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针疗法可以治疗哪些精神疾病?

文章摘要:1、概述电针疗法用于治疗精神疾病有40余年的历史。大约随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针灸麻醉的问世,电针疗法在临床各科逐渐开展起来,精神科开展电针治疗,其走上科学研究轨道也就是二三十年时间。这种疗法是中西医结合

1、概述电针疗法用于治疗精神疾病有40余年的历史。大约随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针灸麻醉的问世,电针疗法在临床各科逐渐开展起来,精神科开展电针治疗,其走上科学研究轨道也就是二三十年时间。这种疗法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通过几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在电针治疗抑郁症方面取得了满意疗效,并在此启发下,逐步扩大了治疗适应症,获得了一定疗效。2、中医学原理针灸治疗精神疾病,主要根据脏腑相关理论多选取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的腧穴。督脉为诸阳之会,总督人身诸阳;任为阴脉之海,总任一身诸阴。故次,任督二脉之穴也为主要选穴经脉,通调督阳为治疗大法。足太阴脾经、手足少阳经的经穴和部份经外奇穴亦常常被选用。另外根据临床情况,辩证选穴,灵活选用。3、神经生理学、化学基础及针刺影响电针能够治疗各种精神疾病的关键在于能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当脉冲电刺激穴位附近的神经时,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经过神经突触和突触传递,兴奋由一个神经元传向另一个神经元,最后传到中枢去发挥直接或间接治理作用。电针治疗与传入纤维的关系看,有髓纤维传导冲动明显比无髓纤维要快。从神经突触角度讲,穴位电刺激越强,被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越多,在突触后越容易产生动作电位,电针效果就越好;刺激频率相当于使被兴奋神经纤维在所支配神经细胞膜上产生刺激时间总和效应,产生动作电位,使电针疗效增加。另外,突触的可塑性也是电针疗法产生疗效的一个物质基础。通过穴位和非穴位刺激对脑电图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针刺对于脑电图的影响具有针对性和泛化性。由此推测这主要是通过脑干网状结构来发挥作用的。之后的研究还发现,刺激穴位主要是对中枢功能的调整作用,在中枢功能平衡失调的情况下是最为有效的。动物实验证明,当针刺产生明显镇痛作用时,动物全脑或丘脑、脑干的5-HTAA含量均明显升高,当针刺无效时则无此变化。降低5-HT功能后,针刺镇痛效应明显降低,而且降低程度与5-HT减少程度有显著相关关系。电针可使NE的合成与利用率增加,但利用速度大于合成速度,可使脑内含量下降22%,间脑可下降40%。电针使脑内NE含量减少5-HT增加,也正是治疗躁狂症的药理学作用。动物实验还发现,针刺可使大脑皮层、丘脑和尾核中Ach含量明显下降,明显提高脑啡肽的含量,特别是亮啡肽。电针刺激还可减少小鼠的自主活动,增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4、治疗抑郁症抑郁症应该是电针治疗精神疾病研究取得肯定疗效的一种疾病,是目前电针治疗精神疾病研究相对较多、较为系统的一种疾病。以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安定医院等10所精神病专科医院组成的研究协作组历时10余年的研究,最终研制出程控电针治疗仪即智能电针治疗仪(ZCEA型)。使电针治疗精神疾病更加科学,提高了疗效,同时使病人更加舒适。(1)电针治疗仪与参数G6805型及WQ-6F型电针治疗仪,参数:频率2Hz;疏密波型;电量6V(以病人感到舒适为宜)。智能电针治疗仪(ZCEA型),参数:选择4组不同刺激参数,时间分别为10、10、10、15分钟,共计45分钟;以正弦波为调制波;频率分别为12、10、8、6Hz,基波1频率为250Hz,基波2频率为750Hz;电量为3-10V(以病人感到舒适为宜)。选穴:百会、印堂。百会穴针尖方向前方斜刺5-8分,后者向上斜刺5-8分。每日一次,每次45分钟,每周6次,6周为一个疗程。有效病例可酌情进行第2疗程,以巩固提高疗效。禁忌:晕针者、兴奋状态者、严重心功能代偿不全者、穴位局部感染者。(2)机理探讨很多研究证实,电针对中枢NE的功能、5-HT的摄取和突出后受体都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通过测定24小时尿中MHPG·SO4排出量的方法研究,电针治疗可使其升高,电针的疗效显著优于阿米替林,提示电针的治疗作用可能通过促进中枢NA的代谢来实现。通过DST和TRH-ST测定研究表明,电针治疗的疗效对治疗前DST阳性或阴性的抑郁症病人没有选择性;TRH-ST异常的抑郁症病人对电针治疗的反应较差,提示我们在治疗前做相应检查是必要的。实验表明,电针治疗使鼠脑皮层β受体特异性结核数降低15%,密度减低41%,对5-HT2受体无明显作用。由于HPA轴的功能主要受中枢NE和Ach的调节,HPT轴的功能则较多的收中枢5-HT的调节,因此电针对HPA轴的功能紊乱和HPT轴的功能紊乱的抑郁症病人的疗效,可能跟电针对中枢神经系统NE、Ach和5-HT的影响作用有关。通过外周淋巴细胞β受体功能状态的研究和血小板3H-Paroxetin结合位点的研究,电针能够上述二者功能状态的恢复。(3)研究进展近十年来人们对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机理、疗效等的研究乐此不疲,试图找到最佳答案。在作用机理研究方面,研究角度越来越多,取得一定成绩。在疗效研究方面,大多数都认为,电针治疗抑郁障碍可以取得与西药抗抑郁剂相似的疗效,且具有副作用少,安全性高,易被患者接受等优势,但临床研究中大样本的严格执行随机对照盲法原则的数量较少。然而,都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2001年韩毳、李学武等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电针百会、三阴交穴发现,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阳性神经元显著减少,形态以空泡为主。电针对其有明显改善作用。认为电针对海马BDNF的保护作用,是电针对抗慢性应激引起大鼠抑郁的机制之一。2002年邱艳明、时宇静等运用电针针刺抑郁模型大鼠印堂、百会穴,应用韩氏电针仪簇形波,频率10Hz,强度使动物不挣扎嘶叫保持安静,20min/d针刺获得性无助大鼠的印堂、百会穴,连续治疗4d后取大鼠下丘脑、海马及前额叶皮层。结果显示:电针印堂、百会穴后,增加了获得性无助大鼠下丘脑5-羟色胺(5-HT)、降低下丘脑5-羟吲哚乙酸(5-HIAA);说明电针印堂、百会穴对抑郁症的调节机制可能与影响下丘脑内5-HT和5-HIAA的代谢有关。孙华、张有志等研究电针“百会”“足三里”穴对抑郁症的调节作用时发现:(1)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5-HT2受体的Bmax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1),电针可增加其Bmax值。(2)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5-HT2受体的Bmax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电针可降低其Bmax值;抑郁模型大鼠5-HT2受体的Kd也高于正常组(P.05),电针治疗后Kd值也有所下降。说明5-HT受体功能不平衡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电针“百会”“足三里”穴有明显的调节作用。2003年沈鲁平等研究发现,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的Gai、Gaq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Gao蛋白含量(吸光度)高于正常大鼠;阿米替林可使其降低至正常水平,而电针各组未见有明显降低作用。认为阿米替林可能通过调节Gao表达来发挥抗抑郁作用,电针百会印堂穴的抗抑郁机制可能与阿米替林不同,与3种G蛋白亚型的表达无关。2004年黄泳等,运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技术研究发现,头电针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左右两侧额叶、右侧扣带回和左侧尾核葡萄糖代谢均有显著升高;氟西汀治疗对患者左右两侧额叶、扣带回和尾核葡萄糖代谢都有显著的升高。认为头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机理与其提高脑区葡萄糖代谢有一定关系。2005年李海燕、周东丰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血小板膜和血小板质蛋白激酶C(PKC)的含量均有降低。氟西汀治疗后经典PKC含量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非经典PKC和新PKC的含量则出现升高的趋势。电针和针刺治疗后经典PKC的含量呈升高的趋势,新PKC和非经典PKC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有磷脂酰肌醇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电针和氟西汀对血小板膜和血小板质不同亚型的PKC含量变化的影响不同,提示电针治疗抑郁症的受体后机制不同于氟西汀。李文迅等通过MRI成像技术,证实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的脑形态结构有影响,提示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显著疗效,可能与电针作用于抑郁症患者脑部组织并影响了其相关组织的功能有关。但本实验体现的是好坏参半的结果,提示以大鼠为对象来研究针刺机理,必须注意人与大鼠的种属差异和受试主体的精神心理作用对实验指标乃至实验结论的影响。时宇静等电针百会、印堂穴治疗抑郁状态大鼠,计算其舔吻次数和跨骑次数、测定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的含量,结果提示电针可以改善大鼠抑郁状态下性行为,电针可能是通过调节T水平改善性功能。2006年韩毳、李晓泓等观察电针“百会”、“三阴交”穴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结果电针治疗组以上指标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而接近正常值,说明对亢进的HPA轴功能的调整作用是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机制之一。卢峻等通过对慢性多种应激程序建立的大鼠抑郁症模型的皮质、下丘脑、海马p-CREB表达研究发现,在上述相应脑区,抑郁症模型大鼠p-CREB表达降低,电针能缓解模型大鼠抑郁症状,提高大鼠皮质和海马p-CREB表达水平。提示电针能够对抗抑郁症引起的p-CREB表达降低。卢峻等给大鼠施行3周慢性多种应激程序建立抑郁症模型然后进行电针治疗,电针频率2Hz,取“百会”“印堂”穴。发现电针能改善抑郁模型大鼠性行为。并且认为电针提高大鼠阴茎组织环磷酸鸟苷(cGMP)浓度,可能是其改善抑郁状态下性行为的机制之一。吴爱群为探讨电针足三里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多内脏器官损伤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电针足三里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抑郁症大鼠多器官损伤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电针的刺激效应,调节了神经通路,并促进了周围器官的5-HT合成有关。王秀芬等,观察电针完谷、太冲与舍曲林药物组对照治疗抑郁症比较研究,发现抑郁症与甲状腺激素有相关性,电针穴位完骨、太冲对抑郁症患者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浓度的影响是状态依赖性的,即随着电针疗效的出现其血浆浓度逐渐恢复正常,对抑郁症患者血清FT3、FT4、TSH浓度有调节作用,电针疗法与舍曲林疗效相当,但电针治疗组副反应小。2008年陆汎等通过电针“百会”“印堂“足三里”“丰隆”穴,发现电针组大鼠行为学得分、糖水消耗及体重增长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血浆COR浓度明显降低,且接近正常,并能有效地逆转抑郁大鼠海马PKA、PKC的阳性表达数量。电针可调节HPAA的功能指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海马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相关酶的功能而实现的。宋煜青、周东丰等研究电针与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对中枢神经系统信号传导通路G蛋白的作用,结果发现郁症患者治疗前Gai、Gaq含量均大于正常对照(P=0.001,P:0.000),Gas含量与正常对照无差异(P:0.723)。氟西汀、电针和安慰剂治疗不能改变抑郁症的G出,GQq的高水平状态。三种治疗对GQq蛋白的亚型的含量没有影响。认为抑郁症患者的G蛋白存在异常,G出和GQq高水平状态可能是抑郁症的特征性指标,而非状态性指标。2002年韩毳、罗和春等通过电针百会、印堂穴与麦普替林对照治疗抑郁症,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值、总体疗效显示两组治疗后差异无显著性,中医症状积分显示电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浆皮质醇(CORT)、内皮素(ET-1)含量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且基本恢复正常,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电针疗法治疗抑郁症有与四环类抗抑郁药麦普替林相同的临床疗效,而且副作用小,对中医症状的改善优于麦普替林。康波、张平根等比较电针与阿米替林对抑郁症的疗效,发现显效时间对照组早于电针组;副反应对照组较电针组明显,特别是心电图改变。结论:电针与阿米替林对抑郁症均有较好疗效,且两者间无显著差异,电针还适合于治疗老年或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抑郁症患者。2004年孙兆庆等,氟西汀合并电针与单用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副反应及对社会功能康复的比较研究,认为氟西汀合并电针组疗效好、副反应少,对社会功能康复有一定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治疗方法。2004年陈心智等研究发现,电针健脑安神法治疗中风后抑郁与盐酸氟西汀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认为电针健脑安神法治疗PSD疗效较好。2005年赵志国等电针穴位完骨、太冲与口服25-75mg舍曲林药物组比较,结果治疗后第1周末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2、8周末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电针穴位完骨、太冲治疗抑郁症疗效与舍曲林疗效相当,且起效时间早。王秀芬等运用电针穴位完骨、太冲比较与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远期疗效,结论电提示,针穴位完骨、太冲治疗抑郁症疗效与舍曲林疗效相当,但远期疗效优于舍曲林,复发率低。江红等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卒中量表(CSS)及Barthel指数量表(BI指数)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对75例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结果发现电针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具有起效时间快、疗效佳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认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项春雁等对9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组,试验组听中医五行音乐并加用音乐电针治疗,对照组只听中医五行音乐。结果两组治疗后抑郁状态厦功能状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治疗后的各项测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电针不是改善患者抑郁状态的绝对手段,而中医五行音乐对于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状态有较好的效果。潘燕等,对住院脑卒中患者给予电针灸百会穴、风府穴、风池穴、印堂穴治疗,经过比较研究发现,电针灸治疗可以加快抑郁状态的恢复,并进一步促神经功能的恢复。刘兰英等,通过观察电针督脉经穴为主结合SSRI类药物治疗抑郁症对HAMD量表各症状群改善的差异及与治疗时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电针督脉经穴为主结合SSRI类药物可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各症状群,且此疗效可以保持到治疗6周后,认为电针的及早介入对该病治疗无疑起到积极的作用。娄渊敏、郭雅明等历时4年观察63例住院治疗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结果发现电针联合小剂量马普替林治疗可以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而轻,能减少抗抑郁药物使用。2007年沈莉等研究发现电针配合认知疗法治疗抑郁症具有良好的疗效。董建萍等,对108例PSD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透穴组(38例)、非透穴组(36例)和西药组(34例)。电针透穴组选用悬颅透悬厘、脑户透强间、头临泣透阳白等穴;非透穴组选用百会、印堂、四神聪等穴;西药组采用氟西汀口服。治疗28天后显示头部电针透穴疗法能明显提高病人血浆中5-HT含量,治疗PSD的疗效明显优于非透穴组和西药组。2008年白伟杰等研究发现电针颞三针配合口服赛乐特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段冬梅等电针百会、印堂为主,经过对照研究,发现电针能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减轻百优解的不良反应,针药结合治疗轻、中度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5、治疗精神分裂症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根据辨证分型以及癫狂虚实理论循经取穴,取穴以督脉为主加以对症取穴,配以经验取穴。在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章节已介绍了取穴,但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多样性,其症状取穴难以固定,经验穴也更加多样化,因此,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穴位就比较复杂而且往往很难固定模式。从70年代至今的实验研究以及临床观察与研究,均认为电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作用是肯定的,但在临床中却难以单纯以电针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而且多数临床观察与研究更加肯定电针合并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方法。1992年,罗和春等对之前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之前研究设计了单用电针与抗精神病要疗效对比观察,单用电针与电针合并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对比观察等等,取得了很多收获。上海市精神病院以G7401型电针治疗仪与氯丙嗪治疗对照观察,发现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江苏省研究发现电针联合少量安适剂组较单纯电针或氯丙嗪组疗效高,半数以上未定型精神分裂症效果好,青春性、偏执型辞次之,电刺激要强(以不达到全身抽搐为宜)。上海精神病院还观察到,四岸镇合并小剂量冬眠灵对各类重型精神病都有一定效果,有效率达到61.2%,显效率52.9%。1989年刘建伟、周金云单独运用电针治疗的87例精神分裂症病人,显效率为47.12%,有效率达.55.7%,认为电针治疗精神分裂症确实有一定的疗效,可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方法之一;还提出电针治疗对兴奋躁动、木僵违拗、思维障碍、行为障碍及睡眠障碍等见效快一些;对焦虑紧张、情感障碍、幻觉妄想等疗效较慢;对淡漠退缩等症状则基本无效;还提出病程的长短与电针治疗的疗效有一定的关系,起病急、病程短则治疗效果好。1992年之后的研究多在原研究方法上重复,但也都不同程度的说明了电针的疗效。1994年张本、孟素荣运用智能电针仪6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对照观察,临床有效率42.11%,优于对照组,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精神病症状进行的动态评价以及甲状腺素和雄激素检查,均有显著性差,说明具有良好疗。冯秀芹、刘炎革采用电针治疗仪取穴头部晕听区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患者34例,总有效率为85.29%,显效率为64.71%。BPRS量表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研究提出头皮区电针对年体弱、伴有躯体疾病患者及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幻听严重患者有较好疗效。1996年舒德海、周桂芝运用头皮电针合并小剂量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提出有一定疗效,对阳性症状的疗效优于阴性症状。张本等对10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组给予智能电针仪(CCEA)治疗,临床显效率达40.35%,优于对照组。采用BPRS、SANS、SAPS三个量表进行动态评价,分值显著低于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CCEA组疗后促甲状腺素(TSH)非常显著地低于疗前,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CCEA组中卵泡刺激素(PSH)水平疗后显著地低于疗前,而对照组FSH水平疗前疗后无显著性差异。由于精神疾病的严重度可能与TSH、FSH的水平相关,因此推测,CCEA治疗可能是通过促进TSH、FSH水平的下降从而促进该病的好转。2000年崔桂梅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氯丙嗪合并电针组(电针组)和单用氯丙嗪(对照组)治疗,6周后显示,氯丙嗪合并电针与单用氯丙嗪组疗效相当,但副作用较少,患者依从性强。2003年杨世平、郭雅明等用电针治疗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随机分组盲法对照研究发现,治疗前后在BPRS量表对比差异有显著性,其在SANS量表中情感平淡或迟钝因子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认为头部电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是有效的,尤其对情感平淡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2005年王萍、王新法等对75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予利培酮合用电针及单用利培酮治疗,研究显示电针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少。2006年黄大弘、权英顺等对40例用少量的氯氮平结合电针治疗与40例单纯氯氮平治疗进行了比较,认为疗效基本相同,但氯氮平结合电针治疗组其氯氮平剂量低,副反应少而轻。李光海、胡银虎等,历时3年余,观察106例患者,在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精神分裂症的顽固性幻听患者采用晕听区电针的治疗方法,并同单纯常规药物治疗进行对照研究,发现合并电针组疗效优,且对思维鸣响有更好的疗效。潘惠萍、段跃水等采用G6805-Ⅲ型多功能电针治疗仪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电针组疗效较好,合并药量小,仅为150Mg/天,而氯氮平组药量为350mg/天。2008年陈凯、李冬琴等将以阴性症状为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给予电针合并阿立哌唑治疗(研究组)和单用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治疗12周,采用PANSS、TESS量表进行评价,认为电针合并阿立哌唑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起效快,安全性高。许富春等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采用电针治疗,并与舒必利静脉注射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电针治疗总体疗效与舒必利相当(但可能与开始舒必利用量低有关),且不良反应更小而安全;认为电针合并舒必利治疗阴性症状具有协同治疗作用。主要参考文献:实用临床精神病学,科学出版社出版,2009中医中药治疗一定遵医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现状
近五年以针灸为主 埋线疗法 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针刺治疗研究进展
通督调神"针刺法干预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并探
本神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