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与「性」的实验报告
——爱情要听大脑指挥
我们为什么会坠入情网、一发不可收拾? 又为什么会眼睁睁地看着爱火熄灭、归于平淡? 科学家告诉我们,一切皆源自大脑。
莎伦·洛奇疯狂地爱上了不止一个男人。她回忆着自己“沦陷”的经过,说到动情处,不时咯咯大笑起来。
她爱上男1号(她的丈夫斯科特)的时候,刚满17岁,当时的情形至今仍然历历在目。“我完全被他迷住了。”她坦白道,“一想到要见他,我的心就怦怦乱跳。”12年后,她所爱的男2号(她的儿子利亚姆)出生了,现在已经两岁。这位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霍普港的妈妈又一次爱得着了魔。
洛奇的两度“沦陷”是人类的普遍体验——古往今来,诗人们不断地书写关于爱的赞歌。而科学家却告诉我们,一切都源自大脑。
爱的驱动力藏于大脑中
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的海伦·费希尔是《因何去爱,爱的剖析》一书的作者。他和同行们正在研究的课题是,浪漫激情为何物。他们借助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来窥视恋人们的大脑,结果发现,当人们看着恋人的照片时,大脑主要活动区域的深层会活跃起来,靠多巴胺驱动的自我奖赏回路大量增加。
费希尔指出,多巴胺是激发人脑活动的化学物质。使人产生快感并且成瘾的药物都会刺激大脑产生多巴胺,它会抑制能够稳定情绪的血清素的生成。多巴胺的激增意味着渴望、欣快和精力高涨,也会使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而血清素供应不足则意味着思念如泉涌,以及“不由自主、无法抗拒的思念”,这些恰恰都是新恋情产生的标志。
与此同时,人脑的情绪区域和动机区域会被一种名为安非他命的物质填满,这种天然形成的化学物质能够激起强烈的情愫。费希尔总结道:“我们的爱情本能是一种与饥渴相类似的驱动力,它甚至与精神失常有着共同的特性,能够带来高潮的体验,就好像速度带来的高潮感觉一样。”
早在2000年,英国伦敦大学神经生物学实验室的前研究员安德列亚斯·巴特尔斯和该实验室主任塞米尔·泽奇就曾共同发表了一篇关于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研究的报告。该报告暗示,爱情会抑制人脑主要区域的活动,使人丧失严谨的社会判断能力。一旦着了爱情的魔,我们就会变成渴望爱的傻瓜,对恋人的缺点视而不见。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一见钟情,男女有别
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用来检验“一见钟情”背后的生物学意义。实验的第一个部分是让一批女性志愿者边观看100张脸(50男50女)的照片,边辨认他们的性别。第二部分是为快速出现在屏幕上的许多脸按特征归类,确定哪些具有男子气概,哪些不那么阳刚。最后再结合她们的生理周期进行分析。
研究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处于排卵日及接下来两天的志愿者在两个回合中的成绩都很好,能迅速且准确地作出判断;而那些处于例假头三天的志愿者成绩最差。
实验设计者声称,通常吸引异性的第二性征明显与否,会反映出一个人的生理状况,比如是不是有更好的免疫能力和其他环境适应性。这是物种为了保证有效求偶进化出来的。与此对应,对方的大脑神经中也具备了一套识别机制。对于排卵期的女人来说,此时的激素水平非常适合她更好地运用这套机制,而在求偶欲最低的月经期,她才懒得去费那个心思呢。
由此可推导,女人会有一个“一见钟情”的高危期。我们不妨假设,朱丽叶第一次遇见罗密欧时正值排卵期,倘若她处于月经期,以后的悲剧没准就不会发生了!
像平原田鼠一样让爱火不熄
爱情是超越时间和年龄的。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无论是16岁还是60岁,身陷爱河的人都会表现出伴有剧烈心跳、多巴胺激增和血清素不足的反应。坠入爱河并非难事,难的是如何让爱情的魔术经久不败。
科学家早就发现,平原田鼠是哺乳动物中罕见的自发遵循一夫一妻制的异类,它们对爱的恪守不像人类来得那么矫情——在它们的世界里没有法律和道德的约束。缘何如此?研究显示,脑神经垂体释放的催产素和加压素与这种从一而终的行为密切相关。假如给某只雄田鼠注射后叶加压素,它就会变得强烈依恋某只雌田鼠,不再合群,还不给其他田鼠接触与它结为伴侣的那只雌田鼠的机会。
有趣的是,雄性田鼠具有一种遗传性的抗加压素响应机制,这意味着这些家伙不怎么主动去找配偶。另外,基因的影响对于平原田鼠族群稳定的婚姻表现也至关重要。当科学家把一种属于平原田鼠的后叶加压素受体基因添加到它们那不怎么守规矩的亲戚——草地田鼠的大脑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后者的行为变得讲文明懂伦理了许多,草地田鼠开始将大部分时间花在陪伴伴侣和养育后代上。有人受到启发,进一步检测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正是控制大脑血管中加压素水平的受体。
人类大脑中也存有该基因。瑞典一个研究小组为500对与伴侣结婚或同居5年以上的成年男性双胞胎大脑中的这种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一旦携带这个基因的变异副本,那么男性对于伴侣的忠诚度就会下降,三分之一以上携带两个变异副本的男性曾经历过婚姻问题,而未携带的仅为15%。所以,婚姻幸福的女性大都是因为碰上了这种基因没有变异的对象。
至死不渝、好似童话一样的爱情到底有没有呢?应该是有的。最近心理学家们发现,那些自称很多年以后依然疯狂爱着对方的人并没有说谎,因为他们的大脑腹侧被盖区的脑电波活动还和刚坠入爱河的人一模一样。这一区域被认为与恋爱初期炙热情感的产生有关。
啊,甜蜜的爱情!
爱情也会“呼叫转移”
莎伦·洛奇表示,她早年对丈夫斯科特的迷恋如今已经渐渐变成一种令人满意的稳定关系,儿子的出世更加剧了这种变化。洛奇说:“我看见斯科特照管利亚姆时,我对丈夫的爱就变了,似乎变成了一种更加稳固的感情,而不是激情。”
洛奇并不是唯一的爱情“呼叫转移”经历者。在费希尔看来,虽然爱情的第一抹色彩源自翩翩君子对佳偶的追求,但这种动力显得效果有限。因此,人脑又启用了一套新的化学物质和回路,让我们专注于抚养各自的小“利亚姆”。
大脑中两种令爱得以维系的主要物质就是被称为“搂抱”荷尔蒙的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巴特尔斯和泽奇在研究中发现,爱会激活人脑中富含搂抱激素受体的区域。这些区域和情绪区域、记忆区域一起,集中在人脑的自我奖赏回路中。
父亲也会产生这种牢固的关系。在相关动物研究中,未交配的雄性被注射了抗利尿激素后,就会摒弃滥交行为,转而保护自己的配偶。由此推断,抗利尿激素同样会激发父亲的本能。
(资料源自《爱与性的实验报告》,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关爱情的科学解读
关于幸福的科学
情绪之谜:人类情感障碍源于大脑受损
人脑5-羟色胺或血清素、多巴胺等激素的调节作用
两性吸引有规律 为你揭开6大爱情谜题
从猴脑到人脑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