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父》电影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花半秒钟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可以看出,能够快速看清事物本质对人的影响有多大,可是如何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呢?如何才能获得这种能力呢?有没有具体的方法论呢?

研究任何问题,首先是界定问题。界定问题时,就要对问题中的关键词先进行定义,这样才能对问题的认识达成一致,尤其是在问题中容易出现有歧义的词的时候。

要想搞清楚上述问题,就要先定义一下现象和本质,虽然我们觉得对它们非常了解,其实未必。

百度百科对现象的定义是: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式;

百度百科对本质的定义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

也就是说现象是事物外在的表现形式,人们容易察觉和观察到的。而本质决定了事物的外在形式和表现,但其比较隐蔽,不易被人察觉。

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都晓得,任何一个事件的发生都会由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组成。直接原因是引起事物本身发生变化的,而根本原因才是事物发生变化的本质。

比如一战的导火索,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视察被塞尔维亚青年刺杀,奥匈帝国在一个月后向塞尔维亚宣战,自此一战爆发。一战的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而其本质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经济不平衡导致政治的不平衡,英德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而巴尔干是欧洲两大势力争夺的焦点,所以势必会导致战争的爆发,而何时爆发仅仅需要一个导火索。通过上述例子使我们明白本质才是导致事物发生的的根本原因,那如何去判定自己找到的是否是事物的本质呢?判定事物的本质是否有一套标准呢?我认为判定事物的本质标准有两点。其一是越是本质的东西越能解释更多的事物,因为它是事物运行的底层原理;其二是你找到的本质是不是某个学科的原理或者哲科思维,如果是,那就更加本质。举个小例子。日常生活中我们少不了买东西,比如最近买蔬菜的时候,卖家说肉便宜了,蔬菜贵了起来。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市场里的肉多了,菜少了导致的。

它的本质是什么?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就是供给规律,供大于求物品价值低,供小于求物品价值就会变高。

既然找到了学科原理的支撑,那就是这件事的本质,可是除此之外,还能解释其他事物吗?能,关于一切的交易。

比如,现在芯片行业人才的薪资比互联网的程序员还要高,原因是国家十四五大力发展自主研发芯片,由于政策利好,出现一批新兴芯片公司,需要大量的芯片人才。而市场上的芯片人才供给远远小于需求,所以物以稀为贵,芯片人才的价值高起来了,相应工资水平也高了起来。

再比如,在上班的早高峰,根本打不到车,而晚上下班后又很容易打到车。根本原因是早高峰大家急着去上班,出租车的供小于求,而晚上下班后,大家回家时就没有早上那样迫切用车的需求,所以导致出租车的供大于求,容易打到车。所以经济学中的供给规律就是一条本质,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我们既然知道了本质的标准,有没有找寻本质的方法论呢?

答案是有的。我总结了三种寻找本质的方法,分享给你听。

第一种方法,凡事背后必有道理,找到支撑这个解释的学科原理。

这也是李叫兽经常说的,找到事物背后的道理加以刻意练习,找寻事物背后的道理没有详细说明,而是更加注重刻意练习。

成甲老师在《好好思考》这本书中,关于找寻本质给出了更加具体的方法论[1]。

在工作中或生活中,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深挖,给出不同层次的解释,一旦找到有学科原理或者哲学视角能够支撑你的答案,说明你的答案就是该问题的本质。

举个例子。

前段时间在研究电商后台的优惠券体系的设计与管理,做好之后我就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商家,这么热衷于在活动中发优惠券呢?

网上给的直接答案是为了唤醒和拉新,还有为了持续让用户消费。

对于用户来说,经验技巧如乔布斯所言:消费者不是喜爱便宜的东西,而是喜欢占便宜的感觉。

可是占便宜的背后如何解释呢?

我查阅了一些书籍,在西奥迪尼的《影响力》一书中关于优惠券的心理给出了解释[2]。

我们希望优惠券能完成双重使命:我们不光希望它省钱,还希望它帮我们节省思考如何去做的时间和精力。

优惠券可以帮我们省钱的同时,也帮助我们减少思考的时间,从而达到快速成交的目的。有没有学科原理支撑这些观点呢?

在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有关锚定效应给出了本质的解释[3]。

人一旦对一个物品的价格有了初步的印象,就会对大脑产生锚定,而后会影响你的决策。比如你得到了一张满300元减50元的优惠券,而你本来想买的商品价格299元,你买这件商品只需要249元就可以得到,249元商家肯定也有的赚,而你却觉得自己占了50元便宜的感觉。

如查理芒格说的,人们做决定往往很少受一个心理学倾向的影响,而是几种心理学倾向的叠加,相互促进,对整个系统或决定产生很大影响,他把这种影响称为 lollapalooza效应[4]。用户用优惠券不但受锚定效应影响,还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是两种心理学倾向的共同作用。

所谓沉没成本,就是人们在做决定时会受到之前的投入的影响,如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因为人都有一种损失厌恶的心理倾向,比如想转行的时候会想,之前学了好几年了,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直接放弃是不是有点可惜啊?

而优惠券就利用了这种心理,你好不容易通过活动“抢”到一张优惠券,不用会觉得很可惜的,尤其是那种限时消费的优惠券,更加会加剧你这种心理,可能你会在优惠券到期之前,为了使用它而买一些非必需品的商品,目的是为了使用这张优惠券。

说了这么多,从哲学视角分析,商家这么做无非就是就是为了狙击人性的弱点——贪婪,一旦满足了人类贪的欲望,其他的事就好办多了。

通过商家发优惠券,我们一层层挖到了心理学原理——锚定效应和经济学原理——沉没成本。

说明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本质,那么这个本质还能不能解释其他事情呢?

比如在谈判时,先说话的一方一般是狮子大张口,这么做的原因就是给对方锚定在一个超出自己预期的价位,这样在接下来的谈判中会处于有利地位。如果我想达到的结果是A,我上来会直接说A+n,在谈判中即使自己做出了让步,没准也能得到自己原本制定的结果A。

比如经验,经验其实也算内心的一种锚定。但经验是有边界的,在边界内可以提升自己的决策效率,但在边界外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你在传统行业做了好多年,积累大量经验,在互联网行业可能就会无法适用,因为脱离了适用的边界——传统行业。如何应用呢?

我只举一个小例子,比如会议下午一点半开始,为了防止大家会迟到,你可以在通知大家的时候说会议开始时间是一点二十。

第二种方法,学到本质去解释和运用。

一般在学习学科原理时,它是对一类事物抽象总结的结果,其本身就是一条本质。

当你习得一个学科原理后,不是知道了解就完事了,而是能不能去解释其他现象,或是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去。

比如在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讲到一个心理学原理:易得性启发[5]。

易得性启发的定义是:你希望估测某一范畴的大小或某一事件的发生频率,但你却会提到自己想到的相关实例的轻松程度。遇到一个问题时,你在大脑中搜索呈现实例的轻松程度越高,你越容易夸大事实。

举个例子,从安全角度考虑,很多人出行选择火车,觉得坐飞机出行的事故率高,其实事实上火车出事的概率是飞机出事概率的22倍。

人们之所以觉得飞机出事的概率高,是因为飞机出事后的结果比较严重,加上新闻大肆报道,人们对它的印象比较深。所以一旦提到飞机出行,人们会快速大脑搜索关于发生事故的航班,而对其产生夸大行为。

在生活中有没有其他现象可以用其进行解释呢?查理·芒格说过:对于手拿铁锤的人,满世界都是钉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多数人只具有一种思维方式,凡事都用这一种思维去解释。比如我是搞财务的,所有的事情都用财务思维去解释,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觉得这就是受到易得性启发的影响。

因为从事财务会经常使用财务思维,站在财务视角看万事万物,在大脑搜索的时候最容易得到这种思维方式。你要问我中国受教育比例怎么样?我会快速找寻身边的实例,比如身边无论是同学、朋友还是同事,他们要么是本科毕业,要么是研究生毕业。我会下意识地认为中国人中受教育比例应该很高。可是真相并非如此。截止2021年10月6日,据统计在中国13亿总人口中,大学生占据总人口的比例是8.86%,本科生只占4.43%,在21-35岁的人口中大学生人数也只占到26.08%。

受教育比例并非我想象的那么高,只不过我很容易在大脑中搜索到自己身边的人的实例,产生以偏概全的想法。

如果要问一对夫妻,在家庭中的贡献比例是多大,把他们所说的比例相加,肯定超过100%,原因是每个人在大脑中很容易搜索到自己的贡献而忽略他人,做出夸大自己贡献比例的行为,也是受到易得性启发的影响。

再比如过年想送老人礼物的时候,你会不会脱口而出: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金啊!

第三种方法,借鉴别人设计好且行之有效的模型。

怎么理解呢?

前人在事情时,为了方便,把一些经验技巧或流程方法总结成为模型,这些模型能对很多事物进行解释,那么模型也是一种本质。

比如俞军老师的《产品方法论》一书中,讲到一个交易模型,原文是这样说的。

互联网时代,交易的含义更加广泛,本质上用户和产品发生的每次交互过程,都发生了一次交易。用户可能没有付出金钱成本,但是可能付出了时间成本、认知和思考成本等。

从产品经理的角度,用户的每一次行为就是一次交易,而交易的成本大致包括四种:金钱、时间、身体和心理。

作为拥有自由选择的理性人,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直接代价,且预期收益大于机会成本的情况下,才会做出交易行为。

比如通过刷短视频,付出了时间收获了心理上的愉悦感或满足感。

比如健身,花费了时间和身体能量,却获得了曼妙的身材。

再比如大家讨厌震惊体文章,当你打开之后,发现除了标题吸引人之外,什么内容也没有。你为此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收益(心理满足),这是一次失败的交易。

学到交易模型后,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进行解释,因为这个“交易”打破了金钱的概念,把成本进行了扩展和延伸,不仅仅限于金钱,也包括了时间、精力和心理等。

如阅读时,我会谨慎选书,因为选书不当,你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却没有得到对应的收益;

如员工给领导述职汇报也是一种交易。员工的成本是ppt和演讲内容,领导的成本是时间和思考。如果员工做的非常差劲,对领导来说,付出了时间和精力,没有得到预期回报,会非常生气的,这同样也是一次失败的交易。

如对于社交恐惧症的人来说,聚会可能也是一种失败的交易,因为要为聚会要精心准备,而聚会过程中极大的消耗自己的能量,有甚者需要缓解好几天才恢复过来。

通过交易模型,发现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一种交易,因为把成本进行扩展,使其能够解释更多的场景和现象,而非仅仅在有金钱交易的领域,所以交易模型也是一种本质。

关于模型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IPO模型、营销的4P模型、用户增长AARRR模型等等。

最后的话

文章的虽然篇幅过长,不过都是自己的通过阅读和思考,结合生活中的场景进行理解和运用。

关于本质最重要的两点内容就是:

1、能够解释的东西越多,说明越本质;

2、越是学科理论或哲学视角,就越本质。

探寻本质的三种方法:

1、事物背后必要道理,找出支撑解释的学科原理;

2、对学到的学科原理去解释其他事物并运用;3、学习前人总结的模型。

[1] 成甲《好好思考》第2章:多元思维模型;

[2] 西奥迪尼《影响力》第1章:影响力的武器;

[3] 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第11章:锚定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4] 彼得·考夫曼《穷查理宝典》第11讲:人类误判心理学;

[5] 俞军等《俞军产品方法论》第3章:交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学生最优学习方法体系(四):专心上课
如何提高综合分析事情的思考能力?——掌握多元化思维模型
我们该如何学好物理,对物理学习的深度阐述
关于思维模型你需要知道的事
学习哲学基本知识与研究哲学本质,不是一回事
数字化商业思维的四个模型:1、本质思维。2、逆向思维。3、纠偏思维。4、第一性原理思维。1、本质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