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引入电话的历史
电话这东西,最初在中国是按音译,叫做德律风(Telephone)。这是彻头彻尾的西洋货,这样的叫法,很是自然。电话跟有线电报一样,引入大清,非常非常之难,比火车铁路还难。说也奇怪,西洋的玩意,只有轮船引入比较容易,一来,大家从上到下都接受了,这里的名堂,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当年的老外,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早在英法联军打进北京,两边谈判的时候,法国公使葛罗就非常热情地向恭亲王奕訢介绍过有线电报,但是,恭亲王连听都不要听。后来,尽管李鸿章一直主推,直到同治十二年(1873),大清才算有了电报,成立了国家电报总局。紧是这样,架设电杆的时候,地方士绅和百姓,还是疑虑重重,稍有风吹草动,比如哪家丢了小孩,就会怀疑孩子是被电线运走了。
所以,电话传入大清,虽然也很早,但是却只能在上海和天津的租界里使用。无论公共租界还是法租界,连中国籍的巡捕,使用起这种洋玩意,都得心应手。如果有人闹事,一个电话,就会招来一堆增援的巡捕甚至水兵。
虽然说,上海这个华洋杂处的地方,华人,尤其是高等华人,深受洋人的影响,洋人的玩意,他们也会玩,租界的高等华人,也会装电话。早在光绪六年(1880),上海江南制造总局的华人工程师徐寿,还拆开洋人的电话机(当时是听筒和对讲分开的),自己琢磨着,仿造了一对,拉上线,在两间屋子里,也能通话。但是,这种事,也就是几个高等华人自己玩玩,若要让清廷也允许使用,难着呢。
按说,电报已经被允许了,电话为何不行呢?在大清,凡是西洋玩意,能不引进,就不引进,有些人物看见就头痛。大学士军机大臣徐桐,漫说电报电话,就是一只铅笔,都不能在他面前出现。
所以,一直到1899年,电话才被允许在中国试办,盛宣怀将这事,交给了轮船招商局,在上海的华界开始安装电话。到了庚子之后,朝廷开始办新政,洋玩意开始畅行无阻,北京的王公权贵,发现有部电话,彼此不见面就可以聊天,非常的好玩,于是,北京也开始流行了。进入民国,北京但凡叫个大人物,家里就都有电话了,电话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三位数的电话薄,也开始有了,凡是安装了电话的人家,都有一本。据说,段祺瑞的大谋士徐树铮可以有这个本事,全北京的电话薄,他都能记住,打电话的时候无需查阅,一拨便有。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盛宣怀奏请开办电话业务
往事钩沉 爱北京的洋人们
历史上真的存在“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吗?
上海百年租界: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的欧美租界是怎样的存在?
百年上海租界史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背后的故事|温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