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天拔火罐,没想到半个月后出现水泡和血块!

你知道有一种祛湿方式叫拔火罐吗?拔火罐是我们中国最值得骄傲的一种疗法之一,在中医里面也算是独树一帜,不愧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拔火罐真的是非常古老的一种祛湿方式,在西汉时期就有关于拔火罐的记载。

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将拔火罐记载为“角法”,这是拔火罐的第一个名字。后来拔火罐在民间不断的盛行,而民间直接把这种疗法称为“拔火罐”,就这样流传了下来。据说国外也曾出现过拔火罐疗法,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盛行过,但没有被传承下来。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

相信每个人对于拔火罐都不陌生。最普遍的一种现象是,人要是感冒或者哪不舒服,有的人就认为拔一拔罐就会好了,但是对于拔罐后皮肤上会长水泡,这时候有的人就会认为了,这肯定是湿气造成的;而另一些就不服气了:这肯定是拔罐的人技术不到家。那么究竟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拔罐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时下人们对中医拔罐存在三大认识误区。

1.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拔罐

临床上有出血倾向疾病、浮肿、皮肤破损溃烂等的患者不适合拔罐,过于消瘦的朋友恐怕也没有福分享受拔罐,因为肌肉过薄会导致罐体无法吸附。另外,大血管分布处及疤痕处等部位也不适合拔罐。

是拔罐时间过长所造成的表皮与真皮分离,并不值得提倡,尤其是夏季,一旦水泡破溃,则很容易造成感染。

2.拔罐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

有些患者拔罐的地方起了很多水泡,他们竟然说这是拔出了湿邪,好像还很享受。其实这种认识是个误区,这实际上

3.拔罐有紫印不一定就是好的

这也是认识误区。拔罐的紫印是这样出现的:拔罐时的负压吸引会导致血液灌注量快速增加,导致该区域的血管迅速被动扩张,这种扩张的血管多是细小的毛细血管,年纪比较大的人或缺少运动的人,体表毛细血管的脆性有可能增加了。

这样,当血液快速灌注进来时,会造成一部分毛细血管破裂,从而导致皮下出血,这就是紫印形成的真相。因此有没有紫印应该顺其自然,出现了也没关系,但不必追求一定要出现紫印。这种印记一般一周左右会自动消退。


为什么有的人拔罐没事,有的人拔罐却有水泡呢?

不少人拔罐后,皮肤局部会出现红学点、淤血等现象,而部分人显得比较严重,会出现水泡,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有些患者会出现水泡,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罐子温度高:有做闪灌的时候是比较容易出现水泡的,因为闪灌的温度比较难控制。因此,做闪灌出现水泡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技术人员操作失当造成的。

2、敏感部位:有些人拔罐,有些部位没事,但是部分部位肌肤娇嫩容易起泡。一般两肋、背部以及臀部。

3、留罐时间长:人的体质不同,适应程度不同。有些人留罐10分钟就会起泡,有些人留罐20~30分钟也没事。在此建议第一次拔罐的人,拔罐时间短一些,等身体慢慢适应了再延长时间。

4、体内湿气重:体内痰湿重的人,拔罐会导致湿邪外放,有时候会在管壁上形成小水滴,有些会起泡,这都是湿邪重的表现。

4、同一个部位不宜反复拔

拔火罐,全身都可以拔,这样可以全面治疗,效果也会更好。但是如果我们在一次疗程中同一个地方拔两次以上,小编只能说这太拼了!因为这样做会使皮肤红肿、破损……不值得呀!

拔火罐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呢?

1、头痛。

一般来讲,如果头痛的部位在头侧面,疼痛为胀痛、跳痛,伴随头晕、眼干等症状,可选择风池、肩井、阳陵泉等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的穴位进行拔罐;头顶痛常和情志有关,可选择足厥阴肝经的穴位,如肝俞、肾俞进行拔罐;如果头痛的部位在前额,要选择胃俞、足三里等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进行拔罐,配合刮痧效果更好。

2、肠胃病。

夏季肠胃病非常普遍,常选肝俞、脾俞、胃俞穴,留罐10~15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日为一个疗程。

3、风湿性关节炎。

腰上部位及上肢部关节炎取大椎、身柱、风门、心俞、膈俞;腰下部及下肢部关节炎取脾俞、三焦俞、大肠俞。每个部位拔4~8罐,留罐时间约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两周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6天。

拔罐注意事项

1、拔罐的人要有舒服的体位,根据身体部位的不同,选择的火罐大小也不同,根据个人和拔罐部位,而有所不同。要选择比较丰满和有弹性的肌肉部位,要没有毛发和骨骼、关节等部位,防止掉罐。

肌肉丰满以及平坦的地方用大罐,比较窄小和皮下脂肪较少的地方用小罐。切记在颈部的两侧拔罐,因为这个地方有颈动脉窦。

2、在拔罐的时候火力要够足,拔罐的口要靠近拔罐的部位,动作要迅速和轻巧,争取做到“快、准、狠”,才能把火罐拔紧了,否则不能产生足够的疗效。

3、在用针罐的时候,要防止因为皮肤的收缩导致针弯曲。在扣罩罐子的时候,绝对不能撞针和压针,避免针刺太深,造成了不应该有的损伤,尤其是胸部和背部。针刺不能过深,如果由于不慎撞压导致针刺过深,容易产生气胸。

4、在拔火罐后,要询问病人感觉怎么样,如果病人感到火罐吸的紧,或者是有灼痛感,并且感到难受,很有可能是吸拔的力量太大,要按住罐口适量的放气,或者是要立即起罐。

5、在起罐的时候,动作要轻缓,用手抵住火罐旁边的肌肉按压一下,使气体进入罐内,让火罐自然脱落,不可以强拉或者是旋转。

以上说的几个都是拔罐后起水泡的表现,湿气重也会到时皮肤路起水泡,根本就与拔罐的技术无关。那如果湿气重拔火罐方法作用不大,还有什么其他的祛湿方式吗?

其他祛湿方式

1、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缺乏运动,并且常常身体感觉沉重、四肢无力,久而久之就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建议夏天可适当运动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越懒越要运动哦!

2、食疗

祛湿的食疗方要用到薏米,目前市面上最多的薏米是,河北安国薏米、安徽毫州薏米以及福建的金沙薏米。金沙薏米 产于福建省仙游县龙华镇金沙村,是仙游县的特产,在宋代就有栽培,有千年历史,在明代贵为朝廷贡品。

《本草纲目》记载的正是金沙薏米。是目前国家唯一确认的粮药兼用、唯一有国家地理保护标识的的薏米。在金沙村有句民谣:“薏米胜过灵芝草,药用营养价值高,常吃可以延年寿,返老还童立功劳”。金沙薏米是颗粒最小的,药用价值也是最高的。

薏米红豆粥

材料:薏米10克、红豆20克、芡实5克、枸杞2克

做法:

◇ 薏米先炒过,炒制到微黄即可

◇ 薏米和红豆芡实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入足够水;

◇ 开火至锅中水开后,再煮3分钟,关火焖30分钟;

◇ 再开火,煮至锅中水再次沸腾后,关火焖即可;

3、按摩穴位

中医认为,按摩相应的穴位也是一个有效的祛湿方法,每天花点时间按摩以下,能帮你排出体内湿气。

(1)、丰隆穴

方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2~5分钟,也可用掌心或四指按摩中脘5~10分钟。

(2)、太白穴

方法:用手按摩此穴位,以穴位处微微感到胀痛为度,不必用太大力气,每天坚持按揉3~5分钟,不用吃任何药也能补脾。

(3)、中脘穴

方法:两手相对,然后顺时针按摩这个穴位,按摩的时候一定要用力,并且坚持按摩五分钟左右,效果更佳。

(4)、阴陵泉

阴陵泉位于膝盖下方,沿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处,它是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在这儿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方法:每天用手指按揉这里10分钟以上即可。

4、注意饮食禁忌

外部环境其实仅仅是诱因,肠胃环境太湿,这才是最关键的因素传统中医认为,脾胃主湿,在湿气如此重的环境当中,大家就不要吃一些会伤害到脾胃的食物了,比如说凉拌的食物能引导,如果喜欢吃甜食的话,这个时候也需要忌口。

5、调料祛湿

葱、姜、蒜是我们在平常生活当中最常用的几种调味料,待会菜肴增加美味的时候,也有一些药用价值。在春天里,就应该吃一些姜、蒜,而针对体内的湿气,我们可以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等到全身出汗之后,症状就会得到有效的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拔火罐有风险,一定要谨慎,尽量去找信得过的师傅或者去正规的医院来进行拔火罐治疗为好,平常拔火罐不宜太多,什么东西都是用多了不好,物极必反就是这个道理,做事情要适度,不要一根筋下去。最后希望大家都身体健康,每天精神满满!

1、你试过拔火罐吗?

2、你知道拔火罐有这些危害吗?

--------------------------------------

美食是最不能放弃的一种坚持,爱生活,爱美食!

关注头条号,给你生活不一样的精彩!

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拔罐为什么会出现水泡,血泡?该不该戳破?
拔罐能强身健体, 你知道罐后的“罐印”意味着什么吗?
拔罐印提示的疾病
拔罐起泡只能祛体表湿气 没罐印说明气血虚说法有道理
人们常常说拔罐祛湿, 当拔罐出水泡, 是湿气重, 还是师傅技术差?
拔罐出血?那是淤堵?拔罐出水泡?那是湿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