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母该如何帮孩子找天赋?
TED最受欢迎讲者罗宾森
父母该如何帮孩子找天赋?
他原本大舌头、罹患小儿痲痹,却成功面对天命走向舞台,独家分享如何协助孩子发现自我的三个方法 ,寻找天赋是双向历程:往内观察自己,也要往外找机会。
罗宾森找到自己的天赋,藉由公开演说把经验分享给全球读者。 (来源.法新社)
我们都知道,父母要帮孩子找到天赋,老板要替员工找到热情所在,他们才能做到最好。但是,天赋,到底该怎么找?
你可以听听肯.罗宾森(Sir Ken Robinson)怎么说。
他,是TED论坛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讲者,提出了学校扼杀创意的革命看法。他所提出的教育报告〈我们的未来〉(All Our Futures: Creativity, Culture, and Education),主张创意和艺术教育应被视为与智育同等重要,被《时代》(Time)杂志称为「二十一世纪中最重要的议题」。
继二○○九年《让天赋自由》、二○一一年《让创意自由》后,罗宾森在今年五月推出新书《发现天赋之旅》中,他提出具体的「寻找天赋」计划,让每个人可以立刻开始寻找自己的天赋。
他谈天赋,其来有自。因为他天生咬字不清,大舌头非常严重,三岁起接受语言治疗,四岁时又罹患小儿痲痹,行动不便外加天性使然,让他变得热爱独处且内向。直到十三岁的表姊婚礼中,他被选为担任余兴节目主持人,让他意识到自己有面对群众的天赋。只要一站上舞台,他很快便能放松并且享受舞台时光;「当你归属于天命时,时间感会改变,一小时感觉起来象是五分钟,」罗宾森说。
罗宾森接受台湾《商业周刊》独家越洋专访,除分享个人寻找天赋时应有的态度外,更首度披露自己身为父母、协助一对子女找寻天赋的心路历程。以下是专访纪要:
为何要寻找天赋?
自我实现时,身心更平衡
《商业周刊》问(以下简称「问」):你的三本书,都强调让个人找到天赋是创意和文化教育的关键,为什么这在二十一世纪特别重要?
肯.罗宾森答(以下简称「答」):很多证据显示,现代人比从前的人过得更不开心,原因之一是忧郁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到二○二○年,忧郁症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死因, 如果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天赋,让自己活下去的动力不是光为了谋生,而同时为了自我实现,以维持生命的平衡,我相信当人能活得全心投入(engagement),对身心都有帮助。
其次,经济的理由。
如果人们能够喜欢与投入所做的事情,工作会更有效率。
会遭遇什么困难?
个人焦虑,与对环境恐惧
问:但多数人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天赋,在现实中,找寻天赋会遭遇到的困难有甚么?
答:最主要的障碍是来自于自己的焦虑,焦虑通常表现在四个面向:
一、害怕跟他人有所不同;
二、害怕失败;
三、害怕在旁人面前看起来很蠢;
四、害怕得不到朋友和家人的赞同。
个人的焦虑通常来自于对环境的恐惧,所以书中有好几个例子尝试改变外在环境条件,我们的天赋如同埋在地表里的自然资源,你要找到机会去发掘,所以我认为,寻找天赋是一个双向的旅程,必须同时往内观察自己,也同时往外找机会。
对某些人而言,这只是剎那间的事情。有位经验超过四十年的主厨,在当厨师之前,他原本从事别的行业,有一回跟朋友约在餐厅吃饭,朋友叫他不要从餐厅前面过来,改从餐厅后方过来。当他从餐厅后方穿越厨房的时候,突然觉得爱上厨房,觉得这才是他该做的行业。在突然时刻里,灵光乍现这是我要的!
但另外一种,则像跟认识很久的人谈恋爱,你突然意识到自己正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乐在其中,但过去一段时间里,你可能将此视为理所当然;我就是这样。
当我二十岁时,要导戏、要跟伙伴一起工作,要对很多人说话,每次都紧张得半死,可是只要一开始,我便乐在其中,而且很放松。我把这种情况视为理所当然,觉得每个人都做得到,之后我做研究、办杂志、教书,做过各种不同的事情,然后才发觉二十岁做的事情才是我的天赋所在。
这是一场旅程,但是你不可能规画所有的旅程,英文里面有个字叫作quest,意思是指人在一场目标不明确的旅程里面旅行。年轻时,总有喜欢或不喜欢的事情,你要跟随自己内在的习性,但是不可能掌握四十年后的某一天。
问:你把「找寻天赋」定义为自我发现的个人旅程,父母可以协助小孩找到天赋吗?该怎么做?
方法一:将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
答:当然可以。父母所能做的事,是尽可能的沟通越多越好,好比我们家会尽可能的聚在一起吃晚饭,我们不会有人到房间里自己吃自己的,或者为了打电动不出来吃饭,除了晚餐也一起吃早餐,尽可能找时间全家聚在一起。
但,同时,要将他们视为独一无二的个体,看他们的兴趣所在。我有两个小孩:詹姆斯和凯特,他们刚开始读同一间学校,充满学术风气,有很多的理论和理性辩论,詹姆斯适应得很好,但是这所学校并不适合凯特,我们就把凯特转到另外一所跳舞和设计教得比较好的学校,让他们得以能个别发展各自的长才。
等他们再大一点,我们就协助他们从事自己想做的事情。詹姆斯读大学时,他想当演员,刚好我们已经搬到洛杉矶,这里的环境很适合当演员,凯特喜欢跟小孩在一起,选择到纽约教书。教育方式,并不是完全的放牛吃草,而是深刻的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了解到底自己想做甚么,然后父母从旁支持。
方法二:让小孩有哭泣的机会
问:你曾经试图影响小孩的想法或决定吗?
答:是啊。但他们的生命不是我们的,偶尔也要把哭泣的机会留给她们。
当父母不是科学,你要经常下判断,也可能犯错,这很像驾风帆,你要观察气候,你要把风帆调顺,也要注意洋流的变化,你得注意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这不是趟直线的航行。不过只要你跟他们维持良好的关系,愿意开放跟他们沟通,这些都办得到。
问:很多亚洲的父母,喜欢安排孩子去上很多才艺班,你觉得这是帮助孩子找到天赋的方法吗?
答:安排孩子 接触不同的活动、才艺,价值在于父母帮助他们扩展经验,找到兴趣所在。然而有时候孩子们的生活已经被安排得很紧凑,孩子变得非常疲惫,所以平衡是关键。
方法三:找出孩子说不的原因
问:如果孩子在才艺课表现很好,但他没兴趣,父母还该让他们继续上课吗?
答:这又回到个别性的问题。年轻人,在当时绝对会抗拒父母要他们学才艺,尽管到后来他们可能会很感激有过经验:好比我小的时候被父母要求学钢琴,很痛苦,但长大后,我很感谢自己会弹钢琴。并不是不管孩子怎么反抗,都要继续,而是要他们遭遇挑战,尝试克服困难,让困难延展他们的耐挫力,并且从中学到要赢得锦标、获得肯定,背后一定有非常多的努力。
但是呢,我知道另外一种小孩,打从心里痛恨学习乐器,此时父母就要重新思考。当你的孩子大吵大闹不愿意上才艺课的时候,第一步先观察是否教学方法不适合小孩;第二步看看是否选错了乐器;你的小孩其实喜欢别项乐器;第三步,如果前两步都试过,他真的不喜欢乐器,父母便面临抉择是否让孩子停课,或许把他的时间拿去用在别的地方更让他有所收获。
小档案_罗宾森
出生:公元1950年
学历:伦敦大学戏剧博士
经历:英国华威克大学教授
现职:作家、讲者、企业顾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谨防教师子女教育的误区
现在的小孩,为什么越来越注重培养兴趣了?
才艺班上了几天就不愿上,爸妈到底要不要放弃?
越能干的父母,往往教出懒惰的孩子
一个普通人的自我觉醒之路
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