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0岁后,最好封印的三句话
「接下来的人生,该怎么过才好呢?」
「该把什么视为人生终点?又该把几岁定为人生颠峰?」
我将自己所抱持的疑问,透过本书与大家一同思考。
首先,我把自己整理得出的答案介绍给大家,那就是「人生的颠峰在70岁」;同时,我希望传达给各位一个重要讯息——「你的人生现在才开始」。
40岁一般给人的印象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也是走下坡路的开始;但是,这么想未免也太过寂寥。倘若换个角度思考,告诉自己:「70岁才是人生颠峰」,把40出头视为新的起点,那么不就有可能全力冲刺,迎向光辉灿烂的70岁了吗?
详细内容将在接下来为各位介绍,当中也包括我自己对于「如何一辈子都活跃在第一线」的摸索。
「至少还想活跃个30年。」
我是这几年才有这个想法,之前,我一直认真计划要「50岁退休,然后进大学念书」。
十几岁便开始工作的我,比一般人都还要早出社会,不曾享受过理所当然的大学青春岁月。正因如此,我想体验一步一脚印地求学,换上学生这个拥有某种特权的身分生活看看。
然而,看着日渐衰老的双亲,我的想法改变了。
我的父母大半辈子以来并没有随心所欲地任性过活,不过也没有特别花心思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准备。或许因为如此,当病魔意外地找上身而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年老力衰时,他们感到不知所措。
身为儿子的我当然负起照护的责任,也不曾感到不耐烦或责怪他们,但他们却有着不同的心思,时不时对我说出这句很伤感的话——
「对不起啊。」
我的老爸老妈对于大可尽情依赖的儿子,怀抱的竟然是抱歉的心情。
虽然这世上打算「拿到大笔年金,靠孩子供养,之后过着悠哉的晚年生活」的人大有人在,但看样子,我的双亲一点也不这么想。
我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情,因为依赖别人其实是相当难受的事。等我日后正式迈入老年,要我依赖女儿度日,我也会觉得过意不去,更别说仰赖社会养活自己,成为年轻人的负担,更是说不出的难受。
当然,假使身体已经无法自由行动,不得不依赖他人又另当别论。但只要还能够自食其力过活,我都希望能够持续对社会有所贡献,成为给予的一方;把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毫不保留地付出给他人,而不是死赖着年轻一辈说:「给我点什么吧!照顾我吧!」
当我想到这,突然察觉自己「50岁退休,然后进大学念书」的梦想其实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一己之欲,「到了70岁还是能持续对他人付出」,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伟大梦想。
到了70岁若仍能活跃在第一线,肯定或多或少还能对他人付出。要办到这一点,我们得维持一路走来的步调,每天更用心地照顾好自己,克服身体与心理的衰老,做出对应的「努力与调整」。
步入40岁后,最好封印起来的三句话
把70岁定为人生颠峰,首先必须舍弃会阻碍我们下决心的想法,让我们从平日会无意间说出口的一些话着手吧。
无伤大雅的言辞,有时候也会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侵蚀自我的咒语,在此列出三句我个人觉得不要说出口比较好的话语。
第一句是:「我不做这种事。」
这句话声明了自己愿意做什么、不愿意做什么,等于是把自己嵌入了固定的框架。正因为满40岁,不论是人际关系或工作方面,一路走来已养成了一套应对方式,有着自己的坚持,导致遇到状况时便容易说出这句话。从今天起,把这句话忘了吧。要是执着于「一路以来的坚持」,未知世界的大门将不会为你开启。
第二句话是:「抱歉,我不知道。」
不曾接触的知识、文化或新技术,虽然没有必要全盘接受所有新事物,在你说出「我不知道」的瞬间,铁门便拉下,当场斩断了学习的机会。一旦放弃学习,你便踏入了老化的过程。
第三句话是:「人生就是这么回事啊。我现在这样很就满足了。」
结婚了,孩子也有了,房贷还有多少多少要还;在公司的职位、这辈子所赚得到的钱,就都是那样了。「我已经清楚地看见下半辈子就这样了,接下来我只要为孩子盘算将来,然后找到一点生活的乐趣就足够了……」这么说的人,恐怕早在35岁时便陆续抛下许多事物,怀着半放弃的心态过活;讲难听一点等于是过着自暴自弃的日子,这样真的太悲哀了。
那么,你的心态又是什么呢?请不时做一下自我检视。
有坚持并不是坏事,重点在于拿捏。一路走来的坚持与开放的心态,能够兼顾两者,才是让你40岁之后的人生发光发热的祕诀。
不再执着于累积至今的经验,随时做好准备接受新的事物,获得更多的成长、更加耀眼,而这份光芒将在日后成为身边的人的助力。
这正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因此我总是时时提醒自己,别把这三句话挂在嘴边。
定出「自己的格式」
认清自己的「高度」然后努力培养「气度」,这时最好能够有一套「自己的格式(生活风格)」做根据,就像职业选手要拥有自己的格式,才能够持久活跃于体坛,是一样的道理。制定出自己的格式并不难,不妨想成是为规律的作息生活拉出时间表即可。
首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如何才能学到优质的事物?」
「要精进已学得的优质事物,自己必须做什么?」
「要保持身心健康,自己必须做什么?」
仔细思考后,将得出的答案纳入自己的习惯之中。
例如你的答案是:「要学到优质的事物,必须多与各界人士见面交流。」那么就订下如此的行程:
「每星期和一名初识的人共进午餐=本周的星期二和○○先生午餐。」
「每个月和朋友碰面一次=下个月○号六点,在餐厅和○○先生碰面。」
确认好对方的时间,也预约好餐厅之后,便记到记事本上。
又例如你的答案是:「要精进已学得的优质事物,必须多接触大自然。」那么就订下行程:「下班后去公园散步」或「这个周末去海边走走」等。
这些行程不见得要多么难得的大计画,比较象是把行程安排进自己的规律作息当中的感觉。诸如看电影、读书等一般计划也无所谓。诀窍在于尽早排进行程表里,尤其关于「保持身心健康必须做的事」,更应该当作每天的固定行程早早记下来才是。
「我这么忙,工作以外的时间很难事先确定下来呀。」
过了40岁的人还这样,其实有点说不过去,又不是突然叫你明天就要空出时间来。这样一直都是以工作优先,连两个星期后的行程都无法自由安排的生活,顶多拚到40岁就很足够了。
我们常听到一句推托之词:「等哪一天有空的时候……」但人永远都不会有空闲的。到了40岁,要是都无法精准安排自己的时间,也就无法定出格式了。因此面对诸多事情,请先决定出优先级,大原则的生活态度就是将所有关于自我投资的计划都排在第一顺位,依此定出自己的格式。
我一直以来,最先写进记事本里的,都是能够树立自己的风格、同时让我保有规律作息的自我投资规画。
例如我先订下「这天要去理容院」,接着就能安排每两星期一次的理容行程。又例如因为我提早排定「这天要去看牙医」的行程,那么自然能有效率地尽速完成其他的工作。
「这天要去看电影」、「这天要和朋友共进午餐」等等,如果事先订好休闲娱乐行程,也会因为期待,而工作起来更有干劲。
我平日固定在五点半结束手边的工作,也是因为接下来都还有行程。不过我几乎每天都不安排饭局,因为我们松浦家有个规矩,那就是「晚上七点在家吃晚餐」,这是我们家人共同的决议,也是我非常重要的一个行程。
晚餐之后是我的读书时间,因为这对我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自我投资。但接下来还有洗澡等等行程,我把读书时间订为一个小时。此外,我每天固定十点就寝、五点起床,以上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会改变的「松浦弥太郎的格式(生活风格)」。
正因为我有如此规律的生活格式,才能让我有时间学习外语或和朋友吃饭。
例如目前我同时在学三种外语,早晨还在上一对一的教学课,要是没有早起的习惯,根本无法空出自我投资的时间。
此外,我挤得出时间和朋友吃饭,是因为有规律的作息,并且尽早完成原本该做的例行事项。我每次都很期待和朋友吃饭,但总不忘事先叮咛餐厅的人尽快上菜。我没打算和朋友续摊,但也不是因为我急着要进餐,而是我觉得有效率、利落地用完餐,就非常尽兴了。
如此规画时间,就能够订出自己的格式了。
向孩子传达心目中「理想的家庭」
40多岁的人,大多有了家庭与儿女。
「我能给予孩子什么呢?能教导他们什么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每个人的答案不尽相同。
像我,我觉得我能够彻底给予、教导孩子的就是「每天共进晚餐」。由于我不会对孩子说教,无法教给孩子什么,也没办法陪孩子做功课,现在的我唯一能为孩子做的,可能只有共进晚餐了。
我一直很重视全家团聚、面对面一边用餐一边聊天的时间。虽然偶尔因为出国或有聚餐而无法在家吃晚饭,但那都是极少数的例外状况。
一家人的早餐时段通常很匆忙,午餐时间也不太可能聚在一起,因此在我家,一直是把一日尾声的晚餐时分定为家人共处的时间。这个规矩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很不容易遵守,我问过身边的人,得到的回答几乎都是:「要跟孩子一起吃晚餐,时间上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很多人回到家时都已经晚上九、十点了。
「家人平日的晚餐都是各自解决,只有星期日晚上才会全家聚在一起用餐。」这似乎是日本大多数家庭的现况。
即便如此,我还是坚持全家人每天共进晚餐。我也曾遇过非常忙碌的时期,每天都得排除万难才好不容易让这个规矩持续下去,不过现在已经成为我「自己的格式」当中的一项行程,排时间表的时候只要固定把「晚上七点为晚餐时间」当作生活的重心,优先排进行程,久了也就习惯了。
和家人共进晚餐。
这是父亲教给我的「理想的家庭」。从小我们家就「习惯」每天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餐,甚至哪天餐桌旁少了一个人都会觉得怪怪的。在我印象中,我家每天的晚餐时间都是非常快乐的时光。
当时我还不懂事,现在才明白当年父亲可是拚了命设法腾出时间和家人吃晚饭的。我的父亲不是那种特别值得在大家面前炫耀的人物。但对于他为了贯彻全家人共度晚餐时光的约定,我十分感动。也因此,我才承继了父亲教给我的传统吧。
父亲带给我的感动,我也想传达给我的孩子。即使我女儿现在无法理解我的用心,等到将来她有了家庭的时候,终究会懂得的。
「为什么父亲会那么坚持全家人一起晚餐呢?」
若有朝一日回想起来才明白,那就足够了。
不过,为人父亲的我再怎么努力,这个状况毕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
这一阵子有时候我和妻子七点准时坐到餐桌旁,她会交代:「女儿今天补习班要到八点才下课哦。」随着女儿的成长,可能不久之后她就会忙于社团活动、和朋友聚头,哪一天她终将开口:「今天晚餐不用准备我的份,我跟朋友约好一起吃饭了。」孩子本来就是会日渐独立的。我当年也是这样,所以不会拿家里的规矩绑住孩子。
但是即使终有一天家里只剩我和妻子两人,我仍然不打算改变一家人每天在固定时间共进晚餐的习惯。
原本我立下这个规矩就不是在女儿出生的时候,而是早在结婚当时便和妻子讲好的。对于守护这个家的最重要的人,自己能够做点什么?这就是我思考所得出的结论,当然,这也是某种形式的「付出」。
我家的晚餐虽然只需要准备三人份,妻子通常在下午三点左右就进厨房准备了。我不清楚做料理的细节,但我想她一定是不偷工减料、认真烹煮每一道料理的吧。
一家人在晚餐时分打从心底开心地享用充满爱心的料理,为一天做总结。这就是我打算一辈子守护的「理想的家庭」。
书籍资料
书名:给40岁的崭新开始
作者:松浦弥太郎
松浦弥太郎(Matsuura Yataro)
1965年出生于东京。高中未毕业,即只身远赴美国等地游历闯荡,体验最纯粹的生活。回国后,便按照自己的步调,一步一步实现他开设书店的梦想。现任《生活手帖》总编辑,同时也是书商、作家。
个人经历
1992年,成立贩卖旧杂志和专业书籍的「m&co.booksellers」。
1994年 于赤坂「Huckleberry」内设置书店;1997年将店面迁移至中目黑。
2000年 创立以两吨重货车为载具的移动书店「m&co.traveling booksellers」。
2002年 与GENERAL RESEARCH的创办人暨设计师小林节正于中目黑共同开设「COW BOOKS」。
2003年 于南青山Dragonfly CAFE开设「COW BOOKS」二号店。
2007年-接任日本老牌生活杂志《生活手帖》总编辑。
着有《本业失格》、《最糟也最棒的书店》、《旅行的所在》、《松浦弥太郎的舒服工作术》《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崭新的理所当然》、《谢谢你》、《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等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不需要大道理,一点小哲学就够了
如何突破年龄的限制,给自己崭新的开始?
人生感悟(二十二)
带着宝宝出门,这样给他吃和睡才对哦
父亲写给孩子的38个人生感悟 哪条触动了你?
学会强大自己的五条人生感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