人都百思不解,所以有很多人都不信,还有很多人极力反对和批判。因为这句话不符合物理学的逻辑,只符合心理学的反逻辑,所以对那些只会按逻辑常理思维的人就永远无法理解这句话。

  “有为”是物理学的方法论,属于理,“无为”是心理学的方法论,属于道。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有为”,有为则有为,无为则无为,因为物理问题属于物性问题,物不能自动,必须靠外力来推动,推之则动,不推则不动,所以必须“有为”。例如要搬家,就必须去搬,不搬家具永远不会自己走,因为家具是物,不能自动,必须靠外力来推动。但解决心理问题,就必须“无为”,无为则无不为,有为则无所为,不解决就彻底解决了,越解决越解决不了,不解决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只要解决就是错误的解决办法。

  例如:当一条狗追着咬我们时,按照物理学的逻辑,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它别咬,只要想办法,就必须“有为”,就必须解决,就必须跑和打,结果是越跑越咬,越打越咬,越解决越解决不了。只要跑和打都不行,我们就只有束手待毙。难道狗咬的问题就不能解决吗?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别讲道理,要讲心理,别讲逻辑,要讲反逻辑,别“有为”,要“无为”。反逻辑就是想让它咬,咬得越厉害越好。我们一听这话就会感觉绝对不对,但感觉不对的才是真对,只是逻辑上不对,反逻辑上就是真对,只是物理学上不对,心理学上就是真对。假如想让狗咬,还用解决吗?还用跑和打吗?还用“有为”吗?干脆不解决了,不跑不打了,站着不动让它咬,完全“无为”了。只要让它咬,它就不咬了,只要不跑不打了,就用不着再跑再打了,只要不解决了,就彻底解决了,只要“无为”,就“无不为”了。

  失眠怎么办?按照物理学的逻辑,就要想办法让它别失眠,赶快睡着,只要想赶快睡着,就要“有为”,就要控制紧张、别胡思乱想、数绵羊、听钟表声、吃安眠药,想方设法消除失眠,结果是用的方法越多,就越失眠,越想睡着越睡不着,越解决越解决不了,越“有为”越“无所为”。只要我们用尽什么办法都不行,那就只有束手待毙。难道失眠就真的没法解决吗?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别讲道理,要讲心理,别讲逻辑,要讲反逻辑,别“有为”,要“无为”。反逻辑就是不想睡着了,我喜欢失眠,越睡不着越好。我们一听这话就会感觉绝对不对,但感觉不对的才是真对,只是逻辑上不对,反逻辑上就是真对,只是物理学上不对,心理学上就是真对。假如不想睡着,喜欢失眠,还需要解决失眠吗?还需要控制紧张、别胡思乱想、数绵羊、听钟表声、吃安眠药吗?干脆不解决了,什么办法都不想了,彻底地“无为”了,眼一闭权当闭目养神,权当在床上躺一会儿,根本就不想睡着。结果是越不想睡着,越很快睡着了,越不想解决越自动解决了,越不想办法,越是最好的办法,越“无为”越“无不为”了。

  其实“无为”是解决一切心理问题的正确方法,“无为则无不为”在物理学领域完全是错误的,但在心理学领域就是完全正确的,我们既不能完全站在物理学角度,说它是绝对不正确的,也不能完全站在心理学角度说它是绝对正确的,而是要以正信的心态,对它认真体悟,正确把握其可信度范围,物理上“有为”,心理上“无为”,这样才能做到既能正确解决物理问题,又能正确解决心理问题。若不正确地去悟,完全否定它,认为它是不可能正确的,就无法解决心理问题,若完全肯定它,认为它不可能错误,就会在解决物理问题上碰壁。

  

相关链结:“不无自我”现代中医心理疗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的一切身心疾病都有潜意识的原因
查理·芒格的人生赢家密码:多元思维模型 错误清单
1分钟心理学:影响好心情的10种错误认知
1分钟心理学:“中二病”心理说明书
这个逻辑,帮你辨别市场上90%以上的假冒伪劣心理学~
“终其一生,你不会因为优秀而被爱。”为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