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康德
从前,有一位妇人,总是因为一些琐事生气,她也很苦恼,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指点迷津。
高僧听了她的来意,一言不发,将她领到一个禅房中,然后锁门离开。
妇人开始很惊愕,当她反应过来的时候,气得跳脚大骂,但许久也没人理会。骂累了,妇人开始哀求,仍然没人理她。
妇人只好沉默了。这时,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是在生自己的气,我怎么会到这种地方来受罪?”
“连自己都不肯原谅的人怎么能做到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在门外问她:“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妇人说。
“为什么?”
“生气也没有用呀。”妇人无奈地回答。
“看来你的气还没消,还积压在心里,一旦爆发将会更严重。”说完,高僧又离开了。
又过了一会儿,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时,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
“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
夕阳西下,当高僧再次出现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气是什么?”
高僧打开门锁,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上。妇人看了一会儿,若有所悟。在拜谢过高僧后离去。
“气”是什么?气是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反胃,不看它时,它便会消散了。既然如此,何苦要生气呢?
世间万事,对人的健康损害最大的,莫过于生气,诸如咆哮如雷的“怒气”,暗自忧伤的“闷气”,牢骚满腹的“怨气”,有口难辩的“冤枉气”等。《内经》中曾明确指出:“百病生于气矣。”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曾经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把一支玻璃试管插在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里,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他呼吸时水是澄清透明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悔恨时有蛋白质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之后,爱尔马把人在愤怒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到大白鼠身上,12分钟后,大白鼠竟然死之了。由此,爱尔马分析认为:“人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其他任何情绪时分泌的都复杂,且更具毒性。因此生气的人很难获得健康,更难长寿。”
看到这样的实验结果,你还敢乱发脾气吗?
生活中,我们总会被一些琐碎的事情困扰,为毫无由来的事情生气,却不知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蠢行。遇事生气是最不明智的一种选择。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不要因为你的敌人燃起一把火,你就把自己烧死。发怒烧到的只有你自己。”留心四周,我们随时可以找到正在生气的人:商店里,顾客也许正在和营业员吵架;出租车上,司机也许正因交通堵塞而满脸怒气;公共汽车上,两名乘客也许正在为抢占座位而大打出手……此种情形,举不胜举。那么你呢?是否动辄勃然大怒?是否让愤怒成为了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也许,你会为自己的暴躁脾气大加辩护:“人嘛,总有生气发火的时候。”“我要不把肚子里的火发出来,非得憋死不可。”在这种借口之下,你时不时地跟自己生气,也冲着他人发火,你似乎成了一个只会生气的人。
但是愤怒之后情况就会有所改变吗?既然生气、发怒也不能改变既定的事实,那何苦要跟自己过不去呢?何必为别人背沉重的包袱?何必为别人犯下的错误承担责任呢?其实,人只要肯换个想法,换一下视角,就会有新的心境。
不论什么时候,都要记住一点:生气是一种毒药!我们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我们必须学习“转念”、“少点怨,多点包容”,让负面情绪远离自己,用乐观的思绪迎接人生。
幸福锦囊
◆ 在每次要发脾气前,先冷静问下自己:“别人会不会为我的坏脾气“埋单”?如果别人不会你也不想,那还是收起你的怒气吧。
◆ 气大伤身,不论什么时候,都该以宁静、博爱的心态面对一切,这样烦恼自会远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调控情绪,将怒气转为动力
别让愤怒淹没了你
人生感悟:人能百忍自无忧
生气的根源,大智大慧者不生气
不生气的智慧
“我不生气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