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麟佑
李麟佑, 生于193410月,雷州人,中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原系雷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原任雷州市第一中学副校长兼工会主席,中国民主同盟海康县委副主委,海康县政协第一届委员、第四届常委,海康县人大第十一届代表,湛江市人大第七届代表,中共湛江市第六大代表,民盟湛江市第六大代表,广东省中学物理教研会会员,广东物理学会湛江分会常务理事,雷州市中学物理教研会会长,湛江市中学物理教研会理事长。现任中共雷州市第一中学老干支部书记,雷州市第一中学关工委主任。系中华诗词学会、广东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广东楹联学会等会员,中华诗词协会聘为“中华诗词进入校园”特聘导师,岭南诗社和湛江诗社等社员,雷州诗社副社长兼副主编,雷州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兼副主编,雷州市第一中学楹联学会会长等职务。


雷州水美村文物古迹
李麟佑
一、革命遗址——古庙三殿宫
   
 雷州市水美村的西边几百米远处,有一块坡地(俗称后宫坡)由北向南伸展;它的东、西、南三面有绿茵荡漾的农田依偎着,使它宛如一条龙在碧波中奔腾。它的尽头处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口水井,群众称为土龙的眼睛。在干旱的冬天,村里很多深水井都已枯竭,而这两口只有一米多深的水井却源源不竭地给村民供水,令人称奇。在这条坡的尽头处有一块原始森林;在这森林里面有一座古庙,称“三殿宫”,俗称“后宫”。这座古庙曾经历代修茸,于2003年夏,又按原有规模重修一新。?
(一)庙宇的概况? 这座庙宇长19.25米,宽12.78米,占地面积约246平方米,高约7米。它的整体布局分为上殿(三房间连通),下殿(一厅两房),天井中间有一座拜亭,在拜亭中有一座支承香炉的古老三足两耳石鼎;所有梁、柱、桁和桷均为钢筋混凝土仿制的;屋顶的下层为钢筋混凝土,上层为绿色琉璃瓦;四周有飞檐翘角;上殿的屋脊有双龙夺珠的造型:前墙和内墙上方均有浮塑或平板画,如人物、鸟兽和花草,无不栩栩如生。正门的横额用青石板雕刻着“三殿宫”三个凸起的大金字。正门的楹联也是用青石板雕刻的凹金字。其联曰:? 雷震远声万古扬威昭伟烈?麦陈嘉穗双歧献瑞颂鸿恩? 传说此楹联为雷州市南罗村某贡生所撰的。? 每年春节都在庙内张贴四副楹联(撰联者己佚名):? 1、石飞现瑞光千载 马跪流芳表万年? 2、戴家发迹家家戴 灵地飞身地地灵? 3、四境各家家保泰 三身数象象英灵?4、圣德致中和位育 侯封安社稷生灵? 庙内的神像有:在后阁中有一尊石头神像(俗称老王)? 正殿坛坐着八尊木雕的高约一米的神像:? 郡主敕封一像、二像、三像感应雷侯王。? 郡主敕封一像、二像、三像显应麦侯王。? 郡主敕封一像、二像灵应陈侯王。? 前厅两侧殿各坐着一尊门官神像。?在春联中“三身数象”的“三身”就是指雷、麦、陈侯王;“数象”就是指数尊雷、麦、陈侯王的神像。庙中的神像尊尊神采奕奕。?
(二)建庙的传奇? 这座古庙是何人始建造的?自古以来有两种传说。? 第一种是民间传说:古代有一条大道经过后宫坡地。有一天姓戴的某书生赴考,骑马经过此坡地时,突然一阵狂风卷着一块石头飞落在他的马前,而他的马就跪下来了。他很惊奇,认为这一定是神灵的降临。于是他便对着这块石头许愿说:“我赴考,若功名就,一定在这里建庙奉祀神灵。”果然效应。这位书生便在这个地方建起庙宇,将这块石头尊称为老王,并安坐于庙中,供人们奉祀。? 第二种是经书的传说:在《太上说雷麦陈侯王灵应妙经》中写道:“尔时元始天尊,于太平兴国二年正月十五日,游观南地,会集诸仙于太浮山。切见汉时,云台首将帅南服遂统蛮夷而归。诸夏其间之风土上异。尚人心异趋,妖孽未除,秽毒未消。? “天尊视之,沉吟半响。时有妙化真人,会知其意,出班长跪天尊曰:昔南极太微宫中,有祖灶雷神三人,却之初祖无,化行一无,分真三身,统御灵感宫,一曰灵显宫,一曰灵应宫。此三人者,善能维持世道,感化人心。欲挽颓风,此神其可。? “天尊即命真人曰:此神现在何方?速宜召至。……其神奉召速现真形,乃雷麦陈侯王也……? “天尊曰:善哉,尔神为国劳心,功之日升,耀玉庭。于是三人即同化一宝石下雷城之西坡,离城十二里,名曰水店沟。路通四海,西路有二十里,有戴姓,因田而讠空(控).之官,赴府城质辨(辩)。路经此过,石动马跪,稽首誓祷,果有灵应。及事揭而还复至于坡,宝石方搌(辗)来,马辄伏。戴氏双手抱石,轻如羽,抱上马身,鞍寄承而归。将至戴室,峦头有泉,戴渴而饮,马行直上。机通玄敫,石跳地中,戴室忙力抱不起,重如百钧。回家招人同抱,一出门早见石炉飞镇此地。炉上有雷祠二字,字漆(擦)不脱,因而卜厥徽号曰:敕封感应雷侯王?敕封显应麦侯王?敕封灵应陈侯王。于此卜吉修祠……”?这两种传说,虽然不尽相同,但是都说明神石是戴家发现的,庙宇也是戴家始建的。第二种传说,还既揭示了神石是雷麦陈侯王的化身,庙中所奉祀的神灵就是雷麦陈侯王,又说明了西路离水店沟二十里处有姓戴人家。?
(三)庙宇的奉祀者? 此庙春联中的“石飞现瑞”、“马跪流芳”、“戴家发迹”和“灵地飞身”等语句与上面两种传说的相符合。这说明始建庙者是姓戴人家,最初奉祀者也是姓戴人家。可是现今在这座庙宇的附近没有姓戴的村庄,只在这座庙宇的东南几百米远处的水美村与和家砖村之间,有一块坡地称戴坎坡。这与第两种传说中的西路离水店沟二十里处有姓戴人家相符合。可能姓戴人家曾在这块坡地——戴坎坡上居住过。戴家是何种民族,何时迁往何方去了,这是值得考究的。也许戴家迁走后,这座庙宇才由后来从福建莆田县迁来的汉人,在附近居住的四条村庄——姓李的水美村、姓郭的夏林村、姓符的和家砖村和和家村共同管理和奉祀。在春联中的“四境各家”就是指这四条村庄的人家。? 在一百二十五年(清光绪辛卯年)前,和家村与水美村因在元宵迎接神像的时间安排不妥当,引起冲突,造成械斗,所以和家村另雕刻神像,另建庙宇。直到1943年日寇占领雷州期间,和家村符永茂任雷州“和平队”司令时,和家村才将其自雕刻的神像迎接回此庙。不久,和家村又将其神像迎接回本村自建的庙宇。尔后,此庙只由水美村、和家砖村和夏林村管理和奉祀。?  
(四)建庙的年代? 此庙始建于何时,是有物可考有案可稽的,现从以下几方面探究。? 1、从一口古铁钟看。古铁钟上的铸文曰:“调顺村(水美村的古称)弟子李邓成偕男肃庄敬奉 郡主三殿侯王殿前洪钟一口重四十余斤 康熙岁次己亥孟夏吉且 隆盛炉造 国泰民安”。这说明此庙是清初以前的古庙。? 2、从香灯田条石碑看。碑文曰:? “郡主侯王 天后圣母长留香灯田条敬刊于碑列后”? “范溪田贰丘—丘三斗东南北至符西至中殿雷王—丘二斗东至西殿陈王南西北至符” “北井洋田东段种仔三斗正 后丁园一所……”? “嘉庆十四年五月初六日敬修”。? 这既说明石碑上所列的香灯田是三殿宫与天后宫共有的,又说明在清嘉庆以前已有三殿宫和此田。? 3、从此庙上次重修梁上的纪年看。人们记得此庙上次重修梁上所刻的年代是清光绪年号。此梁桁已在文革期间被毁,记不清在光绪哪一年重修。尽管如此,也不难看出此庙是一座古庙。? 4、从《太上说雷麦陈侯王灵应妙经》看。在此经书中写道:“尔时元始天尊于太平兴国二年正月十五日,游观南地……”从而引出上面戴家建庙的传说。可见传说的时间在太平兴国二年。查史可知,太平兴国二年正是北宋太炅(赵匡胤弟赵匡义)皇帝登基第二年,即公元975年,距今已有1029年。由此推测此庙已是千年古庙。? 5、从水美村的族谱看。水美村的族谱中写道:“贡元公出于福建莆田县,宋之时为太理寺…,任琼州府注册簿官,乃向琼迁雷,居文塔(现在雷州城小塔附近——笔者注)。”“贡元公之嗣出乃有三公,而三亿公为长公,卜居调顺村(水美村的古称——笔者注),为调顺基创业始……”可见,水美村是由三亿公开基于宋代,始祖三亿公的后裔,世代延绵,至今已有25世。若以30年为一世,至今已约有750年。南宋亡于公元1279年,距今也有750年。根据族谱记载三世祖——三亿公的次子端公(五七公)是“元进士,二教授”,其坟墓的碑文是:“大明寿故高祖启佑李五七公(其他字已模糊不清)”。因此,五七公是经历元、明时代的三世祖。那么,水美村由始祖开基于南宋末期是有依据的。?从以上五个方面的考究,这座古庙应由戴家始建于北宋,水美村开基于南宋(其他三条村庄开基于何年代,无族谱可查,看来也在南宋或南宋以后),可见奉祀此庙的水美村等四条村的先民,是建庙后才迁徙来的。?
(五)革命的遗址?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年代,此庙曾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的一个联络地点。当时,中共党员李道、何思高、何佩瑶、陈国生、林茂保、王文绍、李伸芳、李铁保和李泽民等同志常在此庙接头、开会,开展革命联络活动。因此,这座古庙便成为革命老区水美村的一个革命遗址。? 综上所述,这座古庙从时间上看,历史悠久;从建庙者和奉祀者看,既有神话传奇色彩,又有对雷州的时代变迁,民族迁徙的历史研究价值;从革命遗址看,它既然有革命的光荣历史,就应有纪念和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价值;从庙宇的文物、建筑和神像的雕刻艺术看,既有古代文物的特色,又有新时代的文明气息,显得雄伟壮观,富有文物欣赏价值。因此,这座古庙应作为历史革命文物的保护单位,予以保护,供人们瞻仰。
二、古庙天后宫?   
雷州市水美村的东南角有一条坡龙俗称婆母宫山,其前面与西侧是一口几十亩的大池塘(俗称南湖),左侧有一条山溪,紧靠山溪的外侧有一片深水蒲草田,其形如半岛。在这块坡地的尽头处有一片原始林,幽美静谧,四季常青,鸟语花香,令人向往。在这园林里,有一座古庙——天后宫,俗称“婆母宫”。这座庙宇虽然只有一间瓦堂,但是它的历史较复杂,值得考究。?
(一)莆田民俗的象征?   
水美村的开基始祖三亿公的祖籍在福建省莆田县。他们在宋代迁徙来时,必然会带来莆田县的民俗文化。建筑庙宇——天后宫就是一例。在这座庙宇中有一尊容光焕发的女神像,称天妃圣母(俗称婆母)。为什么庙宇的名称为天后宫,而奉祀的女神却称天妃圣母呢?其实天妃、天后都是同一女神的尊号。这位女神确有其人。她生前是福建省莆田县湄州岛贤良港(现忠门乡港里村)人,名叫林默,人们称她为默娘或妈祖。生于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传说她常泛舟海上抢救来往船员、商贾等遇险人员。在她二十八岁那年农历九月九日,独自驾舟登湄州岛而失踪,人们传说她已升天成神。她成神后,还常在海上救助难民。人们为感其恩德,特立庙奉祀。因此,她曾受历代帝王加封为“天后”、“天妃”等尊号。? 这座天后宫的门联曰:? 天所以为天万物并育? 后克昌阙后兆民允怀? 还有两副春联曰:? 1、闺中女范垂千古 海上功成遍万方? 2、神功远及云帆稳 母德长流海浪平? 上面的楹联都是为天妃圣母歌功颂德的。? 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村民都按莆田的传统风俗设醮坛祭祀和吃斋,以示虔诚庆贺其生辰。平时人们常到庙堂求签,可见信仰者众。?
(二)庙宇规模的见证?   
这座古庙现在的规模较小,过去的规模如何呢?可从以下几件事物考究。? 1、从古石鼎看? 在此庙正前方5.5米处竖立着一只高59公分,其直径为36公分的三足两耳石鼎。石鼎是用于支承香炉的,可是现在的香炉是放在庙内的殿坛上。传说这只古鼎是在庙内作为承放香炉用的。这说明当时庙宇的规模较大。? 2、从香灯田的石碑看? 在此庙的左侧内墙边竖立着一块香灯田的古石碑。其碑文刻着香灯田有18斗九分7合,还有园二所和丘。既然有那么多田园,其经济收入不少,建筑庙宇的规模就应较大才合理。 3、从庙宇的石梁结构看? 此庙在最近重修前是石梁结构的,即庙宇的所有梁桁不是杉木而是青石条。也许在几百年前庙宇属于土木结构,规模较大,但因此庙的周围三面环水,四面绕林,空气潮湿,白蚁很多,造成木桁受到损害,以致庙宇倒塌。为了防潮湿和防白蚁,在重修此庙时,使用石条代替木桁,并将其规模缩小。? 4、从元宵醮坛曾设在此庙看? 水美村每年正月元宵节都设醮坛进行元宵活动,以示恭贺元宵。根据父老传说在清初以前,元宵醮坛曾设在此庙,这说明当时此庙的规模较大。? 可见,此庙在未改建成石条结构之前的规模是较大的。?
 
(三)建庙年代的痕迹? 此庙始建于何时,以下的事物已留下年代的痕迹。? 1、庙址三迁历沧桑? 此庙址曾三次迁徙,这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水美村址的迁徙和建天后宫的风俗——庙址一般在江海之滨,有密切的关系。? 这座古庙初建于水美村五湾坡。五湾坡在现水美村的东北约2里处。为什么在离村庄这么远的地方建庙呢?根据父老说,水美村开基始祖初建的村庄——调顺村是在五湾坡东边约几百米远处的荔枝山坡,与庙宇的距离较近。现在荔枝山坡还有古村场的痕迹,其断砖残瓦仍可找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海康县博物馆馆长邓杰昌同志曾到此地考察,经鉴定,其残瓦属于唐代的产物(雷州市博物馆已有收藏)。然而调顺村开基于宋代,怎么有唐代的砖瓦呢?也许在宋代以前,此村场曾有土著民族居住过(何时迁往何方,值得考究)。最近在水美村边出土的两只陶罐也属于宋代的,这与水美村的开基年代是相符的。为什么水美村开基始祖在宋代选择地势较高又较干旱的荔山坡建村居住呢?原来在几百年前现水美村址的南边有一条较大的南渡河支流经过,这条支流曾是当时一段船舶运输的交通要道,其周围是水浸区,不宜开垦种植。在荔枝山坡及其附近有利于开辟坡园和梯田,并靠风调雨顺,安居乐业。也许这就是水美村古村名——调顺村的由来。五湾坡前面有一条山溪经过流入南渡河支流,因此庙宇建在五湾坡也符合天后宫选址的风俗。村址和庙址在未搬迁之前,所经历的年代应在宋末至明初。如果在明初村址已搬迁,就不可能有300多座明代先祖的坟墓葬在现水美村的中间(现水美村故土园内)。? 估计在明代中期,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等原因,而南渡河支流的河床和现水美村址周围地面升高,潮汐下降,水的深度变浅,已有利于开发梯田和深水蒲草田,于是调顺村便迁到现在水美村的址地。由于这时村址三面环水(上世纪五十代还是深水蒲草田),所以调顺村便易名为水美村。天后宫也随之近到村的东北附近的三面环水而形如半岛的胜坑坡仔。? 约在清初,又由于水美村前的南渡河支流变浅和胜坑坡仔周围不再是水浸区,已能开发成农田,所以天后宫又迁往三面环水形如半岛的婆母宫山,即现在的庙址处。?
   
 2、文物留见证? (1)庙中还竖直立着一块香灯田的石碑。碑文曰:? “郡主侯王 天后圣母长留香灯田条敬刊于碑列后? “范溪田贰丘一丘三斗东南北至符西至中殿雷王一丘二斗东至西殿陈王南西北至符? “北井洋田东段种仔三斗正 后丁园一所? “沙母歌田一丘种仔一斗九升 下村坑尾园三丘相连? “上坡坑田一丘种仔一斗五升 泉水口上田一丘种仔一斗? “此田如出拨银壶田边种仔二斗三升 梅头园一所路北三丘路南二丘。? “信坑田一丘种仔一斗四升一田一丘土名座落葱园种仔二斗二合正? “上下田一丘种仔六升五合 “嘉庆十四年五月初六敬修”。? 此石碑既说明香灯田是三殿宫与天后宫共有的,又说明在清嘉庆以前已有天后宫和此香灯田。? 2.庙中挂着一口铸铁钟。钟的铸文曰:“调顺村弟子李邓成偕男肃庄敬奉 郡主三殿侯王殿前洪钟一口重四十斤 康熙岁次己亥孟夏吉且 隆盛炉造 国泰民安”。此钟自敬奉之日起,一直挂在此天后宫。钟是敬奉给三殿侯王的,为什么挂在天后宫呢?据老人传说,清初以前,水美村每年正月元宵节的醮坛都设在此天后宫,举行迎神赛会,迎请三殿雷麦陈侯王、天妃、雷首、兴武、梓童和土地等神像在此天后宫的醮坛中。村民酬神供品便送到天后宫的醮坛来,这就是此钟挂在天后宫的原因。这也说明天后宫是康熙年代以前的古庙。? 综上所述,此天后宫与三殿宫都是水美村最早的庙宇,已有千几百年历史。此庙的历史,也是水美村的历史,它对雷州时代的变迁、民族的迁徙,山川等自然的变化以及文物古迹都有历史研究、留念和欣赏的价值,值得作为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护,供人们瞻仰。?
(作者单位:雷州市第一中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仙游鲤南镇圣泉宫(省保)
【永州古村落】道县阳乐田村:乌龙庙里的悠悠传说
奇特的台湾虎爷信仰
莆仙奉祀抗倭英雄孔兆熙的庙宇
蓝山峝主庙重修记
用脚步丈量世界之泉州道教宫观巡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