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Facebook与微信有何不同?

美国社交软件巨头Facebook(脸书)在全球拥有月活27亿用户,其用户遍及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微信,拥有10亿用户,9亿都在中国,海外用户稀少,大都是华裔或海外华人在使用,外国人使用微信的还是极少的。不少人有这样一个疑惑,Facebook因何会占据这么大的市场份额?其首要原因归结于Facebook技术上的先发优势。所谓先发优势指的是一个初创企业凭借技术创新,迅速占领市场,形成具有垄断性的规模化经济,后发企业很难突破先发优势企业所构筑的商业壁垒,以此形成强者恒强、赢家通吃的局面。

Facebook诞生于2004年,而微信则是在2011年面世的。Facebook早在2010年就拥有了上亿用户,超越当时的互联网巨头雅虎成为全球第二大网站,而彼时微信尚未出世。

Facebook诚然具有技术上的先发优势,凭借垄断和规模效应,快速占领了100多个国家的市场。时至今日,为何中国的APP在国外多个国家遭到禁用,而Facebook、谷歌等互联网应用平台却并没有遭到各国抵制。尽管在欧洲等地,Facebook、谷歌常年遭到反垄断调查,但反垄断并不是下架和禁用,跟中国版APP被封杀完全两回事。美国再牛逼,也不可能指挥每个国家都必须遵其号令,相反,与美国矛盾很深的一些国家,比美国都更早地禁用了中国版的APP,这究竟是为何?也许,从Facebook与微信的不同之处能让我们得到一些感悟。

Facebook与微信的差异化体验表现在以下几点:

1、Facebook将广场社交与熟人社交完美地整合到一起,而微信则更重视熟人、朋友圈的社交。在Facebook的主页上,有所有人都可见的公共主页,该主页用于介绍和记录个人的基本情况、人生经历、所见所想,也可以对一些公共话题进行公开的讨论,例如涉及政治、民主社会的话题。而微信则根本就没有广场社交一说,微信没有个人的公共主页,必须加好友才能进行聊天和朋友圈。微信的朋友圈大都以各种炫富、嗮孩子、嗮吃的、穿的,炫耀各种优越感为主。由于这些话题或照片都属于个人信息,并不方便讨论,而且人们发朋友圈也不是为了讨论,只是一种纪录或者炫耀,类似公开的相册或简易留言簿。加之,朋友圈本身的设计也不便于就一些较为严肃的话题展开讨论。

2、Facebook更多的是基于兴趣、爱好方面的社交网络。兴趣、爱好方面的社交类似著名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提出的“弱连接”,在所有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弱连接占绝对数量,对个人的重要性也远超以熟人、亲人、朋友为代表的“强连接”。弱连接具有延展性、广域性,而强连接具有强烈的血缘、亲缘和地缘属性。弱连接在经济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强连接则是一种的差序格局,即国内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说的以我为中心,按照血缘亲疏为圆圈依次展开,离得越远关系就越松散。弱连接是资本主义商品社会的典型特征,人们经商、发展实业更多的是依靠非熟人关系的弱连接,强连接则是封建社会的重农主义特征,农业社会的耕种要求以家庭为中心,便于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血缘、亲缘的关系就显得更重要一些。微信在国内的迅速扩张,适应了当下中国仍然处于农业社会的国情。(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国内农业人口仍然占56%)。Facebook则以商业社会的典型特征席卷了全球。

Facebook不仅有公共社交,也有私密、熟人的社交。当Facebook的好友之间不再满足公共主页的沟通,期望进一步增进了解的时候,Facebook旗下的Whatsapp、Instagram就顶上去了,成为进一步私密、私下沟通聊天的工具。Facebook将弱连接与强连接整合到了一起,适应了各种社会关系的需求。而微信则是建立在以熟人、朋友为基础的强连接,并且在社交网络中以朋友圈为核心,突出以我为中心。使用微信的用户无法通过共同的兴趣建立朋友关系,拓展弱连接。

3、Facebook的个人公共主页是一种动态扩展,便于追踪好友的思想、个性以及人生经历。在Facebook的个人主页中,用户对新闻、政治、娱乐等都有较为强烈的个人解读和观点呈现。随着时间的积淀,Facebook与用户共同成长,为用户所依赖。动态化设计是Facebook取得全球社交霸权最核心的商业秘技。再对比微信,好友之间很难看到这种动态,微信的设计是基于一个静态思维,你加了某人好友之后,如果没有建立进一步的沟通和频繁的联系,那么这个好友最多偶尔在朋友圈里嗮下自己吃的、穿、豪车、美景等等,至于这个未曾谋面的好友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些什么样的经历,有些什么样的思想和观点,用户基本上是一无所知。时间久了,这个好友就沉没在通讯录里了,就好像从来没有过这位好友。微信的这种静态设计完全是延续了过去通讯录的特点,尽管有微信群、看一看,朋友圈这些辅助设计,但聊天与正式的探讨某个话题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微信虽有群聊,但我们都知道,聊天很难实现微博、贴吧那样的交互式体验。微信虽有公众号,鼓励创作者发展自己的粉丝,但这种模式并不能实现作者与读者的友好互动。通俗点说,Facebook集微信、微博、QQ空间为一体的设计,满足了所有人的需要。

4、国内用户对微信是满意的,普遍都认为它是一个大而全的网络工具,集支付、娱乐、购物、外卖等为一体的生态系统,是互联网的入口。微信包罗万象,

不管个人生活,还是工作相关的,大家都用微信完成。工作与生活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微信满足了这种大而全的生活与社交需求。

Facebook在全方位的生态建设方面差一些,这与欧美国家民众的习惯有关,他们普遍将私人生活与工作分开,不希望私人生活与工作搅和到一块。欧美国家的民众并不愿意用同一个软件进行工作和生活、社交。工作上的联系,美国人会用Linkedin或推特、Slack、Reddit这类应用程序完成,或者发邮件。

微信的强大得益于移动支付及其生态圈。Facebook其实也有支付,但欧美国家对传统银行、信用卡依赖度较大,因此Facebook在支付领域方面一直进展缓慢。最近几年,Facebook也在积极探索扩大支付领域的话语权,例如Facebook即将推出的Libra(天秤)数字货币,以实现类似微信支付的生态圈的扩容。

5、腾讯公开的微信数据显示,60%的微信用户平均好友128个,Facebook用户的平均好友为190个,说明Facebook的用户参与度、活跃度更高,用户粘性更强。另外,Facebook的系统是开放的,允许用户直接在平台使用和播放其他平台的应用,例如谷歌、Youtube等应用,微信则不能打开自身生态系统以外的应用,例如淘宝、支付宝。

6、Facebook与微信这两款社交软件,恰好反映了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人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农耕文明一直作为一种强大的民族记忆延续至今。确切地说,中国人尚未摆脱传统农业社会的影响。因此,以我为中心的熟人、朋友圈占据了社交层面的主流。加之意识形态的审查制度,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都不喜欢,也不愿意在一个公开可见的主页上谈论政治或新闻。微信的用户也不愿意在群聊里,公开谈论新闻事件。对于中国人来说,莫谈国事是一种沉默、消极地应对政治生活的方式,这是千百年来封建压迫的一种后遗症。

微信的公众号已经成为中国人获取资讯、新闻的重要渠道。公众号的设计沿用了传统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台)的广播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读者只是简单的受众,作者将自己的思想、声音用高分贝的大喇叭向读者输出,读者只能被动的接受,读者必须忍耐这种或为音乐、也可能是噪声的震荡。广播模式是中心化的、单向的、且受到意识形态审查的旧制度。Facebook则更像代表互联网时代的点对点传播模式,点对点模式与广播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点对点模式是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在一个没有中心的世界里,读者与作者的地位平等,甚至读者群体反过来影响和作用于作者。在点对点传播模式里,人人都是观点的呈现者,人人都在寻找与自己观点、思想一致的潜在人群,人人都在寻求最大程度地达成共识。点对点模式消除了广播模式下的集权化特征,代之以协议、共识来维系信道的传输和社会关系。

Facebook体现了资本主义式的社交需求,民主、自由的思想观念深深扎根于数百年以来的西方文明,民众借助社交网络谈论各自的思想、意见,以便获得共识。用户在公开的社交网络中谈论政治、新闻事件毫无顾忌,Facebook的设计适应了绝大数国家民众的需求,当今世界上民主国家占绝大多数,而Facebook的社交网络满足了这种民主的潮流。这也是Facebook之所以能成为全球社交帝国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微信适应了中国的国情,但由于其以熟人社交为主的设计,痛失了全球市场。

回到文章开头的话题,为何微信被多个国家禁用,Facebook的用户遍及世界上100多个国家,为何没被禁用。当然,说Facebook没被禁用有点言过其实,据媒体统计,禁用Facebook社交软件的国家有朝鲜、缅甸、伊朗、古巴、中国。相比较而言,微信被禁用的国家更多一些。为何全球这么多的国家都不禁用Facebook,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Facebook凭借技术的先发优势,快速地占领了市场,等到主权国家意识到需要禁用该软件的时候,已经被本国国民所依赖,此时如果禁用,必然招致国民的不满。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是民主国家,政府内阁必须考虑选民的意见,因此,对于禁用民众所依赖的软件必须慎重。简言之,先发优势的Facebook垄断了市场,民众对其形成了路径依赖,政府不便于干涉,唯一能做的就是支持多个同类软件参与竞争。

2、Facebook社交软件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这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民众可以通过该社交网络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的治理,政府也便于从社交网络中快速响应民意,从而作出有利于选民的政府决策。其二,用户使用Facebook的过程,其实就是参与民主社会治理的过程,通过公共主页、转发和分享的链接,全社会的共识逐步累积并形成正反馈循环。政府从社交网络中获益颇多,久而久之,政府也会对该平台形成依赖。

再对比微信,不难发现,微信这种以熟人为主的社交网络,无法适应民主社会的需求,那么被一些国家禁用也在意料之中。例如印度,禁用了微信,但并没有禁用Facebook。印度本身就是一个IT服务外包大国,国内类似的软件也不少,但政府并没有因此禁用Facebook而支持国产软件,这足以说明Facebook的影响力,以及用户对其形成的惯性依赖。总之,微信由于在其软件设计上更多的考量还是如何适应国情,没有在软件本身植入民主、自由的社交基因,而痛失全球市场。Facebook的全球垄断与其技术上的先发优势,自由民主的基因密不可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What’s up? WhatsApp!
社交类产品的演变史与未来的猜想
微信诈骗难根除,根源在于“双向封闭”
微信的“朋友圈泛化”,会是熟人社交的新机会吗?
不是我老了,而是微信让人社交“异常”了
强大如马斯克 也无法在西方做出另一个微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