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艾灸温通之艾主百病,灸为用(二):治疗非寒性疾病


艾灸治疗非寒性疾病

虽然艾灸来自寒冷的北方和源于治疗寒证,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艾灸治疗的范围早已超出了寒证。就《内经》记载,还包括伤食、胆病、体重烦冤、癫狂、败疵等内脏病、外科病、神志病。

后世医家更是进一步拓展应用范围,如王焘《外台秘要》记载,温灸还用于内科疾病,如伤寒、天行、温病、霍乱、疟疾等传染性疾病及内科常见病;外科方面还包括痈疽、瘿瘤、痔疾、脚气等症;以及妇科疾病、儿科疾病、五官科疾病、口腔疾病等临床各科,涉及寒、热、虚、实诸证多种疾病。

除寒证外,温灸还可以治疗热性疾病。尽管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提出“热证忌灸”说,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影响了灸法在热证中的应用,但是古今临床一直都有温灸治疗热证的实践。如唐代孙思邈有“五脏热及身体热,脉弦急者,灸第十四椎与脐相当五十壮。老小增损之。若虚寒,至百壮,横三寸间灸之”301(《千金要方·卷十六·痼冷积热第八》)宋代王怀隐在《太平圣惠方·卷一百》中指出“小儿热毒风盛,眼睛痛,灸手中指本节头三壮”。20世纪80年代,周楣声提出“热证可灸”后又提出“热证贵灸”,进一步强调了温灸在热性疾病中的应用。

虚性疾病的温灸治疗始于《内经》,如“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灵枢·官能》)“陷下则灸之”(《灵枢·经脉》),杨上善进一步阐释“经络之中,血气衰少,故脉陷下也,火气壮火,宣补经络,故宜灸也”(《太素·卷八·经脉之一》)。因此,对于虚性疾病来说,无论阴阳还是气血的亏虚,温灸都可以达到补益气血、畅通经脉的作用。后世医家进一步有所发展,如朱丹溪有“大病虚脱,本是阴虚,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补阳,阳生阴长故也”(《丹溪心法·卷一·瘟疫》)。

实性疾病的温灸也始于《内经》,无论是寒热之邪,还是有形之积聚,都可以使用温灸治疗。尤其是宋代陈自明《外科精要》记载艾灸治疗痈疽,对明清外科医生使用温灸产生巨大示范性作用。尽管艾灸治疗涉及寒、热、虚、实诸证,包括内、外、妇、儿等各科多种疾病,但是这些病症都存在经络不通、气血不畅的共同病理环节。温灸治疗可以概而治之,是由于艾草点燃后的温热刺激,具有疏通经络、理活气血的作用是其主要作用机制。因此李梴[7]总结有“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医学入门·内集·卷一·灸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灸的养生作用
万病从根治4——受寒的诊断与治疗
【传统文化】​中医养生知识讲座(2)艾灸(一)
艾灸常见问题解答
刺络放血能治什么病?(肖春宏老师)
寒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