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岐山遐思

▲文中插图均来源网络

如果不是走进岐山,我永远不知道这块土地有多厚重。厚重到五千年前先祖的衣食住行历历在目。

如果不是走进周原,我永远不知道这方文明有多灿烂。灿烂到高度发达的今天依旧闪烁着最初的光芒。

▲周原遗址考古现场

还是几天前,对我来说,周公只是史书角落里一闪而过的名字;只是文学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只是街头《周公解梦》的薄薄一本!

历史的风沙层层掩埋,那曾经的辉煌,那久远的鼎盛,沉寂到地层深处,它们静静的躺着,却将祖辈的功勋倔强的定格在那里。今天,抹去一路风尘,掀开历史云烟,让我们追寻先祖的根脉,叩问民族的摇篮。

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徜徉进远古的风雨。凤鸣岐山,伴随那九天彩凤的婉转,从华夏的远古走过,从文明的源头走过,中国在这里诞生,文明在这里萌芽。八百秦川,人杰地灵,武王伐纣,大周初定。人文的大幕缓缓拉开,一个叫周公旦的古人昂然走来。

▲何尊内铭文,右为其中的“中国”二字

岐山是周室肇基之地,也是周文化的发祥之地。有史为证,“中国”二字及其国家制度雏形就产生于西周,而对于西周来说,周公无疑就是一个总设计师。

是他,在此制礼作乐,为周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他,让“以仁理政,以德治国”的理念成为先例和楷模。

是他,确立了封建社会嫡长子的制度,成为封建王朝不变的基因。

而被后世追崇的“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盛世,翻遍诸子百家,总能找到周公的影子。

就连被后世顶礼膜拜的万世师表孔子,贵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今天追根溯源,也只是继承了周公的衣钵。

于是,我们欣喜的看到,鲁国祭孔,岐山祭周,寻根的锣鼓响彻天地,岐山,成了炎黄的牵挂,成了国人的向往。

这是诗经的故乡。坎坎伐檀,关关雎鸠,少年的朗朗书声,是对先祖的追忆。

这是礼乐的起源。编钟悠扬,石磬天籁,姑娘的彩衣翩翩,是对先祖的呼唤。

甲骨文之乡,青铜器之乡,姓氏之乡,一顶顶的桂冠纷至沓来。

村口老树,那长髯的老者对着托腮的孙儿,诉说着五丈原的出师未捷。哦,对了,这里还是民间传说的沃土。一段人蛇绝恋成就了西湖,一部封神榜,同样成就了岐山。多少动人的故事依旧在这块土地世代演绎。眼前,姜子牙打神鞭的呼风唤雨;耳边,申公豹失道寡助的无奈叹息!

渭河涛涛,秦岭逶迤。茫茫岐山,漠漠周原。蓊郁凤凰岭,千年周公庙!

凤凰山顶,金凤的彩塑昂首引颈,祥光熠熠。凤凰没有走,那枝叶间拖着长长尾翎的鸟儿,分明凤凰的后裔,还在庇佑这方土地。

周公庙里,古柏参天,香火氤氲,周公宽衣博带,手握书卷,双目坚定,遥望远方!

周公没有走,这方百姓造庙建祠,世代祭奠。

自豪在心头蔓延,敬仰在这里凝聚。
仰望周公像,满腹虔诚,一腔感慨,双手过顶,深深一躬!


李德响,1972年出生,徐州市作协会员,徐州市诗词协会会员。从小酷爱文学,尤喜散文诗歌,其文章散见于《都市晨报》《 彭城晚报》《 矿工报 》《湘潭日报 》《中国散文诗》《 诗词月报》《关睢爱情诗》等,其中《岳父的南瓜》被《青年文摘》采用,《又是一年二月二》被凤凰网转载,《槐花残,满地伤》被光明网转载。有作品集《故园之恋》出版。
▶  编辑:luyee
▶  校对:宝宏
▶  审核:巨永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首都传来了一条好消息,岐山人必看!
周风 秦韵青铜吉金
齊齋微书话|文史资料——乡土文献的精神载体
西周《大盂鼎》铭文拓片及释文
西周《大盂鼎》铭文拓片
华夏文明之先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