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志成「汉水悠悠」趣说面皮店与书店

初看此标题,似乎二者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实则也有关联。这是因为,其一,都是开店;其二,都事关人之生存需要。但若从功能上细分,则一个是关乎吃喝补身,一个是关乎学习补脑。当然,这是形而下的区分。若从形而上的层面来分析,则一个属物质范畴,一则属精神范畴。而书籍这种东西,实则两种属性兼备,即既是物质产品,又属精神产品。这么一说,是否就意味着书店就门庭兴旺,大获青睐了,非也!它跟面皮店的人气相比,可差远啦。

我因多年来与家乡面皮结缘,即使是大过年的日子,也不忘那碗香喷喷、热腾腾的面皮,今年过年期间竟也鬼使神差地溜出去吃了两顿早餐面皮,以至于老伴不无调侃地说,未必家里这一桌丰盛饭菜,竟然引不起你的胃口?弄得我无言以对,只能是以傻笑作答。

面皮,论食材,就是咱汉中所产的普普通通的大米,论烹制工艺,也无非是磨浆蒸熟而已,比起家中过年所搞的七大碗八大碟,烹炒炸煎等来说,简直不足挂齿。但未何却令人神往,个中奥妙一言难尽。有人说,这皆赖面皮店的油泼辣子香;有的说这里面的调料独特;还有的说是面皮筋道,嚼之有味等等,不一而论。但我更倾向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饮食习惯使然这个理。试想,一大早起来,吃太干硬的东西,不容易咽下,吃太稀的粥汤之类的流食,又耐不了多长时间,唯有面皮这东西,再外加一碗菜豆腐,不干不稀,松软适度,既是主食,亦是小吃,无须再打点菜肴,可谓主副皆备,色香味俱佳,吃完后还颊齿留香。你说,焉有不馋之理?更不要说它经济实惠了。

话说我常去的这家“黄家面皮店” ,原在钟楼附近,后因天汉大道拓宽,迁至今宗营坝巷,屈指算来,已30岁了。当年光顾这家面皮店的小朋友,算来也都成了兴家立业的青壮年,而我则一晃也退而休之了。而今时见鞭炮齐鸣,曰三年店庆,十年老店之类云云,这家面皮店已历经三十载,在汉中面皮行业中也算老资格了,称他为30年老店,确名副其实。这不,从腊月30到开年至今,一个鸡年春节竟一直在开门营业,人气不可不旺。大过年的,像我这样依旧喜欢吃碗面皮的人也还是不少,看来积习难改,嘿嘿,我并不孤立啊!要说这家面皮的特点,我觉得一是做的精细,柔而有筋;二是切得讲究,形如粉条,但却四棱上线。不光好看更是好吃。

如今的面皮店,不仅在城区比比皆是,更可说是遍布汉中城乡。在我随“画中游”、“快乐驿站”等几个户外群到秦巴山地旅游时,小镇、路边的面皮店随处可见。象南郑的湘水、牟家坝一带,面皮店的面皮不光味道不逊于汉中,而且不论是面皮或是菜豆腐皆大碗盛之,数量可观,可见山里人的厚道。

又闻,如今汉中的面皮店已开到全国天南海北,尤以河北、北京郊区为甚。店主以南郑、城固人居多,一家一户,甚至是一个村的大部分青壮年都出去买面皮。辛苦自是不说,但许多人也因此致富,或返乡创业,或新建了房屋,尽显一代张骞后裔的开拓创业精神。

值得称道的是,2017年1月6日 ,央视科教频道(10套)《味道》栏目组受中共汉中市委宣传部邀请来汉采风,历时一个多月,在汉台、南郑、略阳、镇巴、洋县拍摄报道浆水菜、罐罐茶、枣糕馍等汉中特色小吃及食品,尤其是汉中的面皮,播出后令人垂涎,由此享誉神州大地,汉中的热面皮、凉面皮、黑米面皮等无不为世人所称道。汉中面皮确实火了一把!以至于有些外地游客看后竟说,来汉中不吃面皮,就等于没来汉中。这,很是令在外地的汉中游子自豪!

说罢了面皮店,我现在再来说书店。

记忆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古城汉中个体书店、书屋、书摊林林总总,像丁字街、高家巷、火车站、风景路等地都有分布,即就是寸土寸金的北街口,也还有一家开了多年、题名为“荣华书店”的个体书店。这些书店既卖书,也售报刊杂志,店主一般也是一些爱书之人,对人谦和有礼。节假日带上小孩来这里,小孩看书,大人淘书,很是惬意。我的儿子如今虽工作繁忙,但爱读书的习惯至今未变,恐怕与此也不无关系。特别是在我淘书的过程中,还结交到一些“书痴”、书友,如个人藏书6万余册,被誉为汉中“藏书大王”的古建专家卢慧杰,就是和我在一个偏僻的旧书店相识的,至今我俩已成好友。通过他,我又认识了另一位藏书逾两万册的张选军先生。以书会友,这些回忆至今都令人心旷神怡。总之,个体书店及至九十年代也还差强人意,但进入新世纪之后,书店业兴旺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不单是个体书店所剩无几,即就是国有书店,门面也在不断缩小,或出租门面改作它用。据闻,此种现象实体书店全国大同小异。有感于此,笔者曾写过一首七绝:

孔子黉门遍五洲,悠悠国学四夷求。

奇哉外热家中冷,书店瘦身正犯愁。

当然,这其中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网购的兴起,亦不可小觑网上书店的竞争。以我为例,尽管本地有两家书店都给我办了优惠卡,买书可打八折或八五折,但网购还是比实体店便宜划算,平均每本书至少要省三分之一的钱。因此,一年下来,到实体店买书与往些年相比确实少了。其次,也与现在书籍价格飙高有关。最后一点,也许是最根本的原因,即现今人们对读书的态度和看法有了一些变化。在一个一切以金钱衡量有无价值的现实中,读书,特别是读一些与特定目标无关的书,确实显得“无用” ,这正如上中学,与高考无关的课,不学;到了大学,与就业无关的知识,不问;进入社会,与生计无关的事,不做。自然,不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书,当然也就无人买无人读了。更何况社会上如今还有一些为衣食犯愁的人。对此,你不能说人家这样思考和所为毫无道理。当然,社会上也更不乏一些有能力购书而不读书的人,不过,在他们看来,“百无一用是书生” ,还不如他们现得利、及时行乐来的实惠。这就叫人各有志,不能强勉。由于一切皆从实际、实用出发,如此看来,书店门庭零落也就不奇怪了。这,或许能折射出当今人们对读书的无奈和现状。

针对这种情况,近些年来不断有人提出设立“读书日”甚至“读书周” ,乃至“读书月” 的建议,笔者每闻听到这些,总感到稍稍有些悲哀,同时又感到微微搞笑,因为人们常说读书对于人之精神如同吃饭作用于身体一样同样重要。但奇怪的是,举凡五大洲东西世界,又有谁听说有个“吃饭日”啊!可见,读书这件事,是不能以日、周、月为界定的。当然,我们也深知倡议者的良苦用心,至少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惊醒和自觉。

这里,需要一说的是,余并不是一个不食人烟火的理想主义者,恰恰相反,笔者亦年过花甲,饱经风霜,深知人生不易。有道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缺了哪样都不行。毕竟,民以食为天,有饭吃才是硬道理。故而,面皮店热,书店冷(非指温度),看似不协调,但终归亦属正常。

作者简介:王志成,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作协会员。有《诗疗与养生》行世。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赤土岭文协微信公众号(CCEA2016)

传播三线文化 增强国际交流

赤土岭文协微信平台投稿邮箱276384844@qq.com

【期刊 367】

本期责编:田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多少书值得收藏
游公园的一次记录
梁文道:守护宇宙
全国各地最具代表性的小吃:广东肠粉等
采菊东篱下的书店生活?
广州最后的旧书馆:10㎡、30000本藏书,还有一个怪脾气的老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