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过去,同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息息相关。这个园林体系并不像同一阶段上的西方园林那样,呈现出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迥然不同的风格形式。中国园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我完善,其受外来的影响甚微,因此其发展也表现为极为缓慢的、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我国的园林到底从何时、何处发展而来?以往人们都认为是从商周王室的苑囿演变而来的。近来又有人研究了古代诗歌,并参照考古证实了最早的园林应是原始村落住宅边的林木绿化以及苗圃等实用性的小块土地。其实,艺术的起源本来就是复杂的,而非孤立的,往往是由多种原因交织而成。应该说是村宅绿化与畋猎苑囿是我国古典园林源头的两股活水。
  据考古学的科学推测,古代的纺织、制陶、磨制工具等活动多半在户外举行,再加上集会、祭祀、玩耍等需要,人们都会在村落中或者说四周的空地上植树,即可遮荫防尘,又可游戏其中。这种以植物为主,依靠天然地形的简朴的早期民间园林似乎对后来发展起来的恬淡素静的文人村居园林有过不小的影响。东晋诗人陶渊明《归田园居》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前檐,桃李罗堂前”正是接续了上古村宅园林的余韵。而明清之际的文人园也是不断地从中吸取营养,正如园林家陈从周先生《园林论丛》中所述:如“柳荫曲路”、“梧竹幽居”、“荷风四面”等风景画,未始不从农村绿化中得到启发,只不过再经过概括提炼、以少胜多,具体而微而已……
  帝王苑囿的出现和上古贵族围猎活动是直接有关的,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殷代的帝王、贵族奴隶主很喜欢大规模的狩猎,古籍中多有“田猎”的记载。除此之外,囿不定期有圈养以及作物种植的功能,囿无异于一座多功能的大型天然动物园了,此外,帝王也将苑囿作为戏耍燕乐之地,使之具有狩猎宴饮双重功能。
  中国古典园林的漫长的演进过程,正好相当于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封建大帝国从开始形成而转化为全盛、成熟直到消亡的过程。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封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其内容的深度而言,涉及到了物质、制度以及心态层面的文化,在其广度上也包涵了古代文化的所有领域:宫廷文化、士流文化以及市民文化。
  作为封建文化的形态之一,中国园林与哲学、诗文、绘画等众多的文化形态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着的,它们并非孤立。这表现为首先:哲学是一切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终极概括,也是文化的核心,它影响并浸润于园林,成为园林创作的主导思想、造园实践的理论基础。
  A、哲学:中国园林在早期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道家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尚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秘性。帝王们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总想长生不老永远过好日子。战国时期,齐燕方士们为了迎合这一愿望,杜撰出东海有神仙,住在蓬莱仙境中。这种心理上的向往慢慢地成为园林中的一种追求,他们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东西作为风景在花园中创造出来。于是蓬莱三仙山成为苑囿中不可缺少的寓意性风景,而儒家的“君子比德”之说,导致人们从伦理、功利的角度来认识自然之美。
  “天人合一”思想是在先秦时期便已与“君子比德”、“神仙思想”共同决定了中国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都一直贯穿着它的主导作用。天人谐和乃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核心,这正是决定着古典园林始终与大自然保持着亲和的
态度,力求从自然山水风景构成和规律中探索人生哲理的体现。明代学者王君荣《阳宅十书》:“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所以中国人选择居住环境,首先强调的是要有山有水,俗话说“山环水抱之地才是有情之地,朝气蓬勃之地、古祥上乘之地”这除了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崇尚心理之外,还体现了对美好环境、美好人生的选择与追求。汉唐时期离宫别苑的宏大规模及其登高远眺、开阔视野的追求,南北朝、隋唐的别墅、山居与大自然环境的完美契合,再到两宋时期,人们心目中的宇宙世界缩小了,对园林的空间意识也过渡到了壶中天地、须弥芥子,因此,营园的主旨亦相应地转化为以小观大、咫尺山林了。
  另外,隐逸思想对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陶渊明“归田园居”的实践行为使得隐逸与园
林得以联系,这促进了以后别墅园林的大发展。唐代的“中隐”思想将隐逸由实践行为转化为精神上的享受,这是促成了私家园林大
发展与文人园林兴起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说!儒道互补是古代艺术的主要思想线索,那么园林艺术所创造的既可出世——隐居于城市山林,啸傲泉石;又可入世——阖家欢聚、进行社交往来的生活环境,便是这一思想在传统艺术上最具体的表现吧!
  B、诗文——相似曾赋赏花诗
  我国的古园不但景美,而且意境也美。“文因景成,景借文传”陈从周先生的八个字概括了园林与文学的这种依存关系。古化造园大师往往懂诗懂画,他们在构思园林之时往往先用简炼的诗句构出各景区的主题,然后根据诗意作草图,建造时最大限度地体现诗意。园林完成之后,还要进行最后的点晴之笔,即在主要建筑、洞门或山石上题点景名。这实际上是以文学为艺术手段对园景进行勾勒,同时,亦是对园林意境的一次全面鉴定。
  唐代的山水诗文达到艺术上纯熟与完美的境地!,唐代文化参与造园,又把诗文的这种意境引进园林艺术,从而产生“诗园”的临觞。唐代的田园诗普及于民间,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别墅园林的兴盛局面,这也从一个侧面上反映了当时的文学艺术与园林艺术的密切关系。
  宋代的诗词风骨在一定的程度上含孕于文人园林的风格之中。宋以后园林景题的诗文化和匾联的广泛运用直接将文学艺术和造园艺术结合起来,丰富了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意境创造的领域,将造园艺术推向更高的境界。
  正因为园林与文学间的密切联系,园林亦广泛地成为诗文吟咏描写的对象。中国古典园林,从此也被认作为是“诗园”。
  C、绘画——湖上春来似图画
  我国的古典园林,充满着诗的情味,也富含着画的意趣,不少画家都喜欢为诗文中记述的名园胜景描摹成图供人们欣赏。明末造园家计成认为园林创造的景色要美得如同天然图画一般,这是人们以自己的经验自觉养成的一种类比的分析。
  我国古代的山水园林借鉴于山水画!,山水画渗透于山水园林,这表现于不仅园林的景色要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并且园林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是单纯模仿自然,而是要经过造园家艺术旨趣的熔铸,表现出绘画的美来,表达文化文人士大夫们心目中所向往的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境界。这些富于生活情趣的山水风景不仅“可望、可行”,而且“可游、可居”,导致了园林的创作手法从写实、写意相结合到以写意为主的过渡,奠定了园林成熟的小中见大、咫尺山林的写意山水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作者:钟忠 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园林艺术赏析_中国古典园林
颐和园匾额与对联精选
中国古典皇家园林
原来苏州园林这么美!不愧是中国园林之最!
文心园象:古典园林与文字艺术
搜狐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