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层工商人关于当前体制改革的几点看法 | 肺腑之言,不转不是工商人!

基层工商人关于当前食品监管体制改革的几点看法

文/曾经的工商人

下意识地写下这个题目,才发现并不恰当,因为我已经不是工商人,而是市场监管人了。但作为曾经的工商人,我还是想用这个题目。先说说我们这里的基本情况,我曾工作过的原某市某区工商局有工作人员260余人,原区质监局有不到40人,原区食药局有11人。一年多以前,我们这里和其他许多地方一样,三合一组建了市场监管局。

大半年来,关于食品监管体制改革的消息本来已经不热闹了,除了偶尔有几篇强调所谓食品专业性特殊性的文章之外,消息不多。但最近几天,忽然又热闹了起来,先是从通辽开始,内蒙古开始翻烧饼;而后毕局长在全国食药工作座谈会上就食品监管体制问题发表了措辞激烈的讲话;全国人大的执法检查报告也说,有些地方市场监管局弱化了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一时间,大有风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基层刚刚有点稳定的人心,又被搅得躁动起来。

作为食品监管体制末梢的一员,作为本轮体制调整的亲历者,我也想凑个热闹,谈谈个人对当前食品监管体制改革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关于专业性问题

食药系统的同仁总爱强调自己的专业性,我也首先谈谈专业性问题。食药监管当然需要专业性,监管人员也应该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但应然不等于实然。药品监管是食药总局的看家本领,专业性如何,前任小鱼大人已经用性命做出解答,这个全国人民都知道,我不再赘述。再说说食品监管的专业性,食品安全法出台之前,食品是由卫生部门监管的。食品安全法出台后,食品生产领域由质监部门监管,食品流通领域由工商部门监管,餐饮领域名义上由食药部门监管,实际各地都是由卫生监督所管理的。也就是说食药局其实没有实实在在地管过食品,一个没有管过食品的部门,现在却天天强调自己的专业性,并指责其他几个过去长期从事食品监管工作的部门没有专业性,真不知道其底气何在?勇气何来?

我并不否认食品监管具有专业性,就像我一样认为工商、质监的监管工作也需要专业性。我也不反对各个部门强调自己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就像我也爱强调了工商部门的专业性,因为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是自大自吹的倾向,问题是某些部门在自吹自擂的同时,总爱贬低同伴和队友,总爱说工商的工作没有技术含量。就工商工作而言,商事登记、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商标监管、消费维权、流通领域质量监管等等工作,涉及法律法规好几百部,哪一样工作不需要专业性?这些工作随便挑出一项,在国外都是由一个独立的政府部门负责的。就质量监管而言,食药局只是负责食品和药品两大类的商品质量监管而已,而除此之外的大多数商品质量都是工商和质监负责,其他商品质量监管工作难到不具有专业性?

二、关于人员素质问题

食药系统在媒体强调自己的专业性、特殊性和必须独立时,总爱强调市场监管局的人员老化,不具有专业知识,常举的例子就是市场监管所的人到药店只会看证照,不知道如何着手查假药。

人员老化这是事实,基层市场监管局的人员主体是原工商局的人,工商局1978年开始恢复组建,大多数人是当初组建的头几年招进来的,都工作三四十年了,能不老吗?食药系统组建不过十年,总体自然要年轻些。人员老化不等于能力老化,也许老工商人对于电脑、手机等网络新技术的接受和掌握不如年轻人,在写材料、编数字、为领导宣传政绩的文笔不如年轻人,但是在执法办案、现场控制、突发状况处置等实战能力,不知要甩年轻人几条街呢。工商局虽然总体人员老化,但就绝对数量而言,工商系统的年轻人也远远多于食药系统。就我们市场监管局而言,原工商局近几年每年都新招录六七个新公务员,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就不下四五十人,是原食药局全局人数的好几倍。我们整合前的那一年,原工商、质监、食药三个局罚没款数比例是25 :5 : 1,与三局人数比基本相当,这说明三个局的个人平均监管能力相差不大。而要论执法经验和规范性,工商还要略胜一筹,这是其他两个局的同仁都认可的。

整合初期市场监管所的人到药店不知道如何查假药很正常,基层所都是原工商的人,没有接触过药品监管,只能说明上级食药部门对基层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不到位。让原来食药的人从事工商工作,如果不经过培训也一样傻眼。就算你是硕士、博士,我们每个人刚参加工作时不都是两眼一抹黑吗?不都是从最简单的工作开始学起吗?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连证照都不知道怎么看呢。因为看证照也是一项技术活啊,证照的每一项记录都有特定含义,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懂的哦。专业知识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没有人天生就会。现在上级领导要求基层市场监管人员都是全才天才,什么都要懂,这根本不现实。基层人员就是懂,也要有时间有精力干才行,现在基层所原班的工商人马,却要负责现在三家的工作量,都累成孙子了,上级不仅不体谅,还要骂基层,让基层人情何以堪!基层市场监管人员都是普通人,没有三头六臂,不信领导你下来示范示范,不说别的,询问笔录领导您老会做吗?

三、关于职能削弱问题

食药系统总在媒体上强调市场监管局模式削弱了食品监管职能,全国人大的执法检查报告也说有些地方市场监管局弱化了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是不是削弱了食品监管职能,我不好说,我们这改革前后都没有什么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我只知道的是我们现在全局天天围绕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三大重点开展工作。如果这样干食品监管职能都被削弱了的话,那么工商监管职能呢?质监其他监管职能呢?岂不是削弱的更厉害。机构体制调整的过渡期,由于机构调整,人员变动,人心不稳,工作受到一定影响那是必然的。我个人感受是,如果说职能都被削弱了,相比而言也是工商监管职能被削弱的最多。根据工商总局通报,2015年上半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罚没金额13.5亿元,下降51.5%,这足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我个人的感受。一旦体制调整结束,人心稳定之后,工作自然会逐渐走上正轨。三合一市场监管局削弱的恐怕不是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而是削弱了上级某些部门的控制力,毕竟只是三个婆婆之一了,也归属地方管理了,说话不如以前硬气了。

四、关于统一权威问题

目前高层的文件既提建立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也提建立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制,两种矛盾的声音有时让基层无所适从。个人认为,统一是权威的前提,机构体制统一了,权威自然会逐渐树立起来,机构都不统一,权威根本无从谈起。至于怎么统一,无非两种选择,一种是统一到市场监管局模式下,一种是统一到食药局单设的模式下。现在这两种模式很难说孰优孰劣,因为市场监管局模式刚开始不久,机构物理整合才刚刚完成,化学融合还远没有完成,现在谈论它的功过为时过早。个人认为,不论采用哪种模式,都要以少折腾为原则,折腾的动作越大,耽误的工作就越多。人大执法检查报告所说的上级多头部署,下级疲于应付,存在不协调等情况,监管机构名称标识不统一、执法依据不统一、执法程序不统一、法律文书不统一等问题,问题表现在基层,但病根都在上面,不能上面有病,却让基层吃药。

五、关于人员划转问题

根据食药总局毕局长的讲话精神,以及人大执法检查报告中的建议:建议国务院对基层监管体制改革特别是机构设立情况开展专项调研并加强指导,坚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地方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要求不动摇,抓紧完善统一权威的监管体制,为落实“四个最严”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下一步也许我们的食药同仁会和我们分家,分家就涉及人员划转问题。各地之所以普遍采取三合一市场监管局模式,其中一个原因也是编制的无解问题。对于分家的事,我想对我现在的同事以后可能是食药的同仁说几句话。第一,我十分欢迎食药局和我们分家,分家后我们可以更加集中精力干好工商分内的工作,而不是天天围着食品转。第二,上级的争权夺利除了导致我们分分合合,其他本来和我们关系也不大,我会怀念大家一起工作打拼的日子,相信你们也会,虽然也争论过,但工作的友谊是首位的。第三,分家时请只把你们的原班人马带走就好,不要要求从工商局划转人员,因为当初我们接受流通领域食品监管工作时,没有人给过工商局一兵一卒。最多按照现在三总局的模式,把我们原来从事食品监管工作的食品司、处、科、股的那几个人划转过去。第四,你们组建食品监管所时,不要从我们工商所划转人员,因为你们的领导说过,市场监管所的人到药店只会看证照,食药局的工作太高冷,我们高攀不起,也不想高攀。

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作为一个屁股长期坐在工商局现在坐在市场监管局的人而言,本文也难免带有个人的偏见和倾向,有些话也可能偏激或错误,但都是个人的肺腑之言,不吐不快,一些屁股坐在食药局的同仁看了可能不太舒服,那我只能请你多多包涵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合一”体制改革调查:期待顶层设计
基层农资监管体制酿变:多地工商质检合并
探讨 | “三合一”市场监管体制下基层履职风险防范的思考
当前食药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大部制“微调” 食药监管酝酿整合
来论 | 史上名称最长的局诞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