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根权品评书谱第82讲 《授书论》行臻会美

一、原文

將反其速,行臻會美之方。專溺于遲,終爽絕倫之妙。能速不速,所謂淹留。因遲就遲,詎名賞會!非夫心閑手敏,難以兼通者焉。

二、注释

将反其速:运笔书写能迅速运笔,但却不迅速运笔,掌握了“迅速”和“劲疾”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以后,再返回来练习“迟重”和“淹留”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反”与“返”通用。

行臻会美:运笔能够很好地表达书写情感和书写意境。“臻”,达到。“会”,汇集。

专溺于迟:片面地追求运笔的迟缓,只练习“迟重”和“淹留”两种运笔书速度写形式。

④爽:背离,失去。

因迟就迟:因为不重视“迅”和“劲疾”两种运笔速度书写练习,运笔时不能“迅速”,就片面地强调并追求“迟重”和“淹留”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就”,趋向,追求。

⑥讵名赏会:怎么能叫做赏会呢?不是赏会。“讵”,岂,表示反问。

⑦心闲手敏:对运笔用意的理解掌握娴熟深透,运笔时运笔的速度把握很好,笔意到位。“闲”,通“娴”。

三、译文

上一章讲到了书法艺术中运笔速度书写形式的练习,其科学的练习方法是先慢后快,逐一掌握。即先练“淹留”,次练“迟重”,再练“劲疾”,最后练“迅速”。书法艺术中的运笔速度书写练习绝不是一次或一轮练习就能够掌握的,需要多次练习,反复练习,才能够熟练掌握。第二轮练习时,应该和第一轮练习有所不同,应该倒转过来,由快到慢,逐一练习。即先练“迅速”,次练“劲疾”,再练“迟重”,最后练“淹留”。下一轮练习时再倒过去练习。这样的练习方法,才是熟练掌握运笔速度书写形式的好方法。“迟重”和“淹留”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虽然是“赏会”的主要运笔速度书写形式,但只强调这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的重要性而忽视另外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的重要性,只练习这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而不练习另外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甚或只练习其中一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而不练习另外几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如此的偏废,最终是达不到运笔书写的妍美与绝妙的。掌握了“迅速”和“劲疾”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能够快速运笔书写后,对于“淹留”运笔速度书写形式的掌握才算是真正的掌握。只练习“迟重”和“淹留”两种运速度笔书写形式而不练习“劲疾”和“迅速”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只运用这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而不运用其它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怎么能称之为运笔书写的赏心会意呢?如果做不到对“速”“劲”“迟”“留”四种不同速度运笔书写形式的深透理解和熟练掌握,那么就难以做到书法艺术创作中运笔速度书写形式变化的综合运用。

四、品评

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句。“将”,又,且。“反”,转向,翻过来。“将反其速”,能迅速运笔书写,但却不迅速运笔书写。掌握了“迅速”和“劲疾”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后,再返回来练习“迟重”和“淹留”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行”,运笔的动作行为。“会”,赏会,即书写情感和书写意境的表达表现。“美”,美妙,好。“方”,方法。这一章是上一章内容的继续,上一章提出了运笔速度书写形式的科学练习方法,即对“速”“劲”“迟”“留”四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练习时,由慢到快,先慢后快,逐一练习掌握。“将反其速”,指的是对“速” “劲” “迟”“留”四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完成了一轮练习后,进行第二轮练习时,应将第一轮练习时四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的练习先后顺序倒过来,即先练“迅速”,次练“劲疾”,再练“迟重”,最后练“淹留”。第三轮练习时再倒过来。如此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反复练习。每反复一次,运笔书写就娴熟一次。孙过庭认为,这样的练习方法才是熟练掌握运笔速度书写形式,并能够通过运笔书写速度的变化充分表达表现书写情感和书写意境的好方法。这句话的意思是:上一章讲到了书法艺术中运笔速度书写形式的练习,其科学的练习方法是先慢后快,逐一掌握。即先练“淹留”,次练“迟重”,再练“劲疾”,最后练“迅速”。书法艺术中的运笔速度书写练习绝不是一次或一轮练习就能够掌握的,需要多次练习,反复练习,才能够熟练掌握。第二轮练习时,应该和第一轮练习有所不同,应该倒转过来,由快到慢,逐一练习。即先练“迅速”,次练“劲疾”,再练“迟重”,最后练“淹留”。下一轮练习时再倒过去练习。这样的练习方法,才是熟练掌握运笔速度书写形式的好方法。

专溺于迟,终爽绝伦之妙”句。“溺”,沉迷不悟,过分。“迟”,慢速运笔书写。这里所指的慢速运笔书写,可以是“淹留”一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也可以是“迟重”和“淹留”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爽”,违背,差失。“终”,终归,到底。“绝伦”,独一无二,最好。“妙”,最佳。“专溺于迟”有一个背景前提,就是上一章中所说的“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要使运笔书写达到“绝伦之妙”,必须是“速”“劲”“迟”“留”四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综合运用,任何一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的偏废都是不行的。“专溺于迟”就是偏废“劲” “速”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只练习“迟”“留”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偏废了“劲”“速”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就失去了“超逸之机”,没有了“超逸之机”也就达不到“赏会之致”。这句话的意思是:“迟重”和“淹留”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虽然是“赏会”的主要运笔速度书写形式,但只强调这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的重要性而忽视另外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的重要性,只练习这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而不练习另外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甚或只练习其中一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而不练习另外几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如此的偏废,最终是达不到运笔书写的妍美与绝妙的。

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句。这句话是对“淹留”运笔速度书写形式的深层次解读。“能速不速”,浅表意思是,能快速运笔书写而不快速运笔书写。深层次的意思则是,书法艺术创作中运笔书写速度的快与慢是相对的,也是互为前提条件。快速运笔书写的掌握是以慢速运笔书写的掌握为前提条件,慢速运笔书写的掌握又是以快速运笔书写的掌握为前提条件的。这就是书法人经常所说的“欲快先慢”和“欲慢先快”。“能速不速”,即表明已经掌握了“迅速”“劲疾”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所谓淹留”,意思是“淹留”运笔速度书写形式的掌握,只练习“淹留”运笔速度书写形式是不够的,只有掌握了“迅速” “劲疾”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才能掌握“淹留”运笔速度书写形式。这句话的意思是:掌握了“迅速”和“劲疾”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能够快速运笔书写后,对于“淹留”运笔速度书写形式的掌握才算是真正的掌握。

因迟就迟,讵名赏会”句。“就”,趋向,追求。“因迟就迟”,“迟”和“留”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的掌握,是以“速”和“劲”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为前提条件的,对“速”和“劲”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没有掌握,运笔书写不能“迅速”,一味地强调并追求“迟重”和“淹留”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讵”,岂,表示反问。“名”,名义。“赏会”,赏心会意,既能将书写情感和书写意境表达表现出来。“讵名赏会”,怎么能叫做赏会呢?不是赏会。这句话的意思是:只练习“迟重”和“淹留”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而不练习“迅速”和“劲疾”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只运用这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而不运用其它两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怎么能称之为运笔书写的赏心会意呢?

非夫心闲手敏,难以兼通者焉”句。“非夫”,如果不是。“心”,思想,思考,这里指对运笔速度书写形式的理解掌握。“闲”,通“娴”,娴熟。“心娴”,对运笔速度书写形式深透理解,熟练掌握。“手”,运笔书写。“敏”,精巧。“手敏”,运笔书写速度的掌握娴熟精巧且用意到位。“兼通”,“速”“劲”“迟”“留”四种不同速度运笔书写形式的熟练掌握和综合运用。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做不到对“速”“劲”“迟”“留”四种不同速度运笔书写形式的深透理解和熟练掌握,那么就难以做到书法艺术创作中运笔速度书写形式变化的综合运用。

这一章是上一章的继续。在这一章里,孙过庭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一步对书法艺术中“速”“劲”“迟”“留”四种不同速度运笔书写形式的理解掌握、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综合运用做了深透阐述。孙过庭着重阐述了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对单独一种运笔书写速度的理解掌握问题。孙过庭认为,书法艺术中的四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中每一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都不是孤立的,都是运笔书写统一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对每一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的掌握,都是以其它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的掌握为前提条件的,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孙过庭进行了四个方面的阐述:第一 “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第二 “专溺于迟,终爽绝伦之妙”;第三“能速不速,所谓淹留”;第四 “因迟就迟,讵名赏会!”其中一、三是从正面阐述的,二、四又是从反面阐述的,通过正反两方面交叉参数论证去说明他的这一观点的正确。

第二个问题,四种不同速度运笔书写形式的练习方法问题。孙过庭在上一章中对四种不同速度运笔书写形式的练习提出了一种科学的练习方法,即由慢到快,逐一练习理解掌握。这一章,孙过庭对四种不同速度运笔书写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出了要求。孙过庭认为,对四种不同速度运笔书写形式的理解掌握,仅靠一轮练习是不够的,需要多轮练习,反复练习。具体的练习程序步骤是,根据四种不同速度运笔书写形式的运笔快慢排列顺序,由慢到快,由快到慢,再由慢到快反复练习。“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讲的就是这个问题。孙过庭认为,只有用这种方法进行练习,才能使自己的运笔书写“行臻会美”。同时,孙过庭还指出了运笔速度书写形式练习中所存在的两种错误的认识和错误的做法:“专溺于迟”和“因迟就迟”。

第三个问题,四种不同速度运笔书写形式的综合运用问题。“兼通”是书法艺术创作中运笔书写形式的最高要求和最终目的,是四种不同速度运笔书写形式运用的关键和核心,“兼通”就是对四种不同速度运笔书写形式的熟练掌握和综合运用。综合运用的前提条件是对每一种运笔速度书写形式的熟练掌握,即“心闲手敏”。将书写中的运笔速度分解为“速”“劲”“迟”“留”四种不同速度运笔书写形式完全是出于运笔书写练习的需要,而在运笔速度书写实际中,这四种不同速度运笔书写形式是糅合在一起的,彼此是不能相分的。每一种运笔书写速度仅仅只是书写的某一个时间段内,某一种运笔书写速度显得突出,占有主导地位而已。由此可知,四种不同速度运笔书写形式必须“兼通”。上一章中孙过庭对四种不同速度运笔书写形式的运用进行了分述:“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这一章所提出的“非夫心闲手敏,难以兼通者焉”,则是对四种不同速度运笔书写形式的综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过庭《书谱》诗解6权变迟速
三位教授谈--书法燥润-迟速
“带燥方润,将浓遂枯”
《书谱》(十九)
书法字帖 | 书法绝学:孙过庭《书谱》(高清全)
孙过庭书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