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0后集体变老?谁来反思?
法国欧洲时报网15日刊文指出,中国80后集体“变老”,暮气沉沉。对这一问题的审视不应仅停留在这一个群体本身的思想状况和观念发生了什么样的畸变,还应审视他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审视这个时代的物质价值条件在人们观念中起到了什么重要的作用。
文章摘编如下:
14日,《人民日报》刊文感慨中国80后集体“变老”,暮气沉沉。暮气是压力的结果,压力则未必一定来自物质,更多时候来自于对物质和价值的内心期待。如果说80后真的集体出了问题,那么很可能是这个群体的观念发生了畸变。而探究观念问题则不得不首先审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
作为80后一员的笔者仍记得小学时的一幕:老师让同学们挨个说自己的理想,得到的答案里有科学家、建筑师、文学家、教师等小学生们当时所知道的带有崇高光环的职业。那时,幼小的心灵关注的重点是这些职业的崇高,其次关注的是自己的喜好。恐怕没有多少孩子会关心自己选的这个职业会给自己带来多少物质上的满足。
后来,在电影中看到过这样的情节:面对同样的问题,同样不谙世事的小学生毫不掩饰地回答:“我要做生意,我妈说那可以赚大钱。”
当笔者已近而立,看到这样的报道:一项对1180名中小学生关于理想职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包括教师、公务员、科学家在内的9个可选择职业里,科学家被排在了第七位,排在前面的是“公务员”。小学生们直言长大想“当官”。而与此同时进行的对家长们的调查中,大部分家长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当“大官”。
这一观念蕴含的庞大社会语境是,人们希望自己、后代都捧上“金饭碗”,希望一份“安稳”的工作,而拒绝奋斗拼搏苦难的人生。当年那些给出五花八门的理想的孩子们如今为人父母后灌输给自己孩子的观念竟与当年云壤相别。
亚里士多德曾区分三种生活:从中能够获得美好体味的肉体享乐的生活、投身于杰出的塑造善行的城邦事务的生活、哲学家寻求和沉思永恒事物的生活。他概括认为,这三种生活的共同点是对那些既不必要又不仅仅是有用的事物的关注。他还强调,这三种生活的共同前提是生存问题得以解决。
其实,这三种生活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体现。大家都想过得更体面,都希望事业得到更多肯定,也都会在深夜冥思人生、社会、世界。这些毋宁说是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本能。但是,当面对选择其中一种生活作为自己这一辈子的生活轨迹时,不同时代和社会的物质价值条件就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当下这个世界各国都面临青年就业难题的时代,也许大多数年轻人都“卡”在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个“生存前提”上。 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对三种生活的选择。若以“冥思”为主要特征的职业和生活无法得到最基本的物质和肯定,会有多少人选择它?而如果社会大多数人都极端偏好享乐的生活,而对其他两种持否定态度,孩子们又会如何选择?如果以社会价值为目标的生活对大多数人不开放,大家又该如何选择?
也许,该反思、该进取的不仅仅是“暮气”的青年,还有这个时代的所有人。(方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生勤俭节约演讲稿
我喜爱的职业和我喜爱的集体
杂谈123
好奇心
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必须研究学生校内外行为的差别及对策
现教杂谈:以学生的名义解读“学生”(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