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书法大会来了: 中国人太会了吧?

分子、原子、质子、层子、粒子,这些“子”,根本属性是圆吧?

子在宀里,为字。

屋子,是方的,字是什么形状呢?遇方则圆,天圆地方。

以中国哲学的这个理念来看,字,是圆的。方块字,要写好它,全套动作的关键其实是在画圆。

书画同源,说的是把字画出来,就是书法了。画的得法了,就是书法艺术了。怎么都画不圆的,心里骂一声“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Q先生一辈子才画过一次,没成功的原因是其功夫远未到家。

功夫、功力、功法。中国书法,与中国功夫“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而我对书法的定义更直接——它是纸上乾坤,墨中太极,砚里八卦,笔间阴阳。

对我说的这个最简单的理解,您去看看写书法的和练太极的,同理同步同韵同律同心同德。

1、发明汉字的民族,大智慧

文,是声音。

字,是对声音的记录。

文字,是说和写。

人类是先会发声,再会写字的。所以,“妈妈”同声。羊、牛如此,好多地方的人也这么叫。

妈:女+马。

字的音、形、意统一。这是“中国创造”。英文里的Mum,声音没问题,看到字形知道是妈妈,但是字义呢?两个MM,加个U,完了。

啥叫文化?

是人有嗓子想发声,有文了。把它记下来传播,录下来沟通,写下来交流,印出来上课……文化了。

妈、字、屋、房……中国人的汉字一有声音,二有形状,三有意义,大文化不?

怪不得中国人不管是啥都求个“思想意义”?连口头语都是“你啥意思?”“没什么意思,”“你这样可没意思了啊”呵呵。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意译:元始,亨通,利于雌马以柔顺坚持正道。

易经说啥呢?坤,就是妈。爸刚以直,妈柔以正。妈是家的“元始”,有妈就“亨”,无娘不“通”,不通则淤,淤则堵,堵则穷。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

妈是最后的防线,还是变革的引擎。

妈,仅仅作为文、字,就有字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其中的引申义最厉害,例如妈=女+马的引申义、女的引申义、马的引申义,中国人写这个字的时候,运用的是人类思维中最厉害的联想功能,并且是联想的串烧。

我和学生总这样讲,现在的人都聪明,但是怎么差别还那么大?毕业几年下来,差别立现,差哪呢?

勤劳。

说中国人的优秀在于两个特点,一是勤劳,二是智慧。老百姓说的就是能吃苦,脑瓜好使。有谁认真探讨过勤劳和智慧它们两个内在的关系吗?

因为勤劳所以智慧。越智慧的越勤劳。是吧?还没有完。这里的勤劳,就是干活,苦力吗?呵呵。

这样干能有多大智慧?把妈字拿来,解透,析完,弄明白,搞清楚,穷尽一生去认知和体验。然后出大力流大汗,流血牺牲奉献到底的去践行……这样的人才是这勤劳+智慧,才是真正的中国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才有的大智慧!

书画同源。

大智慧。智慧在这个“同”字上。

汉字最伟大的地方就在这里。妈,同啥?所有的中国人(现在的是差不点14亿人)从妈这个字的字义中,大家共“同”的字义在这个“马”字上。

当牛做马=相夫教子。(像牛一样的对爸,像马一样的对孩子)呵呵。

字中字。词中词。义中义。意上意。

咬文嚼字。妈,其实是个形声字。女形马声。但是,即使作为声旁,妈字的马积极主动的承担了这个字的主义。

也是这个既表声又表义的马字,统一(同)了7亿女人(妈=马)!

厉害不,我的国?这样的父母不伟大?这样的子女不孝顺?这样的家庭不和睦?这样的人民不团结?这样的国家不强大?这样的民族不复兴?这样的文化不昌盛?

勤劳的思考。

有个著名的雕塑《思想者》,是说思想者首先得坐下来,其次要托起下巴,再次要像石头一样稳当,呵呵。

中国人思想不用这么费事者,一字一词,一声一嗟,一笔一划,望文生义,说文解字……从小孩子学写字就启动了“全思考模式”。

思考、感想、体会、心得的解释、辨析和透视。

汉字,使中国人成为人类史上最烧脑的民族。中国人,就全是大思想家。

有人说非洲的国王,也就我们镇长的头脑,美国的总统也就我们市长的水平。也就这么一说,谁也没当真。

笑话人不如人。呵呵。应该说凡人类都智慧。但大智慧者,非中国人莫属。

2、以形传神:为什么书法是艺术?

广场舞,舞蹈的一种。不艺术但是有文化。归属于民间文化也叫大众文化。

剪纸,很艺术。尽管它也来自民间。区别?

艺术的,一般是小众的。

有一天广场舞大妈们人手一剪,一律贴窗花,那一定是剪纸艺术的末日。

但是,剪纸的几位大妈根据所剪所画所思所动弄出个舞蹈来,应该够艺术。

艺术,是少数人的。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所以捏面人的叫街头艺人,沾糖葫芦的叫卖糖葫芦的。呵呵。

会写字的人多得多的,但书法家就少不少。

写书法的人不少,但那作品是否很多的艺术?

同样,手机能拍照了,大家都是摄影师?从摄影师到摄影家,还有多少路要走?

即使是摄影家协会里开会,或者大家一起展览,那艺术那艺术水平的差别,不说高下立现,是参差不齐不?

在所有的艺术样式里,摄影被认为是最简单省事的。呵呵。其实呢?

拍什么怎么拍为什么拍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拍谁(5W1H),摆在摄影家面前的,和其他搞艺术的人,没区别。

为什么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必须要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时代背景等,因为包括摄影艺术大师在内,经历+阅历+学习+实践……就看谁的底儿厚,谁的心里苦,谁的感觉对,谁的积淀深……

写字是写字,书法是书法,书法艺术是书法艺术。

问题的焦点:什么是艺术?

王羲之,书圣,所书“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无论是谁,面对这部作品的时候,无不为之动容的是,其书 “天质自然,丰神盖代”。

丰神。

写字,写大字,大写字。

字里行间以意气风发,行文运笔以豪情奔放,提落错致以挥斥方遒,跃然纸上的是大写的人性,迭宕起伏的是坎坷的人生,行云流水般笔走龙蛇般大气滂沱般的,是书法者独到的生命体验、独特的审美倾向和独具的艺术慧眼。

欧、颜、柳、赵……凡艺术大师者,如此而已矣。

传神。

挥毫间银瓶乍迸,泼墨处金鼎作响。惊天地,泣鬼神,笔头苍劲;情正酣,气犹在,意在不舍;理以正,法以刚,功在千秋。

书法、绘画、音乐、诗歌者,概以此论。

以形传神。

舞蹈、雕刻、建筑、书法者,均以形体、动作、线条、形态之各异或解生活之韵,或作自然之说,或盘生命之旅,或诉情感之殇,托物言志者,借景抒情者,以形传神者,大都为同一之目的:尚意。

王羲之7岁练字,墨水曾染透一池春水。最后练到“入木三分”之神来之笔。将锲而不舍的人类精神诉诸笔端,运笔行书间饱蘸生命之不朽,追求之崇高,带来鼓舞和鞭策,产生共鸣与通感,精神不死,灵魂万岁!

一笔一划,素纸重墨,最简单的工具和材料,书法大家手下诞生的,是令人心灵震撼的、让人叹为观止的、使人美不胜收的艺术瑰宝。

化腐朽为神奇。

同样的工具、同样的文章段落、同样的技法要领,但是在大师那里,力透纸背的鬼斧神工,入木三分的巧夺天工,在一般中突破个别,在简单中超越复杂,在平凡里创造伟大,于无声处听惊雷,令人拍案称奇——字如其人,神来之笔。

3、中锋取质:为什么我们创作不出古代名篇?

写诗歌的,回不到唐朝。作小说的,很难出世界名著。眼下许多自诩书法大师的,能达到欧、颜、柳、赵的高度?这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令很多人非常烦恼呵呵。是什么耽误了人家成名成家呢?(啥火都上的人,越多了些呵呵)

天圆地方。

以我们今人的知识,地球也是圆的。但是古人说它是方的也没错。即使在今天,地球是圆的不假,但是属于你的领土是方的不?你要想走圆了,得持多方国的护照不?而您到地球的某一地方,是“地方”不?呵呵

是的,全是圆,全是圆的。从生命大分子到浩淼宇宙。所以《易经》有“至大无外,至小无内”之论。

论的啥?啥东西大到外太空,小到原子质子层子夸克?

太极。太极是个圆。

文章写到最好,书法写到最后,唱歌唱到最佳,到了太极。

“最”,就是看圆不圆?

最圆的文章,其实只有一篇。最好的书法、最好听的歌曲,如是。

模仿无以乱真,后人无法超越。文章要有始有终,圆;书法要遒劲有力,其实要求的更是圆润;唱歌要高亢嘹亮,但润嗓是前提,滚音是关键。

有人强调历史,强调古代特定的历史环境。这个不对。如果您在今天做不出“太极”级的作品,穿越回去也是白扯。

例如书法的四大流派,为什么我们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弄不出第五种?

例如我现正在写文章,怎么开头结尾、怎么布局谋篇、怎么起承转合,其实是暗中有个东西在指挥着,就像我们芸芸众生被冥冥之中的神一样的存在制约着一样是吧?

神一样的,是太极。是太极里边的八卦,控制了我们的全部神经甚至末梢呵呵。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字一太极。

例如房子的“房”字。起笔第一卦为乾,落笔为第八卦坤。要把字写好,其实是要上天入地的毅力勇气+笔法技法,其实就是我强调的在画圆。

汉字,是方块字。但是要写好它,不能方着写。就像我们住的房子,看上去怎么都是方的,但是人在房子的任何一个位置都是圆的辐射。

圆,最大好处,是摩擦系数最小,八个卦在太极圈里可以高速运行,不刮不碰,不违章不限行,不交罚单,不出事故。呵呵

因为摩擦系数最小,可以有机整合、分解、兼容……游刃有余,心游万仞,登山则情高于山,下海则情深于海呵呵,又回到咱们说的文章上了。

因为摩擦系数最小,产生了人们常说的创作上的快感,“写顺了”直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写作中,卡壳了,不对了,满拧了,那一定是太极某一卦出了问题。

开头是乾,结尾是坤,润笔是兑,立意是离,修辞是巽,谋篇是坎,转合是震,笔法是艮。

全是针对着的冥冥之中的机理(逻辑),都是进行中的必须调整的走向(规律)。所谓“一发而不可收”,就是这么来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写着写着,自己都跟着跑了,不知要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托尔斯泰的读者们质问安娜之死,但实际上也不想让安娜死的、忠实于创作本真的、托翁的安娜必须死。所以,人家是大师,作品是太极,后人无法企及。

结论,最圆的创作是巅峰。摩擦系数最小的作品,是唯一,没有之一;是第一,并且无法超越。

一个太极,完成了。闭环了, 闭合了,终极结者了。已经太极了,别人别想了。

如果有谁还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再举一例,您让王羲之王老师再写一遍“兰亭序”呵呵。

不是要折腾人家王先生,是这里面的道理很重要,写10遍,10个样,但只有一篇是太极。或者写100篇,也什么都不是。

发展到今天,用电脑模仿“兰亭序”到以假乱真,也是徒劳,因为你无法做到天衣无缝(太极)。

中国书法最具有国风民运的,还不是我现在说的太极,而是“中锋取质”。

圆,太极、八卦运行之原理,也是书法(所有艺术形式)的本理。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做到这个地步的,才是创作(其它是模仿)。

在这个地步上做到太极的,是名篇名家。天圆地方。地,是作品。天,是那作品的神来之笔。圆,是作品成功的前提。方,则是那成功的关键。圆心,才是太极。

正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诗歌、戏剧等,要有主题:构思要巧,立意要深。

就说书法的主题,一个字的间架结构,是构思(布局),这个字的字义,就是立意(谋篇)。

例如“佛”字。汉字是方块字。方块字要写圆了,得找圆心。找到圆心还不够,要行中锋,因为汉字是方块字。

就像踢足球在方场地前中后锋的配置一样,就像我们每个人的心脏在身体中间一样,就像我们做事情做到半道一样,是“取质”的关键。

中锋取质。致中和。

举凡欧、颜、柳、赵其功力的意义,笔法,字法,章法,墨法其技法的价值,正、草、隶、篆、行其形体的精髓……中和者致胜。

诚如球在中场,棋在汉界,心在身中,书以正法。

书法能够成为艺术,艺在中和,术在中锋。上攻伐谋,工于心计。

即使是颠的发傻、傻得可爱的艺术大师,但是在作品面前则是城府、思虑、愁绪、情殇的系统集成。

如果说中锋运笔只是一个书法的核心技术,那么在书写每个字、每一篇的时候,他必须要处理好的软、硬件接驳的要领“圆”和“劲”,圆润刚劲的恰到好处,就是所谓的中锋取质,也就是上了中和的境界之上了。

万豪齐力,中锋取质。

中国书法的艺术性、魅力、神韵、磁性……就全在这里了。

4、书同文:也说书法的未来

如今,我们正在做的是市场经济。尽管很努力,人家还是不承认这个市场及其地位。

承不承认是一回事。实际上是不是是另一回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之所以要市场,是因为它的刺激属性。刺激也叫激励、也叫鼓舞,也叫奋斗,还叫希望。

激发起亿万人民群众的三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最基本的赚钱养家富裕的生命本能里进行调度,没毛病。

王羲之的“兰亭序”值好多钱啊。但要修炼到人家王老师那境界,就不是多少钱的事儿了吧?

是的,眼下中国人们种种的不习惯、看不惯,许多的不适应、想不通的,大都出在这个问题上了。

一句话,钱闹的。

两句话,钱,也要辩证的看。

同样的辩证法,例如电脑打字和书法。如今年青人都用电脑打字,书法这样的好玩意,会不会失传?

用功夫参书法,用软笔写硬字,用心思练苦力,为了啥?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帝王将相、豪杰侠士和平民百姓,流连忘返,沉醉其间,为之倾倒的是什么?

两个字:怡情。

书法所用之字,音形义统一,魅力于其间回味无穷;书法所书之文,情与义同一,神韵在其中摄人心魄。

法于毫末,洋洋洒洒之时中和在上;中锋取质,收放自如之处阴阳互生。

为情所困,故书法之。

情何所困?

快节奏者、碎片化者、物欲狂者、技术迷者、情之荒者、爱之盲者……

所困何情?

人类作为群体动物并自然属性在高科技发展中,必然的人性复归诉求:天地人,这三才的排列组合在新时代和还将更新的新时代的归宿!

回到起点。同心圆。太极。

由此想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其最大的历史功绩。大一统,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体制。

我要问的是,一,是什么?答:文化。

统一中国的,不是秦始皇,是中国文化。

“书同文”,不是技术处理,而是科学发展理念。

一。

道生一。

这个生一的生,是大文化。

生一,在零中生一,勇气和胆识!

生一,自动生成,科学和技术!

生,就是发展;

生一,就是科学发展。

写字,是文化。

书法,是艺术。

书法艺术,是文化艺术(艺术文化)。

以全人类全精神的泛人情为书(为诉为泣为说为用为真善美),以中庸之道中和之律为法(为技为书为笔为豪为墨为砚为高精尖),外国人写字,中国人书法。

生生不息。

自强不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今书法执笔用锋之“中”“侧”“藏”“露”之争
【书法诀窍】《笔法解密图》让笔法不再神秘!
中锋是功底,侧锋才是艺术!
辨倚与依
妈呀,这字卖300万?那我的也行!
历代名家中锋用笔高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