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龙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解读
《双龙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解读
—— 双龙景区大“扩容”
日期:2008-12-11来源:金华晚报作者:单光辉字号:[ ]
  “只知双龙洞,不知金华山”,这可能是外地游客对金华双龙景区的理解,而景区自身也存在“三个洞养一座山”的尴尬。这种情况很快将得到改变。记者近日从双龙风景区管委会获悉:国务院已批准《双龙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作为金华后花园的双龙风景区,将不再局限于北山几个溶洞和道观,而将建成由六大景区构成、范围为79.7平方公里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双龙胜景、大仙圣地、浙中凉都”将成为双龙新名片。

  据了解,双龙风景区规划北以金华北山山脊线为界,东至石头园—家园里—横腊—胡宅一线,南抵梅村—下徐山—坟山头—山下曹—唐村—葫芦山—上汪村一线,西达玲珑岩—芦村—苦朱树下—三丘田—寺山一线。整个风景区分为六大景区,即双龙洞景区、黄大仙景区、尖峰山景区、赤松山景区、大盘天景区和家园里景区。

  “六区、五线、两组团、两中心”

  双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由“六区、五线、两组团、两中心”组成。

  六区:双龙洞景区、黄大仙景区、尖峰山景区、家园里景区、赤松山景区、大盘天景区六个景区。五线是指具体的旅游线路:双龙洞—冰壶洞—朝真洞—鹿湖(书院)—仙瀑洞—黄大仙祖宫;赤松宫—弹子下—羊甲山—鹿湖;弹子下—斗鸡岩—徐公庙—黄大仙祖宫;西湖—盘前—武平殿;点将台—家园里等五条带状景线。两组团指的是双龙洞、冰壶洞、朝真洞、鹿湖、仙瀑洞、黄大仙祖宫构成的双龙核心景区和赤松宫、大仙湖组成的赤松游憩区两个游览集中区。两中心指的是鹿村风景区主入口旅游服务中心和赤松旅游中心镇两个风景区主要旅游服务中心。

  风景区内的交通骨架具体表现为“大环套小环”的格局。“大环”指的是石墙脚—双龙水库—双龙洞—鹿湖—西湖—盘前—武平殿—家园里—曹宅—山口冯—石墙脚所形成的环路。这条环路将很好地贯串尖峰山景区、双龙洞景区、黄大仙景区、大盘天景区、赤松山景区以及家园里景区,使景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小环”指的是山口冯—赤松宫—弹子下—羊甲山—双龙洞—石墙脚—山口冯形成的环路。这条环路连接了风景区内最重要的两个核心景区—双龙洞景区和赤松山景区。在不扩现有路幅的情况下,有效地缓解交通压力。

  风景区的出入口规划为四处,都在风景区的南侧。主入口区规划在鹿村,将建设一些标志性建筑、管理处等。另三个次入口分别为赤松山次入口、家园里次入口和前庄头次入口,皆直接与城市干道和杭金衢高速相接。

  “六大景区”将旧貌换新颜

  双龙洞景区: 主题为“溶洞水石奇观,道教洞天文化”。双龙洞景区是整个风景区中溶洞这一典型景观最为集中的地区,目前已经得到较大强度的开发,在科学论证之后,景区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

  将在鹿村附近设置主入口服务区,游客从这里开始接受景区的接待,开始选择线路游览。游客到此将统一乘坐景区内的车辆进入风景区。这样既能保障游客安全也能保障景区的秩序和生态。

  规划提出:景区开发历史较长,很多服务设施破坏景观风貌,与风景质量相去甚远,所以,在核心区禁止新建任何商业性服务设施,所有现状服务设施都需要清理改造;修建新的步游道,改变直接驱车至双龙洞口的游赏现状,降低核心景观区的游人密度等。

  景点开发除了保护双龙洞、冰壶洞、朝真洞、桃源洞等溶洞,整理洞前环境,完善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开发二仙洞外,要重新开发讲堂洞。南朝梁代著名学者刘孝标在此讲学数十载。

  黄大仙景区:主题为“鹿湖风光,宗教旅游”。黄大仙景区是以鹿湖为中心、黄大仙祖宫为特色的景区,同时其与双龙洞、大盘天、赤松山、尖峰山等多个景区相毗邻,是整个风景区重要的枢纽。新建由羊甲山至弹子下的公路,采用柏油路面,路宽在5米以内,以使双龙洞景区与尖峰山景区能彼此形成游览环线。新建前庄头至羊甲山的道路,路宽在5米以内。

  在鹿湖设置游憩区,适于接纳游憩服务和开展休憩、娱乐等活动。根据规划要求建设一定规模的游憩服务建筑和娱乐设施。严格控制本区内建筑密度不得超过10%,对于现状已经形成的超密度地区依据具体规划措施进行环境控制和建筑拆改。景点开发上开发弹子岩、斗鸡岩、徐公庙等景点,对徐公庙进行整修,修建风景区的前庄头次入口。

  大盘天景区:主题为“参与性观光农业,休闲度假”。

  主要景点有大盘山、西湖等,大盘山位于盘前村东北,海拔1312米,为本风景名胜区的制高点。山顶浑圆,地势较为平缓。站在大盘山巅,晨可观日出,夕可观晚霞,晚可赏灯火通明的都市夜景,仰望神秘莫测、变幻无穷的星空。在静谧的金华山顶部绿林中,有全省目前海拔最高的人工湖:西湖。山间蜿蜒,流水叮咚,白雾萦绕在湖面,青山绿水倒映湖中,迈步湖畔,犹如步入仙境,让人悠然自得,飘飘欲仙。

  大盘山景区目前开发强度小,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金华市规划局双龙风景旅游区分局王才福局长说,该景区盘前村以农业为主要收入,由于过度开垦,导致部分山体裸露,光秃山比例逐年上升,水土流失,水源涵养功能降低等。但是景区山高而且有小盆地,夏天比市区温度要低5到6摄氏度,十分适合休闲度假。通过旅游开发,可以带动产业转型,不仅能让生态可持续发展,也能带领群众致富。大盘天景区要打造成“浙中凉都”,成为长三角甚至华东地区的后花园,让外地游客到这里旅游度假,不再几个小时就逛完走人。要让游客在这里停留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目前,景区的设计方案已在设计之中。

  景点开发上要开发西湖景点,配套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修建野营地、观景台等设施。盘前周围发展高山桃树等果树种植,开展观赏、采摘等农业旅游活动。修缮武平殿,建设高山古村落,改善武平殿村中环境。

  赤松山景区:主题是“大仙传说,休闲游憩”。规划认为,赤松山景区是整个风景区中人为开发破坏较为严重的一个,以赤松宫为核心的地区,已经被完全改造成一个人工化的城市公园,对风景区的景观破坏较大。

  大仙湖(山口冯水库)南侧修建大门,除了作为本景区的入口之外,还是整个风景区的次入口之一。在入口附近设立游人中心一座,提供景区介绍和游览导引等服务。在赤松宫附近设旅游镇级服务点,在洞殿下村设旅游点级服务点。

  目前的游览线路不合理。游人从赤松宫的东侧绕行至北侧入口,然后再从北侧向南返回,形成了一个不必要的环路。有必要对游览线路进行整改:原有线路改成从南侧的水库坐小船到达二仙殿,由此组织线路上山,最后到达北侧旅游点。

  家园里景区:主题是“探险、锻炼”。家园里景区是整个风景区中开发强度最小的景区,也是山水景观比较好的一个景区。景区内的几个村庄如横腊、大源等人口比较少。所以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比较少,整个景区都是原生态景观。

  规划在家园里设旅游村级别服务点,在横腊和大源两处设旅游点级别服务点。利用石桥等村庄搬迁后的居住建筑进行旅游开发。道路方面修建家园里往武平殿方向的道路,采用柏油路面,路宽五米以内。提高家园里、横腊等居民点向城市公路联系方向的机耕路的等级。修建家园里至点将台、横腊经石桥至点将台、大源至点将台的步游道。

  尖峰山景区:主题是“城市公园,锻炼健体”。尖峰山景区是整个风景区中与市区距离最近的一个景区,以尖峰山为核心,但缺乏开发,基本处于无管理状态。本景区的规划将立足于为城市居民服务,使之成为城市居民周末登山锻炼的好去处。

  规划在尖峰山顶修建标志性建筑以及游人休息和观景的场所。在风景区主入口建设标志性建筑物、广场、商业街等。建设地质科技馆,重点介绍岩溶地貌。在里宅、大岭一带适宜地段建设观光农业园。

      有序科学合理进行溶洞开发

  溶洞景观是金华山自然景观的主要特色之一。规划组专家考察后认为景区溶洞的数量很多,但是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较少,溶洞景观资源主要还是双龙洞、冰壶洞等开发较早的景点,有很多溶洞还有地下长河没有去挖掘。

  经过论证,规划认为未来可围绕奇异溶洞景观进行开发:

  (1)加快仙瀑洞开发。仙瀑洞洞中瀑布落差是冰壶洞瀑布的3倍多,在国内尚属罕见,开发潜力巨大。与现有的双龙三洞及桃源洞形成系列溶洞群,再现历史上“五洞十景”辉煌。

  (2)打开洞殿下古洞口,开辟旅游新区。洞殿下溶洞形成条件良好,发育的溶洞多而集中。在不到1k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共有溶洞13个,其中有6个属中小型,钟乳石发育良好,都有游览价值,只是缺一个大型主洞。当地相传,在现3号洞口有一个殿,殿下有供游览的大洞,洞殿下村名即由此而来。明代万历《金华府志》、《赤松山志》等皆有记载。

  (3)开发花洞,建立新景点。九龙的地下河也雕塑了一个形态较复杂的“花洞”,该洞有上下两层。但地下河已深入到下层,其中有约40m可进入。该洞是北山唯一似迷宫型的较复杂溶洞,即使下层无好景,也可作为青少年探险教育等游乐活动场所。

  修复千年古刹智者寺

  陆游为婺州书写的三篇碑记中,最广为人知的是《重修智者广福禅寺记》。碑文是陆游于嘉泰三年(1203)应僧友仲的请求而撰。石碑高2.15米,宽1.06米,底座高1.06米,碑文共547字。石碑现藏于市区侍王府纪念馆内,为国家一级文物。

  据记载,“金华山智者寺在县北十五里四十都”(芙蓉峰西侧今尖峰水泥厂址内,地名俗称“金交椅”),南朝梁初为佛门娄约法师道场。天监三年(504),梁武帝萧衍曾召娄约法师进京受菩萨戒,并赐号“智者国师”。宋开宝九年(976),始易名为“智者广福禅寺”。该寺历经37代,传200余年,到南宋庆元五年(1199),江南名僧仲  自严州云游来婺州,见寺墙断壁倒,柱腐栋歪,几近倾塌。但他见寺址形胜天造地设,就决心留下重建古刹。

  很快,金华山智者寺名扬东南沿海,成为浙中第一禅院,香火缭绕,寺僧倍增,名山增辉。南宋诗人谢翱有诗曰:“流水北山北,芙蓉峰影长。看花春到寺,数竹午过廊。崖石侵衣碧,山云沐发香。老僧呈佛骨,看毕下胡床。”抗日战争前,古寺尚存,香火依旧,是婺人郊游进香的好去处,而陆游碑则立于正门处。上世纪60年代,寺院被毁。随后,遗址上建起了水泥厂。

  作为金华山佛教文化的代表性胜迹,由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民间恢复智者寺的呼声一直很高。在新的规划中,恢复后的智者寺成为双龙景区入口处附近的第一个景点。

     打造国内高品位的风景名胜区

  王才福局长说,规划严格遵循建设部关于风景名胜区建设“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方针。通过一段时间的建设,使双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成为景观优美、生态健全、环境优良、服务优质,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国内高品位的风景名胜区。

  规划特别设置了占景区面积70%以上的“生态保育区”,“生态保育区”是指有着较好的生态环境和植被条件的区域。作用在于保持风景区的生物多样性,维护风景区的生态平衡,为风景区提供良好的环境背景。生态保育区不对游人开放,少数分散的自然村逐步迁出。要求根据植被抚育和绿化规划进行封山育林,力求恢复地带性植被。禁止开矿采石,伐木毁林。除考察站和保护设施外,禁止修建任何永久性建筑。道路以外的地域禁止一般游人进入。

  规划还对景区大气、水和噪音等作出高标准要求。大气环境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中远期规划将对景区污染源进行搬迁。水库水体质量符合GB3838-88一级标准,景区游客和居民及农业用水应设计利于自净的排放路线,或经净化处理后才允许排放。严格限制农药和化肥、杀虫剂等的使用,杜绝工业污水排放。风景区平均室外允许噪声标准为昼间50分贝,夜间30分贝之内。其中昼间噪声标准在风景游览区为55分贝,在保护林地为40分贝,在居民区、其他行政管理设施所在地为50分贝。

  此次,由北京大学世界遗产中心和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打造的双龙风景区未来蓝图,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具有观光游览、宗教朝圣、科普科研、休闲健身等功能的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后花园的设想很快将成为现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最美的十大奇洞
世界喀斯特之精华:云南石林
小河风景区黑龙洞
大地风景助力金华山景区,仅用一年,游客增长了37.98%!
双龙
卢氏旅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