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保健食品吃错了,更要命!
台湾肾脏科医师:
保健食品吃错了,更要命!
撰文者:江守山
保健食品可健身也可伤身,你知道怎么吃才对吗?
市面上推荐介绍保健食品的书百百种,身为肾脏科医师,听到那么多似是而非的说法,看到那么多鱼目混珠的产品,见到那么多「以身试法」的消费者,我觉得必须站出来跟大家说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吃错保健食品,只会越补越大洞。
全球著名的营养补充品的监督网站「ConsumerLab.com」就曾检验21种不同品牌的综合维他命,结果发现竟有11种不符质量标准;当中有些是「不符自身标示含量」,例如检验出来的钙只有标示量的一半,或是超出剂量比标示还多三倍;有些则是含有「重金属污染」,例如产品含铅等;另外还有一种是「药丸溶解度不佳」,也就是服用后的溶解时间超过美国药典规定的30分钟,导致吸收效果受到影响。
这些含毒、过量或不足量的保健品,让我这个肾脏科医师越来越担心,特别是我发现国内的洗肾人数节节攀升,使尿毒症几乎成了新国病的代表。据美国肾脏登录系统USRDS 2007年公布资料显示,台湾洗肾病患占总人口比率(盛行率)与每年新增加洗肾病患比率(发生率)皆为世界第一,这不正是一大健康警讯吗?
你或许会问,这和保健食品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保健食品虽然不是药物,但是因为制作过程受到污染或是剂量不对、保存方法有误等因素影响,都可能让原本的吃补变成吃毒,对肾脏造成严重威胁。
我们肾脏科医师有句话这么说,「事前避免使用一毫克可能引发肾毒性的药物,绝对胜过事后一公升的洗肾药水。」既然国人如此重视保健食品,而保健食品的确也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所帮助,那么就应该知道如何正确的选购、正确的服用,让营养保健食品达到真正的保健目标。
服用保健食品,三大原则不可破
原则一:天天定时定量才能达有效剂量
常有人说:「吃药伤肾」,并因此认为保健食品也一样,不宜长期吃;也有些人因为工作忙常忘了吃,因此不是每天的量减半吃,就是昨天没吃的量今天加倍吃,虽然吃吃停停,但有吃总比没吃好。以上这些都是国人服用营养保健品的常态,相信你应该也不陌生。但是,身为一个专业医师,我必须告诉你,如果不能每天定时定量并持之以恒的服用保健食品,那么就不如不要吃。
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才有效
在谈营养保健食品的疗效前,我们得先来厘清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差异。
药物的主要目的是治疗疾病,讲究的是时效,想要「药到病除」,就必须忍受药物可能对人体所产生的副作用,当身体痊愈后,越早停药越好。
但保健食品不一样,服用保健食品的主要目的是保健,效果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呈现,因此三天打鱼、五天晒网的吃法,是吃不出效果的。换句话说,营养保健食品对身体的改善是循序渐进的,身体必须在服用一段时间后,当有效成分在身体里累积足够的剂量时,才能达到一定的作用。
因此服用保健食品千万不能性急,只是想求速效,也不宜吃吃停停,除非是本来就不宜长期大量服用的特殊营养品(例如紫锥花只适合在感冒前服用),否则保健食品要呈现效果,就一定要定时、定量,并持续服用三个月以上才有效。
原则二:精准记录用量,掌握自己吃了多少
坊间的营养保健食品百百种,如果你曾经买了一些,那么请打开自己的柜子看看,象是维生素B群、鱼油、蜂胶、灵芝、钙片……等,这些营养品的名称可能不同,但如果仔细列表来分析,你将会发现,这些保健食品可能有不少功能是重复的,有些甚至会和药物抵触,吃了不但花冤枉钱,甚至还增加身体负担。因此我认为,除了定时、定量、持续,才能吃出效果,你还得「确实掌握自己吃了什么」才行。
如果你正在服用的保健食品只有一瓶,那么服用的方式很单纯,只要在服用前先征询医师、营养师、药师等专业人员的意见,并依照指示用量服用即可。
不过,如果你正在服用的保健食品不只一瓶,虽然基本上不同种类的保健食品同时服用,对身体应该不会有危害,但还是要小心「摄取过量」问题。我的建议是,先将身边正在服用的营养素列表、计算各成分的总摄取量后,再重新征询医师、营养师、药师等专业人员的意见。
举例来说,如果你正在服用综合维他命和钙片,由于综合维他命当中也含有钙和维他命D,因此你必须将钙和维他命D做累计,才能避免摄取过量的风险。我的病人就因为同时服用善存与挺立(来自同一家药厂),造成铜的摄取过量与肝功能的伤害。
原则三:要正确保存才能避免变质
我们经常会在西方电影和影集中,看到戏里的角色从洗脸槽上的化妆镜后取出营养保健品,并在浴室吃维他命的画面,但千万不要以为那是保存营养保健品的好场所喔,因为台湾的湿度高,如果保健食品放在浴室里很容易变质的。营养保健品要怎么保存呢?以下是三个重点叮咛,请务必遵循。
叮咛一:存放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热源、受潮
事实上,保存营养保健品一点都不用伤脑筋,最根本的原则是:关紧瓶盖,放在家中阴凉、干燥处即可,并避免将保健食品放在湿气重、温差大,以及紫外线强大的地方,例如:厨房、窗户边、靠近热源处等。
此外,很多人会将保健食品放在冰箱内,但我认为除了益生菌外,其他产品都没有这个必要。另外,当你外出旅行或是为了方便携带时,往往会将营养保健品分装到携带盒中,建议只要准备所需的份量即可,以免产品受潮而影响质量。
叮咛二:正确的保存期限,开封日起六个月
我们国人一直有节省的美德,就算过了有效期,也会觉得东西没坏就可以继续吃,但事实上一旦营养保健品过了有效期后,不但有效成分会降低(一般来说,保健食品内的有效成分会随着时间而递减),甚至还可能出现氧化变质,吃了反而对健康造成负担。
所谓的保存期限,是指产品未开封的状态,一旦开封,产品便会逐渐氧化,如果再加上瓶罐未封紧等人为因素,保存时间将大幅缩减。因此我认为,未开封的产品要看保存期限,但对已开封的产品来说,最好在开封日起六个月内吃完,才是最安全妥当的作法。
叮咛三:干燥剂、棉花团,开罐后马上丢
厂商为了避免产品受潮,封装时会在瓶内放置干燥剂和棉花团,但这些东西最好在开罐后马上就取出丢弃。因为一旦开封后,每次取用营养保健食品时,就会开开关关,这时吸了水气的干燥剂非但达不到防潮效果,还会增加产品长霉的机会;而充填在瓶中的棉花团,则会因为取出后吸附到空气中的脏污,一旦再放回瓶内,就会造成污染物与产品接触,反而促使营养素败坏。
同样的,我们在取用营养保健品时,一定要保持手部的干燥、清洁,最好先将产品倒置于瓶盖内再取用,千万不要用手直接伸入瓶罐中接触产品,以减少产品受到污染。
保健食品剂型剂量,大有学问
市售的保健食品,依型态通常可分为胶囊、锭状、液状或是粉状产品,因此我们常会听到厂商们宣称「某产品液态好吸收」的说法。
理论上来说,液态的产品的确吸收速度会比较快,因为所有剂型的保健食品在被吸收前,都必须先溶于胃液中,液态剂型的产品因为少了「崩解」及「溶解」的过程,当然吸收会最快。
其次是粉状的剂型,再来依次为胶囊及软胶囊,最后才是锭状剂型。不过我必须特别强调:「最快被吸收的产品,并不一定就表示吸收效率及人体利用率最好。何况液状的产品因为含有很多水份,还有使用防腐剂的疑虑(所有的水如果不充分的消毒并防腐很难维持无菌状态。」
强调快速吸收只是噱头
我们要知道,保健食品的作用在于预防保健,需要长期且有恒心的服用才能真正看到效果,快速吸收的剂型并非保健食品的必要条件,相反的,有时候营养素的「慢慢释放吸收」对身体来说才更有用。
例如有些高剂量维他命B产品, 如果太快被释出,人体一时无法全部吸收利用,就会很快随尿液排出体外,所以吃下这样的维他命,很快的小便就会因为排出维生素B而变成黄色,也就是某种品牌汽水的颜色。
因此必须采用慢速持续释放型锭剂(Sustained release & Time release),一粒锭剂完全溶解释出成分要长达半天甚至一天,才能让身体有时间慢慢运用这些营养。
胶囊千万不可去「壳」吃
此外,前阵子的塑化剂风暴,也让很多人对胶囊壳产生疑虑,因此宁愿将胶囊中的粉末倒出来和水喝,也不愿意把它(胶囊壳)吞下肚;但这样的作法其实是不对的。因为胶囊内有些成分是高浓缩或具刺激性的,而我们人体食道的保护膜并不像胃黏膜那么强壮,一旦直接吞服,反而可能对食道黏膜太过刺激甚至造成灼伤等后遗症,因此建议服用胶囊剂型时,最好连同胶囊一起吞服比较安全。
有些业者为了强调胶囊的坏处,会透过实验的方式,将保健食品的胶囊壳浸泡在冷开水中,告诉消费者,这些胶囊壳泡一整天的水都没办法溶解,所以是很可怕的东西。但这其实是一种误导,因为人体的消化系统绝不是一杯冷开水就可以比拟的。想想,如果我们将蔬菜、水果放进水里泡一整天,食物也不会融化不是吗?
人类的胃有胃酸,而且会蠕动,通常胶囊到了胃部,约15分钟后就会崩解,我们唯一该注意的是,服用保健食品时一定要喝足够的水,以免胶囊提早软化黏在食道上,同时大量的水可帮助胶囊被充分崩解吸收。
锭剂不一定要咬碎才好吸收
至于锭剂,很多人最常问的问题就是:「该不该咬碎服用?」一般锭剂外都有一层膜衣,可用来控制锭剂的溶解时间及防止胃酸的破坏。,如高单位维他命类产品会做成锭剂加上膜衣,以制成长效释放型膜衣锭;容易被胃酸破坏或伤胃的成分,可以在锭剂的外表包覆一层不溶于胃部酸性环境的膜衣,如此锭剂就算吞到胃部也不会溶解,会一直运送到肠道碱性环境下才会崩解并释出活性成分。
换言之,一旦我们将这些特殊的锭剂膜衣咬碎或磨碎时,锭剂的特殊效果也就荡然无存了;所以说,除非产品特别注明为「嚼锭」,一定要咬碎吞服外,一般的锭剂都是不该咬碎再吞服的。
至于营养保健品的剂量,千万不要以为平均单价较便宜的大罐装就比较划算,因为保健食品一旦开封,就会逐渐氧化,所以务必在「开封后六个月内吃完」,否则可能对身体有害。很多人在购买营养保健品的时候精打细算,以为越大罐越划算,其实反而因小失大。
书名:吃对保健食品!:江守山医师教你聪明吃出真健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时代健康产业打造健康产业新时代
探索营养保健食品行业未来
【健康生活】保健品不可大把大把吃!
你服用过保健品吗?!
2022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324亿元,中国保健食品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仙乐健康创业板上市,营养保健行业的药明康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