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伦理”与“道德”概念的区别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www.blogbus.com/shawn-logs/3538477.html

孙正聿在《哲学导论》一书中,通过援引赵汀阳的观点,阐述了“伦理”与“道德”这两个伦理学基本概念的区别。他是这样说的:

有学者指出,在关于伦理学的理解中,我们还应当特别注意“伦理”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道德”与“伦理”这两个概念常常被混为一谈,或者至少是缺乏本质上的区分。这导致了对“伦理学”的许多误解,“伦理”表明的是社会规范的性质;而“道德”表明的却是生活本意的性质。道德是一个存在论概念,是一个作为伦理学基础的特殊的存在论概念。道德问题是伦理学的根本性问题。伦理规范作为一些禁令,总是为保护有意义的生活,而确立伦理规范只是依照道德要求的技术性处理。因此,伦理学的主题是“道德”而不是“伦理”,道德主题引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获得幸福的生活方式,另一个是由获得幸福的生活方式去澄清建立伦理规范的要求。(参见赵汀阳:《论可能生活》,北京,三联书店,1994,16-17页,)在对伦理学的了解中,提出并思考上述问题是必要的和重要的。这会使人们理解,人们“在社会机制中生活决不意味着为了社会机制而生活”,“社会必须服务于生活”。这还会使人们理解,生活中最主要的不幸就是误以为生活目的是某种结局,这种态度离间了生活与生活目的,生活目的成了遥远的目标,生活也就似乎总是还没有开始。生活目的是与生活一起显现的东西,它不是遥远的目标而是与生活最接近的存在方向性,但又是永远无法完成的追求。可以说,生活目的不是某种结局而是生活本身那种具有无限容纳力的意义,生活是一种自身具有目的性的存在方式,这种目的性就是生活本身的意义。应当说,在这种关于伦理学的思考中,体现的是一种哲学的前提批判的精神,因而有助于人们在哲学的意义上去思考和探寻伦理学问题。 ( 孙正聿著:《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32-34页。)

厦门大学哲学系周建漳的《“善”的两个维度:存在境界与礼俗要求》(《哲学研究》2002年第6期),香港城市大学公共及社会行政学系助理教授余锦波的《伦理与道德》(陶黎宝华、邱仁宗主编《价值与社会》第一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7年版),等文章,也都专门论述了“伦理”和“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尧新瑜在《伦理学研究》2006年第4期撰文指出,“伦理”与“道德”是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但二者长期处于概念模糊和逻辑混乱状态,导致伦理学和道德教育“名不正而言不顺”。作者通过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以词源学为基础的三重比较:汉语言文化中的比较、英语文化中的比较、中西文化中的比较,进而得出结论:当代“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含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西学东渐”以来,中西 “伦理”与“道德”概念经过碰撞、竞争和融合,目前二者划界与范畴日益清晰,即“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是“伦理”概念下的二级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们有着各自的概念范畴和使用区域。

分享到: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书速递 | 《道德愚人:置身道德高地之外》
“德”和“仁”有什么区别?
《伦理学体系》
伦理和道德有什么区别?
从词源上简述伦理与道德的概念及关系
论康德道德哲学中的意志概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