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网络教育资源的评价
学习思考:你认为一个优秀的网络教育资源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特性?
网络资源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的可以充分共享的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各种信息资源的集合,其中与教育相关的资源称之为网络教育资源。就资源开发的目的性来看,网络教育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为教育目的开发的资源,如网络课程、网络课件、专题网站、资源库等,一类是为其它目的开发的但具有教育意义的资源。网络资源是决定网络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要素,是开展网络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一、网络教育资源评价的必要性
对网络教育资源的评价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从网络资源中筛选出网络教育资源;一是对网络教育资源的价值进行判断。其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通过对网络教育资源的评价,可以筛选、保存有价值的网络教育资源。
(2)通过对网络教育资源进行评价,可以优化网络教育资源结构,使网络教育资源的组织形式从无序到有序,方便用户检索。
(3)网络教学资源需遵循相应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而且在网络教学资源设计开发的每一个阶段需要经历“应用、评价、完成、再应用、再评价”的循环过程的,并根据评价的结果对原来的设计进行修改,以检验所设计开发的教育资源是否适于网络教学,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吸引着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教育资源的开发中。
二、网络教学资源评价的原则(1)学习性原则
网上学习的评价与传统学习的评价侧重点不同,网上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学习资源以及学习环境的评价,而传统学习的评价主要侧重于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忽略对学习资源的评价。因此,网络教学资源的评价一定要注重网络学习的特点,不能盲目模仿传统学习评价的标准和模式,可以通过参考国内外网络教学资源评价的相关资料,加上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根据我国现状来制定相应的网络教学资源的评价体系。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遵循科学的要求来制定网络教学资源评价过程(包括确定指标体系、编制评价方案和实施)的各个环节,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同时保证评价指标之间的独立性,尽量减少指标间的重叠,并且在评价活动中坚持科学的评价方法,遵循科学的教育理论和统计学方法,把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使评价能够反映网络学习的培养目标和学习规律,评价的结果能够客观、真实有效的反映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
(3)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网络课程的评价中,要尽量多搜集资料,以真实的资料为基础,尽量克服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和情感因素,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对评定结果进行综合量化的分析,再结合定性分析,在全面的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4)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网络教学资源评价在实施时的可操作性,具体而言是指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制定是否综合考虑了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空间等各种制约因素,是否符合实际,具体可行,是否选择了简便易行、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
学习思考:网络教学资源与一般的网络资源,如网络提供的生活娱乐资源有和本质的区别?
三、当前网络教育资源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对网络教育资源的评价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缺乏权威的专门网络教育资源鉴定机构;
②评价的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评估工作主要是人工进行的
③评价对象范围小。目前的教育资源评价对象主要集中在为教学目的而开发的课件、网络课程和专题教育网站等方面。这无疑缩小了网络教育资源的内涵
④评价形式单一,评价结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网路教育标准化组织
促进网络教育产业发展的最好方法是建立和推广应用一个网络教育标准,虽然目前段有统一的标稚。但是几个重要的标准化组织已经致力于建立一个主流技木支持的标准。这些组织是:
(1)AICC(Aviation Industry CBT( Computer-Based Training)Committee,航空工业计算饥辅助训练委员会)http://www.aicc.org
(2)IMS(Global LearningConsortium,全球学习联盟公司,http://www.imsproject.org)它是Instructional Management Systems(教学管理系统)的沿革,致力于推动并发展全球分布式学习为主要任务;
(3) IEEE/LTSC(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 Committee,国际电气工程师协会/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http://itsc.ieee.org
(4)ADL/SCORM(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 (ADL) Initiative,高级分布式学习机构),http://www.adlnet.org
(4)ISO/IEC JTC1/S36 成立于1999 年11 月,是一个以致力于“学习、教育、训练的信息科技”为目标的委员会,以“发展数字学习相关的国际标准”为任务(SC36 develops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areas of Learn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其目标为达成学习资源及工具的可再用性与互操作性,关注焦点则为现有标准与技术报告,并决定是否将其提升为国际标准。
五、国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简介 1、在线学习认证标准
在线学习认证标准(E-Learning Certification Standards)是由著名的教学设计与适用专业委员会建立的认证标准。这一认证标准从可用性、技术性和教学性三个方面对在线学习进行了评价,可用性共包括8个子项,技术性包括6个子项,教学性包括了18个子项。共计32个子项。这一标准的优点在于采用的是等级量表的形式,每个子项根据权重分为相应的等级,一般为2-5级,每个等级都有较为详细的描述,使评价者比较容易对号入座,较为容易进行等级判断,对评价对象的评价相对客观。并且突出网络资源的教学性的评价,占了32个子项的一半以上。翻译时将等级转换为得分,满分100分,取得60分即为认证合格。
2、虚拟学习环境的教育评价框架
虚拟学习环境的教育评价框架(A Framework for Pedagogical Evaluation of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是由英国Wales-Bangor大学(University of Wales-Bangor)的Sandy Britain和OlegLiber共同完成的。该报告从评价策略的角度介绍了两种不同的模型。一种是会话模型(conversation model),这个模型以Gordon Pask提出的会话理论为基础,把学习分为六个阶段:教师呈现/重新描述概念,学生呈现/重新描述概念,教师建造微观世界活动,学生进行活动,教师或系统对学生的活动给予反馈,学生依据反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修改。
 3、在线学习质量
在线学习质量(Quality On the Line)是由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和BlackBoard公司联合发布的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学习评价标准。这一标准包括体系结构、课程开发、教学/学习、课程结构、学生支持系统、教师支持系统、评价与评估系统这7个一级指标,又将这7个一级指标细化为24个必要的核心子指标项和21个非必要的可选子指标项,同时还提供了采用这一标准对六所学院的网络课程进行评价的案例研究。
4、数字学习框架
数字学习框架(A framework for E-learning)是George Washington大学副教授Badrul H.Khan等开发,他们认为,为了向学习者提供成功的网络学习经历,一个开放的,灵活的,分布式的e-learning环境,应包含8个维度:教学方法、技术、界面设计、评价、管理、资源支持、伦理道德和机构,每个一级维度包含几个二级维度。
5、数字学习课件认证
数字学习课件认证(E-Learning Courseware Certification)是由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ASTD)主持开发的对网上课件和多媒体课件认证的标准,己于2001年12月正式实施。这个标准主要从教学设计、用户接口、可用性和视听质量四个方面的多项指标进行评价。每一标准中有可选项和必选项,课件要通过认证,必须满足所有的必选项,教学设计方面包括目标、反馈、学生参与等内容,8个指标至少要满足6个才能通过认证,4个必备指标,2个可选项可用性方面包括界面使用、安装方便性、内容呈现三方面共11个指标,至少要满足8个指标,其中3个为必备指标,5个可选项;其它两个方面的标准,也至少要满足5个可选项。
六、我国网络课程评价的相关标准简介
学习活动:浏览下面的教育资源开发标准,资源的开发是教育技术专业的主要工作之一,你在以往的学习实践中或多或少地开发过一些网络教育资源,你是否也潜意识或有意识地遵循过这些开发资源标准?遵循资源开发标准有何价值?
1、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资源开发标准
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2月发布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资源开发标准(征求意见稿)》,这一标准没有专门提出网络课程的评价标准,只对网络学习资源、网络课件和网络课程提出了一些比较基本的要求,而无法形成系统的测试指标用于对网络课程的质量进行考察。
2、网络资源评估的东方模型
2000年,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年会暨清华永新杯网络课程和多媒体课件竞赛评审和颁奖大会期间,尝试提出了网络课程和课件的评估标准,并在评估实践中将之发展成网络资源开发与评估的东方(ORIENT)模型。其主旨是在保持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原有的教学功能基础上,注重发挥网络教育资源环境以及网络教与学的特长和优势,注重解决好开放和灵活、资源共享、交互参与和协作、环境营造、更新和教学模式创新这六方面的问题。
4、CELTS-22.1—网络课程评价规范
2001年12月,为推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的研究工作,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更名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专门成立了隶属于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之下的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委员会,进行标准化的制定工作,其中包含网络课程评价标准这一重要内容。2002年6月7日,正式发布了《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CELTS-22.1—网络课程评价规范》(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
此规范评价对象是作为最终产品或阶段性产品的网络课程,针对的是基于Web的课程(Web-Based Courses),是以Web作为主要传输途径而实现的网络课程,而不是以课堂教学或其它途径为主、以Web作为辅助工具实现的网络增强性课程(Web-EnhancedCourses)。主要从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界面设计和技术四个基本维度来评价网络课程的质量特性。每个维度下包含有具体的评价指标。课程内容维度有7条指标,用以评价了课程内容本身的质量及组织结构。教学设计维度有14条指标,衡量了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策略设计和测评方法设计。界面设计维度有9条指标,评价了影响网络课程的易用性的要素。技术维度有6条指标,评价了所采用技术的可靠性和适当性。
整个规范共包括了36条评价指标。对各个指标的约束性的描述,包括“必需”指标和“建议”指标。必需指标对于有效的网络课程而言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果一门网络课程在该指标上不合格,则可以认定整个课程不合格。建议指标在网络课程中有重要作用,但不是无法替代的。
4、网络课程/课件评测(认证)标准
2002年初教育部启动了“网络教育质量认证研究与实践”研究项目,其中有网络课程质量认证的研究,经过归纳总结、广泛讨论及修改与实验试用等三个阶段,形成了《网络课程课件评测(认证)标准》。这一标准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三层次模型”,即一种将教学软件整体质量特性分解各个不同的“质量特性、质量子特性和质量度量元”的三层次结构,最后将标准中的关键特性归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可用性、技术性、媒体特性和文档资料六大类。
七、网络教育资源的评价方法
总的来说,对网络教育资源的评价方法可以分为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研究述评
关于网络课程教学过程质量保证体系与认证标准的研究*)
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的研制
网络教育资源评价研究
开放教育网络课程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
评价研究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