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经性皮炎用什么药
  • 概述

    疾病定义

    神经性皮炎(neurodermatitis)专业名称应为慢性单纯性苔藓,但因其发病与精神神经因素密切相关故俗称神经性皮炎,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该病以一阵一阵的剧烈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通常多发生在脖子、手腕、手臂、手肘、小腿或尾骨部、肛门等部位,瘙痒会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

    由于瘙痒患者会不断搔抓,然而会越抓越痒,形成一种“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由于不断抓挠,皮肤会变得粗糙、肥厚,呈苔藓样变。

    流行病学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常见于30~50岁的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儿童少见。

    疾病类型

    根据受累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局限性和播散性神经性皮炎。

    • 一种常见的以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

    • 与精神神经因素密切相关

    • 避免搔抓,以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

    • 易复发,部分可治愈

  • 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神经精神因素、搔抓及慢性摩擦等可诱发或者加重本病。

    基本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主要与搔抓及慢性摩擦有关。此外,还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

    内因

    神经精神因素

    如性情急躁、思虑过度、紧张、忧郁、劳累、睡眠不佳等。

    其他疾病

    如胃肠道功能障碍、内分泌障碍等,可能导致继发神经性皮炎。

    外因

    饮食

    如辛辣刺激食物、饮酒等。

    局部刺激

    如硬质衣领、毛织品、化学物质、汗水浸渍等。

    物理性因素

    如日晒、过度清洗、局部化学性物质刺激。

    诱发因素

    以下因素可增加神经性皮炎的患病风险:

    • 性别和年龄: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神经性皮炎,尤其是30~50岁的女性。

    • 有其他皮肤病的既往史或家族史:有皮炎、湿疹或类似皮肤病的个人或家族病史的人更容易患神经性皮炎。

  • 症状

    神经性皮炎的典型皮损为单个或多个扁平丘疹融合而成的皮肤苔藓样变,上面可有少许鳞屑,患者常感觉一阵一阵的剧烈瘙痒。

    典型症状

    不同类型的神经性皮炎其临床特点不同,具体如下。

    局限性神经性皮炎

    播散性神经性皮炎

    • 皮疹分布广泛,可累及眼皮、头皮、躯干、四肢等部位。

    • 皮损呈多数苔藓样变,皮损及其周围常见抓痕或血痂。

    • 自觉阵发性剧烈瘙痒,常在局部刺激、精神烦躁时加剧,在夜间尤其明显。

    • 好发于颈部、背部、肘部、腰部、尾骨部、会阴和阴囊等易搔抓部位。

    • 开始时局部先有瘙痒或摩擦等刺激,由于搔抓皮肤逐渐出现较深沟纹和隆起的典型苔藓样变。

    • 典型皮损为正常肤色或淡红色、褐黄色扁平丘疹,丘疹大小、形状不等,可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光滑或有少量鳞屑。多数丘疹密集成片,形成硬币至掌心大小。

    • 患处皮肤干燥、肥厚,表面可有抓痕及色素沉着。

  • 就医

    患者皮肤瘙痒严重或继发感染时须及时到皮肤科就医。医生一般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症状和体征即可作出诊断。

    就医指征

    诊断流程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病史询问,病史搜集内容包括:

    之后,医生会进行简单的体格检查,观察皮损的颜色、形态、出现部位,触摸皮损的质地等。一般医生通过体检及病史询问即可作出诊断。

    如症状不典型,医生可能建议患者接受进一步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并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接下来,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及病损表现明确诊断,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从而制定治疗方案。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相关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

    为了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皮疹和瘙痒,医生可能会取小块病变组织于显微镜下观察。

    鉴别诊断

    慢性湿疹

    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疹演变而来,没有固定的好发部位,病变有渗出倾向。苔藓样变不显著,但是浸润则较神经性皮炎明显,边界也多不清楚。

    瘙痒症

    开始时没有皮肤病变,通常有瘙痒,因不断抓挠,皮肤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抓痕,患病时间长后才出现苔藓化。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常见于背部、肩胛间区或四肢,皮疹为高梁至绿豆大小的圆形丘疹,密集成片而不融合,或呈念珠状排列,皮损处常见褐色色素沉着。

    特应性皮炎

    青年及成人期特应性皮炎常呈广泛分布的苔藓样斑片,类似播散性神经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患者及其家族中常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病史。患者幼儿期常有婴儿湿疹史,血清中IgE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常增高,皮肤划痕试验及对乙酰胆碱呈迟发苍白反应。

    扁平苔藓

    为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其上有Wickham,组织病理变化有其特异性。

    • 皮损出现的时间;

    • 皮损瘙痒是否严重,瘙痒是持续存在还是反复发作;

    • 瘙痒等症状是否影响生活质量、睡眠;

    • 是否反复搔抓;

    • 近期在皮损处是否应用过刺激性的肥皂或者化妆品等;

    • 是否进行过治疗,采用何种方法,治疗效果如何;

    • 身体是否有其他疾病,如胃肠道疾病、湿疹等;

    • 最近是否压力过大、焦虑;

    • 是否容易过敏或者有家人患有此病。

    • 因剧烈瘙痒而忍不住地反复搔抓皮肤;

    • 瘙痒影响睡眠或者日常活动;

    • 皮损处疼痛、出现破溃、脓疱或伴随发烧。

  • 治疗

    神经性皮炎治疗的根本目的是止痒,中断“瘙痒-搔抓-瘙痒”这一恶性循环。治疗方法很多,包括口服止痒药物,避免搔抓等刺激,通常外用药物涂抹,严重者可选择其他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局部药物治疗

    外用药膏

    局部注射药物

    对于肥厚苔藓化严重的皮损可选用曲安奈德注射液等糖皮质激素进行局部注射。

    全身药物治疗

    口服药物

    药物静脉封闭

    皮损广泛分布伴有剧烈瘙痒者,医生可能将普鲁卡因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然后缓慢静脉滴注。

    用药前需做普鲁卡因皮试,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其他治疗

    光疗

    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患处可能改善症状,如PUVA和NB-UVB。

    其他

    液氮冷冻等可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难以避免复发。

    • 抗组胺药:可能有助于缓解瘙痒症状。

    • 镇静剂:有神经衰弱症状及瘙痒剧烈者,可应用此类药物。

    • 其他:皮损广泛分布、瘙痒剧烈口服抗组胺药物下效果不佳者,如无禁忌症可口服雷公藤多苷片。

    • 糖皮质激素类制剂是首选的治疗药物。有时单纯外用,有时进行封包。

    •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软膏:也可外用,有一定效果。

    • 止痒剂:如薄荷脑及苯酚外用,可辅助止痒。

    • 尽可能减少或去除诱发因素,如避免应用刺激性皮肤护理产品,改善搓澡、热水烫等洗浴方式;避免摩擦和搔抓;避免皮肤过度潮湿或干燥,加强润肤。

    • 减少精神压力及情绪紧张,必要时辅以心理治疗。

  • 预后

    神经性皮炎容易复发,部分患者去除诱发因素后,经过积极治疗可以痊愈。

    一些患者可能需要间歇治疗数月或数年,如未能及时、积极治疗,剧烈的瘙痒可以严重影响心情、睡眠和工作。

    并发症

    继发感染

    由于反复搔抓可继发感染,可能引起毛囊炎及局部淋巴结炎。

    其他

    瘙痒导致的抓挠,可引起皮肤颜色改变,如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

  • 日常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以剧烈瘙痒为主的慢性皮肤病。患者需要控制搔抓行为,打破“痒-抓-痒”的恶性循环。同时要以积极心态应对,保持情绪稳定。

    家庭护理

    心理护理

    家属应加强与患者的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可通过心理咨询或者团体活动来治疗心理问题。

    用药护理

    遵医嘱正确掌握用药方法,了解用药注意事项,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出现。

    日常生活管理

    日常病情监测

    特殊注意事项

    在局部涂抹药物之前,可用凉爽敷料湿敷,有利于药物吸收。

    预防

    本病尚无明确病因,目前无有效预防方法,避免接触或减少诱发因素可能降低发病风险。

    参考资料

    5188

    以上内容由李恒进教授参与编审

    • [1] 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30-131.

    • [2] 张建中,高兴华.皮肤性病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73-174.

    • [3]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90-1291.

    • [4] 梅奥医学中心: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neurodermatitis/symptoms-causes/syc-20375634.

    • [5] 梅奥医学中心: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neurodermatitis/diagnosis-treatment/drc-20375639.

    • [6] https://bestpractice.bmj.com/topics/en-us/625/epidemiology.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压力过大及情绪紧张;

    • 穿宽松的棉质衣物,不宜太粗太硬。

    • 患者及家属应密切监测疾病症状,如皮损范围不断扩大,同时瘙痒、疼痛等不适加重,应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

    • 局部及全身药物的治疗,同时需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 尽量避免摩擦和搔抓。瘙痒可能很剧烈,但是摩擦和搔抓会使病情加重,停止摩擦和搔抓是控制病情的关键。瘙痒时可以用手指轻轻拍打皮肤或用棉签点按皮肤。

    • 在皮损处用凉爽的敷料湿敷,可以润湿皮肤、减缓瘙痒。

    • 用敷料、绷带等覆盖皮损区域或睡前戴手套,以免夜间无意识搔抓引起皮肤感染或症状加重。

    • 将手指甲剪短,短的指甲可以减少搔抓时对皮肤的损伤。

    • 养成良好的洗浴习惯,用温水洗澡,不要用太烫的水。

    • 使用不含染料或者香精的温和沐浴乳。洗完后,拍干皮肤,使用没有刺激性的润肤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中医坐堂 皮肤科病诊治绝招67 神经性皮炎
反反复复的神经性皮肤病
神经性皮炎苔藓化怎么去除
中药治疗神经性皮炎更安全有效
剧痒,可能是神经性皮炎
过敏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qi转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