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独生子女的七大教养难题!
你有几个小孩?在你的孩子离开襁褓,开始懂得人语之后,你和另一半,是否开始在管教与宠爱的分寸拿捏之间,有愈来愈多的挣扎?
下面的新闻也许是个极端的例子,却是在当今「少子化」社会下,一心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的父母,内心最深层的忧虑:
二○○九年冬天,河南省罗山县,一名二十三岁的青年杨锁,被亲戚发现冻死、饿死在家中。据当地媒体报导,身为独生子的他,因父母不舍得他吃苦,八岁时还被父母用担子背着,出门完全不用自己走路;不只从小茶来伸手、饭来张口,即使后来父母双亡,也不愿出去工作,一一变卖家中所有东西,竟沦为乞丐。甚至懒惰到连别人给他的肉跟菜,也懒得煮来吃;甚至懒到给他饭吃,他都要求将饭菜直接放到他嘴里。因连续几场大雪,为了取暖,家里所有能烧的东西都烧了,包括床铺与棉被;房前屋后都有柴,他却懒得出去拿来烧,终敌不过飢寒交迫而殒命。
这故事反映的是父母过度保护、溺爱,养出「小皇帝」最悲惨的写照。回头看看,我们周遭的亲友甚至自己家里,像这样依赖、懒惰、无法自理生活的孩子,却不乏少见。再回忆一下社会新闻,从小环境优渥却被宠坏的子女,发生问题行为的事件似乎愈来愈多,有不堪学业压力卧轨的建中生,有失恋伤害分手女友的,还有为了钱财砍杀父母的。
在少子化社会、包括独生子女家庭的趋势下,孩子个个都是父母最大的宝。但在对孩子付出关爱的同时,你是否其实是不知不觉地在溺爱孩子?因为知道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现代父母的教养心情,有时几乎可用「如履薄冰」来形容。我们究竟该如何正确的教养孩子,避免这样的噩梦发生在自己家里?
独生子女家庭已成席卷全球的趋势
据估计,光在中国,独生子女已超过一亿人口,独生子女现象已逐渐形成中国社会缩影。研究独生子女议题已近三十年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风笑天指出,「独生子女是中国社会中一代特殊的人口,独生子女家庭也是中国社会中一类特殊的『细胞』。」
如今,这种特殊的「细胞」现象,不仅出现在一胎化之下的中国。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苏珊.纽曼(Susan Newman),去年在她出版的《独生子女报告:你的最佳指南》(The Case for the Only Child:Your Essential Guide)书中明确点出,「目前独生子女家庭不再稀罕,已成为席卷全球的一种趋势。」
她根据统计指出,英格兰的独生子女家庭比例高达46%,俨然已是独生子女国家。而加拿大早已冲破43%,西班牙和葡萄牙也达三成。美国《独生子》(Only Child)杂志主编卡洛琳.怀特(Carolyn White)曾指出,过去二十年,美国独生子女的比例成长一倍,从一成增加到逾23%,以纽约市为例,独生子女比例也高达三成。而在日本也已经超过一半比例。
根据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莫斯(Erasmus)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维恩.哈文教授(Ruut Veenhoven)和荷兰乌特列支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梅柯.维卡胜(Maykel Verkuyten),在二十三年前即对独生子女福利做过详细的研究,当时报告即明确指出,造成独生子女愈来愈多的原因包括:一、只拥有一个孩子,允许母亲有更多的机会到家庭以外工作;二、婚姻过早决裂,让很多父母无法拥有第二或第三个孩子;三、不孕症或第一胎生育时间延后,阻碍其他孩子的出生。
溺爱世代 养出被宠坏的孩子
在中国,「八○后」即是一胎化政策后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当这些「独一代」长大后,结婚的对象也往往是独生子女,「双独」子女组成的家庭生下了「独二代」,三口之家又衍变成「四二一」的倒金字塔型家庭结构,或是「六+一」的家庭。「独二代」不仅和他的父母一样没有手足,也没有伯伯、叔叔、姑姑、阿姨、舅舅等亲属关系,生活上面对的是四个老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和父母两人,或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太阳」。这些「独二代」因此享受更丰富的经济和家庭资源,也更可能因此更骄纵、任性或依赖。
根据儿童心理学先驱、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金德伦(Dan Kindlon),以美国九所学校逾千户家庭为样本,研究四至十九岁儿童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后,提出一份报告。该报告指出,婴儿潮后期陆续诞生(一九五五至一九七九年)的父母,很容易变成溺爱的父母,他将其称为「溺爱世代」。
至于溺爱孩子的原因,主要有三大:一、他们在物质上比上一代富裕;二、孩子生得少;三、他们扬弃权威的教养方式。
三口之家 亲子关系质变
「三口之家」如今成为新的家庭图像,量变带动质变的现象也已出现。独生子女在家庭关系中产生三大质变,学者分析为「唯一性」、「缺损性」和「孤独感」。
就「唯一性」来看,独生子女兼具老大与幺子双重身分,不需要与手足争夺资源,从小便获得父母全部的爱,甚至全家族不虞匮乏的资源。诚如中国学者风笑天指出,家庭的重心从父母下移至子女;亲子之间的活动增加,亲子间日趋形成平等的关系。本身只有一个孩子的美国亲子作家苏珊.纽曼也认为,父母总是会将独生子女包含在他们的人际关系活动中,有时孩子会成为家中的「第三个大人」,而形成「三角关系症状」。
而美国临床心理学家伯尼斯.伊杜生(Bernice T. Eiduson)认为,父母对孩子注意力的提高,导致更多的相互依赖,彼此的亲近加重了亲子之间的矛盾心理,并且时常导致「二对一」的权力结构。父母有多重角色,会时常表现得像独子女所缺少的兄弟姐妺一样。
再来就是「缺损性」。独生子女缺乏手足互动带来互相学习刺激的「利益」。研究手足关系的学者Dunn认为,儿童早期与人际的互动关系,主要包含「纵向的亲子关系」及「横向的同侪关系」,在横向关系中,手足关系就占了80%。而儿童早期与兄弟姐妺互动的经验,是他未来和同侪交往的基础,也是儿童亲子关系和同侪关系发展的桥梁。但因为独生子女缺乏与手足相处的经验,比较缺乏同理心,或者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第三的特色就是「孤独感」。因为唯一,不可避免的,独生子女有较多独处经验。然而独生子女往往不习惯分享,且缺乏与他人共享、分辨彼我的能力。当与年龄相仿的同伴相处时,常不自觉地以自我的观点为出发,认为同伴也同样地会让步、无条件地接纳。而且当独生子女一旦体认到世界并不是顺着他在转,尤其是受到同侪排斥时,很容易将自己孤立起来,或变得没有自信,都是肇因长期的孤独感。
独生子女被典型化的性格特质
一八九六年,创建美国第一个心理研究实验室的儿童心理学之父史坦利.霍尔(Granville Stanley Hall)教授,发表一篇研究论文──非同寻常的儿童(Of Peculiar and Exceptional Children),这篇百余年前的报告,可以说是独生子女研究之滥觞。
他把独生子女一些古怪言行,描述成「持久性地难以适应环境者(permanent misfits)」,甚至形容独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种病态」。
说是「病态」,也许现在看来过于言重,但长期以来,独生子女因为其家庭地位的特殊性,受到父母,尤其是母亲的期望过高,给予过度的干涉和过度的保护,使得为数不少的独生子女出现某些性格上的偏差,大多数的独子女必须面对:被宠坏、孤僻、霸道、任性等被典型化的刻板印象和批评。
日本筑波大学教授松原达哉在其所着〈独生子女症候群〉一书中,列举了独生子女的十七个缺点:利己主义、缺乏自立心、缺乏社会意识、不适应团体生活、早熟、不活泼、没有活力、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缺乏勇气、寡言、神经质、内向、过度的想象力、无能、体质虚弱、有关性的不良行为和性的倒错等。
中国一份针对四到十岁的相关研究中也发现:一、独生子女较自我中心,而非独生子女表现较正向的社会行为;二、独生子女相对较缺乏持续力,而非独子女具独立思考力、坚持度、合群,并受同侪喜爱;三、在家里没能建立兄弟姐妺间的同侪伙伴关系,习惯与成人交往,往往要求期待别人为其付出、帮助,而缺乏施与受、主动帮助他人、分享、体谅他人,接纳别人意见等同侪互动的经验;而容易形成自狂、任性、孤僻、不合群、自我中心等特征。
卡洛琳.怀特在《别娇坏你的孩子》一书中,点出溺爱世代教养独生子女最容易犯的七大罪状包括:过度放纵、过度保护、缺乏纪律、过度补偿、苛求完美、把孩子当成人对待和过度赞美,而养出骄纵的独生子女。中国学者指出的「六过」也有异典同工之妙。所谓「六过」:爱之过甚、担心过度、照顾过多、迁就过多、夸耀过多、希望过奢。
独生子女真有这么糟吗?其实也不必太过焦虑。前两年风笑天根据中国三十年来的研究轨迹指出,初期一些研究确实认为独生子女在人格特质、个性心理和行为上,确实不如非独生子女,比如娇气、任性、自理能力弱等,但在自我中心和学习动力方面,则表现较非独生子女强,独立性则不如非独生子女。
但随着年纪增长,这些差异分别有所削弱甚至消失。他指出,在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独生子女和非独存在着较大差异,而在学龄中期特别是青年前期,二者之间差异并不明显。亦即,年龄越小的儿童,独生子女与非独的差异越大,不同之处越多;随着年龄增长,差异越来越小,尤其是到了青少年和青年阶段,两类子女之间的差异几乎完全消失。
可见独生子女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会因为经验和学习而修正自己的行为,最终可能和非独生子女的差异不显著。虽然如此,孩子却可能是在跌得鼻青脸朣,走了不少冤枉路才学会的。父母若能尽早有所自觉,一开始就让孩子学得好、且学得对,让孩子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养方式,及早养成好习惯、好态度,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也许就不必付出惨痛代价甚至不可挽回的成长风险,也更能早点将精力用于正面的学习发展。
独生子女父母的七大教养难题
在独生子女教养上,现代父母普遍会面对的七种难题和期望,并将针对这些课题,一一为家长提供专家建议及参考案例。
自我中心:自私、任性、骄傲、不懂合作与分享。
耐挫力不足:无法坚持到底、容易放弃、持续力差、意志力弱、固执易怒。
社会适应力差:不合群、同侪关系差、孤僻。
依赖性: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不足、安静内向、胆怯、懦弱爱哭、缺乏责任心。
价值观扭曲: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也不愿付出,浪费物资、予取予求、用过即丢。
懒惰被动:较少动手、爱支配人、缺乏学习动机及成就动机、竞争意识差。
独立性:因为没有手足可互相照应,因此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期待,就是培养其独立性。
因为孩子少,甚至是唯一,所以父母通常在教养独生子女时都会面临一种「蛋壳心态」──「含在口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摔破」。过,与不及,都会造成教养失败的结果。
关心、还是宠溺;保护、抑或放手;尊重、或是放纵,要如何拿捏中庸之道,找到平衡点,确实是现代父母最艰难的功课。让我们先学着抓好心中那把无形的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庭教育中的父母角色
影响女孩成长的七大因素
全面开启二孩时代,看完这篇,就不会纠结生还是不生了
不当的教养方式,是滋生孩子坏习惯的温床!
上海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思考
亲子乐园>学前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