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礼”是必修课
朽木
“不学礼,无以立”。中央最近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有“明礼”一条。
前几年媒体上大声疾呼人们学说“谢谢”、“对不起”,并引经据典介绍西方如何女士优先之类。这些年新朋旧友相聚,常离不开的一个话题是,如今的一些人怎么啦,这么没教养。随地吐痰,遇老弱病残不让座,见困难无助者不援手,三句话未完就粗声大气。这一切不由让人感慨频生。
教养教养,“教育”“养成”也,这是人之为人的必修课,是基础,是起码常识。教养的结果,体现在一个“礼”字上,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教、礼貌、谦让、文明,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记》曰:“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周易》专设一卦曰“谦”卦,提倡为人须作“谦谦君子”。这一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已成为国人的座右铭,历史上便有“信陵君礼贤下士”、“孔融让梨”等故事,妇孺皆知。
尊老爱幼,文明礼貌,“敬礼如仪”,是为“礼”,在我们的社会中,“礼”又是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邓拓所说:“在我们看来,所谓礼就是规矩、准见、法度的意思”,在社会礼仪中,在待人接物时,在与人相处中,讲究礼貌,应视作全社会需一致遵行的规矩。在这里,“礼”与“理”又是一脉相通的。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常说“谢谢”、“对不起”,如此等等,应形成一种风尚,成为一种“处世”准则。因为,这样做,不仅是合“礼”的,也是合理的,是合社会前进之大“理”的。
说到社会前进,我们要认识到,今天呼唤“教养归来”、“礼教归来”,不应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古代文明中既成的“礼”教、“礼”仪之类,而应赋予新的时代内容。比如西方的“女士优先”之礼,就是我们的传统“礼教”中所欠缺的,它闪耀着男女平等的现代文明之光;比如我们“入世”后,国际交往增多,西餐桌上的“礼教”,我们就应“引进”。换言之,“洋教养”只要于我有用,则可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礼,是有时代性的。我们的时代应有时代之礼,应有当下社会的文明礼仪,要融汇古今中外,将我们新世纪新形势下的“礼”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新水平。
明礼,确是做人之本;有教养,是文明社会的标志。赫尔岑说:“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我想赫氏标出的“高度”是有道理的。如果你我都彬彬有礼,有“教养”,有“风度”,那么,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就为期不远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晚清文人理想的爱情凡式:礼、情、欲三者的和谐统一,礼教之渐衰
“人有三样,不富也旺”到底是哪三样?有一样都是好事
(21)礼教
【每期一字】说说那些关于“礼”的词
人最高的教养,是“亲不忘礼”
论传统礼仪在和谐社会中的价值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