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打磺”(加入亚硫酸盐或硫磺熏蒸)是否安全?
中草药用硫磺来熏制,一直以来都是国内中草药生产的工序之一,因为中药材大多数是天然植物或矿物,容易长虫、发霉,存储时间一长,药效也会产生变化。而硫磺具有杀菌和杀螨的作用,用硫磺熏制中药材,有利于中药材的存储以及保持药效的稳定。
硫磺熏蒸后,药材中不含二氧化硫气体,而是含亚硫酸盐,不存在二氧化硫气体的“毒”和“害”。然而科普的落后,“专家”的解读,媒体的鼓噪,大众的“知情”,二氧化硫成了“致癌物”、“食品安全的四大杀手”。因此,不论是硫磺的熏蒸还是直接加入亚硫酸盐,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了。“标准不能保护落后”,“食品添加剂要用减法”,民族产品凉果二氧化硫残留的标准从2000ppm降到350ppm(比西餐当主食的脱水马铃薯的含量400ppm低,同类产品国外在1000到2000ppm);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管理局专门下文,禁止采用硫磺熏制中药材;从2005年7月1日开始执行的《中国药典》删除了山药加工中使用硫磺熏蒸的方法,表明所有中药材均不允许使用硫磺熏蒸以漂白、增艳、防虫。
在2005、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也取消了药材的“硫磺熏蒸养护法”,但并没有对中药材中二氧化硫含量标准进行界定。基于标准的不容许与“‘打磺’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这是对身体有害的”的了解与认识,以及一些“打磺”过头的事实,2010年中药遭遇了“二氧化硫(打磺)门”。记者穷追猛打,中药材及其饮片纷纷下架;业内人士叫苦不迭,称中药材含二氧化硫的问题出在源头上;没有监管标准,职能部门则无从下手。媒体称:中药“打磺”现象泛滥的背后,正折射我国缺乏相应标准及有效的检测监管,二氧化硫恐将成为中药界的“三聚氰胺”,威胁中医药这一“国粹”的生存根本。并拿“他山之石 韩国规定:药材二氧化硫含量每千克不超30毫克”来制定越来越严格的监管政策。中药不行,中医何用?中药与中医面临“打磺”的挑战。
2011年6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即将制定的中药材及其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限量标准,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11年9月9日,根据意见确定后正式发布执行。
为防止中药材粗加工过程中滥用或者过度使用硫磺熏蒸的问题,保证中药质量和安全有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订中药材及其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限量标准为:山药、牛膝、粉葛、甘遂、天冬、天麻、天花粉、白及、白芍、白术、党参等11种传统习用硫磺熏蒸的中药材及其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400毫克每公斤;其他中药材及其饮片的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150毫克每公斤。
国家药典委员会首席科学家钱忠直说,标准的制订参照了国际组织及国内食品添加剂限量规定,以及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单位的长期研究及监测数据。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使用硫磺熏蒸是一些中药材产地粗加工过程中的一种习用方法,目的在于防霉、防腐和干燥等。目前尚无简便易行且有效的替代方法。国家食药监局不提倡在中药材产地粗加工中采用硫磺熏蒸的方法,并将建议有关部门和引导相关单位研究建立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法。
中药“打磺”是否安全,与二氧化硫残留量有关,按照标准“打磺”或者直接加入亚硫酸盐的中药是安全的,企业也是安全的。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