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离开公司时最后悔的一件事

撰文者:赵宽一

「为工作付出了一切, 结果怎么会这样??」

46岁的大卫,在同一家公司待了23年之久。

他是一个可以为工作付出一切的员工,深信只要认真工作,自己和家人的未来就有了保障,于是他像在经营自己的事业一样,尽全力把工作做好。他在公司获得晋升,发展也很顺利,原本从事教职的太太在生完女儿后便申请退休。

不过公司后来因不景气而遭遇困难,最后被竞争对手并购,情况就此急转直下。所有中阶主管及高层主管的雇用契约全部中止,大家都收到解雇通知,大卫就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业了。

离职不过七个月的时间,他又遭遇了人生前所未有的危机。因为无法克服内心深处的挫折及失望,他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用极快的车速在道路上奔驰,同时大声叫喊:「老天爷,为什么是我?」

这是安迪.安德鲁斯的小说《七个礼物》开头的故事。虽然我衷心期盼这种事不会发生在大家身上,但那也只是「希望」而已,这种情况迟早都有可能发生。有了这种体认,职场生活反而会过得比较踏实。

我经常强调一句话:「组织是会背弃你的。」也就是说,公司随时都有可能会背叛你。公司听到这句话时当然会极力否认,但是就员工的立场而言,应该会点头称是,因为现实情况的确如此,组织体的生理结构就是这样。

不过公司并非本质恶劣、「心机」深奥,它之所以会背叛无力的员工,很多时候是不得已的。这纯粹是因为立场差异所导致的误解与现实。

接下来就举职场人最重视的「人事问题」为例来说明。

你认为自己牺牲了家庭、为公司做牛做马,而且眼睛眨也不眨地全心投入工作、奉献青春,希望公司肯定你的付出,给予同等的回报和待遇。人事命令即将公布之时,大家一聊起晋升话题,你便认定这次晋升舍我其谁。你甚至在心中大喊:「如果有谁比我更拚、更认真工作的,请站出来!」

然而这只是一厢情愿的看法。

就公司的立场而言却并非如此。公司和你在看法上层次不同,视野也不一样。

以公司的观点来看,会觉得有你这种工作能力的人不在少数。除了工作能力之外,如果考虑到对未来的贡献或是成长的可能性,比你优秀的人可能更多。就连无法量化的所谓忠诚度,你的排行恐怕还落在后面。

职位有限,排队等的人却很多,所以无法提报你晋升。如果你是CEO,这时你该怎么办?

等到人事命令公布时,你对结果大感失望。你心想:「我竟然没有在名单里,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我??」同时有种遭到背弃的感觉。

不只是你,没有在名单内的人几乎毫无例外都会表达不满。有人说:「这种人事命令象话吗?」也有人批评说:「这算什么人事命令?」「没有原则、随便安排。」「都是内定的人选晋升,没有背景、没有力量的人什么都不是。」更严重的可能还会破口大骂说:「乱来!」大家都为公司背叛自己而感到愤怒。

那么被提报晋升的人,想法又如何呢?他们会因为公司用晋升来回报自己的努力,而心怀感谢吗?答案并非如此。他们会认为自己的晋升全是因为工作能力好,所以将这种结果视为理所当然。

保护你的屏障,变成排拒你的高墙

我举的只是人事方面的例子,除了这一点之外,公司还有许多事令人不满。

像前面所提到的大卫的处境,公司也有可能干脆以结构调整的名义把你赶出去。大卫碰到的,是竞争对手并购这种无法避免的情形,所以才被解雇,这时虽然会感到绝望,倒不一定会觉得遭到公司背弃。

不过,很多时候,你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是公司清算解雇或结构调整的目标,结果冷不防地成了一名失业者,碰到这种事时,难免会认为自己被公司背弃。就像大卫狂吼:「为什么是我?」这也正是你心中会发出的吶喊。

即使是按照公司规定,一直做到届满退休年龄才离职,心中某个角落仍然会觉得难过。你对不足以支付退休生活的退休金感到不满,还有相处时间比家人还长的上司或晚辈的态度,也让你感觉不舒服。人的心理本来就是如此,所以会产生背弃感也是能够理解的事。

就这样,公司背弃了你。不,是你感觉「遭到公司背叛」。你清楚记得何时、何地、做过什么,如何为公司百般付出,但可惜公司的记忆力并不怎么好。

你过去所奉献的汗马功劳,公司很快就忘记;即使记得,它也会认为一切都是过去的事罢了。它说:「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的你,现在可以走了。」然后冷冷转过身,背向你。

组织并不是为你一个人而存在,你也不是公司唯一的选择。就算没有你,公司照常可以运作,而且就算没有你,它也必须要能正常运作。

在特定期间、特定范围内,组织扮演着一个能够保护你的高大屏障。不过组织的这种角色是有所限制、且具有时效性的。一旦超出这个范围,那道屏障反而成为排拒你的高墙,也因此令你感觉到遭受背叛。

未来的劳动市场日渐讲求弹性,这种情况将会更加频繁,也更容易让人产生背信感。对向来以温情为文化基础的东方人而言,这些话听起来丝毫没有人情味,可是又能怎么办?这就是现实。如果不了解这些冷酷的现实,而且有着「公司会记得我,长官和晚辈也会站在我这边」的错觉,反而是你的问题了。

好,既然如此,那该怎么办?你也要背弃公司吗?还是认为,没有理由再为公司效命?当然不是。公司的背弃,是来自于不得已的公司生理结构,这是一项原理,更是世界上普遍的道理,你必须用这种角度看待。

如果心想「反正公司早晚都会叫我走路,我又何必认真工作」,这种逻辑就好像「反正早晚都会死,那我又何必活着」一样。

金钱上、能力上都要「有备无患」

不久前,在某家公司的主管会议上,我曾经讲过类似的内容。我提到公司迟早都会背弃各位,这时,一位四十岁出头的男性主管,用严肃的表情发问。

「我不想同意您的论点,但的确是很实际的看法,而我也预测十年内将会发生这种情形。如果是这样,那我们该怎么办?」

没错,就是这样,我们在工作的同时,就要先想好「该怎么办」的答案。如果没有答案,等到突然遭到公司背叛,届时就会束手无策。

我给这位发问者的答案如下:「为了预防遭到公司背弃,应该要准备好另一个口袋。」

众所皆知,「装到另一个口袋」这句话并不具有正面意义,而且常被用来意指「别有心机或是使诈」以及「把钱掏空,放到另一个口袋」。当然我这句话所指的不是这个意思,相信包含发问者的在座每个人,应该很快就能理解。

准备另外一个口袋?这可不是叫你偷偷违反公司的规定或挪用公司的钱,也不是要你私下调查公司的不当行为,或窃取公司机密,然后给予公司致命一击,展开痛快的复仇。

虽然现实中偶尔会看到这种人,但这样做将会永不得翻身。因为这是犯罪行为,做这种事已经不具备做人的资格,这样的人一定不会有未来。

我会用「准备另外一个口袋」来表达,目的只是想利用一个适当的比喻,好让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像「公司会背弃你」这句话一样。

所谓另一个口袋,是指必须强迫自己规画一个不同于普通上班族的因应方案,也就是准备另一个特别的方案。这句话隐含着完全了解组织生理和普世常理的意义,并有进一步准备因应的意思。

我要强调的是:人在职场生涯中必须有所警觉,这样才能「有备无患」。更重要的是必须坦然面对、了解组织背弃的原因。此外,这句话背后也有劝告大家更加认真工作的意涵,以便降低公司背弃的强度,并延缓它发生的时机。

「另一个口袋」有两种意义,第一种是指经济层面的「另一个口袋」。某个独裁者的语录中曾经提到「枪杆子下出政权」,南韩宪法第一条则规定「权力来自于国民」。至于上班族的力量,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是来自于金钱」。有钱才有力量,这也代表经济独立正是「另一个口袋」的核心。

因此不管碰到什么情况,从年轻起就应该尽量作好准备,以避免经济上的不稳定。这也是指必须有计划地理财。

如果经济上能够独立,对公司的背弃便不会感到不舍、难过,或是绝望。甚至还可以边说「再见,我先走了」,一边潇洒地离开。

自我开发的重点

「另一个口袋」的第二种意义,指的是能力上的另一个口袋。简单来说,就是必须进行自我开发。

你应该成为公司里「不可或缺」的重要员工,这样一来公司就必须保护你。辛西亚.夏比洛在《公司绝不会告诉你的五十个祕密》里曾经强调,只要被认定为公司不可或缺的员工,每当公司进行结构调整或人员缩编时,一定会被优先保护。

上班族当中有不少人对自我开发理解错误。他们认为,自我开发就是去发掘一些足以脱离目前工作的才能,所以避开公司的注意,偷偷跑去取得一些不相干的资格或证照。

在此要强调,自我开发的重点,应该是先取得在目前工作中的优势,这样才是正确的做法。对于这点,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教授就曾经清楚地指出以下见解。

「在进行自我开发时,一定要先扪心自问:『我能贡献些什么?』才能对所属组织的成果及结果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也就是说,自我开发不应依照个人标准,而是要以组织业务的要求为基础,而且人只有在对组织有所贡献时,才能真正的发光。

如果做不到这点,让自我开发的方向出现了分歧,等到组织进行调整时,自己就有可能成为优先离职的人选,届时自我开发反而成了「离职开发」。

当今社会虽有终生职业,却已经没有终生职场。踏实认真地顺应组织要求便可以保障做到退休,这种时代已经过去了。有时甚至与能力或努力的成果无关,单纯只是因为运气不好,就要替部属或同事的错误背上黑锅,然后冤枉地离开职场。

如果你还相信公司会一直留住你、包容你,那真的是毫无意义的幻想。你得赶快从幻想中清醒过来,才不至于将来悔恨交加。

「公司会背弃你」这句话,听起来或许让人觉得心痛,但如果能越早理解、并接受这个事实,面对职场生活的态度就会不一样。

只要能认清这一点,你就该重新思考如何好好规画自己的一生。

大卫对公司的背弃感到绝望,他在高速公路上疾驶,最后发生事故,并在精神涣散的状态中展开一场幻想之旅,宛如做了一场大梦。梦中他遇见了杜鲁门、所罗门、安妮.法兰克、林肯等七位以正面人生观积极开拓人生道路的知名历史人物,并从他们那里得到珍贵的人生启示。于是他的人生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像大卫这样,等到问题发生后才有所觉悟,就有可能来不及,甚至演变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如果能提早预见问题,事先准备好对策,才是明智之举。

笔者已经清楚地提出警告,也给了建议。切记一定要预防公司的背弃,不要到时候才来后悔。希望读者能接受我真心的忠告,而且越早准备越好。

现在就要为离开职场作好准备

为了避免在离开职场时措手不及,当你还位居现职时,很多事就应该先作好准备,尽可能展现出自己的企图。

我原本的构想是希望出版一本书,内容可以告诉大家在这么多事情当中,有哪些是在职场时必做的关键重点,同时也希望这本书能成为年轻人必读的书。不过我却花了许多时间苦思该从哪里下笔,最后又该往哪个方向找出答案。

直到有一天,我的眼底映入了一段文字,这段以前就熟悉的文字,再度从我的记忆中复活,那就是剧作家萧伯纳的墓志铭。

「我知道如果我活得够久,这种事一定会发生。」

(I knew if I stayed around long enough, something like this would happen.)

我不停咀嚼「我知道如果我活得够久,这种事一定会发生。」这句话的涵义,脑海中却同时浮现了「后悔」这个关键词。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知道「在职场上应该先做什么」,那么你就应该反向思考,「离开职场时,有什么事是可能会令自己后悔的?」

因为「离开职场时一定会后悔」,所以「还在职场工作时就一定要去做」,这两点便构成了本书的核心。

然而离开职场时会令人后悔的事,岂止一、两件而已?

我也是退职后仔细回顾,才发现「当时应该可以做得更好才对......」,不少事因此徒留悔意。这本书是我对自己最真诚的反省,也让我领悟到:直到退休前,不管做任何事,都一定要铭记「尽力做到没有遗憾」。

期待我的反省与觉悟能引起各位读者的共鸣。离开职场以后的生活,应当于在职工作时就作好准备;而退休后的准备,则要在年轻时就开始,而且就是「现在」,透过现在所处的职场来进行,越早越好。时间一迟,就来不及了。

希望藉由这本书,能让读者转念奋发,彷彿重新调整职场生活般,有个崭新的开始。这是一条不会让你将来搥胸顿足说:「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一定会发生」,然后懊悔不已的路,而是一条能让读者成为年轻人才,好好过着安定的职场生活的捷径。

书籍资料

书名:离开公司时后悔的24件事

作者:赵宽一

赵宽一 社会教育专家、畅销作家。中央经济评论社评为「影响大韩民国最深的十名讲师之一」。 

毕业于江原大学社会教育研究所,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二○○七年获颁「韩国HRD大赏」名讲师奖。经常受邀至青瓦台等政府机关、大学、企业、地方团体、主妇大学等单位演讲,并拥有极高的媒体曝光度,于KBS「早安园地」及EBS、MBC、SBS等各大电视媒体举办讲座。继引领话题的「一人革命家」新职场人模式,又在本书中提出二十四项让职场生涯不后悔的生存实战指南,是上班族信靠追随的人气指导教练。

曾任大韩石碳公社社长、江原道政务副知事、农协中央会常务、农协江原地区本部长、江原大学客座教授,现为「赵宽一创意企管研究所」代表。  

除了讲座备受欢迎,更是普获好评的畅销作家,著书三十余种。重要作品如:《离开公司时后悔的24件事》《大笑一场》《帅气地说话》,《用服务决胜负》一书获选为韩国文化观光部优良学术图书;《像祕书一样行动》《厚脸皮也是一种竞争力》等书更已授权翻译、畅销海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励志图片,分享给你
感悟职场:“六聪明 六煳涂”
老板惯用的职场黑话,套路太深了,听到了千万要留心
职场励志法则:你所接受不了的,正是你需要提升的
职场套路多,这6句话别对领导说,小心背后给你下黑手
这五句话千万不能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