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讨厌社交又自闭?职场抢手
莫非性格愈「不正常」,愈是抢手、愈能成功?
确实,这些过去不见容于社会的怪人,如果找对了工作,将是不可多得的天才员工。
根据6月2日最新出刊的《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报导,一位优秀的程序设计师必备的特质,和患有亚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s syndrome)的人非常近似:沉溺在极少数有兴趣的事物;热爱数字与机械;喜欢重复性工作;对社交活动完全无感。
但科技界并非是特例,在金融业同样可以找到许许多多反社会性格的金融怪杰。根据真人故事撰写的《大卖空》(The Big Short)书中主角麦可.贝瑞(Michael Burry)便是一例。他原本是位医生,在闲暇之余撰写股票投资部落格,因为预测神准而大受欢迎。于是他辞去医职,成立了名为Scion Capital的避险基金。早在2008年美国因为次贷风暴而引发金融危机之前,麦可.贝瑞便已预见市场即将崩盘,大胆卖空股票,而他本人正是亚斯伯格症候群患者。
再看看那些名利双收的成功创业家,他们绝非我们以为的那般「正常」。
35%的创业家有读写障碍
包括福特、奇异、IBM以及Ikea的创办人都有读写障碍。甚至当今许多在公开场合上侃侃而谈、极具领导魅力的明星创业家:维京集团创办人理查.布兰森(Richard Branson)、思科的钱伯斯(John Chambers )、苹果的贾伯斯(Steve Jobs),也都吃过读写障碍之苦。
根据英国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凯斯商学院教授茱莉.拉冈(Julie Login)的研究显示,有35%的创业家有读写障碍(dyslexia),但是专业经理人患有读写障碍的比例仅有1%,至于英国全人口患有读写障碍的比例为10%。
他们之所以成功,其实不难解释。茱莉.拉冈表示,患有读写障碍的创业家,往往将需要读写能力的例行工作授权给员工去做,反而让自己有更多时间花费在更重要的产品创意与营运策略。
过动儿 创业机率比一般人高6倍
此外,注意力不足(Attention-deficit disorder)的过动儿,也是许多成功创业家的共通点。无法长时间专注的人,如果在别人手下做事,恐怕只会成为主管或公司的灾难;但如果自行创业,却很有可能闯出一番事业。根据研究显示,患有注意力不足的过动儿,未来自行创业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6倍。
所谓适才适所,事实上不论什么样性格的人,只要放对了位置,就会是好用的人才。关键就在于能否从每个人的独特性格中,看出适合企业所用的才能。
「闭嘴」也是竞争力?调查:个性害羞成大事
如今的职场似乎是「外向人」的天堂,不仅要会做事,更要会说话、会做人,「沟通技巧」和「人际关系」取代了「专业能力」,成为关键词;「团队合作」和「脑力激荡」成了显学;开放空间变成所有办公室设计的最高指导准则。
至于个性内向的人,是否真如职场恐龙,等着被淘汰?
然而,最新一期《时代》杂志制作了有趣的封面故事《害羞的力量》(The Power of Shyness),彻底颠覆了过去对于个性的迷思。
文章引用了作家苏珊.坎恩(Susan Cain)刚上市新书《安静》(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的研究结果显示,会说话、又懂得做人的「魅力型」领导人可说是「损人利己」,他们能为自己争取到较好的薪资待遇,但是却无助于组织绩效;团队脑力激荡效果不彰,到最后往往只有爱发言的人意见被采纳。
1970年代开放空间成为显学之后,上班族的个人工作空间缩水了60%,但生产力并未提高,因为开放空间严重妨碍专注力、记忆力,而且导致高离职率。
事实上,两种个性各有长处,并无优劣问题。根据研究显示,个性内向的领导人更能有效领导个性外向、积极主动的员工,个性外向的领导人则比较适合领导被动型员工。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互补关系。
对于个性内向害羞的人来说,这则报导让他们获得了期待已久的「平反」机会。
愈虚伪,话愈多
练就工作耳=倾听能力+适当而且正确的对应!《练就工作耳─耳朵也要会读心》作者内田和俊从商业职场现况分析起,以各式各样的案例解说,指出许多上司及下属两方常犯的倾听错误,并分析其原因背景,再矫正职场中对于「倾听」的观念:
有时无法把心中所想的事直接说出来,主要是因为考虑到对方。(这句话直接说出来可能会伤到他,如果我这样说他应该会很高兴才对)。
假如世上每个人如果把所思考的全部都说出来,我想社会可能会受到更多的伤害(从另一个角度看,或许是更轻快、干脆吧!)大多人不愿说出全部的想法,也是一种自我防卫(保护自己)的手段。(这样说可能惹人讨厌,如果被视为变态就完了,被他人嘲笑多羞耻,害怕被拒绝)。
问题是,这种担心与恐惧让沟通这件事变得更复杂,也是不争的事实。
也有人因为害羞或感到羞耻,遇到自己喜爱的、自认为很重要的、担心的、恐惧的或正在烦恼的事物等内心深处觉得最重要、最微细的情感,绝对不会从口里说出来。
再加上前述说话者与听话者双方的期待和幻想,本来应该作为传讯工具的语言,显然愈来愈失去其功能效用了。
但是就另一方面来看,现代人有时似乎很多话。
人在何种场合会多说话呢?提示是,在所说的话正好与心中原来的目的相反的时候。也就是想要隐瞒某些事实或欺骗对方的时候。
大家一定有些经验吧!想得出那些经验吗?
我相信一定有人有过这种痛苦的经验。为了隐藏自己邪恶的意图,因此对上司或客户讲出多余的话,反而自掘坟墓,害到自己。
特别是在自觉良心不安、没有信心、不安或充满迷惑时,我们常常会说出不必要说的话。
因此,如果孩子没人问他却说个不停,部属比平常更爱辩论,面对质问的业务员只会重复不实在的话,就表示对方极具有隐瞒或欺骗的可能。
其他如一味地提出反驳的言论,固执地想说服对手,把自己的理由视为理所当然,不断提出解释让对手几乎翻脸生气的情况也时有所闻 。事实上,我们经常在应该谨言慎行的时刻,却出口无遮拦的倾向。
从事顾问与员工援助计划(EPA)咨询时,我曾留意到以下的情况。
不满的人(指容易感到不平与不满足的人)与缺乏自信的人(具有不为人知的复杂倾向的人)通常话比较多,咨询时间总是比原定时段长很多。
就这样,不只是留意发言的内容,也要留意讲话的长度,当你倾听对方说话时,就会收集到更多的参考信息。
这种已经渉及到语言特征的聆听方式就是所谓的「商业倾听」。
「不要言多意寡,应该要言寡意多。」
以上是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译注:英文名Pythagoras of Samos,生于公元前五八○年~五百年,他也是哲学家语音乐理论家和素食主义者。)的名言。
意思是说,如果你是发言者,不是为了想隐瞒或欺骗,而是为了「传达讯息」而使用语言。这时候,选择精简的用语也很重要。
但是如果担任接受讯息者的角色,就不只要注意语言的内容,也要注意发言的数量,发现以前未曾留意到的新讯息的可能性也会因此提高。
心听的能力=理解对方真意的能力
让我们再确认一次「耳闻能力」与「心听能力」的不同。
「耳闻能力」=理解语言所传达的事实的能力。
「心听能力」=捕捉发言者话中真意的能力。
「心听能力」也可以说是「 解读发言者字里行间微妙之意的能力」。
担任发言角色时,一般人的倾向是过度依赖语言,因此发言时对语言持着较强烈的意识。
反过来担任受讯者角色时,现况也显示,我们总是本能地去汲取语言以外的其他讯息要素。
为了解读发言者言语之间的真义,正确读取其发言内容,就必须提高收讯的天线角度,吸取言语之外的讯息。
言语之外到底有什么值得注意的讯息呢?我们又该如何去解读隐含在这些讯息里的意义呢?
据我所知,事实上对方的真义或隐藏在内的情感,几乎都是用非语言表达的。问题是,具体的表达方式是什么?非语言表达比率有多高?
让我用一组简单的数字,来介绍有关此问题的简单答案吧!
它就是「麦拉宾法则(the rule of Mehrabian)」(译注:美国心理学家麦拉宾(Albert Mehrabian),生于一九三九年,目前为南加大(UCLA)的心理学教授,一九七一年提出此法则)所提出的数字。
我想,复习( brush up)「心听能力」时,最重要的就是深入理解麦拉宾法则。(解说在后)
到此为止,我们一直以语言为中心在讨论沟通,但是我们也知道语言并非沟通的唯一要素,只是传讯手法的一部分而已。
也说过沟通是由「听」与「说(传讯)」配套组成。
传讯的手法则是由语言+肢体语言+声调配套组合而成。
让我用更具体一点的方式来解说。
一听到「 肢体语言 」,我们很容易就先入为主地想到「身体动作」和「手势(gesture)」。但是,在此书中,肢体语言的定义可能更宽广一些。
也就是说除了「身体动作」和「手势」之外,再加上眼(视线与对视时视线的接触)、表情、动作、态度、手的动作、气氛、彼此间的距离、服装、发型、化妆等,全都包含在内。
这些信息的共通点何在?
它们都是靠视觉捕捉到的信息。我们很容易误以为沟通只靠耳朵与嘴巴,别忘记,除此之外,也要靠眼睛多方观察。
至于声调(音调),指的是声音大小、高低、强弱。其次是声音之间的间隔、说话的速度、抑扬顿挫、起伏旋律等。更简单的形容就是:每个人个别具有的「声音的表情」。
但是沟通时,语言和声音其实是一体的。
不妨这样想,语言是「 可以直接书写成文字的东西 」。声调虽然也可以用文字方式加以说明,但无法直接写出相对的文字。有关语言与声调的重点,如上所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提高社交能力:瞬间成为交际高手
沟通效果根源分析
开启心灵沟通的密语(系列之12
职场十大谎言(转)
提升职场交际能力,这些职场社交技巧不妨记住
男人必读的6条暗语,再忙也要读完,受用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