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为什么反感清单这件事


我一直都是一个清单反对者,甚至一度看到有人在朋友圈里晒清单就很反感。

因为只要你细看,那些清单列项,大部分都是生活琐碎的事儿。

什么出门记得拿钥匙,要吃早饭,给老妈打电话,给花浇水,给狗倒狗粮。

你自己吃没吃早饭,要不要给你妈打电话,你自己心里没点ACD数么?

这还要清单提醒你么?

我在没有反感这种清单之前,也读了很多清单的书,比如《清单革命》,《为什么精英都是清单控》,曾经我极度迷恋列出20多个待办事项,然后哗哗哗打钩的感觉,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

后来我发现,其实这只是心里层面的自欺欺人,对于治疗拖延症可能有一点帮助,但是对于真正的管理自己,没太多用。

你那个不是列清单,你那个就是一个待办事项表。

甚至有些人列玩清单就以为做完了,还有一些人的待办事项,只是一个最粗浅的任务名字,比如完成王总布置的报告。

很多时间管理和任务管理的书里都告诉你,要分清楚什么任务的轻重缓急,说实话,很多任务,紧不紧急你自己比谁都清楚,你之所以还一个劲写下来,只是希望给自己消除焦虑。

有好几本清单的书都这么告诉我,写下来,你就不焦虑了~~

放屁~~

当我在待办事项列表里罗列出超过五个,我就开始焦虑,当我列出的事情超过15个,我会非常的烦躁,如果能写50个待办事项,我告诉你,我会斗志全无,生不如死。

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这个毛病,至少我有,就是写待办事项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怎么有那么多事儿要忙啊!感觉恨不得把一个月之后,三个月的,以及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完成的事都写上了。

这可能是人的一种贱病,就是喜欢填空,看到本子上有格子就喜欢填满,总觉得好像清单写的越长就越有成就感,好像自己多了不起一样。

滚!

你这是自我折磨你知道么?

我买过好多清单的小本子,类似便签纸的本子,然后每一个写完10页之后都恨不得丢掉。

后来我改成了完成了一页纸就撕掉它们,感觉好受了很多,但这依旧不能让我减少焦虑。

谁乐意还没上班,眼睛一睁开先给自己列出今天要做的20件事。换你,你会开心么?

我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反感清单这件事。

清单的制式化、被网友和作家们的滥用和误读,让我对这种破玩意好感全无,直到后来有一次我深度思考了才发现,原来我的焦虑的根本是时间有限,但任务无限。

减轻自己焦虑最好的方法,不是做清单,而是做一个更长时间维度的计划,比如周计划,或者月计划。

我们做事情,有时候要的不是开始,而是完成率。

人不是机器,我们都有情绪,一定会有精力不足的时候,也会有效率亢奋的时刻,你的清单帮助不了你,所以我们要先做的,是梳理和安排自己的任务,然后对标自己的时间区域,去做计划。

后来我开始使用日程本,每次我会先在右侧空白的部分写上本周我认为我最想做,以及最应该完成的事情。列完之后,我要把这些事情和左侧的每周时间去一一对应,左侧的每一天表格我都分成了上中下三行,代表上午、下午、晚上。

在时间等量的情况下,每个部分可做的事情都很有限,于是我会安插这些任务,并且考虑任务之间的互相影响和关联性,再调整。

比如,如果周二上单车课,那么周四就可以约拳击课,但如果周二因为开会上不了,周四练习完拳击课,一定会腰酸腿疼,那么把单车课安排在周五就不太合适,就需要调整到周六,那这样周六定的看电影的时间就需要从中午调整到上午。

有一些你安排不下的任务,你就会自动调整或者放在下周,未来的一些长远目标,在周计划里就会被压缩成阶段目标,比如减肥这种事,在周计划可能会变成,五天里有一天不吃,保持两次运动,减重目标是2公斤之类的。

我使用了这种方法之后,再回头看那些清单,就开始出现反感情绪。

因为大部分人使用的清单里,缺乏逻辑感,很多任务的罗列你也不知道是今天应该完成的?还是你短时间可以完成的。

对于一些焦虑症患者来说,把你脑子里的焦虑都写出来,的确可以缓解,但是如果都做成清单,它们又变成了嗷嗷待哺的孩子,一直在提醒你,你还有35个任务没有做,好像更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如果要用清单,要怎么用呢?

于是川叔思考之后想到了一句话,我认为清单不是完成,是流程。

以下的这些认知,川叔还没有经过自己的实践,但我想明白这件事之后,我想和你分享一下,顺便听听你的意见。

《清单革命》这本书里举了大量的例子,其实不是清单,而是流程操作手册。

所以如果我们普通人希望用清单管理自己的话,那么你的清单要避免琐碎化,它是分主题的,而且它应该是可复印的。

换句话说,它应该是类似从1-8的步骤图,而不是你每天吃没吃饭,喝不喝水的提醒清单。

普通人要怎么用好清单呢?

不妨从以下几个维度去思考一下:

  • 列出完成一件事需要的基本条件

  • 列出你的目标

  • 列出去做一件事你目前能想得到的环节

  • 对标实操结果

  • 找到调整方向,去调整

  • 再次按照清单去实操

这里川叔拿自己写作举个例子,常规的任务清单估计只会写上,完成微信推文,再次声明,你这个是任务提醒,这不是清单。

那么我理解的清单的样子应该是:

完成微信文章的清单

□ 文章提纲

□ 设定开始时间

□ 手机静音

□ 设定1个小时闹钟

□ 开始写作

□ 总结标题

□ 错别字检查

□ 排版

不知道你看明白了么?

川叔理解的清单,应该是这样一个操作手册,包括了你完成这件事的前置条件,你在里面的动作和行为,你的截止时间,需要的外部支持,以及流程步骤提醒,而不是傻乎乎的单点任务提示。

比如说,你希望写一篇微信推文,如果你连文章要写什么都不知道,你坐在那憋肯定是低效的,反之,如果这项你打了勾,你已经有了一个想法,那才能开始启动这个任务,而之后一定是更高效的。

至于后面的手机设置静音,保持免打扰状态,给自己设定闹钟,测试自己一个小时能写多少,从而完成高效写作,这些都是我的前置条件。

这篇文章,其实就是利用以上这个清单写下来的。

而且之后我可能还要测试一下,在家里写作低效,那么我是要在客厅写?还是需要避开狗的打扰,修订哪个前提条件会促进我。

这个小发现,我会实践一个小阶段,之后再和你分享我的实践心得。

最后小结一下,川叔认为的清单应该是一个流程操作手册,而不是单个任务,以及琐碎生活任务的提醒。

川叔列出来的清单原则是:

  • 列出完成一件事需要的基本条件

  • 列出你的目标

  • 列出去做一件事你目前能想得到的环节

  • 对标实操结果

  • 找到调整方向,去调整

  • 再次按照清单去实操

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待清单这回事,也希望听听你的意见以及你之前做清单的使用感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10个小习惯曾改变无数中国人的命运,很多人却不知道!
一工作就犯困,任务完不成,因为你不会精力管理
清单思维|改变我人生的成长工具
感觉身体被掏空了,三招教你如何恢复活力
晒手帐【Hi J-sun】 将梦想写在本上 把他带走
哪没有时间这回事 告别“想太多,做不到”的瞎忙综合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